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还以烂片为主,剧情都经不起推敲,当然我不否认他们都是演技派都是影帝,这种高曝光对他们真的好吗?只要提到他们能联想的代表作都是几年前十几年前的作品。讨论帖没有针对哪位明星的意思,我本人对古天乐跟张家辉也是非常的肯定!


俩个字:恰饭!

1.对于港星来说,赚钱手段太少

现在大陆明星赚钱靠哪些?1.出演电影,电视;2.出席各种综艺节目,3.出席各种商务活动,4.商业代言,5.成立工作室,进行影视投资或者新人挖掘。(暂时就想到这些,欢迎大家补充。)

对于港星来说呢?好像只有1,3能赚钱了,甚至3如果你不是大咖都没有人邀请。

在这张2017年中国明星代言排行榜上,古天乐,张家辉都没上榜

所以不拍电影,你咋赚钱?

2.很多香港影视人靠他们恰饭

先说一个事实:现在港片在香港基本上收不回成本,想要收回成本,只能到大陆,到东南亚,到日本,到韩国上映,但因为总所周知的原因,香港年轻一代木有人,所以想要让这些观众进入电影院,只能靠古天乐,张家辉等人的号召力了。

没有张家辉,古天乐的电影,有人看吗?没人看代表收不回成本,收不回成本,电影公司倒闭,公司倒闭,一大批电影人失业,一大批电影人失业,港片彻底崩盘!

3.高曝光真的好吗?好!

高曝光对于演员来说,锻炼了演技的同时,吸引了流量,不管流量是好是坏,你不能否认,你让别人记住你了,而影视圈最怕的就是被人遗忘!

高曝光对于影视工作者来说,锻炼了能力!即使将来有一天港片彻底崩盘,他还能来大陆混口饭吃。

就拿导演来说,在《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你知道林超贤拍了多少部电影吗?24部!

这些电影你看过几部?再降低一点要求,听过几部?没有前面的铺垫,我想林超贤没有今天的成功!

ps:很多大佬都说基本看过,那换个问题,你认为不是烂片的有多少

当然对于古天乐,张家辉这样的影帝来说,经常拍烂片是会降低号召力的,对于个人信用是很大的伤害,但是为了港片的发展,为了香港电影公司活下去,他们没有太多的选择!


可能是因为,你看的港片还是太少……

然后,我们又习惯了大陆或好莱坞某些演员一年或几年憋一部巨制/经典/爆片的节奏

但是,香港以前的出片量和出片效率不是这样的!

拖得久的那是王家卫,王大师!

香港还是太小了,从一个片场换到另外一个片场,也没多远,搞不好没出影视拍摄基地。

大不了到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取景,其实也没多远,跟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差不多。

对于香港演员来说,有工开就不错了,不是每次都搞艺术精品的。

要恰饭的嘛

觉得张家辉、古天乐高产其实是因为,

其他的香港电影我们都怎么不待见了!

看来看去就胜刘德华、梁家辉、林家栋了。

港真,你看过几部曾国祥演的电影?

对,就是《七月与安生》 《少年的你》的导演,曾志伟的儿子。

他都算香港新生代的主力军了

再这么一想,陈伟霆都比他咖位高啊

白T恤的这个啊

谢邀!

不敢想像,这一批影坛中坚分子之后,香港电影真正走向没落。

我私以为,只要香港电影工业还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就算不局限于香港本土,在内地也可以获得长足的延展。

可是目前的情况是,除了这一批影坛中坚分子,当然也包括整个电影工业里面的演员、导演、编剧、剪辑、配乐等等,后面那呈现的都是长长的空白期。

也就是说,我们其实还在不断「消费」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余温而已,余温过后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

于是才出现了不少喜欢香港电影的人士的疑问,为什么近几年来来去去都是这些演员的电影,而且还是不断的重复、组合,也许间隙碰到一些新闻报道说:「XX演员和XX演员十年后在XX电影作品重聚」,或者是「XX演员和XX演员经典重现,影迷大呼回忆杀」。

是的,这就侧面证明了,还是那一批影坛中坚分子在支撑著所谓的「香港电影」。

所以,剔除香港本土电影,广义上的香港电影,能够拿得出手并且票房还有点保证,不至于让整个电影项目还未立项就赔钱的生意,就只能依靠他们了。

于是我们看到张家辉,看到古天乐,看到刘青云,看到吴彦祖,看到谢霆锋,看到。。。。,正是他们在捍卫香港电影工业,让我们看到香港电影工业其实还是独树一帜的,假如缺失了某一个环节,那一种味道就荡然无存了。

于是悲观的说法:为什么近几年张家辉古天乐等一众影坛中坚分子如此高产,其实那不正是代表了香港电影工业黄金时代最后的余温吗?


因为这是香港电影人最好的年代,最好的盛世。

很多人可能要出来说:你有病吧!港片都烂成什么样了?你还在这吹捧如今是港片盛世?!

请注意,我说的是『香港电影人』,而非『香港电影』。正所谓国家不幸诗人幸,作品的匮乏低质,其实未必代表演员过得不好。

相反,由于内地经济起飞,二三线电影、网剧、付费电影的流行,以及各大商家如雨后春笋的出现,其实是把香港本来较为贫瘠的电影界,捧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位上。

这个高位上面,你随随便便拍一部三十集的烂剧女二,比你在tvb拍一部所谓的「童年回忆」九分剧,片酬要多100倍。没错,不多不少,正好一百倍。

香港以前的一众经典作品,其实一直是以量大管饱又低价,在东南亚及台湾地区抗击西片的。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周星驰一年拍10部戏这样的盛况。我们看的爽了,但藏在背后的,其实是演员的无奈,因为他即使做到了巨星的程度,片酬也就是现在一个电视剧小花十分之一的水平,那不多拍也不行。

更何况以前还有黑帮进驻电影市场(当然这个影响其实比大家想像的要低),以及盗版碟商骑脸吊打的窘境,现在都一一解决,市场也从以前的几千万观众,变成了面向14亿,一下子增长了几十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以前香港电影的老人,出来多拍戏,是再简单不过了,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在他们看来,这就像是以前种的树,终于结了果的收割过程而已。

至于烂片多,也很正常。老一辈的导演都老了,因为本来就是40岁的幕后来执导20岁的演员。现在当年的20岁演员都已经4/50岁了,那当年40岁的导演,现在都只能跟老年痴呆症做殊死的斗争了,体力心力都已经不再是那个年代。相当于是有一个台前的班底,看似与当年香港电影一样,但内部的变质严重,再加上内地审核制度比当年台湾的戒严时期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台湾时期起码允许民国后成精),也是一道电影的催命符,一群老弱病残在钢丝上跳舞,想让他比年轻人跳的欢,那是不可能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澳门风云》系列与《赌神》系列。一样的台前幕后——王晶率领港片大元帅周润发,加上演技派喜剧人家辉(两个家辉的功能在里面是一样的),加上当时得令的女星(当年张敏,如今景甜),加上帅哥跟班(第三部老跟班刘德华甚至直接上阵),加上动作搞笑赌博元素。这么多相似之处,按理说影片质量应该差不多吧?

但很明显,两者之间,质量起码差了10个《千王之王2000》。因为赌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可以拿出来说的事情,大陆是不允许的。你只能改成慈善晚宴的时候,大家随便斗个地主。而王晶也已经过了挖空心思想笑料的奋斗期,而是安心的养老,网路流行语随便汇到一块儿,也能混个十亿票房,你让他怎么积极进取?所以以前的王晶电影盛产经典笑话,如今的王晶电影本身就是个笑话。

因此,这种情况只能归结于,或者感激于祖国真的强大了。但与此同时,港片质量的急剧下降,也不得不归因于,祖国确实强大了。


因为香港影坛没人了,你回想一下现在香港有什么年轻的男演员。

陈冠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已经证明他复出无望。余文乐?当年和陈冠希一起出道,知名度和演技都没达到陈冠希的程度,如今也是半红不黑。李治廷?当年《岁月神偷》还是非常惊艳的,但惊艳完一次之后就没有下文了,现在他好像主攻内地综艺了。

所以香港电影公司的老板拿到导演的剧本后,可能还没看,就开口问,你这次男主角找的是古天乐还是张家辉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