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啦,一切都是概率,心理學重在實踐中的體驗,而不是一味地邏輯思維。因為它不可能脫離實際,脫離生活,所以從生活中而來的觀察、分析得到的規律要比純粹的邏輯分析要實事求是的多。

以我自身經歷而言,走夜路多的人慢慢就不怕走夜路了,走的次數越多,對夜路了解的就會越來越多,親身經歷後的心理體驗就越來越沉澱,越來越踏實,因為並沒有預期的恐懼場景出現,焦慮不安會一次一次降低。

那不就得了嗎!?不就是沒有光線,看不見路,全部都要靠自己的經驗和其他感官來應付平時自己沒有遇到過得情況嗎?不就是自己擔心在新的情景裡面失控嗎?慢慢的,我從一開始的恐懼不安慢慢就變成了無所畏懼,甚至是習以為常,這是一個科學的心理脫敏過程。

作為感知動物,人需要外界一定的刺激和反饋,慢慢的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而那些沒有打倒自己的恐怖臆想,終將成為自己的力量源泉。這期間關鍵的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當然,對於意志力薄弱、敏感度過高的人群來說,這種情景可能會引發更大程度的心理創傷。因為一切即是概率,也是唯物主義思想辯證法,而非絕對性的純粹存在。


可以搜索下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還有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

關於記憶、強化、再現、消退,都是科學


學心理學的小白路過…以下僅個人理解,別杠!杠就是你對!

首先悖論肯定不是,至於你說的「治療「,很明顯心理疾病不像我們的生理疼痛,通過吃藥可以藥到病除,所以其治療更多的是改變患者的認知,以期達到助人自助。

正因為心理創傷無法真正消除,經歷過的就是經歷過,所以心理諮詢/治療並非要改變患者的過去經歷,而是幫助他改變對過去經歷的看法,從痛苦中看到希望。

至於後面的怕黑怕演講這些恐懼症的例子,很多心理學的專業書都有解釋其原因和治療方法,想了解可以自己看一下哈


相反,一旦承認心理創傷的存在,將是治療心理創傷的加速/開始。

推薦看《創傷與記憶》。

裡面提到一點,我非常欣賞:「記憶只有在留存的情況下才有改寫的可能。」

「若要改變經驗,必須重新經歷」,這句話沒錯。重新經歷有多種途徑,自主或不自主的回憶過程即是其中之一。

回憶是一個可變的再創造過程,在記憶形成之後,每次再提取它時都會再次創造和更新。回憶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基於新的信息在分子層面為更新記憶提供可能。」

在記憶喚起時積極有力的再處理,是改寫過去經驗的關鍵。

「創傷」也不是一個靜態辭彙,儘管它看上去如此。

不同人被不同事件在不同時期及環境造成創傷的概率不一樣。之所以過去的某些事件對你造成創傷,某個層面上也正是揭示/定義了「你是你,而不是其它人。這是你的人生。」

我認為,這是心理創傷積極的一面所在。創傷記憶是經歷在你身上留下的印記,那個/些印記里,凝結了大量的能量,它們依舊存在於你身上,因此便有釋放的可能。而一旦釋放,劑量是巨大的。那都是屬於你的經歷,屬於你的能量、資源和過程,屬於「你」本身。

「(新的)記憶能夠逐漸緩和、重塑,最終重新融入自我認同的結構中。」

某種程度上來說,「創傷」是非常好的自我探索點,看到它、哀悼它,也看到資源、看到當下,重新啟航。

然而也必須強調,安全是不容置否的第一要務。望各位諮詢師謹慎對待,也希望來訪者時刻保有一定的自主意識,這不容易,但有意義。


結論:不是悖論,主要原因是問題中對「治療」的假設和心理諮詢和治療中的「治療」假設不一致。


解釋:

題主的「從邏輯上來講,創傷來自於過去經歷的經驗,若要改變經驗,必須重新經歷,但無論人為的創造多麼高度相似的經歷,卻也不是過去的經歷了。」

提問本身存在一個假設——要治療創傷的唯一辦法是改變導致創傷的經驗。

但大多數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認為,對創傷的「治療」的操作定義,大多是指降低「創傷」對當下和未來的生活的不良影響程度。

當然,也存在兩種在一定程度上對立的看法,一方面,以精分為典型,尋求的是正視和和解「創傷」;另一方面,以行為為典型,尋求的是改善「行為模式」,讓「行為模式」在當下和未來更具「適應性」。

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心理諮詢或治療,從根本定義(既對心理異常的定義)上已經決定了,諮詢和治療的對象是對社會生活不具有適應性的情緒、行為和思維等。並不是所有「創傷」都需要處理,說白了,「創傷」本身就是一個主觀假設定義,不存在絕對意義。


划水時可以看的不浪費人生的故事:

我與我們的故事?

www.zhihu.com圖標

誰說的一旦承認創傷的存在,將無法治療創傷。

創傷是客觀經歷後產生的主觀體驗,是既定的認知活動,如題中所說,沒什麼可承認否認的。

但是,如果你認真的把書看完。你就會發現,承認創傷的意思是,承認創傷事件帶給我們的改變,針對的是特定的心理防禦機制:否認。比如我們常在電視劇里看到的,主人公哭著大喊「我不信,我不信」,或者文學作品裡常描繪的「**還沒死,還等著我回去給他做飯呢」,等等。

再說第二點「要改變經驗,就必須要重新經歷」。

你自己捋捋你這個邏輯 :認知必須要從主體經歷中得出(注意,是主體不是主觀,是經歷不是經驗)。照這個邏輯,當年比薩斜塔上扔下來的就不是兩個鐵球,得是伽利略和十倍體重伽利略。

在創傷治療,很明顯不會是這樣的方法。要不然早期的創傷治療不掀起幾十場世界大戰是不能平息的。

再看舉的這兩個例子:怕黑、怕演講。很明顯,這不是心理創傷,這是恐怖症。PTSD與恐怖症的定義、表現、治療方法等,確有一定的重合之處,也可能存在並發、繼發等的狀況。但豆包不是饅頭,摳了餡也不是。

所以,答案很明顯:不是悖論,是你書沒看完。


哇,真心回答一下這個讓我很多感慨的問題。

世界並不是二元對立的。

創傷並不是只有徹底消除和無法消除兩種可能。

——————————————

首先,我同意你說的,誰也不能確保創傷一定能徹底治癒。

而且很有可能一輩子帶著傷。

人們似乎總希望,把心理問題就像切掉一塊多餘的肉一樣,一刀下去再無蹤影。

但我們真正能做的,是幫助人們面對這些創傷時,不再只有痛苦或逃避的選項,而是有力量去直面它。然後,有力量帶著傷,繼續追求幸福的生活。

連歐文亞隆爺爺,一生幫助了無數人,他自己作為一輩子的治療師,卻依然在年過9旬的時候,夜裡夢見自己變回當年那個無措的小男孩,向媽媽追問,自己這一生做得夠不夠好,然後醒來時淚流滿面。

他依然承認,他的心中,一生都有一個眼淚做成的深深的湖。

但是,他仍然有力量去追求幸福,去直面驕陽,去說:如果這就是生命,那麼,再來一次。

———————————————————

就好比,黑夜未必能徹底變成光明。但是,我們能夠在黑夜裡點起一束光。讓我們有力量繼續前行。


「一旦承認心理創傷的存在,將無法治療心理創傷?」

這句話的因果關係是不對的,心理創傷無法治療不是因為承認所以無法治療,而是因為心理創傷本身無法治療或者是以人類目前的手段無法治療。

人類的承認不會影響以上兩個客觀結果。

就像感冒一樣,不論你承不承認感冒存在,它都得一個星期才能好。

「從邏輯上來講,創傷來自於過去經歷的經驗,若要改變經驗,必須重新經歷,」

這句前半句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經歷的確會造成創傷。但後半句是不對的,後半句暗喻了治療創傷的方式是改變經驗,或者說是改變一個人的經歷,也就是所謂時光倒流,這必然是做不到,即便是現在的情景模擬也很難完全復刻。然而,這個說法的謬誤在於,心理治療的手段不是改變經歷,或者說,不只有改變經歷這一方式。

「會不會有恐懼演講的人,演講了一輩子,但依舊恐懼演講?」

這個必然是存在的,但不能說恐懼演講的人經過心理治療依然會心理恐懼就認為心理治療是沒有作用的。其實可以舉個例子,比如過敏,現在醫學無法徹底治癒過敏,但可以在患者複發時給予緩解。心理治療在某種情況中也是類似的作用。


已經發生的事情(經歷)不會改變呀。這不廢話嗎?_?。但是人對經歷的理解是可以發生變化的呀。舉個例子,你有對某個人.事.物,剛開始持有一種看法,後來改變看法的時候嗎?沒有啥是絕對的。老鐵你是咋回事呀,學成這個亞子。


不是。你說的那個算是心理治療最早一批人的一種邏輯,就是如果童年不可改變,是不是創傷永遠不滅。

後面很多理論都在駁斥這個觀點。

而且即使是童年創傷,也可以通過修正性體驗來進行修復的。

不過就是得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就是了。這事情,很精細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