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就是這樣的,感覺自己的精神世界挺迷的。或者,你身邊會有這樣的人存在嗎?你怎麼看他們?


@PortrayalofGuilt 老師的回答很有啟發性,從來不缺好的圈子,但我們可能需要擴大一下圈子所屬的區域和圈子的定義。

反過來說,之所以有「討厭滾圈」這個問題,就是因為國內缺乏純度高的,粘性大的,活躍度穩定的,(線下的)圈子。

對音樂從業者和樂迷來說都是如此。

我想起來林艾舒老師的一個想法:

剛纔看到一個知乎問題:中國有哪些具有地…?

www.zhihu.com圖標

而地方性的聲音的產生,最離不開相應的圈子。一個圈子甚至可以發展成為一個音樂場景,一個音樂運動,一個風格的發源地。往好處看,圈子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是有益的,但前提是圈子不能一家獨大,最好遍地開花,各有特色。

至於搖滾精神,說實話我發現越是深度的樂迷越不常聊這茬,因為聊音樂本身就足夠有趣了,聊音樂背後的故事,文化內涵等等也不一定就要扯上什麼精神。說白了這東西沒法概括,甚至不存在。

最近特別喜歡褐馬雞,褐馬雞還是山西的省鳥,我就是山西人。所以我決定提煉發揚一下褐馬雞精神,尤其其中的音速褐馬雞精神。褐馬雞精神就是搖滾精神的一面鏡子,音速褐馬雞精神之於褐馬雞精神,就好比金屬精神之於搖滾精神,搖滾精神有什麼,褐馬雞精神就有什麼。

還有白馬雞精神,藍馬雞精神與藏馬雞精神,分別對應民謠精神,爵士精神與迷幻音樂精神。


舉幾個例子:

去年和朋友去濰坊草莓,海龜先生演出的時候,下面有人舉李志的旗。舞臺前面有個大屏,鏡頭掃到這個旗的時候,整個現場都沸騰了。這羣樂迷在海龜先生的演出上,大喊「李志牛逼」長達數分鐘。

現在絕大多數的所謂的搖滾樂迷對表演者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只會空喊「xx牛逼」,要是真問他們牛逼在哪裡,他們也說不上所以然來。

18年北京超級草莓,TT和李志的舞臺挨著,恰巧那天李志遲到了半個小時,底下的樂迷百無聊賴,開始嘲諷嘻哈樂迷(說唱貌似有自己的手勢,下面的樂迷們都舉著手跟著tt蹦),而這邊的滾圈樂迷則開始一邊陰陽怪氣,一邊故意醜化說唱手勢。

說到手勢,有的人把金屬禮看的像生命一樣重。他們不允許有人把金屬禮比成非常六加一(或者說是peacelove),如果看到有人比錯手勢,他們則將化身為搖滾衛道士,誓死捍衛搖滾的尊嚴。「金屬禮都不知道,聽什麼搖滾?」,是他們最常用的一句話。也同樣是這羣人,或許在朋克現場依然高舉金屬禮放聲高歌,渾然不知他們已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我在國外看過夜願,看過綠日,看過sum41和offspring等等;反而是外國的樂迷們並沒有給自己那麼多的束縛,他們在現場有食指指天的,有隨意搖手的,每個人的動作都不一樣,一樣的是他們抒發著自己對音樂的熱愛————這纔是真正的享受音樂。

朋友們,卸掉自己給自己套上的枷鎖吧。樂迷沒有高低貴賤與先來後到,只要喜歡這個樂隊,或者某一首歌,大家就可以盡情的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不是嗎?


滾圈纔是個最迷的東西,也不知道這個說法是怎麼興起的,就好像你喜歡一個東西,任何一種東西都會成為一個圈子,有些人還特意把這種圈子稱之為文化,尤其是滾圈這個文化,總結其他我見過的所謂滾圈文化就是傲慢,狹隘,鄙視這個鄙視那個,在莫名其妙的發展中慢慢形成了一種潛規則,只有被滾圈默認的搖滾樂隊纔算是搖滾樂,不被滾圈認可的即不是所謂的搖滾樂。你跟他討論精神內核,他跟你扯音樂風格,你跟他討論音樂風格,他跟你掰扯搖滾精神。

這些年逐漸戒掉的音樂節,我認為這不是判斷搖滾樂的方式,也不是融入搖滾樂的方式,更不是展示我是否喜歡搖滾樂的形式。反而對一個快到中年的人來說,更多的時間會選擇躺在牀上打開播放器認真聽一些自己沒聽過的搖滾樂。我並不反感音樂節,這的確是一種對自己知識儲備學習更開放的一種形式,只是這種形式比較複雜,不夠純粹,裡面接觸到的信息量很大,也需要自己去進行一些篩選,畢竟不是所有來音樂節的人都是來聽音樂和尋找自己想要的搖滾樂的。反而一個人最專註的時候容易瞭解更多,去發現更大的方向,去拓展自己對搖滾樂的認知,我覺得我跟他們眾多人交流起來,一些過於主觀的因素會影響個人對搖滾樂的判斷力,反而變得不能適從。我也從來沒認為自己是有那份殊榮能夠進入滾圈的世界,反而越聽得多就越覺得自己在流行音樂這個領域裡有一定的閱曲量,也是僅此而已,對音樂的不同風格有了一定的標準去界定風格類音樂的多樣性,也針對一些無法用標準來區分風格的音樂產生了自己更多的見解性,我覺得這是比較好的一點,比起無知的跟風,我更喜歡用這種方式來確立自己喜歡的音樂,確保我每天能聽到更多類似的東西。精神內核對我來說也只是一種內在的東西,不是浮於表象的,如果過分的表現主義去闡述搖滾精神的存在,也只會是成為一種具象的東西,反而顯得不夠純粹,就像澳大利亞老牌樂隊 ACDC那樣,你或許不用去感受他們作品裡所傳達的內容到底多有深度,也許你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表達什麼,又或者說你根本不關心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但只要吉他失真一起,這個感覺對了,搖滾樂也就來了,我想沒人覺得他們不夠搖滾對吧。所以你搖滾不搖滾完全不會在於你作品裡想要怎樣去表達自己夠不夠那個精神內核。與其整天把精神掛在嘴邊,不如多涉足一些該類型更多的音樂形式,把搖滾樂的文化更深入的瞭解一下,瞭解它的歷史由來,瞭解它的發展過程,再去品味一下在不同時期搖滾樂的作品,你就會對搖滾樂這幾十年的走向有更新的認知,不會只把搖滾精神進行一個膚淺的刻板印象,不是所有穿皮褲和長發紋身都是搖滾樂。

其實我想我還是離滾圈遠一點會更好,這樣我也不會在意他們口中的哪些樂隊搖滾哪些樂隊不搖滾。用一個包容的心態去看待所有的音樂,尋找音樂的共性和欣賞他們的不同,這纔是最重要的。我最討厭的一件事就是用搖滾樂來進行自我標榜,非常愚蠢的一件事,該為之自豪的事應該是搞搖滾樂的前輩們留下太多經典的搖滾樂供我們欣賞,新生代的搖滾樂也在通過時代的不同轉變了新的理念和繼承了前輩的精神內核去塑造屬於新時代的文化,不要讓自己只活在過去,更要提醒自己銘記歷史,對於搖滾樂來說,出現更多讓人能感受到的音樂就是最實在的,其他的搖滾精神與滾圈文化都是附帶的價值,有了它可能會更多彩,沒有其實也不會影響我對搖滾樂的看法了。

多聽歌,少談精神


本人玩搖滾有些年頭了,現在同時加了三個隊(這三個隊的成員本身都是朋友,嗯,沒錯,這是共享樂隊),但是,非常羞恥的是,如果你問我什麼叫搖滾,我說不上來。

從樂理的角度很難去定義,有失真過載就算嗎?顯然不是。那有布魯斯就算嗎?沒布魯斯的樂隊多了去了,甚至好多樂手自己都不明白布魯斯是怎麼回事。更何況以前還沒失真呢。

如果從精神層面呢?似乎比較好定義,但是,關注我的朋友知道,我經常闡述的一個立場就是。

一流樂手談理念,二流樂手談技術,三流樂手談設備,如果有人跟你講精神呢?那就讓他滾蛋。

的確,搖滾的精神意義有很多,但是這不能就算搖滾了。詳情見今年樂夏某專業樂評人點評的什麼「沒內核」「不夠地下」諸如此類,我個人認為,這哥們就是在裝13,在擺譜。因為,我就沒聽他說過一句跟樂理有關的話來,專業樂評人啊,你的專業性就是你自己本人可以顯得很搖滾嗎?搖滾說到底是音樂,既然是音樂,你跑不了十二平均律,除非你上了臺,對著琴沉默了九秒然後下去,嗯,這是撇開了十二平均律了,連個音符都沒有,如果休止符也算的話,然後按照劇本,臺下雷聲轟動,喔,這沉默的九秒,你聽到的是你此時的內心,的確,這很搖滾,抱歉,但這不是音樂,這是行為藝術。

好吧,搖滾就音樂上的定義,我實在無法定義,或許是才疏學淺,理解不夠。

需要正名的一點是,所有逮著三句不離甘霖娘或者自負自大亦或是……(反正你們都能明白,就那德性),那不是搖滾,那叫拿另類當個性。就我接觸的正兒八經的樂手,越是有實力有深度的,越是謙虛。大家聊天時都客客氣氣的(熟了以後互黑那是另一回事),儘管上了臺之後基本上清一色的「約翰列儂覺得自己是上帝,可我卻覺得我是約翰列儂的父親」(玩了個綠洲的梗,因為我知道總有人不懂這個梗還非要跟我較真),舞臺效果嘛,不然在臺上老實巴交的,豈不是用最狠的語氣說最慫的話?多尷尬啊。

反倒是那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半吊子,臺下人五人六,臺上慫得像是一條自閉的汪。

搖滾再怎麼地下文化,也不能跟做人的基本的道德準則相衝突。否則就是錯的。

我之前就遇到一件事,我朋友的朋友,他們聊到我,那妹子自稱資深票友,對我們當地的圈子很熟,她說沒聽說過我們樂隊,然後一頓diss,好吧,無所謂,也許我們就是不入流呢(儘管我心裡是有點不爽的)。後來我才知道,那姐們兒連朋克跟英倫都分不清,嚯,資深票友,搖滾圈的?你們圈的門檻真高。

同時,還有什麼私生活混亂的,或許有,但是這不能代表全部,因為事無絕對。畢竟我剛說的那個到處談搖滾精神的一類人,十有八九是,連爬格子都爬不利索,然後琴就是一把燒火棍,萬年不練琴,然後到處撩妹。你說他不是玩搖滾的吧,他覺得憋屈,你要說他是玩搖滾的吧,我們還覺得憋屈呢,但是那些被他騙到手的姑涼們,卻認為「搖滾真箇性」,這就是個死循環,無解。

所以說這麼多,其實很簡單,做人應當有自己最起碼的判斷。

如果說,我本人為什麼喜歡搖滾,我覺得,在現實裏,我們總會為了生計去奔波,為了生活會做出很多妥協,但是,搖滾是一個人最後對這個世界保留偏見的權力。OK,看清楚了,這是對事不對人,不是讓人不會好好跟人說話。

——分割線——

我就知道,這種問題免不了要掛人

@夢想科技 你竟然能說出沒有作品不能算樂隊這種話真的是笑死我了,這到底是怎樣的心態啊。

首先,我們有原創,而且,我們都不用做demo,我們自己就可以混音。

需要我把歌的鏈接發出來嗎?我覺得沒必要,因為知乎上有個尿性,就是不管你們誰吹牛13,反正我最牛13,我不想引來各路大佬來一場畢業論文似得答辯。但是,你能說出這種話,我覺得我們最起碼比你強。

是不是又想說,沒上過巡演的不能算樂隊。哦不好意思,我覺得繼續討論這種幼稚弱智且無聊的問題,恐怕你會被罵死。

題主這種問題,沒什麼門檻吧,就算我只不過是個高校樂隊級別的樂手,就不能討論了?還是說你只是想當個ETC?

我覺得我的三觀不至於到了被各位俠客教育的程度吧?我闡述的立場,撇開那些半吊子或者門外漢,有一個認為不對麼?

你想發表真知灼見,沒關係,但是不要在我說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說拉格朗日定理,因為這叫驢脣不對馬嘴,你不覺得尬我還替你害臊呢。


不喜歡圈子是不可能的。隨便舉個例子:

沒有Audiotree Live搞出來的一個稍具規模的平臺和圈子,那些小眾樂隊在哪兒獲得曝光?渴望新聲音的樂迷們去哪裡找?我上哪兒去聽POG?(PortrayalofGuilt的Audiotree現場真TM神了,就二個字,好聽!!)

其他相似的live session頻道形如NPR Tiny Desk Concert,KEXP等等也有類似的效果。

再來一個:沒有1995,holden這樣的極其優秀的音樂分享頻道,那些小眾樂隊在哪兒獲得曝光?渴望新聲音的樂迷們去哪裡找?我上哪兒去聽illum/lovelettertypewriter?

最後:沒有sophies Floorboard這樣優秀且consistent(這個必須表揚,太棒了)的音樂分享博客,那些小眾樂隊在哪兒獲得曝光?渴望新聲音的樂迷們去哪裡找?我上哪兒去聽flashlights?

是這樣沒錯吧?

(我知道我知道上面很多名詞兒你都沒聽過,但他們都是很棒的!興趣如果在泛indie/punk的朋友一定要記得去看看。上面提到的Youtube channel很多視頻我都有搬運,在b站搜索PortrayalofGuilt即可。)

只不過圈子內風氣有好有差,不能一棍子打死。我自己就挺喜歡Reddit上面的氛圍的,經常上去淘音樂聽。Twitter上也有些比較有規模(雖然比較散)的交流圈子,我關注的那個裡面有很多不錯的DIY/Punk/Emo樂隊,諸如Niiice,glass beach,charmer,Pink Shift,Hospital Bracelet,Equipment,Origami Angel等等等等。(說廠牌的話,就是Chatterbot,CounterIntuitive,Acrobat Unstable,RFC,No Sleep等等這幾間經常互相交流,環境真的很好)國內交流圈子基本不瞭解也不想不敢瞭解,沒意思。至於搖滾精神,我連那是什麼我都不知道。對音樂本身以外的東西沒興趣。

我相信並且也知道國內也是有好圈子的,我自己本人就很喜歡 @dyingflames 的死酒神公眾號,特別好特別好的公眾號強烈強烈推薦,真沒啥好說的。特別多特別好的文章與訪談翻譯。最近還有一篇專訪!太棒了。

但不得不說這幾個大圈子(wyy,還有這裡)都很亂很煩風氣很糟。這裡每天給我推薦的付費才能聽的如何更好體驗搖滾樂的課程就已經讓我噁心透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