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鳳雛隕落,孔明進駐西川,關羽留守荊州以後,一直到關羽敗走麥城身亡,劉備都沒有與關羽再見過面。這段時間都是一直跟張飛在一起。那麼,劉備對張的情義肯定比對關更多。(僅個人感覺,如有不對或不同意見有待指正)。


演義中,劉備跟關羽張飛的情分都很深。

玄德聽罷,大叫一聲,昏絕於地

漢中王聞關公父子遇害,哭倒於地;眾文武急救,半晌方醒,扶入內殿

漢中王親出南門招魂祭奠,號哭終日。

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凶信。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眾官救醒。

只不過演義中的劉備行為有時候小人一些。喜歡玩小心思。

大家可以看看他給關羽的勸歸信

備與足下,自桃園締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君必欲取功名、圖富貴,願獻備首級以成全功。書不盡言,死待來命。

第一句話,二弟也不叫了,叫足下,又說為什麼割恩斷義。再說,如果兄弟你真的想取功名富貴,哥哥把頭割下來送給你成全。

更加加深關羽的愧疚之情。如果歷史中劉備真這麼寫,關羽剛烈的性子,很可能自殺正身。

「備分淺緣薄,不能與先生相聚。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

這是跟徐庶說的話, 這說的什麼話, 徐庶要走,本就是無奈的事情,劉備一不能救徐庶母親於荊州,二不願強留徐庶背上惡名。 你說讓人家好好對曹操,以成功名,啥意思? 徐庶是因為功名才去找曹操嗎?

歷史上就正常多了,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劉備拍拍他的肩膀, 道聲珍重。

不過我不認同這種愚孝, 二袁如果因為家屬在洛陽就不起兵,那董卓指定還在洛陽作威作福呢。

徐庶要做什麼事? 共圖王霸之業,這麼大的事情, 今天因為老母放棄,明天因為兒子放棄。那不如老婆孩子熱炕頭,做個小買賣好了。

不知道徐庶見過黃權沒有,兩人可能很有共同話題。。


劉關張三人,不管是從桃園義還是從「食則同器 寢則同床」的感情來說,都是不分上下的。

不過我倒覺得劉備更喜歡關羽,或者說更加器重關羽。

一:關羽能夠獨當一面,不折不扣的左膀右臂,

劉備前期要麼不分兵,要分兵就是分給關羽帶一支,張飛好不容易單獨守一次徐州,結果弄丟了,你說劉備氣不氣。

二:關羽為人穩重,張飛魯莽

三顧茅廬張飛要把諸葛亮綁來,好不容易見到諸葛亮了,他要一把火把諸葛亮熏醒。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張飛想不聽號令,關羽說:且先聽他號令,看靈不靈再說。

三:關羽死後,劉備痛哭流涕

張飛死後,劉備先頓足說道「咦,三弟休矣!」然後痛哭起來。

張飛被害似乎在他的意料之中,頗有點你自己「暴打士卒,咎由自取」的味道。


(經提醒已修改)上次從一個別的答主那裡看到一個回答:「劉備這一輩子沒設過大將軍(即使是稱帝後),擺明了,留給二爺的。」從這可以看出,劉備對二人的兄弟情義其實都很重,只不過三爺的能力實際上不像演義里寫的那樣,只是長於打仗,而且也很擅長內治外謀(三爺情商很高的,不是完全的莽漢),我記得三爺後來的職務是負責整個巴蜀地區的民政(雖然也兼任帶兵的軍職),所以得一直跟在劉備身邊(演義里自然也沒法把他寫到別的地方去了),二爺則是因為軍事能力強,不得不在荊州駐守,而且劉備有一陣子特地去荊州看過二爺,叮囑他守住就行,不可謂關係不好


非得見面才說兄弟情深嗎?按當時的情況,關羽在荊州幾乎自成一國,荊州軍政財大權都在關羽手裡,實際上這時候關羽的身份已經相當於劉備的合伙人了。本來是員工,最後成了第二大股東,這樣的感情還不夠嗎?


按照演義里的設定,並不是。

你有兩個兄弟,一個智勇雙全,獨當一面,另一個勇猛有餘但沉穩不足,有個重要據點需要一個信得過又能力全面的人去鎮守,你是不是就選了老二去?!至於老三,性格比較衝動,怕出事,還是留在身邊親自照看著比較安全。

表現上看好像有親疏,但其實是對老二的絕對信任和對老三的細心照顧,感情是一樣的深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