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9年8月31日)在昆明南亞風情園下電梯的時候碰到幾個不講公德的.......,人太多上不了電梯,就攔著電梯門不讓電梯關門,在那裡商量下一步的安排,搞得電梯不能運行,我女兒說了句怎麼那麼煩啦,其中有個女的假裝聖母樣,裝的語重心長的說「小朋友,大家都不想這樣的。」你說你要是有事情在電梯外面說好,你卻一半人在電梯裡面一半人在外面,攔著電梯不讓運行,如此沒有教養的行為,你還裝什麼聖母。真是那個又要什麼又要什麼的!!!

這些人所謂的道德修養都是以自己得利為目的的,我討厭這些利己主義的道德婊子!!!

其實我想問的是怎麼跟他們抗爭,你跟她講公德她卻跟你講維護她那一套的道理,還說你侵犯了她,你不對。極度厭惡這種道德婊子。


面對這種現象,氣憤是正常的,但是沒必要上綱上線。如果換成你是那群人的一份子,恰好想到什麼事沒有商量清楚,臨時就地討論,大家都以為幾句話就能討論完畢,所以就佔用了電梯資源,使得電梯不能正常運行。外人看來顯然是要批判這種行為的,作為當事人卻未必覺得這是件大事,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應該體諒理解,這應該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心理。

至於抗爭,這個詞用的有點跳戲了。就你所經歷的事,談得上抗爭嗎?她也就一句話讓你覺得她聖母婊,實際上她真的是嗎?「小朋友,大家都不想這樣的。」這句話,從語境上來看,明顯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太合適,有一種無奈的意思,正好借著你女兒的話頭表達出來,也是希望得到周圍人的諒解。

對他人求全責備,無益身心。相比垃圾人,素質低的人又算什麼?道德通常是用來約束自己行為的,別拿來要求別人,難為別人。當然,你可以批判不道德的行為,前提是你自己道德足夠高,但是往往道德高尚的人又不會眼裡容不得沙子,只會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不移。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只要對方做得事不算太過分(如明顯損害個人和公共利益),就沒必要干預,也沒必要動氣(氣憤是正常的)。


我認為,利己主義是生物的本能,不同之處只不過是直接利己和間接利己而已,它們的表現形式也有優劣之分。

相信大家在初中的生物課上都學過,趨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這點單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中就很容易看出來。

每個人都是天生、本能的為了自己,而且無論如何,他們的最終目的也都是為了自己。我們活著或死去,我們的一切行為和想法,最終其實也只是為了自己在精神上獲得快樂,在精神上逃避痛苦,這裡我把它稱作「本質利己主義」。

自殺,很多人自殺是為了解脫,是為了逃避他們認為比死亡更痛苦的事物,所以他們選擇對自己來說更有利的自殺。或許在他人看來自殺這個行為上錯誤的,不過在他們當時的認知下他們這麼做是正確的,自殺觀念有時候也是本能產生的。自殘,他們通過自我傷害的方式減輕自責,自我懲罰,讓心理上減輕罪惡感,雖然很多人無法理解,但他們的這個行為也是在逃避痛苦。自殺者和自殘者所做的都是在逃避痛苦,這是利己。

假設,一個人的犧牲可以拯救所有其他的人,否則全世界只剩下他一人。他很可能選擇死去,不過也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不會因為自己的苟且偷生而害了全世界的人,而陷入無盡的自責和痛苦,而且如果他不這麼做,他也會因為孤獨而自我崩潰,他也在逃避痛苦,這是利己。

一個人非常富有,錢多到花不完,他天天去做公益,甚至他的餘生都在做公益,做奉獻,是因為做公益對他來說可以獲得快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所以很多富有的人會去做公益,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不是普通又廉價的快樂,他們會有不一般的成就感,會有榮譽感,會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敬,這些都會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快樂。普通人也會做公益,雖然錢不是很多,不過這也是快樂,他們看到一個人有悲慘的經歷或痛苦的現狀,他們會難過,哭泣,所以他們捐款,走訪看望,去幫助他。第一可以減輕自己的痛苦情緒,第二也獲得了快樂,這是利己。

學習,賺錢,戀愛,結婚,生子,出軌,瘋狂,哭泣,進食,運動等等等等這些行為和想法都是利己的。人類的每一個行為和想法都是利己的,不是逃避痛苦就是獲取快樂,所以說每個人都是利己的。獲取快樂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利己主義並沒有什麼不對,只不過是每個人表現形式和連鎖反應的長短不同。產生這些區別的是每個人的認知,想法,觀念,格局,知識,環境等因素的不同,而這些因素大部分都是後天產生或人為產生的。

各位其實都是利己主義者,只不過有優質的利己主義者和低質的利己主義者之分,當然這裡只是方便區分才這麼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利己主義者,各不相同。優質的,他們三觀正確,認知正常,思想境界高,格局大,知識水平高等等,他們對事物的判斷的準確率更高,選擇的正確率更大,所以他們擁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權利。低質的,他們或許更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認知或三觀不正確,格局小,愛爭蠅頭小利,他們往往做出的判斷和選擇失誤率會較高,等等。所以他們被很多人詬病,類似於題主所指的例子。當然,這裡說的優質和低質是極端個例,打比方用,方便理解。想題主所指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也是社會組成的一部分,沒有了他們也不行。鬥爭自然是可以去鬥爭的,一切的鬥爭都是時代發展和進步的過程,鬥爭讓人類更加先進,文明。

我們人類骨子裡血液里的終極目的就是讓人類這個物種存活下去,綿延不息。這往往不會直接體現,但最終都是為了這個,這裡我把它稱作「終極利己主義」。它與追求快樂和逃避痛苦的「本質利己主義」或許會有一些衝突,這是由「本質利己主義者」內部的衝突而引起的,關鍵在於掌握權利,地位和資源的優質利己主義者他們有著怎樣的認知和觀念了,可能毀滅世界,也可能造福人類。「本質利己主義」是微觀狹義的,「終極利己主義」是宏觀廣義的,一個是以個人為單位的,一個是以整個社會為單位的。在目前的人類文明和社會體系來看,前者是決定後者的,或者說,無數的前者組成了後者。在我看來,這兩個利己主義是相互包含的,但並不是互相決定的,本質是不變的,所有的「本質利己主義」決定了「終極利己主義」,只不過每一個「本質利己主義者」的決定權重不同,從而直接或間接影響了「終極利己主義」。

所以,我的回答是:社會上都是利己主義者,社會有希望,可以去抗爭。

個人拙見,歡迎各位討論和指教。


利己主義本身沒錯誤,你的抗爭不也是利己的表現嗎?又何談別人道德婊。


所謂利己主義者太多,不過是我們的社會自己還缺少精神文明、然後被西方的腐朽思想趁虛而入的結果。於是拜金主義盛行、自私自利的算計、傾慕虛榮的物質、沒有底限的貪婪……林林總總的個體匯總起來,就構成我們現如今有些浮躁的社會氛圍。

而這些思想其實是落後的、錯誤的、負面的,遲早要為我們社會主義的新精神面貌所取代——雖然我們不至於因為這些人的錯誤行徑就跟他如何如何衝突,但至少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修為素養,然後影響帶動自己的身邊人,那就足夠了。

新的社會道德,必然轉向集體、轉向勞動、轉向團結、轉向秩序,而這些——與現如今西方那些是全部截然相反的。


原來利己主義者多社會就沒希望了啊,那這社會可太脆弱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經濟基礎是什麼?利益,所以說白了,利益決定各種社會意識。本來社會意識就是利益決定的,那人們想要利益想要更多的利己不就是人類無法逃離的規律嗎?

人的本質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只不過有些人認為自己的利益對自己更有利有些人認為社會的利益對自己更有利。所謂抗爭更是不必,沒有什麼意識能和必然的規律抗衡,也沒有必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