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個例子吧。

我14年畢業的時候,正好大4,和幾個小夥伴自主創業。

國家在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在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重慶大學也有自主創業的場地,一整棟樓。

我們學院,貌似那一屆自主創業的就我一個。

然後自主創業的場地就是申請不到。

我認識的另一個軟體專業的自主創業的,還有一個大一屆的學長,都沒申請到。自主創業的樓鎖著,也沒讓人進過。聽說被某些領導租出去給別人當倉庫。

然後學校給我們自主創業的有個憑證,憑藉憑證可以每年抵扣8000塊錢稅,抵3年。

我當時在重大周圍的小區租了2個住宅房和小夥伴們開展工作,一間2500一間3000,8000隻夠我們不到2個月的租房費用。這還沒算水電。

而且這玩意抵扣稅款還麻煩,於是直到我那個公司2年後沒開了,也沒用到過那個自主創業證。

你可能要問了,這和越來越內卷有啥關係呢?

要想越來越不內卷,那麼應該是提供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由於崗位豐富,評價標準多樣化。這不可能光靠幾個大公司就解決了,必然要大量的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解決就業問題。

然後鼓勵小微企業創業的政策,還是985學校的,每天叫著支持自主創業的,能把自主創業場地當倉庫租出去,也不給本校學生使用。

那剩下那些更不規範的地方,落實下去能怎樣呢?

結果就是馬太效應。最後大部分人只能選擇進某幾個大公司。而這些大公司不缺人,自然也就沒有動力去改進評價系統。沒有良好的評價系統,那麼勞動者肯定越來越卷。

勞動力對於「有能力制定評價系統」的單位並不少,這纔是重點。

而腐敗的系統讓社會沒法像上層想的那樣,各種小微企業遍地開花來解決這個問題。

(順便吐槽一下,連個自主創業場地都租出去讓學生租不到的學校,竟然能花670多萬搞個贗品博物館,能讓連贗品都分不清的人當教授,讓他兒子任館長。如何看待重慶大學新開放的校博物館獲捐數百件文物被質疑是贗品?)


工作崗位變少的更快。

日本就是例子。

NHK有個紀錄片

[道蘭][NHK紀錄片]人事、會計聚集地——中國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日企不光是生產線,連人事、會計的工作也模塊化,把事務性的工作都轉移到大連(也就是日本只保留決策用的管理層,執行層面基本上完全在大連)。

這些還不滿足,還要把總務工作(也就是國內叫的行政、綜合等事務)也儘可能轉移到大連。

經過測算,轉以後在日本每天需要5500日元成本的總務工作,到中國來只需要750日元,減少86%。

話是老總說的,他稱之為了不起的成就,我們可以看到鏡頭掃到的員工們對了不起的態度。

是的,日本人不僅製造業的工人崗位沒有了,人事、財務、行政這些小白領崗位也沒有了。

結果就是什麼呢?

從事了幾十年總務工作的大管家也只能問是不是不需要我們了。

這樣的遷移力度之下:

一、日本的正式工作減少的比人還快

主要承擔社會穩定器作用的製造業及初級白領工作都跑了,大量的年輕人只能長時間做臨時工、派遣工,那種終身僱傭的工作越來越難找。

二、東京以外的城市(大阪都快頂不住了,別說名古屋、仙台以及更小的城市)失血嚴重

因為二產和簡單的三產往往是二線、三線城市安身立命的法寶,只有一線城市可以靠金融、法律、娛樂、傳媒等高端三產頂一下。

(在這裡要提一下東南某島地區,曾經臺北和高雄一南一北,也有東京和大阪的意思,但是在製造業外遷以後,高雄迅速的衰落,臺灣的年輕人在島內沒得選,只能去臺北討口飯喫,和日本一樣一樣)

中國和日本沒區別,小城市你除了師醫公這三個必需品外,能吸納就業的就是製造業的工廠以及配套的行政人事財務崗位,這些都沒了,就只有旅遊業農家樂了(大家想想中國小城市的農家樂和日本旅遊小地方那些所謂的百年家族旅館有什麼區別?)。

而全日本讀了書年輕人,都只能去東京卷。

再回到國內。

想想?老版人民幣上有什麼?女拖拉機手,你的長輩裡面女卡車司機、女電焊工、都不少吧?

現在還看得到多少女性去做這些?

都去文員、會計、教師、護士等去了,女性減少的比例和崗位減少的比例是同步的嗎?能不卷嗎?

原來每個縣輕工業都是自成體系,毛巾廠、化肥廠、食品廠,解決本地年輕人就業,現在還有多少縣城有?

除了進體制,不都得去大城市卷?

我還有在這裡立個flag,等到你所謂的勞動力再減少

緬甸佤邦主播來到中國:感覺自己就像鄉巴佬進城啥也不會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緬甸佤邦採用中國九年義務教科書 中國的歷史也將成為必修課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緬甸工資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緬北直接用中文的義務教育體系,這可不是老外獵奇學中文那種第二語言,那是和我們一樣從小到大用同一套教材體系。2010年前後緬北局勢穩定下來了,當地正在大力推進掃盲和義務教育,10年內緬北將有大批中文為第一語言的勞動力。

菲律賓有成套完善的英文教育體系,菲律賓不是沒文化人,是國內實在提供不了就業崗位,大把的大學生只能出國做菲傭。

我就不說轉移什麼越南泰國孟加拉的服裝製造業了。

就是所謂的白領工作,到時候跟日本一樣一樣,也得完。

只要政治環境稍微穩定下來,基建再發展一下,緬北招當地人培訓一下做中文客服、人事、行政、財務,五分之一的工資,憑什麼要你?

菲律賓招當地人,國內的IT培訓班模式先走起,研發不行先搞測試,人家也是讀過大學懂英語的大學生,原來只能背井離鄉賣苦力做菲傭,現在能在菲律賓就業做白領工資還更高,你怕招不到人?那別人只要你五分之一的工資,你拿3萬還整天叫窮想著跳槽,別人五六千樂呵呵心滿意足,那憑什麼在北上廣招你?

人事、行政文員、會計這些崗位到時候跟日本一樣也沒得了,只有教師、護士這些沒法轉移的還有的卷,下一代的姑娘們比現在還卷,不僅女拖拉機手、女電焊工要消失,女文員、會計也要消失一大半。

將來,只有人上人上人,纔可以在一家大公司找到一個長期僱傭,體面穩定,簽合同交社保的工作。一般人,小城市靠著旅遊觀光混口飯喫,大城市沒野心的便利店打工、直播、送外賣,有一單是一單,做一天算一天的自僱傭,有野心的只能去體育、娛樂圈去博個出名翻身。

【中字】日本東京22歲快遞員的真實一天記錄| 看世界系列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感受一下,將來大部分大學生就這樣。

社科院:人力成本遠超東南亞 中國低成本優勢在喪失?

finance.sina.com.cn圖標

 根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所做的調查數據,上海普通工人的月基本工資為495美元,分別是吉隆坡、雅加達、馬尼拉、曼谷、河 內、金邊、仰光、達卡、新德里、孟買、卡拉奇、科隆坡的1.15倍、2.05倍、1.88倍、1.35倍、3.19倍、4.9倍、6.97倍、5.76 倍、2.2倍、2.38倍、3.21倍、3.8倍。


因為腦力勞動者(或稱之為白領工作)確實內捲了,而且這個羣體就是上網的主力。

總人口獲得本科文憑、研究生文憑等「腦力勞動資格證」的比例很低的時代,一個人只要在人生早期依靠聰明或者勤奮搏一次且搏成功,他後面就比較順遂了。因為全國的腦力勞動者占人口比例很低。

舉個更具體的例子,假設你是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專業應試能力最強的一小撮的存在。國家把會計考試搞得無比難,就會使得你通過考試但是有會計執照的人很稀缺,你就會覺得會計行業不內卷。國家把會計考試搞得很簡單,通過的人很多很多而且累積多年,你的會計執照含金量不高,你就覺得會計行業太內捲了。


不僅僅如此,小、微企業的企業主也越來越捲了。做生意越早,同行競爭越是相對不激烈。


中國越來越不內卷的行業是體力勞動,越是臟、累、危行業越是如此。

注意,這裡的「不內卷」指的是把我國當前的體力勞動者的狀態與多年前對比。

大家可以調查一下,自己家鄉的公務員工資與保姆工資的對比,從改革開放之初到今天,這個比例其實是越來越低的。


今天很多「讀書人」的痛苦就在於腦力勞動領域越來越內卷,但是體力勞動領域還沒有好到自己願意去幹。


如果要給點建議的話,有三條:

一、考上大學後也要認真學習,大學畢業後也要認真學習。一個不入流大學的水平中等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的知識水平在當今社會真是不稀缺。

二、不進天坑專業。請參看知乎幾個勸退名人(如霍華德)的貼。

三、粗略瞭解三百六十行的賺錢的點在哪裡,自己在本行業確實待不下去了不要一根筋耗下去,要轉換跑道。


總理曾說,中國月收入低於1000塊的,有6個億。你覺得這6個億的人能夠消費什麼?

如果這6個億的人,收入都提高到5000塊,那是什麼概念,得帶動多少消費,但是誰來提高呢?

首富的資產2000億,如果分給200萬個家庭,可以分到20萬,這20萬花到市場會帶來多少消費,但是誰來分?

這些錢如果投到新技術的研發上,那確實可以帶動一波就業,怕就怕徐舵主那種,光撈錢,不投錢。

古代的地主,如果把攢的錢拿去建寺廟,修路,修庭院,也可以帶動一波就業。怕就怕喬家大院上那些土財主,銀山堆在家裡,就是不花。

慈禧老佛爺也沒辦法啊。明搶,把財主家的銀子搶了也不行。那就納捐,批發官帽子,但是這才能納多少錢。

那個年代打黑除惡又不好抓證據。從商人的角度寫的夠偉光正,匯通天下,其實不就是現在某寶做的事。

別人看老佛爺怎麼這麼能搞,我看那書。覺得搞的還不夠,喬致庸一個哪夠,應該把晉商,徽商,挨個順序搞了。經費好歹能解決掉一部分。

都說北洋怎麼貪,老佛爺抽空辦壽宴了。那些品行高尚的商人何曾不在辦壽宴呢。晉商裏有家族,戲班子就養了幾個,沒事就聽聽戲,逗樂。可曾給到民間一分錢?

居者有其田,田從何處來?不鬥地主,哪裡來的土地。

之所以內卷,很大程度上是財富已經流通不暢了。


因為我們不僅卷,還排隊。

就拿我山東來說吧,人口大省,高考大省,勞動力數量多,特別是優質勞動力多。但是為什麼蔥省如此內卷?

看看去年的數據。2019年山東省常住人口10070.2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42.95萬人,而實際人口增長只有22.97萬人。說明有19.98萬的人口流出,這一數字位居全國第一。看出生人口,16年猛增,說明蔥省兒女還是希望生二胎的,但是從16年一路下滑,現在連你們口中土掉渣的蔥省都不生孩子了。

蔥省之卷,天下共聞。14年我們就打破了高考移民限制——

 2014年起,凡在山東省高中段有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均可在山東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並與山東省考生享受同等的錄取政策。

有多少人會移民山東高考?面對內卷,人都是用腳投票的。

蔥省之做題,下到高考上到公考,養活了無數輔導班,同樣是全國第一:

2021年「國考」報名日前正式落下帷幕,今年報考人數僅次於2018年,創下歷史第二高。近些年國考熱度居高不下,公務員考試培訓相關的產業也隨之應運而生。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業/存續的公務員考試相關企業一共2305家,山東省以256家排名第一,河南、浙江分列二三位。

你說為什麼越來越卷,因為我們製造了許多螺絲釘,卻無法提供那麼多螺絲孔。今年復明年,排隊再來卷。

螺絲釘怎麼辦?只能比誰擦的更亮,做一顆最閃亮的螺絲釘。我們都很清楚螺絲釘的功能和它擦的亮不亮沒有關係,但是隻能通過誰更亮來進行淘汰。每年淘汰的大量螺絲釘,只能不斷的報班,鍛煉自己的擦螺絲技術。大量的機關事業單位都僱傭了許多臨時工,造成一種「偽就業」的現象,其實他邊工作還要邊學習,繼續做題競爭。

這就是越來越內卷的原因,當所有人都去做題時,每年就積攢下無數「偽就業」的做題家。他們來年又和應屆的做題家進行競爭。為了改善這種局面,只能靠做題分流,如抬高門檻,只招研究生,只招相關專業,只招應屆。那麼你從做考公題,就會改成同時還做考研題,假設你的擦螺絲技術還沒過關,你就可以進入研究生蓄水池,暫時的退出內卷,等兩年後再捲土重來。

這種現象的表現就是,你會發現身邊越來越多「高齡」研究生,「高齡」考生,30歲和23歲競爭毫不新鮮。因為他從23歲整整排隊到30歲,歷經無數真考實戰模擬,自然是經驗豐富的做題家。

當螺絲釘開始比誰擦的更亮,我們不禁要問,這臺機器真的只需要螺絲釘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