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车辆有规定,轮胎宽度不能超出叶子板,如果改了ET值,使车轮与叶子板平齐操控会不会更好?


会,而且和大多数人想像的相反,减小ET通常会使操控更差。

主销和轮胎有一个交点叫做主销偏距(具体概念请自行百度),而直接通过减小ET值的方式来扩大轮距,会直接导致主销偏距的改变,使得原厂的操控平衡被完全打破。

直接的证据就是无论是大众的GTI,奥迪的S3、RS3,福克斯的ST、RS,同车型更高性能的版本,ET值并不会直接改变,因为对于普通的麦弗逊来说,原厂的大ET值反而是为了保证主销偏距做了最大的妥协。同样的,3系、ATS等不惜增加成本使用双球节麦弗逊,也是为了通过突破虚拟球头的位置限制来保证主销偏距,进而优化操控。

而大多数玩家,仅仅是为了「平齐」的视觉效果使用减小ET值的轮毂,并脑补「扩大轮距可以优化操控」……抱歉,恐怕要失望了。

当然,千金难买朕开心。如果小ET的轮毂(齐平、可以塞下更大的卡钳)带来的外观提升让你感到满意,那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但别觉得这可以带来操控上的提升就行。

如果想通过扩大轮距的方式来提升操控,可以考虑加长下摆臂等方式。虽然也只是一些很简单的玩法,但对于只想换换轮毂、降降避震的玩家来说,还是有一些门槛的。但既然想科学改车,那就得老老实实学好科学知识。

最后还是那句话,改车快乐即可,千金难买朕开心。


说实话,不会,很多人以为加宽轮距会稳就是增强高速操控性,首先请先搞懂操控性是指什么,操控性是指车的过弯能力、过弯极限,直接体现的就是G值,转向过度或者不足,还有极限的宽容度。你加宽轮距,最日常的,就是你过弯半径变大了,日常过弯停车都变难了,你说操控好么。

轮毂齐平叶子板,是改装店老板或者入门改装者鼓吹出来的,比如轮胎饱满,完美数据,颜值高,操控更稳,其实就是简单的想让你换轮毂换轮胎,然后车子舒适性就没了,又会觉得车太高,你就可以开始考虑换避震了,整天几指几指,车子这么精密的调教还不如路边改装用几指来算更牛逼,你说原厂几百几千个工程师是不是很SB。

上面吐槽比较多,下面稍微说下吧

其实会问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对轮毂上的几个数值的作用不了解,不知道会影响哪些方面。

ET值一般改装店只会拿来作为躲避刹车嵌和齐平叶子板的数据来用,实际还是应该以接近原厂数据比较好。因为会直接影响主销接地距,从而加重方向盘,降低悬挂寿命和舒适度。

J值,说实话你不下赛道,一般原厂的J值就非常够用了,即便像我天天高速飙车的225都够了,一般车235就很够了,J值加宽只是单纯让你花更多的钱,比如油耗更高,轮毂和轮胎的价格更贵,还有可能轮胎偏磨。有些小车原厂偏窄,可以考虑加宽0.5J就差不多了。

其他一般就按原厂走就行了。

其实改轮毂还是可以去查查海外同款车或者同平台车型的轮胎数据,基本可以在这个范围选都算是综合性最好的,或者可以看看BBS或者一些改装轮毂大厂,他们会有不同的尺寸,然后每个尺寸都有推荐车型,基本也是可以的。


谢邀。

翼子板只是一个覆盖件,充其量只能算跟空动有关,跟操控基本无关。所以轮毂是否跟翼子板齐平,也跟操控无关。这个问题大概可以等效成,卤素换LED大灯汽车的加速会不会变快。答案显然是:不会。

-------------稍微补充一下------------

影响肯定有,但是不给定具体条件没办法说到底是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

影响主要在轮距、四轮定位、KC特性这三个方面,由于不知道原厂的具体情况,也不知道到底变化量是多少,所以没办法评价。

但是一般来说,不好的影响应该比好的多,因为这个改变不是根据底盘调教的需要来做的,而是根据一些跟操控不相关的标准来做的。


1.主销偏置量增加,路感增多,反应加快,刹车稳定性下降,方向盘变重。

2.轮距增加,一般车的后轮会比前轮更内凹,前后齐平的话,后轴轮距一般会更大一些,高速行驶时会让车子趋向于稳定。

3.我对增加轮距会减少侧倾的说法有点疑惑,侧倾其实是由车身压缩减震造成的,同样的压缩长度,力臂加长之后难道不是车轮上下运动的幅度更大?

4.减少ET值会导致转向时轮胎旋转的覆盖范围外扩,有可能会导致前轮蹭轮拱内衬。


即使有也是理论上,实际效果微乎其微。

本人改车,8j变8.5 225胎改235 et48变40 前后防倾杆改空心,后李子串改硬,前摆臂改superpro 加可调球头,以上内容,开起来没啥感觉。倒是悬挂一换,变化巨大。


会。

改变ET,就意味著改变了轮距。加宽轮距最直接的感觉就是车身的稳定性会变得更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后驱车和跑车会选择后轮胎比前轮胎宽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什么很多改装车会选择用宽体车身套件来尽量加宽叶子板以让改装后的轮子比原装的尽量凸出来尽量加宽轮距的原因。


LZ的问题和这个基本是一个意思:

轮距跟车的操控性有什么关系??

www.zhihu.com图标

增加轮距改变了整辆车的悬挂几何,对操控肯定会有影响,但不一定是好的影响。

简单地说,轮距宽了,稳定性相对会好一点,但是转弯半径会增加(主要受前轮轮距影响)。

但是这里的稳定性不是指日常开车时候的稳定性,而是指车辆极限过弯情况下的侧向支撑。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会感受到这种「稳定性」。

改ET与翼子板齐平,就是为了视觉效果。谁要是告诉你他这么改是为了稳定性,你可以请他在赛道开放日到就近的赛道展示一下,他的车辆的「稳定性」。国内现在开放的赛道还挺多的,至少江南沿海一带是这样。

附一段从某车评人那里看到的话,结合自己这几年改装的经历,我觉得挺有道理。大意是,一辆量产车从设计到测试到落地,至少要经历两三年时间。在对自己的车进行改装,特别是针对悬挂系统改装时,别认为自己从视频上或者论坛上看到点东西,加上路边汽修师傅几个小时的工作,就一定能产生比专业的汽车工程师两三年的工作成果更好的效果。

另外反对白开心的回答,后驱车后胎宽是为了提高抓地力,避免急加速的时候驱动轮失控,开过后驱车踩过地板油你就知道了。宽体更是视觉套件,主要为了好看。


不会有真正意义上能体验到的所谓操控提升,et值最直观的效果是决定轮毂的造型是concave还是convex,就是辐条向内凹还是向外凸。如果et算错你里面的避震和内衬可能会遭殃奥,所以换之前多打听打听看看装车效果图,每个车能承受的轮宽和offset都是有上线的。


这样做改避弹簧震行程,主要是轴承不平衡,会减少轴承寿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