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開頭就顯示了,這本書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應該扔了。

它的開頭是:「弟子規,聖人訓……」

這是典型的偶像崇拜,就是敬拜人,不敬拜真理。

從根本上來說,「聖人崇拜」來自儒家思想,比如朱子那幅在泉州開元寺的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人人心中有聖人,結果就是,雖然不知道聖人是啥樣,但就是認為聖人應該很端莊,於是,人人都努力很端莊,一個個都很聖人的樣子。

這是表裡不一,這是偽善,而偶像崇拜必然導致偽善的普遍化。

對個體感受而言,因為心裡總是有一個完美形象,總是想表現得像一個完美的人,這帶來的壓制感,其實是非常大的。這個壓制感讓人時刻處於一種緊繃的狀態。一旦沒人看著,就開始放鬆,有時候一放鬆,就放鬆得沒邊沒沿了。

現代社會沒有聖人。一個人,TA的認識到了什麼程度,TA就在行為上表現得什麼程度,這就比較自然,自己也不會那麼累。同時,人的認識是會不斷增進的,相應地,行為也會不斷提升,但是,沒有誰會成為聖人。


弟子規從成書年代上看根本稱不上經典,它比四書五經晚了兩千多年,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從內容上看,它只是對《論語》的僵化模仿,沒有原創性,更不能是經典;從作者上看,它既不是大儒親筆手書也不是大儒的門生弟子們記錄老師的嘉言懿行錄和講義筆記,只是滿清落榜秀才編寫的兒童讀物,根本沒有資格與孔曾思孟程朱陸王及其門生弟子們並列為經典。

國學熱興起以後,越來越多的學校、國學培訓機構以及民間國學人士吹捧弟子規,甚至認為弟子規教育了兩千多年的中國人,讀了弟子規,好像無良商人、無恥文人、處在青春叛逆期的90後都受到了感化,弟子規似乎比四書五經都要重要,但弟子規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按照奴才模式塑造出來的無血無淚、無情無義、喪失了獨立之思想,自由之意識的物件而已。即便我們需要不上蒙學這一課,也不需要弟子規,三字經、明心寶鑒、幼學瓊林這些都比弟子規好,沒有必要去選擇一本滿清奴才修鍊手冊來毀滅自己。


順口溜級別,不登大雅之堂。為啥「備受推崇」?因為有些人,連文言文都看不懂,就想講課騙錢。不教弟子規,他還會教啥?


論語中有一段話,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這些是基本的生活原則。

弟子規是清朝李毓秀根據論語這句話,與其當時的社會生活情況,將論語的這句話詳細寫了一些事例。事例或許會隨時間變化而不適宜生活日用,但是回歸到論語這句話,則仍是恰當的原則。


糟粕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看法。

在儒家看來,弟子規是對孔子「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具體闡述,很多內容實際上是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曾經如何實踐孔子思想的事例薈萃,並不是什麼教條。弟子規朗朗上口,適合低齡幼兒的儒學入門,雖然有些具體的事例已經時過境遷滯後時代,但仍然是非常優秀的兒童啟蒙教科書。兒童學習啟蒙教材自無不當,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再糾纏兒童啟蒙教材就是笑話了。

而西化之人,如基督教徒否定聖人存在,認為對聖人的崇拜也是一種偶像崇拜,認為聖人奪了中國人對耶和華的承認。為了讓猶太人的神佔據中國人的心靈,一定要否定孔子,否定弟子規。還有一些猶太人崇拜者是進步主義,不僅否定聖人也否定上帝,否定一切和自己不同的偉大理論,以自己為唯一正確的真理,也會否定孔子和弟子規。

還有人打著真理的旗號否定弟子規,認為弟子規推崇聖人就是否定真理,更是無稽之談。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就是因為聖人闡述的都是真理呀。就是所謂科學道理,哪個不是聖人做出來的呢?推崇牛頓三定律、愛因斯坦相對論不是偶像崇拜,是敬拜真理,推崇孔子仁義理論就是崇拜偶像不敬拜真理了?真是國際馳名雙標。


挺好的啟蒙文,小學的時候還背誦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