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奶增速放緩,於是蒙牛乳業瞄準了低溫奶市場,然而低溫奶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文:有局兒

  來源:首席創業官

  作為乳業雙雄,蒙牛乳業(02319.HK)的增長正在趨緩。

  蒙牛近三年的半年報數據顯示,蒙牛乳業的成長似乎進入了下行軌道,從2018年至2020年三年財報數據顯示,蒙牛乳業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7%、15.61%、-5.83%;凈利增速分別為38.49%、32.96%和-41.67%。

  與此同時,2020年上半年,蒙牛乳業也交出了一份並不樂觀的「成績單」。

  2020年8月26日,蒙牛乳業公佈的2020年中期業績顯示,收入與擁有人應佔利潤雙雙下滑。根據公告,蒙牛乳業上半年錄得收入375.34億元,同比下降5.8%;擁有人應佔利潤為12.12億元,同比下降41.7%。

  對於業績的下降,蒙牛乳業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是由於在公共衛生事件期間,投入額外的防控費用、清庫存投入的額外營銷費用增加所致。

  01 液態奶增速放緩 

  資料顯示,目前蒙牛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

  據蒙牛2019年年報顯示,蒙牛營收達到790億,實現凈利潤30.43億,其中,液態奶收入達到678.8億元,佔比為86%,奶粉業務收入為78.697億元,冰淇淋收入為25.614億元,二者合計不超過14%。

  與伊利相比,兩者之間的差距在拉大,相比2018年伊利領先蒙牛100億的差距,2019年二者營收差距達到109.8億,伊利的扣非凈利潤是蒙牛的1.6倍——據伊利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伊利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00.09億元,同比增長 13.9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69.34 億元。

  與競爭對手差距拉大的同時,數據顯示,蒙牛佔比86%的液態奶業務目前顯示其增速放緩。

  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9年液體奶零售額達1285億元,佔乳製品總體的30.6%,2014-2019年CAGR為4.7%;其中,巴氏奶銷售額由221億元增長至343億元,CAGR為9.2%;常溫奶銷售額由800億元增長至942億元,CAGR為3.3%。

  在這種背景下,若要實現增長突破,蒙牛該怎麼辦呢?

  02 衝刺低溫奶遇阻,蒙牛乳業面臨增長難題

  在液態奶增長趨緩的背景下,蒙牛將增長的希望寄託在低溫奶市場上。

  低溫奶又稱巴氏殺菌奶或巴氏消毒奶,是國際上公認的由生鮮奶經低溫殺菌加工而成的風味新鮮純正、營養價值全面的乳品,通常以新鮮牛奶為原料,採用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特點是採用72-85℃左右的低溫殺菌,在殺滅牛奶中有害菌羣的同時完好地保存了營養物質和純正口感。

  據《中國低溫奶行業深度分析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巴氏奶行業增速從2015年的6.1%提升到2019年的11.6%,行業增長進入加速期。

  2015-2019年巴氏奶行業規模CAGR達9.2%,單價CAGR達3.2%,銷量CAGR達5.9%,呈現量價齊升態勢。

  根據歐睿國際預測,2019-2024年銷售額CAGR為6.56%,2024年巴氏奶銷售規模將達472億元。

  快速增長的背後是市場接受度的大幅提升——根據餓了麼發佈的鮮奶外賣報告,目前低溫鮮奶市場滲透率已超 30%。也就是說,每售出 10 盒牛奶有 3 盒是低溫鮮奶。

  在此背景下,蒙牛乳業想成為低溫奶市場的「先驅」並不意外。

  2020年10月28日,蒙牛乳業和可口可樂合資公司正式成立: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

  天眼查APP顯示,可牛了於10月28日成立,由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可口可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註冊資本6685.94萬美元。

  「可牛了」的經營範圍明確顯示包含生產、銷售和營銷低溫奶產品等,蒙牛乳業加碼低溫奶的雄心「呼之欲出」。

  然而,即便兩大巨鱷聯手,蒙牛乳業的低溫奶之戰也不容樂觀。

  首先,來自蒙牛老對手伊利的入局這讓蒙牛壓力倍增。

  就在「可牛了」成立後的兩天,伊利股份也註冊了新公司:「伊知牛」。雖然伊利股份的新公司未明確主營業務包括低溫奶,但在此時間節點也無疑讓資本市場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與此同時,伴隨著低溫奶市場的爆發,自從2018年以來,低溫鮮奶的賽道擁擠度開始不斷增長——消費者能直觀的在各地區的各大超市的貨架上感受到十足的「火藥味」。

  乳製品冷藏區上售賣的低溫奶品牌越來越多,如:伊利牧場清晨、蒙牛每日鮮語、三元的72℃鮮牛奶、光明優倍以及君樂寶的悅鮮活牛奶等,可以說,目前國內低溫奶行業形成了以伊利、蒙牛代表的乳業巨頭、以光明和新乳業等代表的區域乳企以及以卡士、簡愛代表的新興乳製品公司的三大勢力。

  其次,就低溫奶自身來講,缺點和優點並存。

  優點口感好,增長迅速我們不用提,從缺點來講,低溫奶對地域要求較高——低溫奶特殊的冷鏈要求導致一個牧場無法做到向全國供應。

  據悉,巴氏奶的拓展依奶源地遵循「圓心-半徑」理論,奶源地為圓心,冷鏈為半徑。

  巴氏奶對需要全程冷鏈運輸,當前技術水平下,一般半徑為 300 公里,這就是牧場到市場的最遠距離,冷鏈物流的發展可以擴大半徑,但是距離中心越遠,成本越高。

  所以,巴氏奶較難實現全國化,蒙牛即便是乳企霸主也依舊受限冷鏈和運輸距離——低溫奶品牌的區域性非常強,這給區域乳企帶來了差異化競爭空間。

  目前從市場佔有率來看,光明乳業的市場佔比高於蒙牛及伊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巴氏奶CR5為36.2%,其中光明市佔率最高,為12.1%,其次是三元,佔比為8.7%。光明優倍鮮牛奶作為明星單品,市場份額達5.4%。

  如此可以得出結論,乳企即便具備資金優勢,要進入個區域市場仍然面臨著較高壁壘。這意味著,收購奶源也只是一個開始,這讓蒙牛乳業的「先驅計劃」難度驟增。

  蒙牛乳業將如何破局增長難題呢?首席創業官將保持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