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 正比 時間


  • 不要心存僥辛——總想著自己是個例外,吃苦頭的一定是自己
  • 正視趨利避害——這個人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利用它但不要被它所控制
  • 相信時間價值——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不危及他人和社會)那麼就開始堅持積累吧,總有一天你會感激當下開始的你
  • 人生追求無悔——遇到的事就去認真的經歷,哪怕傾力而為最後依然無所獲,年老回憶時,一句無怨無悔就能換來人生坦然


自我意識!!(就是自我覺知)

這是怎樣的一種思維呢?這是一種可以讓你有效控制情緒,理性思考的思維。

何為自我意識?簡單來說,就是意識到自己當下的存在。你現在回想一下,你在生氣的時候,你知道你在生氣嗎?(什麼?我當然知道了,我當時氣的渾身難受。)是啊,你身體確實知道你在生氣,可你的精神知道嗎?你是否是被你的情緒裹挾著而不自知?

打一顆不太熟栗子:你的手腳都被人綁起來了,綁的緊掙不脫,可是綁你手的繩子系的是一個活扣,那個活扣就在你的嘴邊(你的手綁在胸前),可你還被蒙著眼,你看不到那個活扣,你只是在那拚命的掙脫,可就是掙不動,掙到最後手腳勒的你沒法再動了。這個時候有人解開了你眼上的布,你看到了近在嘴邊的活扣,你用牙一咬,扣開了,你的手鬆開了,你的腳也被解開了。而你所看到的活扣其實就是你的自我意識,它是你解開全部繩索的開始。

你是否有這樣的想法:"我現在好激動,好難受,因為我在生氣,我生氣的原因是什麼,它值得我生氣嗎?我現在這樣做了,但我如果不生氣的時候,我會怎麼做呢?"這樣的想法就是你生氣時的自我意識(自我覺知)。這樣的思維是真的能讓你受益的。(什麼?沒啥用?)那好,你要消氣,你先得知道你生氣吧(你的身體雖然知道你生氣,但是它只能幫你更生氣,消氣還得看你的思維)。首先意識到自己當前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是一切進步的開始。

這種思維也是理性思考的開始,很多以此思維為習慣的人,潛意識已經幫他意識了。

先從一方面講,當你被群體意識裹挾而盲目從眾的時候,你如果能意識到,我現在正在跟隨大多數人的觀點對某某進行批判,可這樣的觀點是我自己的觀點嗎?我真的同意這樣的觀點嗎?這樣的觀點有什麼內部合理的邏輯嗎?考慮的周全嗎?情緒化嗎?更合理的觀點應該是什麼樣的呢?這樣的自我發問你隨便問一條,你的自我意識不就出來了嗎。有事沒事的,刻意多這樣問問自己,形成一個習慣,這真是極好的。

這不就是你理性思考的一個良好的開始嗎?


復盤思維的重要性,提到多高都不為過。

為什麼呢?因為,你所有的經驗和教訓,只有通過復盤,進行整理,把它們內化成自己的能力,成為自己的本能,才算真正獲得了提升。

自我提升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地從行為中獲取經驗,再通過復盤,去修正下一步行為,周而復始,不斷迭代向上。

那麼,什麼是復盤呢?

復盤,就是在頭腦中對過去所做的事情重新「過」一遍,通過對過去的行為跟思維進行回顧、反思和探究,實現能力的提升。

復盤的關鍵是推演,通過推演對各種可能性進行探討。

復盤不等於總結,正是因為推演這個工作,將復盤與總結從本質上區分開來。

最該復盤什麼?失敗需要復盤,成功更需要復盤。

從失敗中復盤獲得經驗,等於剔除了一個干擾選項,對於下一次該怎麼做,仍然不知;

成功,天生就有指導意義,可以自發地形成指引作用,指導下次應該怎麼做。

如何深度復盤?

復盤時,要針對一個點,不斷地追問為什麼,直到沒法再繼續深入為止,可以參考5Why提問法。

例如:

為什麼今天的工作沒有做好?

因為沒有事先弄清楚標準流程。

那麼,你就應該繼續追問:為什麼沒有事先弄清楚標準?是因為沒有時間,還是自己不夠重視,還是不知道如何獲取相關信息?

如果是不夠重視,那麼,為什麼不夠重視?我在執行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想的?我是通過哪些因素來判斷優先順序的?是這些因素不正確,還是我對這項工作的理解不到位?

諸如此類,一步步深入,剖析自己的信念。

這樣,你才能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接下去,就是把為什麼轉化為如何做,記入筆記,時時翻看,提醒自己。

堅持這幾點,並逐漸內化成為習慣。

你會發現,深度思考是有力量的。


讓我受益匪淺的一個思維方式是「向後思考」的思維。我們總是很善於計劃,很喜歡向前看,但習慣忽視了總結,向後看。

總結過去是設計未來的一個關鍵部分。正如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內曼和戴爾t.米勒所言,「推理不僅僅是向前的,還要是向後的及通過經驗得出與之相關的回憶或思考。」心理學家將這個過程稱為後向思考的力量。

其實,我們的先哲孔子就告誡過我們:「溫故而知新」。不斷地總結有利於獲取新的收穫。

我們也應該經常回頭看,總結一下一件事情的得失。

事後回顧有以下步驟:

步驟1,陳述理想的結果。

步驟2,承認實際結果。

步驟3,從經驗中學習。

步驟4,調整行為。


1、中國邏輯「白馬非馬」,英文「 馬 horse」;

2、懂西方哲學=西方邏輯學,兩者可無縫連接;

3、如做得到,懂西方哲學;若做不到,無論說得天花亂墜,都是在西方哲學的大門外:這是一塊試金石。


謝邀,1.檢討式工作思維,在一次開會中某個大佬提出來的,個人覺得還算有點道理。他的意思是,面對一項任務或者工作,無論完成情況如何,成績如何完美,都要從頭檢視所有過程,並且找出其中可能是誤打誤撞和一知半解的部分,給出理論或者技術支撐,並且嘗試去進一步調整優化,以確保整個完成的過程集約高效,並凝鍊成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偏工科思維了一些,但是這確實是個好習慣。

2.吸引力法則,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去頻繁接觸那些已經是那種狀態的人,這麼做不是為了吸引他們,而是極端強化你想和他們一樣的渴望度,久而久之,逐步形成相互吸引的狀態。

3.成功需要技巧,而技巧需要磨礪。個人覺得這點很重要,但是很多人似乎不明白,都知道成功是不可複製的,但偏偏很多人特別喜歡去模仿那些已經成功的案例,就像擺攤經濟一樣。盲目跟風。而事實是什麼呢,大的成功也許需要很多的客觀條件疊加,但小的成功或者說階段性的勝利真的只和技巧方法有關。打個比方,王者榮耀本賽季呂布加強了,很多人都去練,關鍵技術又不行,你就不能換個思路練練孫策或者廉頗嗎?或者其他你熟練的英雄。關鍵還是和隊友的配合,總想著1V5,能上才怪。


最好的老師是自己的智慧 因為明白了這個你就可以無限升級


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以外的錢


所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利益的交換,當你沒有利益和資源與他人交換時,你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人機關係。


可在知乎上搜索一下「三視角」,視角思維就是創新思維。王德生博士為三視角智慧的發明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