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本書都是考研推薦用書,黃的書和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均有少部分的聯繫,其他內容很相似。

兩者我覺得不是哪一本更透徹,而是講與沒講某個知識點,因為本身都是導論性質的教材,也沒有過多涉及研究方法,不過個人覺得彭的書框架做的更好一些,和312大綱基本一致(個人覺得)。

如果你是312統考的話,主要看彭的書,黃的書補充,另外有一本梁寧建的《心理學導論》非常推薦,有配套習題冊。

另外建議,如果想挖的深一點,可以在學完實驗心理學之後和經典的實驗對應著學習,掌握了方法,也掌握了知識點。

由於最近在準備複試,只能先簡單回答。複試完後會寫一個經驗貼。


這兩本書的重點內容都是差不多的,如果是考研的話就選擇自己目標院校指定或推薦的版本就行。

如果你存粹是想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的話,那我建議你去看《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的可讀性更高,也更好理解一些。


彭老師的新版普心真的厚到哭了,我看了半個月才看完一半。

黃希庭教授的我覺得更通俗易懂然後又帶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有趣一些


我們用彭聃齡的《普通心理學》作教材


我考研的時候兩本都看過了,最後留了黃希庭的《心理學導論》在自己身邊,每一年都會看一遍。我更喜歡《心理學導論》,這本書對心理學知識的講解更透徹,但是你要是為了考試背誦概念,你必須要拿彭的《普通心理學》去背。一本是知識有趣且透徹解讀,一本書是應試。


兩本書都沒看過。

學心理學,我現在懂得的是先去分析一下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在想什麼,做得怎麼樣,這些問題比較有意思。也就是所謂的自我分析。有些人以為看點書就能智慧無窮,看點心理學就能看透別人,這是對知識的片面理解,個人認為很不合適。學習是個過程,永遠沒有盡頭。

這兩天精力不夠,說話有點顛三倒四。見諒。

但我認為網路的一個存在意義就是見解的分享,所以沒有刪掉這些字。


《心理學導論》包括: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學科

這兩本書在橫向對比之間建議

根據院校要求選擇

例如考研312就用的是彭的

有些專碩可能會考黃的

入門還是用彭會比較好懂,而且彭的實驗比較詳細和經典,也方便和實驗心理學銜接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對心理學考研有疑問可以戳我


普通心理學的內容其實都差不多,作為心理學基礎教材必須涵蓋的內容是都有的,補充內容就看作者了。

就我個人經驗而言基礎性教材總體來講應該是不存在哪個描述的更透徹的問題的(我本科教材用的張春興的,考研是彭聃齡的,最喜歡的是萬千心理的《心理學導論》,《心理學與生活》買了中文譯本看不下去)。

選擇普通心理學的書籍主要愛還是看你的需求:

1、如果是考研的話,老老實實看推薦教材吧。出題是根據推薦教材出的;

2、如果是個人興趣的話,入門書籍我會推薦心理學史,找一本看的下去的心理學史作為入門書籍。然後就是萬千心理的《心理學導論》的中文譯本。我不推薦《心理學與生活》,書籍太厚,涵蓋內容太多,作為工具書使用很好,但是不適合作為閱讀材料,會讓人看得發毛;

3、如果是選修旁聽之類的專業需求,問老師吧。老師備課講課是根據他用的參考教材做的,要用對應的課本效果才最好。


因為兩本書都是概論性和基礎類型的書籍,是比較大同小異的,有需要就兩本都讀讀,因為作者的觀點會有異同,可以集眾家之所長。


我們學校用的是彭老師的那本書


個人認為黃希庭的心理學導論寫得更加詳細哦。具體關於普心怎麼看書可以康康我這篇經驗貼

是周周周呀:心理學考研||看完這篇,100分普心保你能拿99分?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目前只看過彭的普心,這本書整體偏側重介紹和講解認知類的內容,也就是感知覺,言語,記憶,思維,以及動機情感,據我了解黃的會涉及一些發展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知識。所以看你的傾向性和目的,你要想想你是為什麼問的這個問題?考研?興趣?如果是前者,去了解報考院校的大綱。後者,那都可以看,甚至推薦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


兩本都是考研的參考書,這個要看你報考的院校的書單決定了,一般建議先看彭聃齡的《普通心理學》,黃希庭的《心理學導論》再做補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