我們臨沂近一個月長時間下雨,忽然就冒出來個想法,土地受到長期浸泡,會影響地殼啥的發生地震嘛。


謝邀——不過這個問題為啥邀我啊,我又不是地質學家。

好在這問題不用地質學家也能回答,長期大雨造成的土地鬆軟會造成泥石流、滑坡,但不會造成地震。

這兩者的深度不同吧。就好像把你扔水裡泡一個鐘頭,皮膚都泡皺了,這是泥石流;地震則是裡邊的骨頭斷了。


我來引用百度的定義。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大雨導致土地鬆軟會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跟地震沒有關係,地震是屬於地質構造活動


那大海里豈不是天天地震。。。


不會。長期暴雨可能會產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但是不會發生地震。


怕不是地震了才會土地鬆軟


不會

地震是地殼/板塊那邊的事,和地表的土沒關係的


不會的,地震是與火山氣體同源的氣體大爆炸,只有氣體的壓力大後才會引起地震。


當然不會啦,如此下雨,只會讓土壤更加潮濕,肥沃,植物有充足的水份,附近湖泊河流豐富水資源。地震?是不可能的,山體滑坡倒是很有可能~


我不是學地質的啊,為啥推薦我回答啊?好吧,趕鴨子上架唄。我不是鴨子!!

土地鬆軟會不會影引發地震?不會的!

這要從地震的發生機理說起吧。地震的本質是地殼板塊應力釋放的結果。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應力釋放,大致相當於你拉開一張弓,你胳膊累了,然後鬆手,砰,一聲,弓就彈開了。

地殼的應力在不斷的累計,也在不斷的釋放,有的就變成了地震。那麼怎麼才能增大地殼的應力呢,最常見的就是地殼運動,或者地球內部的熱平衡會導致地殼應力增加。這些應力變化是相對地球本身的宏觀的變化,至少要在板塊範圍內發生的事情(關於地殼板塊,還是自己學習吧)。

一個地區的局部降雨,其實放在地球板塊範圍來看,是微不足道的。降雨的最大影響就是,使土壤飽水,密度增加,也就是變沉了。但是能變多沉呢?以最近大暴雨為例,24小時降雨量200㎜就是大暴雨,大致相當於2019.8.6日臨沂的降雨量。

假設這些雨水一滴也不浪費,沒有匯流到沂河裡,全部均勻的平鋪在臨沂城區,會有多重呢?每平方米200公斤而已(2.0KN)!對比一下, 咱們的一般樓房的設計承壓力是多少呢?答案是250~300公斤(2.5KN的3.0KN)!也就是說,這場大暴雨,給臨沂城區的大地增加的單位面積的重量還比不上樓房的單位面積的設計承載能力。

那你說是樓房的地板結實呢還是腳下的大地解釋?


那叫塌方,或者滑坡,或者地陷。地震是由於地殼運動,在地底深處產生的,這兩者有本質區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