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和贏得消費者的根本單位。品牌重要的是改變顧客認知,品牌立足顧客心智,從顧客心理情感出發,是建立顧客認知的最為重要的方法,也是企業極為重要的無形資產。

劉述文這廝e認為建設品牌有如下幾點目的:

首先,從品牌資產來看,品牌可以建立企業的競爭壁壘

品牌知名度屬於品牌資產的範疇,劉述文這廝把品牌資產分為是「知名度、聯想度和美譽度」三個層面。品牌知名度越高則品牌越強,品牌資產是品牌的護城河,對於品牌自身鞏固市場定位來說,都是需要高知名度,因此品牌知名度越高越好。

同時,強勢品牌還有一個極大的好處就是,為企業減低有營銷成本,讓競爭者增加營銷成本,很難進入,也就是讓競爭者進入該品類的成本高,有利於建立競爭壁壘。

其次,品牌資產所建立的品牌力,可以撬動子品牌的發展

一個產品對應一個品牌,一個品牌也可以有多個產品,品牌多元化發展是利於原品牌資產所形成的品牌勢能,為新產品或品牌賦能,實現品牌收益的增量。

品牌作為企業競爭的根本單位,品牌在為顧客提供產品價值、情感價值的同時,讓企業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基業長青。

再次,從品牌商業化的層面來說,品牌實質是提升品牌溢價,帶來高利潤

品牌的是文化現象,是用文化來圈層顧客,為產品帶來高溢價,高溢價讓品牌有足夠的利潤更好地為顧客服務。

最後,品牌可以走進資本市場,實現高估值;

我們所知企業要融資、轉讓、或上市,走向資本市場,企業都需要估值作價,這個估值,靠的並非是企業現有的工廠、技術、人員等資產,而且無形的品牌資產。

劉述文(綽號:五星哥,微:liushuwenok)

《品牌創意營銷:找准品牌原力,做對營銷創意》作者,同道(深圳)品牌營銷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品牌原力營銷」創立者,資深品牌營銷策劃師,品牌創意人,十七年專註企業品牌建設與品牌營銷的研究與實戰,獨創了融合營銷戰略、營銷創意、品牌管理為一體的「同道方法」。有品牌與營銷問題可以加味溝通。


企業為什麼要建設品牌?最基本的原因是品牌能夠識別出你是誰,並使消費者在腦海中記住你,並且降低傳播的成本,從而促成購買。

除非你的產品只在一個非常狹小的地域銷售,否則企業幾乎必然面臨品牌建設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小區里、馬路上都有一些小超市、小餐飲,這些店家並不需要建設品牌,他們需要的是口碑。他們的客源非常有限,也很聚焦,只有小區里的居民以及過往的市民。

當商品只在一個小區銷售時,它的主要客源都是熟客。店面只需要口碑即可,而且這種口碑的要求並不需要很高,只要不出亂子就行。不出問題就是最好的口碑。

如果店面在馬路上,還會有很多過往的市民進入店內。由於這部分客源是一次性的,再次光顧的可能性很低。對於這些商鋪來說,美團和大眾點評上的評分和推薦位比所謂的品牌建設重要的多。美團和大眾點評上的評分就是最好的口碑。

如果其中的一家店面要走出這個小區,開辦第二家、第三家店面,僅僅只靠熟客的口碑就不太夠了。當這家店發展壯大,店面開到了全城,甚至跨地域經營時,這家公司就需要考慮一下自己的品牌建設。

在如此龐大的地域範圍內,企業要如何向公眾解釋,所有的這些店面都來自於同一家公司。如果每家店都各自為戰,企業的效率實在太低了,不可能創造複利效應。

降低傳播成本

進行品牌建設可以降低傳播成本。在媒體、網路等渠道進行傳播,向消費者解釋你是誰。通過統一的logo、統一的裝修風格,消費者可以知道城裡的這幾家店背後是同一個企業。

企業需要和消費者進行溝通,品牌就是最直接的溝通渠道。所謂的溝通,並不僅僅是指面對面的交談。消費者看到一個logo,讀取文字的過程也是溝通。一個不知名的品牌和一個已經讓消費者熟知的品牌,後者更容易讓消費者打開支付寶付款。

社會並不缺乏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如何在眾多的企業中脫穎而出?

除了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企業還需要在品牌建設上發力。品牌能夠對眾多的產品進行區分,讓消費者識別每一種產品或服務由誰提供。品牌建設在消費者的心智中佔領一個位置,當消費者再次提到或者需要購買某種產品時,能夠首先想到自己企業的產品。

這樣就是品牌降低傳播成本、促成購買的最基本方式:識別、記憶、佔領用戶心智。

價值傳達

品牌不僅僅只是一個logo,也是一種意義。

任何一件商品背後一定有其意義所在。有的商品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有的商品或服務是為了提升想消費者的體驗。當社會的物質供應非常豐富時,人們也會有更多個性化的需求。

人們的消費不僅僅只是購買這一行為本身,還是一種自我標榜。品牌的建設順應了消費者的這一需求。買寶馬和買賓士的不是同一撥人。最近幾年寶潔旗下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一些網紅品牌順勢崛起。

通過品牌所代表的意義,商品也獲得了溢價。一些商品拆解開來也許和同類商品沒有太大差距,但是由於品牌加持,這些商品可以獲得更高的溢價。

品牌的基本要求

品牌建設首先要滿足一些基本的標準,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不能稱其為品牌。

品牌首先要有同一性,無論在全世界哪一個地方,消費者看到的都是同一個品牌形象。只有同一,才能抵消傳播過程中的損耗。

品牌要能讓消費者迅速記住。在注意力經濟的時代,人們的關注點極為跳脫,注意力非常稀缺。一個複雜的logo幾乎不能讓消費者產生印象。

蘋果最初的logo是一幅油畫,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如果蘋果公司仍在使用這個logo,在互聯網時代做傳播就會遇到很大的阻力。蘋果需要花費很大的資源向消費者解釋它的logo到底是什麼。

與之相反的是椰樹椰汁,三十年不變的土味包裝成功地在消費者心智中打上烙印。

品牌的承載於商標

品牌並不僅僅是指logo,它是產品的形象和意義的總和。但是具體到消費者的感知,人們首先了解到的還是那個logo。品牌是一個市場概念,而在法律上,這個logo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它是企業的知識產權的一部分,並且在全國範圍內具有唯一性。這個logo的正式名稱是商標。

一些知乎er可能看過華杉、華楠寫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書中說到給產品起名字的時候不要被商標束縛,只要符合自己的產品需求就可以用。但實際上這會有很大的風險。

現在國人的知識產權意識強了,同樣的,商標搶注者也多了。企業沒有商標就銷售某一產品如同是在裸奔。當產品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時,必然會有一些搶注者出現。這樣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

幾年前滴滴打車就曾經遇到搶注的問題。當時的滴滴還叫做「嘀嘀」,但是由於商標問題,不得不改名為「滴滴」。對企業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改名,還意味著巨大的成本。

滴滴並沒有付出太大成本只是因為兩個名字的發音相同。如果名字的差異太大,企業之氣所作的營銷相當於全部白做,企業要向消費者進行解釋,這又是一筆巨大的營銷支出,而且效果還不一定很好。

知識產權不是一個單獨的行為,而是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產經營。註冊商標的流程很長,需要提前進行布局。


簡單理解就是降低銷售解釋成本。

首先你得理解品牌是什麼,品牌是消費者對你產品LOGO代表意義的總和。有個概念要明確,你代表什麼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用戶說了算,所以用戶覺得你不好,你再吹得天花亂墜都沒用。用戶覺得你好,你品牌就是有點瑕疵,你也可以從中獲益。

然後,品牌是有資產的,就像銀行存款一樣,你可以從中獲取收益的。這種資產不是固定屬於你,只有長久有效的投入才能強化這種資產的歸屬。

最後,品牌的目的很簡單,抓準定位,形成固定資產,長久獲益。

有興趣可關注微信公眾號:這就是品牌


品牌的建立就是為了降低營銷傳播成本。有人說建品牌本身就需要很大的成本,但如果沒有品牌,想實現同等業績將花費多的多的成本。

我們從命名、標誌、包裝、廣告語、廣告來分析如何降低傳播成本。

品牌命名是一個品牌建設的起點和根本。一般品牌名都是一個詞語,它應該好記,同時和產品有關。

國內很多企業的品牌名都選擇英文的方式以顯得自己高大上。但對消費者而言,首先我們對英語並不熟悉,不知道品牌名的意思,也就增加了記憶成本;其次,就算記住了也只是記得了它的中文發音,不知道什麼意思,也是無法聯想到產品。這類品牌名的傳播成本就會非常高。

相反一些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反而會用一個本土化的品牌名,例如寶馬、賓士,一來國人好記,二來容易聯想到產品。

每個品牌都會起一個標誌。標誌的出現是為了進一步降低品牌名的傳播成本,因為人類對圖形的敏感度還高於文字。

但很多標誌事實上反而拉高了記憶和傳播的成本。因為很多標誌就只是一個圖形,和品牌名毫無關係。設計這個標誌的原因是它包涵了很多只有設計者才知道的「品牌內涵」,而消費者看不懂你的標誌所要傳遞的信息。這種標誌的傳播成本就會很高。

近年來標誌的設計越發簡潔化和文字化,很多標誌甚至直接用品牌名來設計,為的就是使標誌能夠「一目了然」,看一眼就知道是哪個品牌,降低標誌的記憶成本和傳播成本。

同時,一個好的標誌還要有行業區隔性,一看到這個標誌就知道這個品牌是做什麼行業的。比如國內的銀行標誌,大多都圍繞銅錢的形狀設計,看一眼就知道這是一個銀行的品牌標誌。

看一眼就知道這個品牌做什麼的,也知道品牌叫什麼,這就是一個低傳播成本的好標誌。

消費者看到的產品其實是產品包裝。目前我了解的品牌包裝風格有種,一種是追求美感,比如農夫山泉的瓶身包裝,很美,看了甚至想買回去收藏;一種是實用型,會在包裝上展示產品賣點。比如華與華設計的廚邦醬油的包裝,上面就展示了曬醬油的圖,曬足180天正是它的賣點。一種是自帶社交屬性,比如江小白的文案瓶、可口可樂的城市瓶和旺旺最近推出的56個民族包裝,華與華為珍視明設計的視力表包裝盒也屬於這一類型;最後一類在消費者眼中並不受歡迎,因為丑。其中的代表就是椰樹牌椰汁了,丑了幾十年,火了幾十年,甚至吸引了無數設計師自發設計它的包裝,但它就是不改,丑出了知明度也是絕無僅有的。

事實上不管美還是丑,對品牌來說,包裝的目的只是降低營銷成本,要的是不看廣告,光看包裝你就會記住、想買。

廣告語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但現在有些廣告語都犯了同一個錯誤:沒提品牌名。包括之前我寫過的瑞幸咖啡的廣告語:這一杯誰不愛?一般廣告播完後消費者最可能記住的只有廣告語,單看這句廣告語,消費者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品牌名是什麼?做什麼的?全部不知道。這就是一句失敗的廣告語,它的營銷成本會非常高,遠不如「怕上火,喝王老吉」,「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腦白金」這類廣告語。

如今的廣告有很多渠道,不同的渠道的注意點也不一樣,舉幾個例子,視頻廣告時間短,需要的是聚焦在產品上,說明產品的核心訴求;軟文廣告篇幅較長,一定要提供足夠多的信息讓目標消費者看完直接購買;戶外廣告字一定要大,信息量一定要小……

很多廣告太注意創意,而忘了廣告就是為了低成本營銷。例如《流量池》中提到的百雀羚廣告,刷爆朋友圈,最終的銷售額卻不理想,只是因為它提供的購買方式信息太少。


溢價。打造品牌,在同類目中有辨識度,知名度提升,品牌調性起來(VI、包裝、代言等等),消費的不是產品是一種身份的對標和象徵。同是包,品牌的和淘寶款,質量的差距可以是幾百元,但品牌價值的差距卻能到萬倍,這就是品牌溢價帶來的商業價值,就是建設品牌的目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