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在看番劇中,經常看到中文出現,然後就出現了「嚇出中文」和「漢字≠中文」的說法?大家如何看待「漢字≠中文」的說法呢?


如何看待「拉丁字母≠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

如果「漢字=中文」,如何看待「萬葉假名=中文」?


從四千~五千年前時,漢字就不等於中文。

例證之一即是:

中社科研究生院馮時教授在社研重點教材《中國古文字學概論》中用古彝文解釋山東鄒平丁公遺址出土的龍山文化陶器文字刻符時,得出了能明確表達意思的卜辭殘文,結構明晰,除占卜結果外各部分都在。

此外,還有巴蜀圖語,良渚圖文的例證在。

中國文字/中文是多點起源的,漢字的源頭古代夏文字只是中文的一部分。

部分當然不等於整體。


漢字當然不等於漢語。漢字是一種書寫系統。日語也使用漢字。朝鮮語在歷史上也使用過漢字。漢語也可以用拉丁語字母作非正式書寫(拼音),也可以用注音系統書寫。


在日番出現的漢字幾乎都是日文,當然不是中文。話說為什麼我沒見過這麼優質的彈幕,只有「嚇出中文」這類的,尷尬死了。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以上是八個「漢字」,不是八個「中文」。

顯然,漢字≠中文


漢字確實不等於中文。

雖然中文確實是用漢字書寫。漢字也確實是中國人創造的。

但使用漢字的並不是隻有中國一家,隔壁的日本也使用漢字。歷史上朝鮮,越南,以及國內一些少數民族都有使用漢字的記錄和歷史。

而這些記錄的都是自己本民族的語言。

就好比西里爾字母記錄的並不只是俄語一樣,因為人們懂西里爾字母的人更少,所以看到別的使用西里爾字母的語言都會以為是俄語。

拉丁字母倒是一眼能看出是不是英語。


廢話,漢字當然不是中文啊

如記録梵文的《大悲咒》,記録蒙古語的《蒙古祕史》

記録日語的「萬葉假名」

漢字記録英文:


理解為字母≠英文


漢字是一種文字的名稱。

中文是一種語言書寫下來的文字(詞、句、段落、文章)的名稱。

所以用漢字寫出來的可以是中文,但也未必一定是中文。

只要是漢字文化圈內的語言都有機會用漢字寫出那個語言的詞甚至整個句子,這種情況下並不能說這個詞、句子是中文了。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直接用「中文」表示「漢語」的含義,例如:「說中文」,這種情況不在上述討論範圍內)


中文,字面意思是中國文字。

對於上古來說,中國就是指中原。即中原王朝所使用的文字,也就是漢字的初始版本。

對於現代來說,中國文字應該是指所有中國境內的文字,包括少數民族文字。

但是,文這個詞的概念發生了詞義轉移,即文被用來指代文體,這裡就指的是書面語了。

中文今天就是指相對於普通話作為口語的漢語標準書面語(以明清北方白話文小說為基礎,在民國時期白話文運動時期形成)。

因此,中文今天不指代漢字,你用漢語拼音寫的漢語標準書面語也是中文,你用阿拉伯字母寫的漢語標準書面語也是中文。


就是一個「白馬非馬」的問題,所謂「中文」是指「中國語言文字」,「漢字」不多做解釋,那麼有:

[公式]

[公式]

換言之,

[公式]

當然我認為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一點(所以畫一條槓):

[公式]

但是接不接受其實無所謂


純度為90%的黃金是黃金不?

如果是,漢字=中文,日本人佔比中國人不到10%嘛。

也就是說10%的雜質不影響黃金本身。


日本也有漢字,但那叫日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