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就是这样的,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挺迷的。或者,你身边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吗?你怎么看他们?


@PortrayalofGuilt 老师的回答很有启发性,从来不缺好的圈子,但我们可能需要扩大一下圈子所属的区域和圈子的定义。

反过来说,之所以有「讨厌滚圈」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国内缺乏纯度高的,粘性大的,活跃度稳定的,(线下的)圈子。

对音乐从业者和乐迷来说都是如此。

我想起来林艾舒老师的一个想法:

刚才看到一个知乎问题:中国有哪些具有地…?

www.zhihu.com图标

而地方性的声音的产生,最离不开相应的圈子。一个圈子甚至可以发展成为一个音乐场景,一个音乐运动,一个风格的发源地。往好处看,圈子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益的,但前提是圈子不能一家独大,最好遍地开花,各有特色。

至于摇滚精神,说实话我发现越是深度的乐迷越不常聊这茬,因为聊音乐本身就足够有趣了,聊音乐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等等也不一定就要扯上什么精神。说白了这东西没法概括,甚至不存在。

最近特别喜欢褐马鸡,褐马鸡还是山西的省鸟,我就是山西人。所以我决定提炼发扬一下褐马鸡精神,尤其其中的音速褐马鸡精神。褐马鸡精神就是摇滚精神的一面镜子,音速褐马鸡精神之于褐马鸡精神,就好比金属精神之于摇滚精神,摇滚精神有什么,褐马鸡精神就有什么。

还有白马鸡精神,蓝马鸡精神与藏马鸡精神,分别对应民谣精神,爵士精神与迷幻音乐精神。


举几个例子:

去年和朋友去潍坊草莓,海龟先生演出的时候,下面有人举李志的旗。舞台前面有个大屏,镜头扫到这个旗的时候,整个现场都沸腾了。这群乐迷在海龟先生的演出上,大喊「李志牛逼」长达数分钟。

现在绝大多数的所谓的摇滚乐迷对表演者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只会空喊「xx牛逼」,要是真问他们牛逼在哪里,他们也说不上所以然来。

18年北京超级草莓,TT和李志的舞台挨著,恰巧那天李志迟到了半个小时,底下的乐迷百无聊赖,开始嘲讽嘻哈乐迷(说唱貌似有自己的手势,下面的乐迷们都举著手跟著tt蹦),而这边的滚圈乐迷则开始一边阴阳怪气,一边故意丑化说唱手势。

说到手势,有的人把金属礼看的像生命一样重。他们不允许有人把金属礼比成非常六加一(或者说是peacelove),如果看到有人比错手势,他们则将化身为摇滚卫道士,誓死捍卫摇滚的尊严。「金属礼都不知道,听什么摇滚?」,是他们最常用的一句话。也同样是这群人,或许在朋克现场依然高举金属礼放声高歌,浑然不知他们已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我在国外看过夜愿,看过绿日,看过sum41和offspring等等;反而是外国的乐迷们并没有给自己那么多的束缚,他们在现场有食指指天的,有随意摇手的,每个人的动作都不一样,一样的是他们抒发著自己对音乐的热爱————这才是真正的享受音乐。

朋友们,卸掉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吧。乐迷没有高低贵贱与先来后到,只要喜欢这个乐队,或者某一首歌,大家就可以尽情的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不是吗?


滚圈才是个最迷的东西,也不知道这个说法是怎么兴起的,就好像你喜欢一个东西,任何一种东西都会成为一个圈子,有些人还特意把这种圈子称之为文化,尤其是滚圈这个文化,总结其他我见过的所谓滚圈文化就是傲慢,狭隘,鄙视这个鄙视那个,在莫名其妙的发展中慢慢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只有被滚圈默认的摇滚乐队才算是摇滚乐,不被滚圈认可的即不是所谓的摇滚乐。你跟他讨论精神内核,他跟你扯音乐风格,你跟他讨论音乐风格,他跟你掰扯摇滚精神。

这些年逐渐戒掉的音乐节,我认为这不是判断摇滚乐的方式,也不是融入摇滚乐的方式,更不是展示我是否喜欢摇滚乐的形式。反而对一个快到中年的人来说,更多的时间会选择躺在床上打开播放器认真听一些自己没听过的摇滚乐。我并不反感音乐节,这的确是一种对自己知识储备学习更开放的一种形式,只是这种形式比较复杂,不够纯粹,里面接触到的信息量很大,也需要自己去进行一些筛选,毕竟不是所有来音乐节的人都是来听音乐和寻找自己想要的摇滚乐的。反而一个人最专注的时候容易了解更多,去发现更大的方向,去拓展自己对摇滚乐的认知,我觉得我跟他们众多人交流起来,一些过于主观的因素会影响个人对摇滚乐的判断力,反而变得不能适从。我也从来没认为自己是有那份殊荣能够进入滚圈的世界,反而越听得多就越觉得自己在流行音乐这个领域里有一定的阅曲量,也是仅此而已,对音乐的不同风格有了一定的标准去界定风格类音乐的多样性,也针对一些无法用标准来区分风格的音乐产生了自己更多的见解性,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一点,比起无知的跟风,我更喜欢用这种方式来确立自己喜欢的音乐,确保我每天能听到更多类似的东西。精神内核对我来说也只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不是浮于表象的,如果过分的表现主义去阐述摇滚精神的存在,也只会是成为一种具象的东西,反而显得不够纯粹,就像澳大利亚老牌乐队 ACDC那样,你或许不用去感受他们作品里所传达的内容到底多有深度,也许你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表达什么,又或者说你根本不关心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只要吉他失真一起,这个感觉对了,摇滚乐也就来了,我想没人觉得他们不够摇滚对吧。所以你摇滚不摇滚完全不会在于你作品里想要怎样去表达自己够不够那个精神内核。与其整天把精神挂在嘴边,不如多涉足一些该类型更多的音乐形式,把摇滚乐的文化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了解它的历史由来,了解它的发展过程,再去品味一下在不同时期摇滚乐的作品,你就会对摇滚乐这几十年的走向有更新的认知,不会只把摇滚精神进行一个肤浅的刻板印象,不是所有穿皮裤和长发纹身都是摇滚乐。

其实我想我还是离滚圈远一点会更好,这样我也不会在意他们口中的哪些乐队摇滚哪些乐队不摇滚。用一个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所有的音乐,寻找音乐的共性和欣赏他们的不同,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用摇滚乐来进行自我标榜,非常愚蠢的一件事,该为之自豪的事应该是搞摇滚乐的前辈们留下太多经典的摇滚乐供我们欣赏,新生代的摇滚乐也在通过时代的不同转变了新的理念和继承了前辈的精神内核去塑造属于新时代的文化,不要让自己只活在过去,更要提醒自己铭记历史,对于摇滚乐来说,出现更多让人能感受到的音乐就是最实在的,其他的摇滚精神与滚圈文化都是附带的价值,有了它可能会更多彩,没有其实也不会影响我对摇滚乐的看法了。

多听歌,少谈精神


本人玩摇滚有些年头了,现在同时加了三个队(这三个队的成员本身都是朋友,嗯,没错,这是共享乐队),但是,非常羞耻的是,如果你问我什么叫摇滚,我说不上来。

从乐理的角度很难去定义,有失真过载就算吗?显然不是。那有布鲁斯就算吗?没布鲁斯的乐队多了去了,甚至好多乐手自己都不明白布鲁斯是怎么回事。更何况以前还没失真呢。

如果从精神层面呢?似乎比较好定义,但是,关注我的朋友知道,我经常阐述的一个立场就是。

一流乐手谈理念,二流乐手谈技术,三流乐手谈设备,如果有人跟你讲精神呢?那就让他滚蛋。

的确,摇滚的精神意义有很多,但是这不能就算摇滚了。详情见今年乐夏某专业乐评人点评的什么「没内核」「不够地下」诸如此类,我个人认为,这哥们就是在装13,在摆谱。因为,我就没听他说过一句跟乐理有关的话来,专业乐评人啊,你的专业性就是你自己本人可以显得很摇滚吗?摇滚说到底是音乐,既然是音乐,你跑不了十二平均律,除非你上了台,对著琴沉默了九秒然后下去,嗯,这是撇开了十二平均律了,连个音符都没有,如果休止符也算的话,然后按照剧本,台下雷声轰动,喔,这沉默的九秒,你听到的是你此时的内心,的确,这很摇滚,抱歉,但这不是音乐,这是行为艺术。

好吧,摇滚就音乐上的定义,我实在无法定义,或许是才疏学浅,理解不够。

需要正名的一点是,所有逮著三句不离甘霖娘或者自负自大亦或是……(反正你们都能明白,就那德性),那不是摇滚,那叫拿另类当个性。就我接触的正儿八经的乐手,越是有实力有深度的,越是谦虚。大家聊天时都客客气气的(熟了以后互黑那是另一回事),尽管上了台之后基本上清一色的「约翰列侬觉得自己是上帝,可我却觉得我是约翰列侬的父亲」(玩了个绿洲的梗,因为我知道总有人不懂这个梗还非要跟我较真),舞台效果嘛,不然在台上老实巴交的,岂不是用最狠的语气说最怂的话?多尴尬啊。

反倒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半吊子,台下人五人六,台上怂得像是一条自闭的汪。

摇滚再怎么地下文化,也不能跟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准则相冲突。否则就是错的。

我之前就遇到一件事,我朋友的朋友,他们聊到我,那妹子自称资深票友,对我们当地的圈子很熟,她说没听说过我们乐队,然后一顿diss,好吧,无所谓,也许我们就是不入流呢(尽管我心里是有点不爽的)。后来我才知道,那姐们儿连朋克跟英伦都分不清,嚯,资深票友,摇滚圈的?你们圈的门槛真高。

同时,还有什么私生活混乱的,或许有,但是这不能代表全部,因为事无绝对。毕竟我刚说的那个到处谈摇滚精神的一类人,十有八九是,连爬格子都爬不利索,然后琴就是一把烧火棍,万年不练琴,然后到处撩妹。你说他不是玩摇滚的吧,他觉得憋屈,你要说他是玩摇滚的吧,我们还觉得憋屈呢,但是那些被他骗到手的姑凉们,却认为「摇滚真个性」,这就是个死循环,无解。

所以说这么多,其实很简单,做人应当有自己最起码的判断。

如果说,我本人为什么喜欢摇滚,我觉得,在现实里,我们总会为了生计去奔波,为了生活会做出很多妥协,但是,摇滚是一个人最后对这个世界保留偏见的权力。OK,看清楚了,这是对事不对人,不是让人不会好好跟人说话。

——分割线——

我就知道,这种问题免不了要挂人

@梦想科技 你竟然能说出没有作品不能算乐队这种话真的是笑死我了,这到底是怎样的心态啊。

首先,我们有原创,而且,我们都不用做demo,我们自己就可以混音。

需要我把歌的链接发出来吗?我觉得没必要,因为知乎上有个尿性,就是不管你们谁吹牛13,反正我最牛13,我不想引来各路大佬来一场毕业论文似得答辩。但是,你能说出这种话,我觉得我们最起码比你强。

是不是又想说,没上过巡演的不能算乐队。哦不好意思,我觉得继续讨论这种幼稚弱智且无聊的问题,恐怕你会被骂死。

题主这种问题,没什么门槛吧,就算我只不过是个高校乐队级别的乐手,就不能讨论了?还是说你只是想当个ETC?

我觉得我的三观不至于到了被各位侠客教育的程度吧?我阐述的立场,撇开那些半吊子或者门外汉,有一个认为不对么?

你想发表真知灼见,没关系,但是不要在我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说拉格朗日定理,因为这叫驴唇不对马嘴,你不觉得尬我还替你害臊呢。


不喜欢圈子是不可能的。随便举个例子:

没有Audiotree Live搞出来的一个稍具规模的平台和圈子,那些小众乐队在哪儿获得曝光?渴望新声音的乐迷们去哪里找?我上哪儿去听POG?(PortrayalofGuilt的Audiotree现场真TM神了,就二个字,好听!!)

其他相似的live session频道形如NPR Tiny Desk Concert,KEXP等等也有类似的效果。

再来一个:没有1995,holden这样的极其优秀的音乐分享频道,那些小众乐队在哪儿获得曝光?渴望新声音的乐迷们去哪里找?我上哪儿去听illum/lovelettertypewriter?

最后:没有sophies Floorboard这样优秀且consistent(这个必须表扬,太棒了)的音乐分享博客,那些小众乐队在哪儿获得曝光?渴望新声音的乐迷们去哪里找?我上哪儿去听flashlights?

是这样没错吧?

(我知道我知道上面很多名词儿你都没听过,但他们都是很棒的!兴趣如果在泛indie/punk的朋友一定要记得去看看。上面提到的Youtube channel很多视频我都有搬运,在b站搜索PortrayalofGuilt即可。)

只不过圈子内风气有好有差,不能一棍子打死。我自己就挺喜欢Reddit上面的氛围的,经常上去淘音乐听。Twitter上也有些比较有规模(虽然比较散)的交流圈子,我关注的那个里面有很多不错的DIY/Punk/Emo乐队,诸如Niiice,glass beach,charmer,Pink Shift,Hospital Bracelet,Equipment,Origami Angel等等等等。(说厂牌的话,就是Chatterbot,CounterIntuitive,Acrobat Unstable,RFC,No Sleep等等这几间经常互相交流,环境真的很好)国内交流圈子基本不了解也不想不敢了解,没意思。至于摇滚精神,我连那是什么我都不知道。对音乐本身以外的东西没兴趣。

我相信并且也知道国内也是有好圈子的,我自己本人就很喜欢 @dyingflames 的死酒神公众号,特别好特别好的公众号强烈强烈推荐,真没啥好说的。特别多特别好的文章与访谈翻译。最近还有一篇专访!太棒了。

但不得不说这几个大圈子(wyy,还有这里)都很乱很烦风气很糟。这里每天给我推荐的付费才能听的如何更好体验摇滚乐的课程就已经让我恶心透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