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所有哲學都意圖追尋的本質,一切的基礎與起源。是現象背後的存在物,擁有絕對真實性。哲學界一般分歧在於這種存在是唯一還是多元。

善:本質的存在物分有的屬性,落實在現實經驗世界中本無價值判斷性,而隨著人類的發展認識,我們稱這種屬性為善。而惡也是同樣的來源和表現,所以「善惡皆天理」。雖然在經驗世界中善的表現和存在是多樣的可變的(體現為道德準則),但善的來源與善本身一定是唯一且絕對的,如果沒有這種設定,那麼就會像某些認知中表現出的完全的道德相對主義一樣。

美:美的本質問題到現在為止美學界也沒有一個根本的共識。我認為美是屬於先天認知形式中的屬性,當然最原初的來源也還是「真」,只是在經驗世界中表現為主體的認知形式範疇,同理,丑的概念也得到了解決。而在經驗世界中,宗教和審美這兩種手段是最能使自然存在物達到與接觸形而上的「真」的方式。就像莊子講「坐忘」,美與宗教這兩種存在是最普遍且能為我們所用的同於大通的方式。

因此真是一切的來源基礎,在邏輯上是最先性,沒有比其更為先的存在。其次善與美都是真的分有屬性,而美也可作為回到真的可用手段。


謝邀。

試著回答一下,一孔之見欣待斧正。

哲學,伴隨著人類的進化,從原始唯心主義開始,從唯心論一步步上升到認識論,邏輯論,最終進化到唯物論。

自誕生之日起,哲學就自覺不自覺的為一個目的而服務:價值觀。雖萬變卻不離其宗……

善惡美醜,都是價值觀,相互對立。因此,一個人的真善美,往往不能引發對方的贊同,如同毒販與警察,收稅方與納稅方……

所以,離開利益基礎,離開你要捍衛的價值觀基礎,談論哲學就很容易走形。毛太爺爺的話千真萬確:有階級,必然有鬥爭。

站在中立的立場上,自古至今的哲學始終圍繞著人類文明的DNA不斷盤旋上升: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的統籌。

在利己與利他這個二元核心體系中,你所捍衛的價值觀,就是你的真善美。

若有一天,你改變了信仰,那麼你的真善美,也會自動的位移。

沒有什麼是絕對永恆的,永恆的只有相對……

所以,需要先自問一下,你想捍衛什麼?


真善美這個概念很好,它的順序是由內而外。真代表真實和真理。是最基礎的東西,在真實和真理之上必然會產生善,在善的思想和行為後,必然產生美。這3個是由先到後,由內而外的過程。因為美是最外在的,最容易感受到的(所以我們可以根據不同階段的美來定位不同階段的善的尺度?定位真理。比如看一個公式美不美,來定位他的重要性?我猜的,不一定對)


哲學是愛思,只求真理,不追求精神境界與人文情懷!


三位一體,缺一不可。所謂真善美,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極致,包含道德的與藝術的。

無真之善為偽善,無真之美為妖媚,無善之真為欲惡,無美之善為混善...


哲學追求的真善美,相互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依託之關係。真,就是事物最初的樣子,簡單來說指的是事物的本質。善,泛指一切正直,正義的事物,是人類社會在後期形成的社會道德內對心靈品質的一種歸屬約束。美,指的是一切積極向上的,光明的,正能量的,它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道德範疇,大方向來說,美和善有共同之處,只是細節方面稍有不同。真善美,從縱向來說,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層級遞進關係,一種升級關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