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追求所謂的理想就可以隨意去傷害別人?就算你是天才,為什麼對於別人的死亡可以那麼冷漠?即使他做了很多錯事,傷害很多人,依然可以被歌頌?推崇他的勇氣,和追求?我不懂……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所受的肯定里某種程度上有一種十分耐人尋味的「皇帝的新衣」的意味。

拋開毛姆作為一個作家的基本素養不講,這部作品值得稱道的地方不在於情節,也不在於背景,情感等等一系列因素,而是僅憑一個人物,他把這個人物塑造出來,然後把他拔高到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的高度。

然而,這個人物實際上是十分缺乏行事邏輯的,他的所有選擇,基本上十分突然並且十分不顧後果,如果要說,那麼作者只寫了一個理由:為了藝術。

可是為了藝術真的能解釋他的一切行為嗎?並不能。(為什麼我覺得不能我在下文中會說,這是一篇後來補充的開頭)

人們好像對藝術有一直一種「瘋子=天才」,「一般人難以理解的」這樣的固有印象,越是難以理解,越是可以說是藝術,實際上是這樣嗎?

不論是不是這樣,總之,毛姆是成功地用這個固有印象解決了所有邏輯缺乏的問題,這正像是皇帝的新衣,人們都覺得自己不能理解「難以理解的」藝術,但人們都希望自己能是那個能認可別人無法認可的高深藝術的伯樂。

所以,有趣的事情出現了,月亮與六便士的男主,他的行事邏輯缺乏導致的難以理解……正可以說明他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我們不懂他的藝術,但我們得認可他,人們紛紛這麼想。

(就是憑著人們的這種心態,現代沽名釣譽的所謂大藝術家才那麼多,看看之前的那個針管作畫然後被拆穿的。。)

————————————

補充(關於我對本書主角的藝術追求的一些討論)

如果這本書的要講述的重點在於出從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叛離出逃,那它的故事結構就應當偏重於這一點,而事實是,它的「出逃」只佔故事的前面很小一個部分,後面大部分筆墨描述的是什麼呢?

我並不是什麼學院派的擁護者,而是……作為一個曾經也經歷過抉擇並且有幸到了另一邊的人,我得說,更大的自由,需要更多更深刻的認識與思考才能撐起自己的天空,否則就只能是空虛與荒蕪。

創作與創作之間是有區別的,畫家基於社會歷史環境與對自我的探索有感而發的創作是創作,小學美術課上的兒童畫也是創作,那些庸俗的,描繪糜爛輕浮的生活的作品(例如洛可可時代的部分畫家)也是創作,它們可以同日而語嗎?

一個逃離按部就班的生活去燃燒生命追逐理想的人,和一個同樣逃離生活去追逐聲色犬馬糜爛生活的人,可以同日而語嗎?(我不是說後者不行你不能這麼干,畢竟我十分自由主義,我覺得一個人樂意幹什麼是他自己的選擇,能對自己負責別影響他人就完了,但是,我得承認,這種行為在社會層面肯定是不值得歌頌的)

優秀的創作不可能是有個腦子就可以憑空得來的,表達的前提是認識,認識的前提是了解與經歷,沒有認識的深度,表達的東西就必然是浮淺的,這一點是再有才也沒有用的,舉個例子,南唐後主李煜,他確實是有天才的才華的,但是因為生活經歷對他思想的作用,你不能說他的詩作是十分有深度的。

作者憑什麼讓人相信以主角的做派,他會是那種有深刻思想的人呢?如果不是,他的作品十分虛浮,那麼,他有沒有作品的意義在哪裡呢?如果沒有「追求藝術」這層外衣,他跟我上面說的那個追求聲色犬馬的人有什麼區別呢?如果沒有區別……那麼,我們應該對這種行為持以那麼高的肯定嗎?

沒有真正探索過「何謂自我」的人才會過分推崇「自我」這個字眼,正如沒有真正認識過「何謂自由」的人才會過分推崇「純粹的自由」或者「自由高於一切」

事實上,「自我」和「自由」都從不獨立存在。

所謂「月亮」與「六便士」的矛盾脫出了現實思考,企圖用純粹的形而上的概念把它們對立起來的時候,便也十分庸俗而浮淺了。

(講個笑話,最推崇美國的,往往是那種沒去過美國的人,,同理到理想……)

————————————

補充(關於我認為文學作品對現實中真實存在的東西應有的態度)

又及,有人提到了文學和藝術專業的分野,認為應該用文學的標準評判它,認為我這樣的說法是偏離了過分較真了……那,我是這麼想的:如果一個作家他不加了解地憑自己的印象塑造了一個與真實的窮人脫節的窮人的形象,那麼,它會受到普遍的讚譽嗎?我想,可能會有更多了解情況而對此無法認同的人指責它脫離現實以及淺薄吧?

……那如果把這裡窮人的形象換成一位藝術家呢?

應該是同樣的道理吧?

你不能因為你的不了解而把事實棄之不顧而一心只關注它的文學性吧?我想它並不是以它的文學性而著名的(如果是,那我就不是這個態度了)

純粹文學的文學是不存在的——我不記得我曾經在哪裡看到過這句話。

———————

補充(關於對高更和人物原型合理論)

如果要說,這個人物是以高更為原型的話,我只能說,毛姆對高更的理解,完全錯了。他只有一個完全不懂的局外人的臆測而已。

高更的早期繪畫,帶有實驗性,也很拘謹,令人聯想起在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影響向下畢沙羅的作品。色彩略見後來發展的跡象,但仍很拘謹。他把顏色做塊面處理,自由地加重色澤的明亮感:例如以鮮亮的藍色畫陰影,以紅色畫屋頂,而使之自背景中突出。

這是高更前期。

他有對藝術的認真與虔誠,他有在技巧方面的鑽研,他有嘗試,他有思索,他在權衡怎麼樣才是更好的。

高更在技法上採用色彩平塗,注重和諧而不強調對比,《講道以後的幻景》就是這種藝術處理的代表作。他的繪畫風格與印象主義迥然不同,強烈的輪廓線以及用主觀化色彩表現經過概括和簡化了的形體,都服從於幾何形圖案,從而取得音樂性、節奏感和裝飾效果。其理論和實踐影響了一大批畫家,被譽為繼印象主義之後在法國畫壇上產生重要影響的藝術革新者。

他有藝術分析與主觀判斷以及個人抉擇,有對美的思考與判斷,而不是像毛姆所寫的那樣,完全沒有思考,只有道德敗壞與莫名其妙的站不住腳的狂熱

另外,高更在出走前,就對藝術界表現出十分的興趣,他收藏畫作,參加畫展,熱衷於交一些藝術家朋友,他自己也畫畫,寫過藝術理論方面的書——他的出走是為了尋求突破和滿足他的藝術追求不得不作出的破釜沉舟的決定,而不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毫無徵兆的就突然說我想畫畫,然後十分狠絕又十分莫名地就這麼跑了。

寫個這樣的人物然後說是以高更為原型的,對不起,他不配。

高更之所以在藝術史上留名,不是因為他瘋,而是因為他有思考的藝術創作和理念

另外補充一下,高更的財產來源實際上不是他自己的工作,而是遺產繼承……所以他很有錢,有能力去投資去熱愛藝術,但不見得怎麼擅長金錢規劃,這可能也是他後來生活困頓的一部分原因。

—————————(這是原回答)

我是個畫畫兒的人,我也喜歡畫畫,所以一開始我看到男主這個人設還有點親切,但後來,我對於男主到底是不是喜歡畫畫這一點非常懷疑。

毛姆在一開始把主角描述為一個普通的,對藝術畫畫這方面毫無涉獵的人,然後他突然就丟下一句我想畫畫就跑了??這很突然,讓人一頭霧水,而且基本上解釋不通,要說他是以高更為原型的,可高更也不是這樣的。

然後此君跑了之後便以光速花完了錢(我尋思著顏料錢有那麼貴嗎?好歹是全部的積蓄……這樣我真的懷疑你是不是拿這個錢幹了點別的什麼。。另外,你要是真的喜歡畫畫,你就不為你接下來的藝術人生考慮考慮?你幾乎冷酷無情地拿了所有的錢不就是想心無旁騖地可以專心畫畫嘛,你那麼快地把錢都糟蹋完了,所以你現在打算怎麼辦?)我不太明白這種石樂志的行徑,畢竟我以為他只是想搞藝術(姑且這麼認為吧)而不是腦子壞了。

好吧,他開始窮愁潦倒,幸運的是,有個好人願意幫助他,還很推崇他的作品。

我最不明白的就是這裡,你可以說一個沒學過畫畫的人很有天賦,但直接就推崇……從古至今從來就沒有過這種事。(有點反智)

另,這裡我要說一下,毛姆提到了他的資助人的作品,還十分看不起他的作品的樣子,按書中的描述再聯繫高更所處的時代背景,我猜他是一位偏古典主義的畫家……可是,高更作為印象派後期代表人物。。印象派本身就是在古典主義到達高峰之後突破而來的,可以說是印象派早期的畫家學的都是古典主義然後自己慢慢摸索才搞出的印象派,古典的寫實沉穩優雅端正的風格到現在都還十分有借鑒和學習意義,作者哪來的底氣看不起他?難道我們非得推崇那些怪誕的作品嗎?(如果藝術是追求「美」的話,古典主義對古希臘古羅馬的審美的復興可以說是美學的一大高峰,我們現代人即使是沒有學過什麼,但看到古典主義的作品也很難覺得不美,他們是對美有過非常深入的研究,總結出了如何得到「美」,如何達到「美」的理論,例如黃金分割什麼的,這怎麼可以貿然說是平庸呢)要是說這人的作品沒有思想內涵的話(這本身就不成立,畢竟要構築一個稱得上「美」的畫面本身就需要有對此的認識和思考),男主難道就有嗎?作者他寫了嗎?

好啦,於是他接受了幫助,可還是耍大爺脾氣,我很想問一句是耍你的大爺脾氣重要還是你的藝術人生的基礎,金錢來源重要?我開始懷疑這人出走到底是為了追求藝術還是只是想宣洩,只是想過毫無道德百無禁忌的人生。

好吧,他的資助人真的脾氣好到不能再好,他慣著他,然後他的妻子……行吧這個我可以理解,誒不過實際上如果男主是個不修邊幅的胖子他的資助人是個好看點的人的話,也許就沒這事兒了,畢竟帥的不修邊幅叫落拓,丑的叫邋遢。

然後他就十分無所謂地接受了這位女士,而完全不去思考這有什麼必要(畢竟他並不愛她)以及會有什麼後果……我再一次思索,他到底是認為能畫畫重要還是發揚自己的個性重要?難道發揚個性是你畫畫的必備條件嗎?(你大可以在畫作上發揚個性,但你又不是搞行為藝術的,何必在生活中。。)

現在我們知道的是,這個人沒有學過畫畫,之前對這方面也沒有了解,突然說要去畫畫(這是神啟嗎?可是看看在宗教實力最強的中世紀,囿於思想的束縛,那美術水平退步得……你可以找一些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題材作品對比看看)帶了家裡所有錢跑路,說是為了一心一意搞藝術,結果又極快地敗完了錢(打自己臉伐?)窮困潦倒被人幫助了卻又幹事情完全不考慮後果,純粹作死一樣,實非常人可以理解

在藝術之前,他首先是個人,一個智力水平正常的人,行事得有人的基本邏輯。

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完全的混亂無序無邏輯,一個人行為反常不是不可能或者不能接受,可是,我得知道為什麼,如果他智力還正常,那他就得有原因,沒有人告訴我他為什麼這樣,於是他只能表現為一個無法理解莫名其妙的人。

一部小說的人物寫成這樣難道還不算失敗嗎?

這不是道德上不能接受,而是邏輯上無法成立。

我喜歡過很多個個性瘋狂又邪惡的傢伙,甚至很多時候,我迷戀這樣的人。可他們再瘋狂再詭異的行為後面都是有原因的,那些構建故事的人甚至能用一套偏激又嚴密的邏輯把這一切解釋得滴水不漏,那些明明是「歪理邪說」的東西甚至會一瞬間蒙蔽你。

這才是一個合格的人物塑造者應該乾的事情,讓你的人物站得住腳,反觀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里的人物塑造——我真的十分奇怪它居然能得到如此之多的肯定?

只能說,看來人們大概對搞藝術的人誤解很深,這種完全的妖魔化居然也能得到一片肯定。

請你搞清楚,先生,你到底是只是想宣洩還是喜歡畫畫?你喜歡畫畫為什麼非得離開原來的環境,你是有什麼對藝術,對美的深刻思考,於是你覺得你必須離開么?我沒有看到(作者他什麼都沒講)然後你離開了,然後是毫無節制地崩塌與混亂(而不是真正地有所考量地投入到藝術中去),你有想過如果你的日子難以為繼,那你怎麼繼續畫畫?所以你到底是只是追求宣洩還是喜歡畫畫?呵,說得好聽……只是拿藝術當一個爛人的混亂無恥行徑的擋箭牌而已

對不起,這個人物,他就像一坨爛泥。

我不信有人能一直處於狂躁狀態還能畫得出作品。

我平常自己畫畫,正常情況下的情緒都是比較安寧且欣悅的,靜靜觀察所畫的物件人物然後表達它們(我想可能幾乎所有藝術家都是那種情感上十分細膩柔軟,易於感動的傢伙,如果不是這樣,他們就不能擁有最開始的感知能力,藝術得先感受,然後再表達,沒有人能真正無中生有)然後只有畫不出來感覺不對的時候才會抓耳撓腮甚至以頭搶畫板難以為繼直到氣得扔下畫出門遛彎,全程都處於這種狂暴的狀態——說實話,不太可能。

在初學階段,那更不可能,除非……我險惡點想,你別是為你的破爛技藝實在不足以表現你想表現的東西而在無能狂怒?

再更:我之後有幸和我的幾個美院的老師交流過,幾乎是很一致的,所有老師都覺得這部作品就是:外人眼裡的高更。作者肯定對藝術一點了解沒有,全?憑?腦?補

建議這本書改名:外行對藝術及藝術家的誤解可以有多深。

或者,藝術家就要有藝術家的亞子,所以你發瘋吧。

藝術就是發瘋!不需要邏輯,別問,問就是藝術!(攤手)

看了這本書,我只想問,

為什麼?

沒有會人莫名其妙發瘋,除非遺傳,你熱愛美術然後碰到了瓶頸或者對藝術的理解越來越深刻思想產生了轉變,為此痛苦發瘋我覺得完全可以理解,這叫為了藝術,也是事出有因。

但這麼個初出茅廬半毛錢不懂的傢伙?你把喜歡畫畫喜歡藝術當成他發瘋的理由根本不成立!誰跟你講這種莫名其妙的發瘋就是熱愛藝術?我不明白,完全不明白,月亮與六便士的男主他到底是喜歡畫畫還是單純只是想宣洩?宣洩找什麼途徑不好何必非得冠冕堂皇地說成是喜歡畫畫喜歡藝術?

沒有學習,沒有虔誠,沒有對一切美的丑的萬事萬物的體驗,對技藝毫無追求你這憑什麼叫喜歡畫畫?你喜歡畫畫就是拿張紙拿支筆瞎幾把抹???

你技藝不夠,沒有鍛鍊出來的感受力,無法分析色彩組成透視結構等等,你能明白那種輕重緩急的線條,肢體的律動性與靜中的張力,顏色對比與暈染糅合的美感么?

為什麼普通人覺得行畫也很可以?(行畫沒有遠近虛實,雜亂,顏色都非常鮮艷,塑造還行,普通人就覺得看上去挺美很不錯覺得算藝術品了,可實際上格調就很低)專業學畫畫的就覺得不行?就是鍛鍊出來的審美能力與自己長久以來的對美的體驗與認識啊

你一個完全沒有學過多少的人全憑一腔所謂的熱愛能畫出什麼上的了檯面東西簡直就跟靠愛與正義就能勝利一樣荒謬

這只是一點,而文中還有許多由主人公莫名其妙的發瘋引出來的一系列事件,同樣……令人難以理解。

在畫紙上傾注熱情與藝術靈感,與生活中活得像個好像過了今天以後就沒有沒有明天的人是兩種概念,後者真的很奇怪,那種形象簡直更接近於追求完全破滅之後的駱駝祥子

我說他奇怪,說他邏輯缺乏是因為他缺乏一種,刨除人生追求藝術追求以外,人自然的為了存活保留的趨利避害的本能。

即使是藝術家,他也首先是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個腦子支離破碎思維能力不完全的瘋子。

後來我得出的結果是,可能作者就是這麼認為的,他覺得為了體現天才,藝術家可以不學習直接成為大師,他覺得畫畫的人必須行為放蕩不道德才算搞藝術,搞藝術的行為沒有邏輯像是發瘋用搞藝術就可以解釋,咱普通畫畫的,性情平和的就不行。

(拉斐爾,提香,安格爾,雷諾阿等紛紛表示錯愕)

我甚至對作者產生了一種憤怒,這傢伙完全不了解美術,他只把畫畫的人當一種狂熱的瘋子,並對那種毫無理智的瘋子行為加以完全站不住腳的褒揚而已。

———————————————

呃……十分抱歉,最後有一個一個無關的東西,大家可以不必理會。

那個,我在評論區和一位仁兄吵了起來,最後以我單方面拉黑結束戰鬥收了尾。(雖然這種情況下拉黑確實挺讓人不爽,我承認)

然後他今天寫了個回答來說我……別的說我的我都沒什麼意見畢竟只是意見不太和而已,可我應該真的沒有私信他過?何況人生攻擊……

因為真沒必要啊也沒想到要私信啊,什麼事情不能評論區解決嘛我也沒刪你評論啊(而且我感覺是你說不過我後來開始使小性子爭論的態度不端正而且迴避問題,所以說實話我覺得我贏了就也沒什麼好生氣的。。)

而且我對你的態度不挺一如既往的嘛陰陽人這什麼話嘛難道我還有兩種態度對你

我記性實在不太好但努力回憶了下應該真沒有(有沒有私信我可能記不清但因為這個人生攻擊這種事情我肯定不會做)

我不確定拉黑影不影響私信記錄,雖然我記得沒有但由於我記性實在不靠譜……所以為了求證我去問了知乎小管家,收到回復是拉黑不影響私信記錄——那就是真沒有了,畢竟我一直以來都是不刪私信的,就連推銷東西的都沒刪過

……雖然說這個也沒有用,我剛剛試驗了一下知乎私信是可以刪的(要是不能刪我就可以證明我真沒發過了……)

但至少我問心無愧了。

港真兄弟你可以也截一下我怎麼私信你人生攻擊的東西。。反正掛都掛遼……

光截我主頁沒什麼用啊……

(十分無所謂的廢貓癱倒)

……要不是放了圖會影響回答外觀狀態(會有半截圖)而這種私人爭端跟題目無關我也實在不好意思放。。我就放你那些糾纏不清的各種戳我的圖了……


我深深覺得這本書是聰明人對聰明人深深的理解和讚賞。這是屬於藝術家的心靈相通。

大家都在說天才,但天才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天才是一種被選擇。

作為普通人的我,給被綠的德克?思洛夫打動了。

開頭作者這樣描述他。

「他只是一個被嘲弄的對象,他的一些同行,毫不掩飾對他作品的蔑視,但他很會賺錢,他們花起他的錢來,簡直毫不猶豫。他很重感情,但是,在他容易被打動的感情裡面,飽含著某種愚蠢,讓你接受了他的好意,卻沒有一絲感激之情。從他那裡借錢,就像從小孩子手裡搶東西,你看不起他,因為他太好欺負了。」

他是個二流畫家,卻是一流的鑒賞家。在大家都不看好斯特克里蘭的時候,他就看出他是天才。性格善良,即便屢次被天才羞辱,仍在天才病重的時候主動上門照料,並說服妻子將其接入家中照料。天才病好後,不僅霸佔他的畫室,還綠了他。更悲慘的是,妻子被天才拋棄喝草酸自殺。深愛妻子的他,失去了「笑臉迎人」的能力。即便如此,他還是無法毀掉那副妻子的畫像,並發自內心稱讚其為「真正的藝術」。

有同情心的人這樣說:

「他本性善良大方,但行事荒唐莽撞;他深知美為何物,但創造平庸無奇;他見解獨特敏銳,但舉止粗俗笨拙。他與人交往老練圓通,可自己的事兒往往一塌糊塗。大自然在創造他時,將這麼多自相矛盾的東西放在一起,讓他面對令人迷惑不解的冷酷宇宙,這是多麼殘忍的惡作劇啊!」

沒有同情心的人這樣說:

斯特里克蘭聳了聳肩。「這個可笑的小個子喜歡助人為樂。這是他的命。」

有人說,他是一個手拾六便士,卻還偏偏要仰望月亮的人。

令我最不舒服的不僅是天才對普通人的蔑視。

還來自普通人對普通人的蔑視。

我最最想扣問的是,是不是伸手拾起六便士的人,就不配仰望月亮?

還是說,手拾六便士的人,就不該仰望月亮?

平凡如我們,又有哪個不是手拾六便士的人呢?


首先,思特里克蘭德拋棄家庭,對幫助過他的朋友恩將仇報,對愛上他的恩人的妻子利用完就丟棄的行為,作者從來沒有給予正面的評價,作者一直是借文中的我的口,對他從世俗的標準進行審判,直言不諱他這方面的自私和冷漠無情。

再來,他為了追求理想就隨意去傷害別人的這個說法其實並不一定成立。對妻子和孩子,他認為他已經完成了他的扶養義務,讓他們過了十幾年衣食無憂的生活。他打定主意要離婚,願意配合妻子製造任何有利於她再婚的借口,離開家只帶走了百十來英鎊。這不能說他什麼都沒做。

對孩子,他喜歡孩子們小時候,能夠和他有親密的依戀,但是孩子們長大後,總是要離開父母過自己的生活,他把這個時間提前了一點。他提到孩子們的大姨和姨父會很樂意供他們上學,就是說並不是他離開了,妻子和孩子就完全沒活路。他心裡有這個盤算,所以狠下心走了。

對恩人的太太,他一開始就明說了,他只是需要裸體畫模特,當他不需要她的時候,她就得走開。思特里克蘭德沒有對她承諾過什麼,甚至都沒有承認過對她有什麼感情。兩個人完全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施特略夫太太人生的兩個大波折,一次是被男人騙,未婚先孕了就自殺,一次是男人沒有騙她,只是要離開她,她又自殺。這並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別人傷害了她,導致了她的死亡。她自己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

施特略夫太太對自己的丈夫來說,同樣是一個施害方。和情夫一起留在丈夫的房子里住,是利用了丈夫對她的感情。沒有人是白璧無瑕的。

思特里克蘭德最對不起的人就是無私幫助和一開始就能夠賞識他作品的施特略夫,但這個恩人在他眼裡就是一個蹩腳的畫家,一個滑稽角色。

最後就是思特里克蘭德為了畫畫無論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都飽經折磨,他被一股創作的熱情所控制,就像一開始文中的我去找他,跟他分析他畫畫能夠成功的可能性,他的回答是我必須畫畫,好比溺水的人要掙扎。除了他想通過作品表達出來的那個世界,他對現實生活里的一切人,一切事都不在意。這種藝術上的天賦和力量,支配了他的行為,他由不得自己。能夠看得到這一點的人,對他充滿了同情。

思特里克蘭德並不是完美的人,我們歌頌的是他追求美和理想的勇氣。施特略夫言行無失,在道德上沒有污點,但他是個平庸的人,這種平庸不單是藝術上而言,生活上也如此。這就是造物主的殘酷啊。

人是複雜的矛盾的集合體,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並存在同一個人心裡的。

經典的作品,重點不在傳遞作者的看法,而在於通過作者的敘述,你針對這麼一件事情如何去辨識思考,從對待不同事例中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你不喜歡它沒錯,但同時也意味著你通過它已有所獲得。


剛巧我早上看完,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我讀的過程中並沒有覺得毛姆有對任何人價值觀的推崇,

他只是假借「我」的視角,剖析了斯特里克蘭夫婦,斯特洛夫夫婦,以及阿塔,尼克爾斯,布呂諾,蒂阿瑞等人的人性,之前讀過面紗,這次讀的感覺更深,毛姆就是用手術刀把他們的人性一一展示在你面前,並冷笑(再配個雙手環抱,倚著門),而絕無判斷之言,因為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矛盾的糅合,這往往體現在變故中

其實我初讀毛姆的作品時,是害怕的,面紗中的情節記不大清了,但毛姆的人性刻畫細緻且真實,細緻到你很難完全描述其中的角色,真實到讓我想到認識的人,經歷的事,甚至看到我自己的另一面。

就拿斯特洛夫來說,他的外表和靈魂並不相稱:(原文)他有

羅密歐的激情,托比培爾契爵士的身形

本性善良大方,形式荒唐莽撞

深知美為何物,創作平庸無奇

見解獨特敏銳,舉止粗俗笨拙

與人交往老練圓通,自己的事兒一塌糊塗

單是看這樣的特點如果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應該是很有趣的,可毛姆告訴我們,內在的美好往往被人作踐,惹人嫌棄

他開始被人嘲笑,別人問他借錢而不還,最好的朋友「我」也很多時候厭煩他,天天舔沒表現厭煩的妻子也棄他而去,至於斯特里克蘭就更不用多說了,清晰的鄙夷他

單內在的優美女往往在現實中受阻(這個形象就讓我想起來以前我的初中小學班裡一兩個 身材矮小,但心地善良,卻總被欺負的人)

那麼外在美好呢,往往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單純,比如斯特里克蘭夫人了,她持家有方,忠於丈夫,有著高雅的興趣(雖然浮於表面?)

但當丈夫離開時,我看到了:(原文)

我說不準,她讓丈夫回來,是因為愛他,還是怕招人議論,我也懷疑,愛的痛楚是否摻雜著虛榮心受傷的痛苦,這對我年輕的心靈來說,簡直齷齪。我那時還不懂的,人性有多矛盾,我不知道,真誠中有多少虛偽,高尚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惡中有多少善良

當「我」面對60歲的斯特里克蘭夫人時,是這樣的:

現在的客廳一片光怪陸離,我很想知道,這種時尚強加於她的多變色彩,是不是因為南海群島上一個可憐的畫家,有過如此斑斕的夢幻。

她用那雙愉悅的眼睛看著我,這眼睛依然坦然,親切,像二十多年前那樣。我有些懷疑,她是不是在耍我。

我看斯特里克蘭夫人是忘了,當年她不得不做些讓她覺得丟臉的工作,好養家糊口。

「我」的思考也在讓我們細思,傳統觀點束縛下的好人,真的那般美好嘛?斯特里克蘭夫人是美好的(開始單純的我的看法),

但她有點利用我的善良讓我去看她丈夫,出於世俗觀點而做打字員,並構造(隱隱)小三博得同情,家裡的布置變化也說明了,她一直都不理解丈夫,但晚年還是掛上了他的畫

當然,這並不是說斯特里克蘭夫人不好,只是說,傳統束縛的人的行為和想法,不純粹以及受束縛,「我」逐漸了解了這些人性,也更能理解斯特里克蘭的行為

且不談這個人物的理由是否合理(我也想不清楚,追求的藝術美到底是啥咱也不清楚,也很難理解這份純粹)

就猜測他的邏輯,最後的畫是不得不畫的

(原文) 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裡,他游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所以「我」開始很難理解拋家棄子的行為,但後面似乎猜到,當初可能就是被迫接受束縛,但原始的力量反而越來越強直到突破後,一切行為都要為最終美的表達服務

因而斯特洛夫是可鄙的,他創造的都是垃圾;

「我」是還值得談談的,我的演戲掩蓋不住我的好奇或者說,對斯特里克蘭的理解;

至於斯特洛夫夫人,升級的工具人

多餘的感情可能都阻礙著斯特里克蘭的表達(其實我覺得更是作者對婦女的鄙視所致,這是時代缺陷...看面紗才知道他鄙視中國來著),所以要拋棄

這就是純粹到極致的斯特里克蘭,看淡生死,哪怕得了麻風也跟沒事兒似的,看破生活,平時的日子清貧如洗,不誤畫畫就OK,為了目標堅定,不畏苦難,無視別人的看法,只活出自己

這樣的斯特里克蘭,讓我想到了第一個下樹的猩猩,不知怎麼表達,毅然離開了熟悉的生活圈,開拓藝術的新高度。

這樣的人,很偉大吧,確實,看不慣吧,我也是。我對他的理解就像對書中很多人,比如斯特洛夫,很讚賞,但也很鄙夷。

所以我覺得題主看法很正常,我們都是社會中的人,我們信奉的和他們不一樣。但不是說和我們不一樣就是不好的,他們也有其偉大之處,我們也不是好的,我們的缺點體現在書中的每個細微的嘲諷中。

我讚歎斯特洛夫的高尚人格,也鄙夷他廉價的善良;

我驚艷於斯特里克蘭的極致純粹,但惱火於他對美的自以為是(我不懂藝術,也不感興趣,但斯特里克蘭這種偏執,看不起其他人的態度讓我噁心,不去追求宇宙至美怎麼了?平凡的生活也是至美,當然他的態度也許是純粹的外化,我是理不清)

我嘲笑著斯特里克蘭夫人等眾人的小心思,但也看到了另一個自己(放到同樣的環境,我或許就是其中某一人吧)

不喜歡正常,說明對你來說這個暫時不是本好書。我去年讀面紗(也是這個時候,剛好一年),也是強忍著讀下去,只為讀懂一個人,但可能沒讀明白吧。但現在我卻理解那個人,也看懂面紗了。

不喜歡就扔了吧,真誠的建議(仍不喜歡的書真的很爽,當然也要撿起來,畢竟也是錢QAQ)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