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承認這個學說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是感覺許多網民信這個已經信的有些魔怔了,動不動就intp就必定如何,intj就天生怎樣,那個人格最配那個人格(不知道是不是俺的錯覺,這種風氣在畫師圈裡似乎更加盛行)說句難聽點的,當今在網路上流傳甚廣的一部分mbti理論與其說是正兒八經的心理學,還不如說是與星座相似的玄學(而且看一些營銷號發的mbti文章還真有小學星座雜誌內味 )更何況這一學說的祖師爺榮格提出的理論本來就受神秘學影響頗深,有武斷之嫌,一味的盲從似乎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困擾。

ps:本人並沒有否認mbti作為一種心理學說的正規性,只是對網上這種現象很不解。


不要相信我們這些喜歡mbti(或者其他東西)的畫師的雞叫,也不要地圖炮轟我們畫師。

我們實際上搞cp拉郎的時候口口聲聲,其實還是有現實檢驗能力的。也只是把那些人格當成真實存在(被描寫過)的角色一樣去處理。

雖然口口聲聲說著「我愛intj和entp的組合」,但是實際上看到二次元老婆的時候嚎的語氣也是一樣的。又有誰會真的把二次元老婆當自己老婆呢?

另外,搞刻板印象,陷入刻板印象(包括「intp一定是聰明人」一類的刻板印象和玄學刻板印象),絕對是因為不了解,至少我身邊的人已經超過了搞刻板印象這個時期了,也會討論一些理論什麼的。

不過我個人而言,在沒人的時候大喊大叫刻板印象的東西和玄學的東西還是很快樂的。無他,惟好玩耳。在這種時候,我也是把類型當作特定某個真實有性格的角色來處理的,不會把它真正帶入現實,也不會用刻板印象評判他人。


網路上存在過度迷信是正常的。關鍵詞:異化。 具體的就不說了,大家有這種異化需求,也有不少學生看星座的,為什麼?人有一個好奇心,了解自己,但是解釋不清楚,怎麼辦?需要一個理論來解釋。所以變種的榮格學說迎合了這種需求。就跟古人很多東西解釋不清楚,怎麼辦?老天、玉皇大帝。

榮格系列的理論主要有MBTI和Socionics。MBTI完善度低但是門檻也低,加上商業化程度高,更好地迎合了上述需求。

其實專業上的大五也是一個觀念異化。怎麼個異化法?就是把統計信度奉為了神。實際上也是一種異化。用統計的價值替代了人的價值,不再是為人服務,而是為統計服務了。 統計,也只是當前發展階段比較好的一個手段罷了,並不是終極真理。

也正因如此,為什麼說只有實踐才是檢驗標準? 因為實踐是一個抽象的詞,而絕不能具象化。任何一個時代的實踐都有時代的局限。 當前統計是一個方法,未來呢?會有更深入的要求。而如果把檢驗標準具象化了,比如具體化到「統計信效度檢驗」,那麼隨著實踐發展終有一天會成為束縛。

實踐中為什麼大家反響沒那麼大?因為大五解釋不出來很多東西,因為大五可以說就是專門為了提高信效度所設計出來的一個體系,實現了統計信效度的優化,但是所反饋的內容卻膚淺了。

打個比方:在遙遠的古代,有人說:是太陽圍繞著地球轉,但這樣解釋不清楚為什麼行星會出現逆行的現象,於是發明了行星環上套環的模型,最後算是解釋出來了行星逆行現象。還有人說:逆行很好解釋啊,地球繞著太陽轉,行星全部繞著太陽轉,這樣就有逆行現象了啊。但是,這些學說發展不完善,在對行星運動的預測上,精度總是有所欠缺的。

這時候,還有人說:現在有衛星嗎?有宇宙飛船嗎?你們這些假說有的說地球中心,有的說太陽中心,你們能證實嗎? 我來提出一個:行星運動精確統計學,精確統計行星的逆行,我的統計最準確,我預測行星運行軌跡最精確。所以你們日心說、地心說,都是偽科學,「行星運動精確統計學」才是真科學。

大五為什麼沒有受到愛好者廣泛的歡迎?因為他統計很精確,但沒有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 為什麼我有這些特徵?榮格則提出了一個解釋框架,通過把Ti, Te, Ni, Ne, Fi, Fe, Si, Se等心理功能進行排列,提出了一個解釋維度。

就好比在上述虛擬案例中,毫無疑問,「行星運動精確統計學」在統計效果上,肯定最好,在行星逆行時間的預測上,準確度肯定是最高的。但沒有解釋「為什麼行星會逆行」,而日心說、地心說都提供了解釋。很多人想要的是一種解釋,對自己的一種探索。


既然題主說的是網民,這一詞的主體應該就是生活在大陸,接受義務教育且會上網的人。那我們就可以把討論對象縮小了。不談歐美人,也不談港澳台同胞。我個人不想拿學歷和受教育水平夾雜在這個回答里。因為在大陸社會裡學歷越高不代表這個人一定更富有批判性思維。中國網民90%都是大專。然後呢?學歷和思維水平具有因果關係的話,這個世界就太完美了。

確定了主體之後,我們來看客體。MBTI,人格測試。題主也提到了星座。這兩個東西的共同之處就是提供了一個「答案」。一個關於「人的答案」。

說人們不懂得批判與辯證去探究事物是沒有意義的。不如關心為什麼人們對關於人,關於自己的答案這麼積極且狂熱。

義務教育指引大部分學生思考人生了嗎?義務教育和中國家庭教導人去正確地社會化了嗎?義務教育教導人去質疑權威了嗎?義務教育和大部分人的成長過程中倡導的是批判、質疑還是順從、聽話?這些網民的成長過程中有契機去探究「我是誰」這個問題嗎?

你來回答,我不回答。因為我沒有數據和證據。我只提供一個假設,如果一個人活了十多年,十多年裡每分每秒,社會、生長環境、家人、朋友、目光所及之人,無一不在為錢而活,無一不告訴你,要活下去,活得好就要賺大錢啊。所以學習、考試、升學、專業、興趣無一不繞著錢與物質。

那麼,這個人會明確地知道自己是誰么?這個人會了解自己是怎麼樣的么?這個人會思考生活的意義么?這個人會思考人是個什麼動物么?這個人會思考身邊的人是怎樣的么?一個人連自己都不了解能完完全全看清楚其他人么?一個人如果連身邊發生的事都不考察能對社會有大致的了解么?

你來回答,我不回答。我再提供一個假設,如果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是這個人還是對自己感到好奇,迷茫地好奇。

他會不會去網上搜索關於人的東西,一些和人的特性有關,告訴他他是怎樣的,他身邊的人是怎樣的一些工具?

你來回答,我不回答。因為我沒有數據和證據。我再提供一個假設,如果這個人去搜索並使用了這些工具,比如星座和MBTI。星座都是玄學,而MBTI和你說它是心理學,是根據心理學家榮格的理論搞出來的,已經用了幾十年了。

那麼星座與MBTI之間,他對哪個會更狂熱,更盲目信任,更不假思索地去接受?一個信息上有所謂權威認證的東西,會不會更容易讓人產生邏輯謬誤,會不會更容易讓人相信它把它奉為真理?

你來回答,我不回答。因為我沒有數據和證據。我再提供一個假設,如果這個人把MBTI奉為真理,覺得它有心理學家背書,科學無比,可信至極。

他會不會仔仔細細的了解它的運作,會不會根據裡面關於人的類型形成自己的刻板印象?會不會把裡面的相關性當成因果性?會不會把傾向看成「就是如此」?迷信MBTI的人說是心理學家有科學依據,和士大夫存天理滅人慾說是孔夫子聖人言,這兩者有沒有什麼區別?

你來回答,我不回答。因為我沒有數據和證據。最後一批問題,這個人基於MBTI獲得了關於人的刻板印象。

90億個人里找不到完全一摸一樣的人,明明是90億種人,他會不會拿著MBTI刻板印象直接縮成了16種人?他縮小、概括完了會不會像性別的刻板印象、種族的刻板印象一樣,拿著MBTI去先入為主地各種揣測人?這種行為和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有沒有什麼區別?intp就必定如何,intj就天生怎樣,那個人格最配那個人格這些言論和你是女人所以你XXXX,你是我兒子所以你XXXXX,你是中國人所以你必須XXXX這類言論有沒有什麼區別?

常人的思維是慵懶的。他們對於事情的答案,需要的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回答。回答的正確與否,毫不關心。回答背後的邏輯,無暇顧及。

人連自己是誰,自己怎麼樣都沒有思考,也沒有答案的時候,去探究這個人懂不懂得批判與辯證去探究事物是不是沒有什麼意義。


現在mbti已經稍微有點娛樂化了,它本身的應用意義已經有點淡化了,不過那些梗圖什麼的我看的也挺快樂。

但是反過來想想這會不會框住自己,比如我們intp不愛社交,我發現我已經把自己這種不善社交合理化了,認為自己就應該是悶騷的不善社交的,無形之中扼殺了自己進步的空間。

雖然mbti有點星座化了,但是這個理論本身和星座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星座本質上是將與性格找不出明顯邏輯關係的出生日期與性格作了一個粗陋的鏈接,或許也存在出生日期對身體的生化指標造成影響,對大腦形成了不同的塑造,從而影響人的人格,但是有太多其他的不可控因素,兩個人是同一出生日期,而基因是不一樣的,成長環境是不一樣的,就說可能被出生日期影響的生化指標,也會由於後期攝入營養或者是生理變化的不同而不同,對大腦造成不同的影響。綜上所述,出生日期對性格的影響會由於大量的其他因素而被干擾,二者的相關關係並不大。而mbti是通過人和人不同的現象去研究,同過人格的表現現象去看人格,人格表象和人格的相關關係比出生日期和人格的相關關係更大些。

我覺得mbti和榮格八維理論是有它邏輯自洽的地方,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信。舉個例子,之前看過一個說法,八維像紐扣,內傾感知扣外傾判斷,內傾判斷扣外傾感知,這個比喻挺恰當的。我們可以用它來改造自己,比如intp行動力不足,可以訓練te,然後用intp第三功能si扣這個te,讓它可以對自己產生一些監督。在功能搭配上說的通。這也是為什麼第一功能發展起來的時候,第二功能會合適地搭配這一功能發展。

八維和 mbti,其實看實際情況來好像並不是這樣的,看過好多人的八維分布圖,ti te雙高的 fi fe雙高的 ni ne雙高的 fi ti雙高 甚至 se ne雙高的比比皆是,全按那四個功能順下來排列的實在少見,如果排除少量的不客觀對待自己的,其實除了前兩個功能能決定人格類型,其他的八維看樣子像是隨機分配。

一些mbti文章是真的在用邏輯和概念來說明一些有趣的區別和現象,講述心理模型的運行規律和法則,或者是從概念和根源上來解釋,把概念拆解後,擺在那裡然後連接起來,讓你自己去思考,這些作者的目的是把mbti像學問一樣去傳播,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這一理論,把這些知識作為工具找到更合適的方法去提升自己。而有一些就缺乏邏輯論證和分析的過程,只有結論,如果真的是經過思考的但只是單純地由於思考過程太過繁瑣或者是自身表達能力不夠高而難以將思考過程以文字的形式向大家展現,這無可厚非,接受者可以通過自己去挖掘來探清其中的聯繫。但有些壓根就是粗暴地按自己的喜好和經驗胡說的,摻入了過多的個人情感因素,失去了最根本的原則性理智,把它跟一些有關「人品」和「道德」的事連接起來,甚至想利用自己的情緒發泄來煽動輿論進行攻擊,讓這個理論變得看起來烏煙瘴氣,但這些歪理邪說卻被一些大眾認作「權威」 和「絕對正確」,根本說不出明確的相關關係,和星座本質上是一樣的,在一定程度上都算不上是理性思維的產物。就好比有個說法是:sp出暴力傾向的渣男渣女,se低就是「安全的」。如果它能夠被證實也是可以的,而我們在生活中沒有那麼多機會去大量地證實,也沒有那麼多sp供我們觀察,我們也很難了解一個sp包括私生活在內的方方面面,我們不知道這個說法是不是對的,但是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可能就默默地認可這一說法了,我們可能不知不覺地被洗腦了,接受了一些可能不客觀不正確的刻板印象或者被一些別有用心的言論所誤導,被人有目的性地誤導而深陷其中不自知。

我們要發揮自己的辨別功能,辨別哪些是別有用心的言論,哪些是相對更正確更客觀的言論。

然而很多人是不想利用自己的辨別能力來識別這些言論的,他們更希望獲得感官刺激和情感滿足,加劇腦中關於各個類型的刻板印象。他們並不想去思考那個言論是否符合邏輯,是否有悖研究初心,是否理論真的是這樣講的,是否是片面經驗主義的產物,有的甚至都不願去客觀地了解真相。不過如果一個人在不停地辨別是非,也是相當疲憊相當佔大腦運行內存的。

舉個例子,在知乎上經常能看到以下類似的言論:1.intp出莫得感情的反社會人格「廢材」2.intj是愛操縱他人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3.infj和希特勒、本拉登是一種人格類型,infj是邪惡偽善的「黑聖母」。這就是刻板印象對大眾的誤導,在我們的社會當中有不少infj,但是出了幾個希特勒和本拉登?同樣都是infj,再用九型或其他指標分其中不同的類型還有千千萬,而且環境不同行為也會不同,經歷不同心境也會不同,用「黑聖母」三字概括infj的確不妥。同理,對任何人格的「蓋棺定論」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考慮不周和過於主觀的情況。

在知乎上,很多人接觸mbti並不是為了探清這個理論內部的邏輯,或者把他作為改造自己和與人相處的工具,而是從這上面找現實里難以找到的認同感和一種優越感。我承認,我也有些優越感,作為一個intp,我很難說自己沒有優越感,很難說我作為intp沒有任何一丁點的欣喜。被認可是馬斯洛人類需求金字塔的第二層,如果感覺到被認可可以幫助我們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工作,也是很有意義的。

現在mbti研究在互聯網上已經開始浮現了一個又一個的虛擬人際交往圈,其中以in居多。本質上是這些在現實中與他人相比顯得有些「另類」的人在找「隊伍」,來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至於那些有點「痴狂」的人,大概是為了從mbti里找精神寄託,這和很多男生在遊戲里找寄託,很多女生從追星里找寄託是一樣的,本質上是在mbti里調節身心,獲得精神力量,不過其中的原理和玄妙,這個我還需要探究。

我之前接觸mbti一是因為選專業有點迷茫,二是因為和女朋友相處有點困難,想了解一下人類這種東西。我接觸了四大氣質分類、mbti 、大五人格、榮格八維、黑暗三角(馬基雅維利 神經病態 自戀)、九型人格、DISC等,發現每個理論都有自己的邏輯和劃分依據在裡面。有些是給人分類,有些是給人進行特性賦值,因為特徵賦值不會像給人分類一樣,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群體認同感,然後由於這種群體認同感而合理化自己的缺點,從而放棄對缺點的改變,所以給人進行特性賦值要比把人分類的要給人幫助更大。

拿這些工具來和人打交道挺不錯的,能根據這個人的外在表現,找到他的類型,用這個工具分析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依據類型找到他們的雷點,然後避免讓自己踩雷遇害。

我已經打算退坑了,物理和工程世界更需要我去探索,目前對這個理論的研究已經夠日常生活中用了,我還有好多其他的東西想學,比如市場供求理論 python JAVA 運籌學 博弈論 金融投資學 氣象學 戰爭史以及一些能用的上的醫學知識,在現實層面上講,我想研究一下考研報錄比、行業潛規則、房價和求職的學問,再外加鍛煉自己的臨場應變能力。如果在現實中遇到與人相關的事讓我碰壁了,我會再回來研究的,接受那些有邏輯論證的可以補充我對這個理論的認知的內容,或者直接找相關的書來看。

我的言論可能有邏輯漏洞,敬請大佬們指點迷津。


在網路上發言本來就簡短,你要每個人都說得面面俱到,照顧到每個不同個體,人人都是完美理中客那也是不可能的,他這麼說了但不一定就這麼想,就算奉為真理也不會怎樣,這只是個評判標準,大家都是玩個樂子,把人當人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