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第一,蒙古部落得到統一,部落之間團結一致。第二,統一的指揮,正確的領導。第三,全民皆兵,士兵們驍勇善戰。第四,首領的招賢納士,有效的政策,有遠見的謀略。 (鍵盤俠繞道)


謝邀

我主要是來看看其他大神是如何回答的。哈哈哈

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三個:

第一,自古以來,中原農耕民族的科技就要是比游牧民族更強一些。主要原因就是農耕民族相比游牧,更容易積累物質財富,從而更容易積累和開拓技術與科技。加上農耕民族天長日久養成的組織紀律性優勢,整體上而言就是比游牧更有戰鬥力。這就是一漢當五胡的原因。但是自秦-西漢以來,游牧不停的被中原漢族按在地上摩擦,到了東漢,北方游牧民族逐漸內附,從而漸漸掌握和學習到了中原農耕漢民族在組織,紀律,尤其是科技。五胡亂華就是游牧第一次爆發。(有人會說這是因為西晉八王之亂導致的,我到覺得此原因不是主要原因。試想戰國時,也是諸侯紛爭,但是當時的匈奴還不是對南下毫無辦法。)到了唐朝,周邊的各個軍閥(蕃鎮節度使)有很多就是胡人,他們不僅在唐朝當官,也在不停的積蓄在科技,軍事戰術,組織紀律上的經驗。比如,唐時,很多戰爭就是原先的游牧部族成員在參與甚至指揮唐軍作戰。到了唐末,漢民族為主的唐,已經徹底失去在科技,軍事裝備,組織紀律性上的優勢了。後來唐末滅亡後,整個契丹,女真,党項羌族等為代表的游牧漁獵部族開始第二輪大爆發。與中原漢族政權的宋相持不下。值得關注的是,當時的遼,後來的金,加上的西北的西夏,雖然是少數游牧漁獵民族掌握政權,本族南丁作職業軍人從事戰爭,但是他們可都掌握著大量的漢人,這些漢人從事農耕和技術。這就徹底的抹平了游牧漁獵等少數民族與中原農耕漢民族的技術,思想,組織上的差異。

第二,在第一基礎上,蒙古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不僅凝聚了全蒙古的力量,還在不停和金、西夏、西遼乃至南宋來往交流,也逐漸掌握了必要的各種技術、科技、組織法規等經驗技術。然後,就是----虛弱的對手不停的襯托蒙古的強大。無論是當時的金,還是西夏,西遼,南宋,還是西方的各個國家,當時都是長久存在的,建國百多年,各種腐敗墮落也都腐蝕的差不多了,蒙古呢?則剛剛崛起,風頭正勁。

第三,蒙古征服的地域,其實都是特別有利於蒙古機動和游牧生存的地方。蒙古高原到中東,再到蘇俄大草原,正好有河流,有草地,特別適合蒙古人作戰,生存。我想此時肯定有人就拿蒙古征服南宋這一事例來反駁。但是看看史書,蒙古人在征服南宋的時候,可是大量用了北方漢人來指揮作戰的。這在以後忽必烈統一中國後,把中國人分為漢人和南人,且漢人比南人更高一層這點就可以看出,北方漢人在征服南宋的過程中出力不少。


1.蒙古人想擴張:本土窮光蛋,想活命不是打獵就是打劫,長生天信仰加成,後期常常是把打仗當打獵,把戰爭當遊戲

2蒙古人敢擴張:一群打了500年內戰外戰的戰士和一個雄主,一個沒啥後勤負擔的軍事集團,人數高達十萬(在13世紀,可不是現在地球70億人口)

3蒙古人能擴張:周圍沒什麼人擋得住他們,沒有大漢大唐阿拉伯帝國羅馬帝國也沒有太平洋

4蒙古人會擴張:各種優秀的戰略戰術,各種軍事外交手段,各種威脅收買,從一條狗都不留到許你大塊大塊的土地特權妹子

5他們知道一切為了勝利,為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


bearhaslanded #****


蒙古能打下這麼大的地盤,並不是光靠蒙古人自己彪悍的武力 ,更是新的理念的勝利。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請看圖,所有圖片來自網路:

匈奴帝國和西遷到歐洲的西匈奴帝國:

突厥汗國:

後突厥時代,突厥系在西亞東歐建立的建立的一大堆汗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3個汗國:

蒙古帝國:

看到了什麼?我看到的是游牧勢力的進化,是東方草原(以蒙古高原為核心包括新疆北部、南西伯利亞、東北西部)游牧勢力發展、遷移、壯大、統一的清晰的歷史脈絡,蒙古以前,在近兩千年的時間裡,這些從東方草原誕生和出走的的游牧民們,已經紮根於整個歐亞大陸的廣大地區,並且保持著野性和武力。不管是匈奴。突厥、蒙古,雖然它們起源不同,但類似文化、生活方式,混居和通婚使他們成了彼此相似的一群人,定居民族們也給他們貼上了共同的標籤就是游牧民,這種相似性就是就是將來蒙古能有效整合他們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散布到廣大地域的,人數眾多的游牧民,僅憑蒙古高原的資源,成吉思汗是萬萬建不成蒙古大帝國的。

蒙古高原這個游牧民族的子宮製造了一批一批的游牧民,在蒙古崛起之前,他們已散布到整個亞歐大草原,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鬆散汗國,整個大草原從東到西極度分裂,彼此混戰。亂成了一鍋粥,而且他們還把中亞-伊朗-阿富汗-外高加索-小亞細亞捅成了篩子,這種草原版的春秋戰國,需要有人出來建立一個秩序,這時候成吉思汗因運而生,此人真不同於一般的游牧酋長,他是有理想的,他的理想除了殺了仇人再霸佔敵人的妻子這種低級庸俗外,還有更高層次的使命感:把所有的文化類似的游牧民們統一在一起成為一個民族並且要帶領他們征服整個世界。因此在他統一了蒙古草原後,他沒有滿足於建立一個匈奴式的汗國,為此他進行了制度、意識形態、宗教、法律的構建,這種打破血緣關係構建更高層次民族實體的實踐大獲成功。當成吉思汗的軍隊衝出蒙古高原後, 「天下牧民是一家」的理念和蒙古的武力征服、對蒙古武力的恐懼交織在一起,讓越來越多的游牧部落加入了這個新式的以游牧主義為意識形態,以草原本位為利益分配原則的國家,並認同了自己「蒙古人」的身份,雖然他們可能說著突厥語、葉尼塞語、烏拉爾語、甚至高加索語、伊朗語,蒙古的基本盤也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樣的一個統一的泛遊牧的大蒙古,面對周邊普遍陷入分裂衰弱的定居文明,結果不言而喻。蒙古就是那個年代的蘇聯,以強大的武力為依託,更以全新的民族理念,熔鑄不同的成分為一爐,成就霸業。


英國為何可以成為一個佔領如此大地盤的帝國?


首先,一切偉大源於苦難,去體會成吉思汗在金人的奴役與鞭撻下的屈辱與刻骨的仇恨,再到史書里去了解這仇恨帶給他的信仰與力量。這是主觀因素。

然後,去了解蒙元帝國崛起的客觀條件—無論中原,歐洲都在這一時期陷入瓶頸,內鬥劇烈而持久。氣溫在這一時期同樣下降,北方的耕地,漢人減少。這是客觀因素。

最後,沒有強有力的生產力和軍隊保護和捍衛的「文明」不配稱作文明。同樣,沒有配套的政治制度與文化輸出的「野蠻」也必然不會是持久有效的野蠻。蒙元帝國的擴張和衰亡,猶如黃粱一夢,讓人唏噓,讓人嘲笑,也讓人深思。

在今天這個西歐美國為「天朝」的時代,作為「蠻夷中的蠻夷」的我們,要在諸位熟番和天朝上國的打壓中艱難生存,去學習蒙元的崛起,也去反思蒙元的坍縮。

最後,我說我們是蠻夷中的蠻夷也是有依據的,今天剛逛完大都會博物館,我們的展品,在最角落的角落,南亞和中亞的展館都比我們大,比我們位置好。

@山高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