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手里有一台尼康D810和24-70镜头,用了两年左右,前期使用率较高旅游都带著,但后面感觉太重了,相机加镜头就将近2kg,现在想换一台轻便的相机,看中徕卡Q和富士xt3,喜欢徕卡的作工、便于携带、成像质量也不错,喜欢富士的轻便和胶卷模式。请用过或比较了解的朋友给点意见,感谢。


徕卡Q,富士XPRO1,松下GH5,,松下G7松下GF9用户表示。。Q的做工和松下毫无差别,机械做工还不如GH5,电池和松下G7直接通用。

有差别的是那颗28 1.7镜头,数码系统直接,完全,一模一样松下换标。对焦系统也很慢。

Q就是小玩具一个,适合没事买个玩玩,不适合唯一机身,高感不如XT3。

理想状态是买个XT3日用,买个Q抚摸。


旅游比较多吗?果断富士xt3,别买xt30,做工考虑。其实现时点我选择再等等然后买xt4或者xh1。

xt3配xf1855基本满足需求,视频过半换xf1680,拍妹再来xf23/35f14。

xpro3和徕卡华而不实,装文艺可选。


我旅行带的是xt3。但我最后会换xpro3的。

徕卡q对我基本上没有吸引力,28mm不可更换镜头限制太多啦。我都花两万块钱了还不能换镜头。而且q系列压根就不是徕卡旗舰系列,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花很多钱买非旗舰。


徕卡Q或XPRO3吧,或者等X100F下一代。

XT3更适合配稍微大一点的镜头。


D810你手里只有那一颗变焦的话,你用的最多是哪个焦段范围?

Leica Q的体验和画质毫无疑问更好。如果你绝大部分都是用到广角端,最多到50mm,可能用徕卡一机可以,否则的话还需要徕卡Q之外另外一台解决其他焦段需要。

XT3也不错,不过画质上会稍差一点。不过和D810加变焦比,富士加一只好定焦的画质倒也不太输。


徕卡q系列千万别买,没意思。XT3有视频需求果断出手,xPro3当玩具把玩可以,讲实话如果xPro3是真正的旁轴测距相机我肯定入手,可惜是电子模拟,不过用起来也很舒服了


佳能5d3 徕卡Q1 富士xpro3用户的感觉是

如果追求轻+小,那不如适马fp了。或者富士x100

徕卡q的操作和速度简直让我不想拍照片了。

富士xpro3倒是一个好玩具,但是也就是比普通单反略轻略小。如果追求极致还是不方便

xt3毫无意义。


别的先不说,xpro3一点也不轻便。一个残幅做得体积赛全幅,加个1.4镜头重量也超过q,拿在手里基本就是一块砖。

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旁轴造型直接买xt3,各方面体验都更好(更好的操控、握持感、屏幕结构、视频性能),价格也低很多。而且银色的外形我觉得比xp3那个脏兮兮的大额头更好看


佛系推荐。这两台比较推荐Q。

纸面参数都已经比较的很详细了,不如换个角度来思考。更推荐Q是因为全画幅。底大一级压死机不是乱讲的。所以Q的比较对象应该是RX1r2或者A7m3这种。

还有Q这颗28/1.7A在同体积的相机头28里面也算真香头,跟徕卡M28/1.4区别不大,注意关键词,同体积!

这两台机的最大不同就是1画幅,2可否更换镜头。至于售价是因为两台机器的迭代关系。

画幅意味著什么?意味的就是宽容度(动态范围)和色彩。宽容度分两种,1物理宽容度,2数字后期宽容度。

物理宽容度就是感光面积带来的,同场景同等效焦距更大感光面积带来的是更柔和的灰阶过度和更大的高光暗部宽容度。可以去看外网的A7r3和X1D的对比视频,高光部分明显X1D更柔和。两台都是sonyCMOS。

数码宽容度就是全看像素多少了,像素越多后期RAW的极端调色宽容度越大,其实这也是个物理特性。RAW是感光器元数据,像素多意味著对同一个场景的采样更多,采样更多后期计算差值的空间就更大。

基于以上两点,就明白为啥会有44x33这样尴尬的画幅了,44x33就是个645的截幅,但是他也有存在的意义,因为物理和数码宽容度的优势都是巨大的。

如果讲胶片和数码的对比,从66往上,虽然就算扫描也只有4x5和更大的能干过数码1亿的645,不过物理高光的柔和度依旧是645无法比拟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