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彗星小行星和恒星外,还有很多所谓深空天体。深空天体通常不是单个恒星,什么星团、星系、星云、类星体……

至于你说闪,是大气造成的。

楼上说的所谓高纬度地区适合观星实在无稽。仙女座星系赤纬41,大麦哲伦赤纬-69,怎么能说高纬度部分地区可以看到?即便它在天北极天南极,赤纬+90or-90,也应该差不多有半个地球能看到。赤道地区不过是恰好看到或者恰好看不到罢了。

他本人又不愿意说明,删评论倒是挺快。各位自行判断吧。


星星闪烁说明视宁度差。裸眼可见的星系因为都是面源基本不会看到闪烁。

仰望夜空,你正在时间中回望。最亮的星星天狼星 A 发出的光要花 8 年半左右才能穿过星际空间到达地球。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星星天鹅座 α 距离我们大约 2600 光年。据我们所知,这两颗星星甚至已经不存在了。


继续回望,我们探入时间的更深处。2012 年,哈勃太空望远镜花了 23 天在一小块天空收集微弱的光,拍摄了一张名为「哈勃极端深场」的著名照片。这张照片上散布著遥远的星系,有些极远,它们的光是在宇宙只有 5 亿岁时发出的。


这张照片证实了天文学家们长久以来的猜测:宇宙本质上是各向同性的,布满了与我们的太阳和银河系相似的恒星和星系。但如果哈勃望远镜能够更深地探入过去,它将看到一个极为不同的宇宙。

现在普遍认为,宇宙始于一个极其微小、致密和炽热的物质能量火球。这时的宇宙并不包含恒星和星系,并且在之后的 5 亿年里都是如此。


我们已知的最古老的星系是 EGSY8p7,它诞生于大爆炸之后约 6 亿年。又过了 5 亿年,宇宙中遍布星系,每个星系都包含著数千亿颗恒星。它是如何从一个极端发展到另一个极端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很久以前,回到大爆炸之后仅仅 3×10-44 秒的时刻。这是暴涨的开端,在不到 1 毫秒的时间里,宇宙发生了指数膨胀。

像吹气球一样吹起来

暴涨把宇宙从一个沸腾起伏的物质能量扭结变成了某种更为光滑均质的东西,有点像将皱巴巴的气球吹圆。然而,暴涨并没有导致完全的均一:到处都有微小的差异,这是引起大爆炸的量子涨落的延伸残余。暴涨结束后,宇宙继续以更慢的速度膨胀,差异进一步延伸。导致了恒星和星系的诞生。


我们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来自于对宇宙背景辐射的观测。宇宙背景辐射是遍布整个空间的微波的隐约迹象,往往被称为大爆炸的「余晖」。起初,宇宙微波背景的温度似乎处处相同:绝对零度以上 2.7℃,极其寒冷。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卫星在 1992 年绘制了详细的地图,我们发现有些区域比平均值略冷,另一些区域则略热。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宇宙起源之旅 :宇宙、人与自然 欧洲殿堂级科普巨著(共4册)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 等

博集出版社

¥106.99 会员免费


星星本身并不会闪烁。看上去它似乎在闪烁,这是因为当我们看星星时,眼光要通过覆盖著地球的空气。当星星的光射到地球上时,它通过了不稳定的冷的和热的空气层。各种不同的空气层以不同的形式折射著只是众多星体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星体是看不到的,他们运行到眼睛与星星之间就阻挡星光,就象夜间的铁路道口,当有行人经过时就会发现远处的灯光一闪一闪的。你仔细观察,只有恒星才闪,行星是不闪的。为什么?在天文望远镜下可以发现这一秘密:恒星因为离得太远--最近的恒星距地球都有4.6光年--在地球上看只是一个小点,而行星离得近,在地球上看是一个圆面,那和闪不闪有何关系呢?因为我们是透过大气层观察星星,大气层有杂质,有扰动,恒星一点光就很容易被干扰,形成闪烁,而行星是个很小的圆面(尽管肉眼看来也是一个点),是由无数个光点构成的。因而抗干扰能力强得多,看起来就不闪了。这样解释清楚了吧!


是一颗星闪。

人类肉眼可见的星系不超过三个,还得是极其良好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看见


不好意思,我从来没有见过星星一闪一闪的


一般视力的人类目视可见的星系:大小麦哲伦云,M31。

没了。

剩下的基本都是恒星,绝大部分还都是分布在半径2K光年以内的…

还有比如M42之类目视可见的星云(严格意义其实也就M42一个)……


恒星、行星、星云等等等都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