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歷代美國總統都叫「總統」,要不然在一本山海經裡面「夸父」就死了至少兩次,還是被不同人所殺。


中國神話中的神是部落一說,把這些論述用在外族的神話中也可知多腦殘,毗濕奴(雅威,巴力)是部落首令,他化身多,這些動物化身全是圖騰,是毗濕奴崇拜的圖騰,所以毗濕奴是一個上古時代的部落首令的神化。

洛基是部落首令,他一個人做不了那麼多事,所以是個部落。

宙斯,奧丁,毗濕奴也同理,他們一個人做不了那麼多事,所以是個部落,經典磚家名言。上古神話人物和帝王是部落首領,夏商以前是部落聯盟,這都是些陳穀子爛芝麻——老掉牙的觀點了。

按考古來說那時中國北方和長江流域都進入文明階段了,中原一堆城邦混戰,哪裡是什麼部落?從城頭山古城到二里頭這兩三千年裏沒有任何一個實錘人物(畢竟沒有出土文獻,傳世文獻也對應不了),只能認為黃帝是先秦時期的神明而不是歷史上某個人神化的產物。

遊牧的生產方式到公元前一千年後纔有的,傳到中國北方怕是要到春秋時代,二里頭之前,中國的政權類型還很多的,良渚那種算神權王國,石家河似乎是一堆城市組成的聯盟,中原地區的龍山文化則有大量而密集的軍事性堡壘和小型(相對於良渚這樣的)城市聚落,這些城市之間還經常相互攻伐。

既然說是歷史人物的神化,就應該是有個先有他做為歷史的人物形象資料,再有他被神化的證據數據。但黃帝的資料只是戰國左右時才被歷史化的,漢晉兩代新的古史系統中的黃帝才正式成為歷史人物,你意思是黃帝是漢代至兩晉的神?


黃帝是一個人(因為他有明顯的繼承製,黃帝軒轅之後是白帝少昊少昊之後是顓頊顓頊之後是帝嚳帝嚳之後是帝摯帝摯之後是放勛帝堯。而且這些都是直系關係,事實證明禪讓制讓來讓去都是自家人,跟後來的世襲制並無區別)

蚩尤是一個人而非部落(蚩尤屬於三苗族的王,一個名字。因為據記載蚩尤原屬神農部下,他跟黃帝應該屬於一個世代,逐鹿之徵之後死了,三苗族也就是現在的苗族各地還有關於他的傳說。)

夸父:是一個部落,巨人族。山海經裡面有寫夸父死兩次,試問一個人可以死兩次嗎?顯然不能。所以夸父應該是個部落

祝融,是一個官職:火正也可以稱為火師。記載中最出名的祝融是重黎,也就是跟共工大戰的那位,他因為未能將共工族人全部殲滅而被誅殺與衡山。後來帝嚳讓他弟弟吳回擔任了祝融之位(別的不是很瞭解,祝融歷史我可以倒著背了)

共工是一個部落的名字(從黃帝時期就有共工的記載,試問如果是一個簡單人名,黃帝部落都換了好幾次了,他的壽命可以長到熬死軒轅白帝玄帝帝嚳等等嗎?還有有記載大禹的父親鯀屬於共工族)


「神話」話題下,這樣的好問題不多見了

如題主猜想,神話中的人物是幾代人事蹟的結合體。

首先,他們是氏族確定無疑,沒人能活那麼長時間,尤其是生存條件惡劣的遠古時代。

其次,有些故事在歷史資料中是有記錄的,可以看到這些人物事蹟的大致模樣。

即然題主提到了這幾個人,那就說說他們的政權體系

炎帝系

伏羲女媧氏族統治許多年後, 「柱下史官」少典氏從政權中心脫離出來,自成一族。

後來他娶了有辛氏少女任姒,生下魁隗氏和神農氏推翻了伏羲女媧政權。

魁隗氏登上帝位,自稱「炎帝」

魁隗氏與赤水氏結婚,生下一子名聽沃,繼承帝位。

繼而是炎居氏、節並氏、戲器氏、祝融氏、共工氏。他們統稱魁隗政權體系。

以前婚姻制度和現在肯定不一樣,我理解為男女結婚後,可以將親朋好友的部落一併帶走,自立門戶。

戲器氏時當政時,將都城遷到了不周山處。這就引發了後來的「怒撞不周山」

眾所周知的「神農「是在祝融當政時出生,名叫姜羭紇。

姜羭紇的父系是神農氏,母系是有蹻氏,所以他又叫神農,其祖上傳至現在已經第十代。

共工當政時,魁隗氏政權因爭奪帝位發生內亂,導致許多無辜之人慘死在戰亂之中。再加上時逢天災,百姓民不聊生。

神農乘機聯合兩河流域的諸多部落,向共工發起挑戰。

大戰以神農勝利結束,魁隗氏的不周山都城被佔,後人懷恨在心等待報仇,由此引發了後期共工氏攻打不周山。

第十代「神農「姜羭紇繼承了「炎帝「稱號,共傳八世,

首任炎帝神農

二任帝:炎帝臨魁三任帝:炎帝姜承四任帝:炎帝姜明五任帝:炎帝姜宜

六任帝:炎帝姜來

七任帝:炎帝姜克八任帝:炎帝榆罔(這個就是炎黃戰爭中的炎帝)

炎帝、黃帝和蚩尤的戰爭,就發生在姜榆罔執政期間

此時共分四股勢力

第一股——姜榆罔(以下就稱炎帝了)

第二股——蚩尤

神農氏姜宜執政時,第一任蚩尤氏首領姜虺出生,建立蚩尤政權。

蚩尤氏是魁隗氏與苗蠻聯姻產生。蚩尤氏善造兵器,武力強悍,傳至第三代首領姜蚩尤時,已經統領九黎部,實力足以撼動炎帝姜榆罔的政權

第三股——姖邦卉(以下就稱黃帝了)

神農氏姜克執政時,軒轅氏姖邦卉繼承家族政權,其祖上傳至此時,已經營十四代,實力同樣強悍。

軒轅氏是靈山巫族朝雲國與少典氏聯姻產生

第四股——魁隗氏後人共工氏、夸父氏和東夷少昊體系

都這麼多勢力了,不打也得打了。

第一場戰鬥,阪泉之戰

炎帝起兵攻打東夷少昊集團,少昊集團聯合共工氏、夸父氏,但依然戰敗。

戰敗集團不服氣,向九黎蚩尤求助,蚩尤正有進軍中原之意。

遂親率八十一個部落中精選出來的將士,穿起金盔金甲,帶上金制武器,出易水南征,渡過黃河與炎帝神農氏軍隊大戰。

蚩尤軍連續獲勝,半年時間就攻佔炎帝神農氏的都城空桑,迫使炎帝遷都伊川。

此時,黃帝趁蚩尤主力部隊外出,攻下了蚩尤黃河以北的城市,實力再一步擴大。

第二場戰鬥,逐鹿之戰

蚩尤在戰鬥中喫到了甜頭,這次他主動聯合共工氏、夸父氏,進攻炎帝領地。

炎帝連連戰敗,向黃帝尋求幫助,大戰在逐鹿之野展開。

首戰

黃帝命應龍在河道上游攔河築壩,水淹蚩尤城,蚩尤兵敗。

二戰

黃帝命人潛入雷澤領地,殺掉了雷澤聖獸虁牛,並將其皮製成軍鼓,震懾敵軍。蚩尤再敗。

(雷澤氏是蚩尤的後續力量,殺夔牛後,他們不敢再輕舉妄動)

三戰

黃帝親率熊、虎、羆、貅、貔、貙為圖騰的六大部落發起總攻,蚩尤的後續力量風伯族和雨師族趕到,動用神祕力量求得大霧和風雨。

黃帝被圍,危在旦息

但是,女魃趕到了,她用自己的力量使天氣變晴。

黃帝軍心大振,一鼓作氣剿殺了蚩尤部隊,蚩尤軍三敗,元氣大傷,勢力大減,以潰逃收尾。

此時,夸父族尚在另一戰線,還不知道敗退消息,正準備西行禺谷馳援蚩尤。

大軍趕到桃林時,遭遇了應龍的猛烈伏擊。

夸父軍,全部陣亡。

九黎部戰敗後,經過漫長的發展和經營,到堯舜時期又形成了新的部族聯盟——三苗。

這期間又有其它戰爭發生,新仇舊恨間,共工氏對顓頊發動了挑戰帝位的戰爭,進攻不周山。

因為不周山是共工祖先魁隗氏的都城。


好腦洞!

給題主一個贊!

事實上,我也有這樣的疑問,尤其是史記裏記載那些上古帝王,平平常常就活個一二百年,我也覺得他們似乎是一個組織。

不過,後來我就不這樣想了……

一是、古法紀年和現在未必相同(該死,我該在上個圓桌問題裏闡述的),漢以前是歲星紀年,我們不要誇大古人的智慧,同樣也不要詆毀古人的智慧,他們那個時代,究竟如何紀年,是需要考證的,至於一年是否就是現在的一年,也猶未可知,不過,有西方學者質疑過聖經裏的紀年(好像是世界簡史這本書裏寫過的)

二是、溯源的一些思想,就是後人以古人為藍本,將他們各種美化,譬如,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裏,曾闡述過一個這樣的觀點:他認為上古時期的歷史,之所以錯綜複雜,完全就是諸子百家鬧的:儒說周,道說三皇五帝;結果就把上古時期的歷史,弄得烏煙瘴氣,於是,本不屬於黃帝等人的美德,也就出現在上古帝王身上了。

就說黃帝吧。

文字的創造發明,當然是人類文化生活中的一件極重大的事。《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都說倉頡作書。《淮南子·本經篇》還說:「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高誘註:「鬼或作兔,兔恐見取毫作筆,害及其軀,故夜哭。」漢代緯書《春秋緯元命苞》說倉頡「龍顏哆哆,四目靈光」都是很富神話意趣的,但卻不曾說倉頡是什麼時代的人。直到東漢許慎作《〈說文解字〉序》,才說「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

因此,黃帝這些人,就不再是「一個人」了,儘管他們的壽命長的嚇人,但終究是人——可以理解為那時候的紀年和我們熟知的紀年方法有很大不同。

他們或許存在,只是他們的許多美德,大部分是後人加到他們身上的。

至於題主所謂的專屬稱謂,我倒是想起一件事兒,史書記載:

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這裡的「熊羆貔貅貙虎」,雖有可能是這幾種生物,不過很可能就是以這些生物為圖騰的部落。

總而言之,題主的腦洞是值得讚揚的,所以,我也就多說了兩句……


夸父可能說是一種職業,夸父逐日和現在天文學家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星體一樣,觀察太陽的活動制定曆法,比如冬至太陽的影子最短。

共工是龍星,也就是神,共工撞不周山,不周是天文用語,指西北邊的天。海經的西北也是秋冬之交,龍星開潛入地面,冬天開始隱匿,龍星在天空的軌跡不完全,西北邊天空叫不周。

祝融,火正,先說龍星組成:角、亢、氐、房、心、尾六宿,心宿也叫大火星。依據大火星的出沒而決定火耕的時令。拿到現在就是農村田裡燒秸稈。祝融也應該是一個職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