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障碍出行尚未完善的社会背景下,因不同原因而出行不便的人群需要借助代步工具出行,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和不便呢?是否有改进的建议呢?


坐轮椅乘垂直电梯,按键在背后,放到侧面就好很多;看不见楼层,只能从金属表面的反光看个模糊的影子,如果对著出口有面镜子就好了。
个人感觉关怀设计有三点就够了,保护性强,灵活性高,极端环境适应性好。当然如果能考虑到使用者情感因素就更好了。


在没有人的地方,代步工具出现了问题,,可又束手无策

1、上下坡的时候,遇到有点幅度的坡基本上很难爬上去,或者下坡也有危险。建议就是在选择代步工具的时候,要考虑这两个方面的性能。

2、坐地铁或者出行的时候,忽然之间找打不到卫生间。有些公共场所没有设立独立的空间。所以这一方面比较的尴尬。

3、过高架桥的时候。毕竟城市很多的设计与规划,最先考虑是正常人的出行。对于不便人士的出行,还是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


最难的就是盲人了,具体到一个群里来说,就是社会对于他们的接受能力不高

我觉得最尴尬的是排泄问题。出行不便人士大多数是下肢功能障碍,长期坐、卧的生活导致消化排泄功能异常以及控制能力减弱是常见的。突然来了,找不到适合障碍人士使用的卫生间是非常尴尬的。

改进建议:客观来说,要依靠社会进步。主观来讲,带好各种辅助用具(尿不湿、卫生纸等)和换用的裤子很重要。当然,尽量在排便干净后再出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