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新版《三國》,裡面戰爭場景中士兵冒著箭雨和槍陣毫無畏懼的往前沖,直接就被捅死或者射死,是什麼樣的精神支撐他們這麼做,歷史上真的是這樣的嗎?而且電視劇裏只能看到主將,卻看不到基層指揮官,那麼三國時期的軍隊指揮體系一般是什麼樣的?


軍隊裏都是油子啊,兵油子,一羣老兵,軍隊實際的主人,軍官要跟他們商量,軍隊命令接受或拒絕,老油子懂得一切明或暗的技巧,應付上級,怎樣多撈,怎樣戰場上活命,在某種特別情況下,兵油子和軍官聚在一起,做一個激烈的討論,所有兵守在周圍,等待命運,最後得出意見,局勢已經絕望,結束了,將要死在這裡,不再施展保命技巧,所有人向家鄉的方向磕頭,一個命令下達,成羣的衝鋒,死了一排又一排,某個復活點復活,再次整隊,失去的只是經驗值或復活道具,怎麼可能?


拿下敵軍統帥首級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古代打仗衝鋒,不是所有人列一條線一起沖。如果不是最後一排或者最後一波次,你怎麼保證自己停下來不會被後麪人撞倒踩死。或者說,擠公交擠地鐵,總感覺過吧。
一個是平時訓練,既然是職業軍人自然就有點戰死的準備,再一個在訓練時應該已經非常明白一件事情就是相信周圍的戰友,我個人意淫古代的戰友情應該不亞於現代現代國家意識之後的戰友情,因為步兵和步兵大兵團作戰時,經歷過戰場的人都知道,陣型和氣勢的問題。正面對沖的時候一般不會出現太多傷亡古代戰爭傷亡一般都出現在,己方潰退和陣型被打亂擊潰被追擊的時候會出現大量的傷亡和己方誤傷,所以如果你要是感覺保持陣型氣勢能贏得生的機會(打破或者嚇跑對方也行),而向後退不僅自己會死而且會連累到旁邊的人…當然這麼講比較絕對,有經驗的將軍肯定會在後面準備好預備隊,在支持不住的時候預備隊會替下不能作戰的部位。
打頭陣的,很多是死囚,充軍等死士。衝鋒立功了還可以有一線生機。

另外,整個軍隊來說,真心不能說不怕死,很多時候,戰爭傷亡過半部隊一般都就崩潰了。


賞罰分明
不這樣的話,怎麼打的贏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