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表示用户隐私被侵犯。

大数据是现在科技行业的热词,几乎所有头部互联网企业都在研究如何应用,或已经开始应用大数据。如果雷军看小爱同学经常被问什么问题就是侵犯用户隐私的话,那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侵犯用户隐私,喊著「DT时代」的阿里巴巴首当其冲。

那么,这些互联网公司真的都在侵犯用户隐私吗?其实不然。有个概念叫「数据脱敏」

数据脱敏是指对某些敏感信息通过脱敏规则进行数据的变形,实现敏感隐私数据的可靠保护。

在涉及客户安全数据或者一些商业性敏感数据的情况下,在不违反系统规则条件下,对真实数据进行改造并提供测试使用,如身份证号、手机号、卡号、客户号等个人信息都需要进行数据脱敏。数据脱敏通过对敏感信息采用脱敏方式进行匿名化,防止因生产库中的主要数据,明文显示在测试系统中,导致数据泄漏问题。

通过数据脱敏,科技公司的数据分析人员会知道有1000万人问了「雷军有多少钱」,但不会知道是哪1000万人在提问,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去做数据分析,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就是所谓的大数据。

小米或其他研究大数据的公司能知道是哪1000万人问「雷军有多少钱」吗?当然可以,但接触这些未脱敏的数据理论上需要极高的访问许可权,而所谓的隐私保护法,实际上就是通过法律手段来要求和督促企业管理好能接触未脱敏数据的访问许可权。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想让小爱智能嘛,那当然是不断接受用户反馈才能一点点优化她的智能水平

没有任何人工智慧可以不经过训练直接回答所有问题

现阶段的人工智慧水平都不足以做到脱离网路环境进行自我迭代自我进化的水准

弱AI其实就是演算法、数据、神经网路的集合体

而不断整合数据从而实现无限趋近于完美回答,这是现阶段人工智慧的办法

再者说,小爱同学在监听语音时,这本身就有一定的隐私暴露

但语音助手目前应用场景还只是应用于生活协助、趣味对话等

对于所谓的隐私暴露,至少等小爱同学可以对用户私人信息进行协助管理时,才有一定威胁

比方说,哪天可以让小爱同学帮忙记住一串手机号码

或者通过跟小爱同学的交流,让她记住了自己的生日

这种个人信息进行记忆托管时,个人隐私才有暴露的可能

而像这种无关大雅的「放一首雷军的歌」、「雷军他老婆漂亮不」的问题

实在和个人隐私扯不上关系


欧盟颁布了最严苛的数据隐私法案之后,连小米的台灯都没有办法拿到许可,而雷军昨天则在微博洋洋得意的宣布自己看了小爱3000万用户的语音聊天,还总结出了十大热门问题。@学写作的丧失 @机智的娜娜


小爱同学可以选择是否加入用户体验计划

打开了小米会分析你的对话记录,以保证小爱可以越来越好,如果感觉不喜欢这样做可以选择关掉。


题主添加

某天看见的就有了这个大胆的疑问


不侵犯隐私哪里会有adui?


如果有一天,小米发布一份报告来分析中国人的性爱频率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被侵犯隐私?


没那么严重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