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就喜歡那一條我出生裹身子的毛巾,特別喜歡拿毛巾摩挲臉的感覺,感覺非常舒服,手摸上去也會有這種感覺,直到小學那條毛巾被洗爛了,就被我媽扔掉了,結果是我似乎又喜歡上夏天睡覺蓋的厚毛巾了,也是那種熟悉的感覺,摩挲著臉龐,感覺真的很舒服,這算是什麼毛病?現在大學還有這個問題,有沒有心理學的朋友解釋一下


「癖」這個詞,指的是離開一小會兒都很不舒服,有一種病態的執念和依賴,甚至要依賴這樣東西才能發洩慾望(大多數時候戀物癖是指對著一樣沒有生命或者不是人類形狀的物品發生性慾,並只能對它產生性慾)

我心理學學了這麼久,最怕的一件事就是人們隨便把一樣生活中很小的事情誇張為很嚴重的心理疾病。你不是故意的,這我明白,但是由衷希望大家以後再用這些心理疾病的詞的時候可以謹慎一點(戀物癖,強迫症,諸如此類)因為等到哪一天真的有人有這樣的困擾的時候,會被誤解會被不當回事

第二件我很怕的事,就是自己隨便把成年生活中每一件「不正常」、「有困惑」的事情找個歸因。具體可以看我在「原生家庭」下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061552/answer/641733678

就像自己有點內向就怪媽媽以前不讓你說話,自己喜歡毛巾毛茸茸的觸感就說是因為缺少母愛缺少安全感。這樣的想法,往輕了說會讓你對自己的生活有個錯誤的理解從而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往重了說會讓你對自己的家庭父母有誤解

切記:以後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如果任何人敢對另一個人的心理、成長曆程、發展心態 作評價,尤其是相關信息很少的情況下(比如你這個例子,你對你自己的情況的描述其實只有幾句話)有人如果就敢發表評論指出你哪裡出了問題:

這種人,讓他閉嘴,然後讓他滾。

因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都不敢通過任何一個人的三言兩語得出結論,指出你哪兒有問題,導致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這種人,自以為讀過點書、見過點人,就用這種對別人的人生指點江山的方式來為自己獲得滿足感和優越感,但這是建立在讓別人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困惑、產生不合理的幻想、產生憤怒的基礎上

所以,如果你對毛巾的喜愛沒有打擾到你的日常生活,沒有給你造成不便,比如你沒有非得每天帶著毛巾上班上學,沒有毛巾睡不著覺,離開毛巾一秒都渾身難受,那恭喜你,你沒什麼可擔心的。有人喜歡毛茸茸的小動物,有人喜歡絲綢光滑的表面所以願意花大價錢買真絲的枕套,有人喜歡柔軟的紙巾,有人喜歡涼席一格一格的感覺所以涼席再硬再涼也捨不得換。。。沒什麼好睏惑好奇怪的。

如果你對毛巾的喜愛沒有打擾到你的日常生活,但還是很好奇這背後的原因。我沒辦法解釋,你可能要找專業的人幫你分析。但是我想說1)不值那個價錢,2)如果不想請專業人士分析,也請不要自己瞎琢磨:人生大多數很多的喜好,都是和你們所想的「原生家庭」「缺安全感」「太過敏感」是沒啥關係的。只要沒有上癮,沒有病態,沒有打擾到別人,圈地自萌請。

人生那麼長,我們會莫名其妙喜歡和討厭的東西多了去了。如果為了搞清楚這每一樣東西背後的原因甚至讓它變成執念,被它牢牢鎖住,真是沒意思了。

人生不是這樣過的。


過渡性客體,小時候孩子安全感來自於媽媽,當孩子渡過了這個時期,孩子就尋找一個能代替媽媽的東西,用來保持內心的安全感抵抗媽媽離開的焦慮

戀物癖是性偏好的一種,不安全感與戀物癖是兩個概念,一個是內心感受一個是性行為偏好,不要混淆了


這個是很自然的,就是對給予自己溫暖的事物產生更多喜歡的情愫,以至於藉助一些動作來產生更多的互動。人有對人的愛 對動物的愛 對無生命物體的愛,這都是可以的。一般來說有可能在現實無法得到足夠的愛的滿足,而把情感寄託在一些物品上,但只要不影響現實生活,有一個度,也無傷大雅。就比如,如果我有一隻非常好的鋼筆,我可能作為心愛之物在手上摩挲,或者那些把一個手串視為珍寶的人整天摩挲,又或者是一塊玉石。


我也有,從小就喜歡捻著純棉枕頭套的花邊睡覺,還給它取名花花。

捻著花邊的手指腹滑滑的很舒服,同時舌頭還會無意識的捲起。有時候喜歡放在手肘或者肚子上,被摳的皮膚也很舒服。

但是不好的是一直捻花邊就停不下來,早上不喜歡起牀。


戀物癖都是缺乏安全感,小時候媽媽照顧的不夠貼心吧,沒法徹底改善,理解包容自己這個習慣就好。

反正也不太礙事


缺乏安全感 就像有的孩子喜歡抱著毛絨娃娃睡覺 喜歡喫手指頭 一直這樣依戀下去 到成年都很難改變 除非從問題根本上題解決 這是內心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這不算一個毛病。那種柔軟的感覺,是一個能給你帶來溫柔舒適感的客體。像媽媽溫柔的愛。不用擔心。

沒有癖好的人生,不是好人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