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到感性是我們在接受外界刺激而產生對外物表象接受的一種能力。我們若想達到理性認識,必須先進行感性認識。很粗糙的說,理性是諸多感性不斷碰撞產生的。

即使是對一件事情的判斷,理性也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礎上的。對於某件事的判斷和處理,你所認為的理性思考包含了許多你主觀的感性因素。

世界上絕沒有絕對的理性,也絕不會有絕對的感性。兩者是緊密聯繫的。


大多數人人會在感性之後理性

他們的理性來自於感性之後的思考


怎麼看待,我覺得對啊,沒毛病啊。感性包含了理性,感性創造出了理性,感性有它的多面性。這完全沒有問題啊。不僅如此,反過來也是一樣。只要大家不把理性跟感性看成一種對立關係,而是看成一種互為因果的關係,那麼很多東西都很容易解釋通。我們可以將它們統稱為人性。

對了,我也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拋書包呢?題主問你們怎麼看待,你們找出了康德的觀點,告訴題主康德如何看待,百度上隨手能查到的東西跟你們自己的判斷就那麼一致嗎?呵呵。


其實說白了,頭腦也是在心的指導下工作的,它服務於心,它是整個身體的CPU。


不贊同。一個理性到極致的男人我們稱之為「直男」,直男是不會用感情去思考問題的。哈哈~


二者是可以轉換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