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成长路上的这些真相 越早知道越好

二十多岁的时候,生活里好像都是喜庆的事情,亲戚和同学好友结婚、生子、找到工作,这些都值得庆祝。当时的我认为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庆典,我们只需要不停地赴宴。我也在憧憬著自己的好运。憧憬自己第二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结婚。

结婚后,我会经常问老公,我们是否会离婚,他是否会一直对我好?老公每次都说不知道,这让我很恼火。

我的一个朋友,热衷化妆打扮,每天都把自己收拾的很漂亮。有次聊天她说,因为她老公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工厂,老公大小是个老板,自己必须跟上潮流,和老公一起出去的时候让老公觉得有面子。听完后,我感叹当男士背后的女人也不容易。

闺蜜找我倾诉,说老公有了外遇,但愿老公只是玩玩而已,可自己感觉老公动了真心。与老公沟通,老公未置可否,自己不知该咋办,日渐消瘦。

所有这些都让我感觉到作为女性,有的人不假思索地把自己放进了社会的潜规则里,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女孩的境地,因为我们不独立,只是"攀援的凌霄花",我们关注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感受,我们与老公的关系更像是依附的关系。

马伊姆·拜力克在《别只叫我女孩》里也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其实作为一个女性,不仅是在当代,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很想在家庭、朋友、夫妻、社会这些关系里都游刃有余,但实际上,如果我们选择继续做一个女孩,那么在生活对自己下手的时候就只能顾影自怜,哀叹落花流水了。

在我们认识自己的那一刻起,在决定承担责任的那一刻起,才是我们蜕变成独立成女性的开始,我们有能力让自己过得更好,我们不是"攀援的凌霄花",我们自己也可以是一棵树,在泥土中扎根,积极向上生长,体验不一样的风景。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知道自己真的很重要,也很有能力。

成为女儿、成为妻子、成为儿媳、成为妈妈,这些事情都是我人生经历的第一次,每一位女性肯定都是暗自下决心想让自己做得更好,可是有时候,我们的真实生活和期待中的生活会相差十万八千里,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生活并非只有庆典,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坑,也许我们会感觉手足无措,觉得自己被困住了,但我们要知道,只有自己能困住自己。有时候困难都是自己空想出来的,我们比我们想像的更有能力,也更重要。

《女佣的故事》是斯蒂芬妮·兰德写的自传。独自带著女儿的斯蒂芬妮·兰德为了养活孩子,开始了女佣日常,做最脏最累的活,挣仅供活著的钱,即使环境艰苦,也没有停止挣扎奋斗,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成为作家。因为她知道,这些苦难只会是自己人生的插曲,不是自己的整个人生,靠著一台破旧的电脑,靠著顽强的毅力,靠著心中不灭的信念,最终她突破的阶层壁垒,翻转了命运。美国有好多女佣,但兰德靠自己走了出来,活出了自己的人生,过上了自己梦想中的日子。

没有谁是非谁不可,也没有谁非你不可,就像颜如晶在《奇葩说》中所说,好的爱情只能是60分,因为我们还需要有亲情、还需要有友情。我也告诉日渐消瘦的朋友,我们除了是妻子,我们最重要的身份是我们自己,其次才是妻子、是女儿、是妈妈、是儿媳,如果把自己都搞丢了,其他身份就是行尸走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女佣的故事 20200705期02【樊登云书店】【返场】淘宝¥ 29.90去购买?

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发现生活的意义。

《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说:

「同样是坠入情网,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谈恋爱,而男人只有几分钟。」

「爱情对男人只是插曲,是许多日常事物中的一件,而小说把它夸大了,事实上,它并没有那么重要」。

「女人除了爱情什么都不懂」。

我知道这些言论非常偏激,但事实上有些女性确实是这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感情上。

就像老公的朋友和我讲让女人需要对自己狠点,必须舍得花钱、舍得保养,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老公的芳心。对不起,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化妆是因为我想让自己变得更漂亮、更自信,心情好;我不化妆是因为我想省钱、省时间、省精力,因为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比如看书、比如与孩子聊天、比如睡个好觉。

生命中重最要的人除了老公,还有妈妈,还有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除了照顾家庭,还有做自己喜欢的事。

作为女性,太感性注定会生活的很苦,而多看书多历事就是让我们更理性,更有力量。

我喜欢看书,在书中我看到了遭人嫌弃的松子一生对爱求而不得、82年生的金智英在社会大环境下作为女性的无奈,除了这些虚拟的女性,我更看到一些真实的女性,温柔犀利的龙应台,真实有想法的鼹鼠的土豆,从女佣奋斗成作家实现人生逆袭的斯蒂芬妮·兰德。她们都是独立自主有想法的女性,她们也是我的指路明灯,给我力量,让我变得更好。

十年前,我没有觉得成为女性是一件好事,那时的我只是一个女孩,只想著被呵护,不被贬低。十年后我无视性别,即使我是女性,但我不是小女孩,我不惧怕负重前行,我也不惧怕充满挑战的生活,因为我是女性,一个可以独立自主的女性,所以《别只叫我女孩》。


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

并不是因为你是女孩子你就应该怎样怎样,首先你是个人,其次是女孩子。

是个人就得有个人样。

别太在乎社会上对女孩子的过分要求……

我选修课选了「透过性别看世界」。说实话,我学到了不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谢邀,十二个字。

自主独立,腹有诗书,三观端正,自尊自爱


我觉得,没人能告诉一个迷茫的女孩,她的路该怎么走,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你说的「应该」,能承担得起她一辈子的快乐幸福么?

前几天,我看到一本三岁小孩子看的图画书。上面写著:它哪里错了?画面上小动物的脚上穿了不成对的袜子。然后第二页画著:小动物穿著成对的袜子,说这样才对。

我认为,如果是一些生存技能,一些人际规范,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说,这样对,那样错;应该这样,不该那样。也或许,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由成长。

小时候,我比较蠢,经常会对成人的逻辑感到迷惑,一会夸「不吃嗟来之食」的志气,一会夸没志气的人「卧薪尝胆」能成大事;一会说抱著大柱子哪怕洪水来了也要等约好的人「守信用」,一会又说这样做事愚蠢不知变通。我不明白,成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到底应该怎么做。我有去问爷爷,他只是笑。

后来我发现,如果我独立的,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按自己的喜怒哀乐来,那一切都很舒服。但跟人相处,我会在意大家的情绪,每个细节每个表情我都知道她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她希望我去做什么,这样就很容易让我去满足他人,忽视自己的需求。我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善良,是懦弱,还是跪舔。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标准,在好坏善恶的标尺上,我找不到大众的尺度。与人相处久了,我会很累,会渐渐烦躁,到最后,委屈自己太久,就不想控制情绪。

后来,我在自己和他人中间找到一个平衡,我发现教导自己「我的需求,也是重要的,和他人的需求一样重要」是需要花时间的,要克服「你这样很自私」的自己的偏见,要克服「你这样很容易失去他人」的恐惧,要培养「他人也会尊重你」的信心,真的很难。

我是不是跑题了呢?

不是。

我想表达:「应该」这个词就不应该!你应该善良的活著,你应该包容他人,你应该保护自己,你应该孔融让梨,你应该守信用,你应该灵活变通,你应该像勾践一样隐忍,你应该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气。算了吧!可拉倒吧!女孩子千万别信!你就做你自己就好!别狰狞著做著「应该」的事。你喜欢文学就做文学,你喜欢兵器就兵器,你喜欢弹琴就弹琴,你舒舒服服的,那看你的人也会舒舒服服的。

你要相信,所有的「应该」都是前人的经验,是人创造的,它可以是让人群磨合出来的规范,它可以是旧人的旧经验,但它不是真理。


谢邀。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昨天正好在抖音上看到的问题「女孩是做什么才不让男生觉得掉价」,我对那条抖音的评价是「问出这句话就很掉价」。

同样,题主问女孩子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是问谁呢?问男生?问长辈?问同样作为女孩的其他人?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问自己。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女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其次才是女孩子。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那你就收敛脾气低声细语,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酷酷的,拽拽的人,那也很好啊。关键是看你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女孩也是一样,这个世界上,女孩可以多种多样。大家闺秀容易讨人喜欢,但抽烟喝酒也不是男孩专利,职场上西装革履运筹帷幄的也不缺乏女性。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这个社会也许对女孩会有一些框架,那些框架会让女孩们觉得「我要怎么做才能像个女孩」,但是其实,「女」只在生理上束缚你,你生来是女孩,所以你的生理构造是女性生理构造,但它却从不在你的成长和性格养成上束缚你。真正束缚你的是世俗观念和你对那些观念的在意程度,或者你敢于做自己敢于打破世俗观念的勇气。不信你想想,从小到大,很多人告诉你,你是女孩你要文静一些优雅一些,不要像男生一样打打闹闹,但你仔细想想,你的生理结构要求你必须文静优雅吗?你的身体构造不允许你打打闹闹吗?并不是,是那些观念,是别人的看法在左右你。

所以,不是女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