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戚繼光的去世,我們的帝國失去了將它的軍隊施予最低程度的現代化以圖在新時代里生存的最後一次機會」---《萬曆十五年》


封建皇朝,決定權在皇帝手裡,人品好遇到一個開明的皇帝還好,倒霉遇到愚昧迂腐的,閉關鎖國,社會倒退也沒有什麼稀奇的。而武人一直不為皇家所喜,你要搞軍事改革,人家還以為你要擁兵自重呢,沒有操家滅族就是恩寵了,呵呵


首先,該叫近代化而不是現代化。其次,如書中所言,戚繼光也只是最低程度的現(近)代化。

最後,戚繼光能把明軍近代化嗎?答案是不能。主要有三點:戚繼光的身份不能,戚繼光的能力不能,明朝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不能近代化。

軍事學科近代化進程中的大軍事家,如同牛頓愛因斯坦那樣開宗立派,推動整個學科進步的牛人有哪些呢?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荷蘭莫里斯親王,17世紀前期的瑞典古斯塔夫二世,18世紀中期的普魯士腓特烈二世,19世紀初的法國拿破崙。

這些人共同的特點是他們都是國家的執政者,他們想改革軍事,沒有上司、同僚的干擾,而且可以推行全國,而戚繼光不行,他還要靠討好張居正來保住位置,一舉一動都有限制。

軍隊近代化,不是發明幾個新武器。主要的特徵是完善的軍事制度(包括組織、人事、後勤、參謀等等)和高文化高素質的軍隊人員構成。

莫里斯親王能創立步兵操典,讓軍隊每天操練,並推行全軍土工作業制度,和老電影上看到的解放軍一樣,能全軍熱火朝天地挖戰壕、堆沙包。這前提是荷蘭有錢,他能讓士兵吃飽吃好,並給士兵能養活全家的高額軍餉,士兵才有足夠的精力和動力去每天被他操練。而明朝的軍戶被上上下下的文武官員剋扣盤剝,還要種地、做工來養活全家,怎麼可能經常去進行軍事訓練?即使是幾千戚家軍那樣的募兵,也是缺乏足夠的糧餉和裝備去進行高強度訓練的。

還有兵源素質,莫里斯親王首建軍校,培養大量高素質的基層軍官,腓特烈二世實行全民教育制度,普魯士全國的小學畢業率達到97%,這個數字新中國都是在90年代才達到。拿破崙時期普通炮兵都會用微積分算火炮的彈道。明朝時也有記載西方來的士兵「明理識算,才兼諸藝」,而識字率不到1%的明朝,絕大多數低級軍官都是文盲。

歸根究底,軍事單項近代化是不可能的,必須以生產力的近代化為基礎才能達到,包括經濟近代化、科技近代化、教育近代化、社會思維近代化。戚繼光是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探路者,但他只走了第一步,而且其他方面沒有人一起走,所以他的探索也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近代軍隊相比封建軍隊,有一個根本的區別:

軍隊聽從中央而不是將領,就大大減小了軍閥化的可能性。

這點戚家軍並沒有做到。戚家軍本質上還是私兵,不是屬於中央的軍隊,因此遠不算近代軍隊。

清朝的淮軍、湘軍,就是仿製戚繼光的營制組建的———把一定地域內的同鄉人招募成兵,以等級制度與鄉土觀念維繫官兵。

曾國藩在練湘軍時,就使用《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當做指導教材————私塾老師當軍官,學生當士兵。這一度讓清朝軍隊的戰鬥力有了不小提高,但依然不足以抵禦外辱。

這種形式的士兵,在甲午戰爭中是什麼結局,大家也都清楚。。


戚元敬曾任神器營指揮使,所部用的火器與單發步槍已經沒有太大差別。三眼銃,是明軍重要的單兵火藥武器,原因是它可以連續釋放,構成密集火力,有利於壓制行動迅速的騎兵。可能對歷史熟悉的朋友能夠想到,崇禎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出宮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銃。

但是三眼銃的缺點也很致命,由於構造的問題,瞄準很不容易,近代還有用三眼銃充當狩獵武器的,但山東獵人的評價是「三眼銃打兔子,沒Diao准」,更多的時候,三眼銃成了稀釋和出殯時後的禮炮。

多管轉膛炮 迅雷銃

單兵多管火器,明代趙士珍發明,參考了土耳其的類似火器,最大的可以達到18管,使用火繩或者燧石擊發,加上外罩後狀如琵琶。發射完畢後可以作為冷兵器使用

長187厘米,重2.5公斤,易於攜帶使用,明軍經常列隊跪射,火力沒有間斷。在朝鮮,日本的火槍隊是無法正面對抗這樣的明軍的。

鳥槍

其實並非打鳥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輕捷如鳥也難以逃脫,已經接近現代步槍,是和倭寇交戰中繳獲倭寇火槍,隨後改進仿製的,戚繼光的步兵,已經40%裝備了這種槍。但是到了滿清,清軍對火器帶有某種抵觸情緒,到鴉片戰爭,使用鳥槍的中國 軍隊,反而降到了20%。也有一說,稱之為「鳥槍」並不是因為用來打鳥或連飛鳥也無法逃脫,而是因為其槍機銜著火繩落下點燃發火池中的火藥的動作猶如小鳥啄食。射程150米,雨天不能使用

大口徑左輪槍 :五雷神機 這真是世界最早的左輪槍了,戚繼光在北方戰線防衛蒙古軍隊的發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種規格,一般使用時二人一組射擊,一人支架,轉動槍管,一人瞄準射擊。射程180米 。古式後膛榴彈炮 :佛朗機

明代正德年間利用歐洲技術製造的大型後裝火炮,使用帶炮彈殼的開花炮彈!

1537年裝備達到3800門,帶有準星和照門。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發射的時候射程1公里。大型者炮身250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小型者 93厘米,子炮(炮彈)從後方裝入,發射間隔短,發射散彈時一發炮彈帶有500發子彈,可以封鎖60米寬的正面,威力驚人。

遠程重炮 : 紅夷大炮

號稱將軍炮,明末引進西方技術製造,帶有炮耳和瞄準具,可以調節射程,炮身壽命長,大型者重1.6噸,射程可以達到1.9公里!應該是這一類武器的極限了!威力在當時可想而知 。大家相信么?這個居然是明朝的東西。這是大型鳥槍,明代《天工開物》最早記載其圖片,帶有三角支架和旋轉裝置,長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號「九頭鳥」,威力強勁,即便當時的戰車也無法抵擋。

可惜發展比較慢,直到滿清末年,湘軍中裝備抬槍,不過25%而已。我想大明之亡亡於人禍非兵器也,再及八國聯軍不由淚濕漉漉。


書里也提到了俞大猷有更詳細的建議,但是明朝文官制度尚且落後,一切猶如空中樓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