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有惰性,人之常情,有些因为身体,有些因为情志~~大部分惰性来源于不开心,生活没有动力,工作或生活看不到未来


别的东西都不好偷,真的


你想想什么叫不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不够优秀


因为这符合人的正常需求啊。365天每天都积极上进健身,学习,看书,听视屏课,参加高大上会议,都可以上升到天理和人欲问题了。尽量以舒服的方式活著吧。


如果我说,偷懒是人对自己身体的一种本能保护,会不会被喷?

以往的时候,人们更倾向将「懒惰」定性为人格特征,很少从生物自我保护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毕竟,我所生活的环境,有著坚定的物质信仰,也坚定著勤劳致富的基本观念。人们赞美勤劳,而批判、唾弃懒惰。

人类开始,就一直在为生存奋斗,因为认知局限及生产力的低下,食物一直处于匮乏的状态,唯有勤奋地四处寻找、探索寻找到足够的食物,才能活下来。这生存的因果律一直延续到今天。

张晓风说,相对于人的欲望,一切都显得稀少了。现在,基本生存所需,在很多人那里都得到了满足,然而,人不只要生存,还要生活。而生活,就是不断地寻找新的舒适区。这需要人们持续不断地辛勤劳动才可能支撑。何况,这社会还有许多的寄生虫般的人,付出得少,却收获得多。他们的寄生性质,更加重了一般人的负担,也就意味著一般人需要更加勤奋的劳动,甚至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辛苦劳动才能更好地生活。

时代的生存境况,一直也在紧迫当中。因此,勤劳也一直被认为是正确的选择。然而,一个社会,人们勤劳却不富有,一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然而,勤劳也是一个模糊词。比如说,一天努力工作,工作多长的时间算是勤劳呢?这是时间维度的考量。还有效率,即一天生产物品量化到怎样具体的数量,才算是勤劳呢?

偷懒,这个词要放到具体的情境中,才会更有直观性。流水线上的工人,一般情况下每天会去厕所3次,那去5次的,算不算偷懒呢?

离开具体情境的行为,也就失去了判断的标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