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本碩

哈哈,找工作?

新聞學的學子本以為自己畢業能當個記者,記錄人間百態,堅持新聞理想。要是不行去做個編輯,安安靜靜地寫點文字。

然後呢?

新聞行業這幾年經歷了什麼?

報紙開始一家一家的倒閉,停止刊發紙質版。

電視台日子也不好過,智能電視一出來,傳統電視台還剩幾口氣?強如芒果台也開發出了芒果TV,朋友們,平心而論,你們看愛奇藝優酷騰訊芒果多還是看電視多?

廣播的日子倒是好過一些,起碼我們開車的時間還回去聽聽,但也就開車的時間去聽聽。

現在什麼最火?

新媒體。

於是你就可以看見,很多原來新聞業界的大佬,搖身一變成為了新媒體大廠的運營或者公關。

新聞學畢業的學生不得不面對著一個尷尬的境地,自己在本科四年所學習到的技能,似乎什麼用都沒有。

想當個普通記者,不好意思,不缺人,甚至還想著怎麼才能讓一些老人早點離開。

想當個專業記者寫深度報道,一看要求,人家不需要新聞學的,學經濟的,學法律的,學哲學的,甚至有學體育的,就是沒有學新聞的。

體制內的宣傳崗倒是需要你,然後你的工作就是開會時拍照片,領導視察拍照片,然後寫材料,然後發新聞,順帶運營一下自己單位的公眾號。

你說,我可以去電視台試試。

可是人家學播音的,學主持的,學編導的,憑啥把機會讓給你呢?

新聞學本科在慢慢消亡,這事不管我們承不承認,都在事實上發生著。

清華大學取消新聞本科,復旦大學新聞本科培養模式也在改變。

其實改改挺好的,不然新聞學畢業,真的只能在新媒體里搞搞運營,搞搞策劃,搞搞公關。

不要和我說什麼廣義的大新聞,也不別說什麼新聞學子一專多能適應任何崗位,新聞就是新聞。

你知道這是說辭,我也知道這是說辭。

時代變了,不要再在故紙堆里做學問了。

面對現實,新聞還能有救。


末流211新聞學本碩。(知乎賬號和簽名還是讀研時註冊的)

本科期間一心想做記者,從大一開始做校園媒體記者,做遍了學校的新聞網站、電視台、廣播站等各類媒體,並且基本做到了所在團隊的編輯骨幹。很多時候報道一個新聞,用網站的風格寫一篇,廣播電視的風格再寫一篇,樂在其中。真佩服當時精力充沛的我。大三開始去專業媒體實習。先後去過大學所在城市的中國青年報和中國新聞社地方站,在兩個地方都發表過不少新聞作品。報紙作品上過頭版,通訊社作品上過qq彈窗(那時候彈窗還很火)。由於專業課尚可,意外被保研,讓我很是意外。最後,在讀書與就業之間,還是選擇了繼續讀研。讀研期間,閑不住的我還是想去媒體實習,經導師介紹去了所在城市的新華社分社。國社太高冷了,我總是融不進去。想做具體的新聞採訪,但記者基本不帶我玩兒,天天喊我更新網站信息。據說是因為老記者不愛帶女實習生。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又進入當地某衛視紀錄片欄目組實習,跟著製作組上山下鄉拍紀錄片。這個實習比國社辛苦,也更鍛煉人。曾經冒著30幾度高溫各種拜訪專家學者,想想還是很充實。轉眼來到研三,是時候找工作了。說實話,很心虛,總覺得自己讀研讀廢了。讀研讓我沒了本科的衝勁,也讓我對媒體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我越來越清楚地知道,媒體工作不是靠一腔熱血就能做好的。

投簡歷,發現自己的專業,確實除了編輯記者啥也不匹配。海投各種互聯網、地產、金融行業,完敗。海投央視國社等一眾央媒,基本石沉大海。海投家鄉省會城市的主流媒體,杳無音訊。

求職的過程是一個嚴重打擊自信心的過程,我差點以為自己要畢業就失業了。最後,換了求職方向,海投所有國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崗,竟然——offter紛至沓來。

後來,找了一個某事業單位宣傳崗。當時自以為圓滿。

工作了才知道,小單位的宣傳,一點體系也沒有,領導恨不得把你一個人當幾個人用——採訪是你,編輯是你,文稿是你,攝影是你,公眾號微博維護還是你!但最終的稿件是否發布,許可權不在你。累感不愛。但是我還是知道一點——專業媒體只會比這更累。

大四畢業狗!三份關於媒體工作的實習,這對即將畢業的學生來說,挺多的。

第一份——省電視台新媒體編輯,沒工資,只有午飯補貼。因是美食欄目,所以在吃上真的是不虧待。雖是電視台,但是他們對於實習生是不會讓他們參與到視頻拍攝剪輯的過程中的,只會讓你寫公眾號文章什麼的,出去採訪是有的,還是可以鍛煉一下人的,如果初次實習的話還是很不錯的。沒有轉正的機會,只是一個寫微信公眾號文章的。

第二個——本地一個新媒體公司。很多人可能都覺得傳統媒體落敗,可以去新媒體啊,有這種思想的人真的圖樣圖森破 新媒體公司基本上是私資企業,眼裡只有瑪尼瑪尼,他管你什麼新聞,只要賺錢,不管編輯怎麼吹。而這個時候你又想了,只要發工資、有新聞跑也是很不錯啊,真的是這樣嗎???????真實是早打卡晚加班,周末還有「新聞」跑,加班是不調休沒加班費的那種,「新聞」就呵呵了「某某酒店聖誕暨亮燈儀式」「某電影首映」「某某某儀式」。

第三個是現在做的機關媒體,是國家級的一本雜誌駐下的一個點,處理最多的就是政府的新聞稿件,一般這種新聞稿件都是通稿,稍微改下就可以,也有一些比較高層次的採訪活動,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選出屬於本雜誌定位的新聞,唯一的缺點是駐下的點沒人管理,而且之後的工資和社保也是一個問題,有點像上級不承認的臨時工,感覺很無奈。

現在都不是很想從事這一行業了。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媒體是最不好從事的,經歷過這些,有點心灰意冷。

可能很多人想學新聞學或者對新聞學很喜歡的人是對新聞的崇高信仰,比如央視有很多揭示社會黑暗面的欄目和新聞報道,像《新聞調查》「315」這些社會調查記者,身兼重任「無冕之王」,真的,這可能是所有新聞學專業每個學生的夢想,也不能說是所有,至少非985研究生的學生應該不會從事調查類記者,真的,這真的是個現實。

這篇寫的挺亂的,現在腦子也挺亂的,有什麼想問的評論,然後我再更新吧。匿了

6.21更新

嘻嘻嘻,告訴大家現在這份工作是我接觸的第五份工作,還沒畢業,我覺得我這樣「任性」有點不太好,你們覺得呢?

每一條留言我都看了,是不是我寫的太悲觀了,導致大家很迷茫,尤其是那些還沒踏入新聞專業的高中學生。

在這裡我想說下,傳媒這個圈子很大,新聞只是它的一小部分,因為現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有些專業的界限不是很明顯了,也不要很堅持地想,我是新聞專業的學生,我就要進報紙電視台新媒體跑新聞啊,覺得現在媒體就應該是跑新聞的,。

我在兩個月前跟你們想的一樣,覺得新聞就應該保持它的純潔性高尚性。是的,新聞這種講真實講速度的無冕之王不應該被世俗現實所糟踐,可是社會就是那麼世俗,科技發展就是那麼「殘忍」。

「殘忍」到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記者,現在人們爆料大事件發生事故了,首先想到的不是給媒體爆料,而是發朋友圈發微博。科技的發展不僅迫使傳統媒體轉型還要讓新聞專業學生意識到人們獲取信息方式的轉變對於學生自身前景的思考。

我想對想進新聞專業的高中生說,我說這些不是讓你不報新聞專業,而是新聞有很多條路子,不只是為民除害喊冤的無冕之王,現在報考新聞,不僅有心繫天下為民喊冤的精神還要有對新聞傳播輿情的熱愛。

好了該說說我的第四份工作了

因為本人還挺喜歡刷抖音,對於策劃短視頻挺有興趣的,然後進了一家短視頻策劃製作公司做了文案策劃,這個職位有點類似編劇,要策劃鏡頭、畫面內容、動作解析、音樂、音效這樣子的。進了之後發現真的很喜歡這個工作,即使每天996也很開心,每天24小時想創意,一點也不誇張,夢裡都想著創意點。

跟我一起進公司女孩,專業廣播影視編導,她之前也在類似公司干過,問她為什麼辭職,她說老闆太摳了,還說老闆動不動就辭人,還沒和團隊磨合好呢就辭了 ,這種老闆不行。我本人當時就覺得還有這種老闆,公司遲早要滅亡

進公司的第六天,我就被辭了

我不知該說些什麼,勸告啊,畢業生面試新單位的問下有沒有試崗期啊,試用期多久?期間有沒有工資,轉正後能不能交五險一金?真的吃一塹,長一智,最後辭退我,我要這個星期工資的時候,竟跟我說試崗期沒有工資,TMD,面試的時候你咋不說?

總結這次更新啊,你們看看新聞學專業是不是又多了一條路子,雖然我的經歷不太正面,但是至少是一條路子對不對,一定要對生活充滿希望啊


大家好,我是夏天,工科跨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現於上海某一家財經媒體工作。

下面,我將針對這個問題,結合我自己的個人經歷,給大家講講,新傳就業的那些事。

實習經歷

進入復旦後,我就像水管里的小蝦米,一下投入了大海的懷抱。通過學習、傳授、分享,我的視野被迅速打開。

如果大家因為自己不了解新聞業而感到焦慮,我覺得大可不必。只要你堅持考研,並且考上。

任何一所學校都會在你研究生階段,為你提供相關渠道和途徑去了解新聞業界,了解整個行業的運作。

所以,現階段備考的你們,首要的任務是認清短板,把手頭的複習工作做好、做紮實。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任務重、學習時間緊,但我發現身邊很多的同學就開始為就業做準備了,想方設法去外面實習,大家都迫切的希望通過實習來提升自己。

我也加入了實習大軍,並牢記自己考研的初心(成為一名體育記者),進入澎湃新聞,開始了實習生涯的第一站。

在澎湃新聞的這段實習經歷,讓我真正明白了什麼是「新聞的五要素」、「新聞真實性」、「新聞客觀性」。無論是理論書籍還是老實的傳授,這些知識只是寬泛的概念,只有自己通過寫出一篇完整的新聞稿、完成一次外采,才能真正掌握這些知識。

研二的時候,學校會給學生一些實習的機會,我去了新華社的體育部。

作為一家國家級別的頂級的新聞媒體單位,我得到了全方面的鍛煉,對新聞的認識也提高了很多。

後來我又去了阿里體育,做了一段時間的互聯網運營。

個人認為,實習經歷越多,會更加充實你對職業的認知,讓自己想清楚:我計劃找什麼的工作?我能找什麼樣的工作?比起現階段憂慮考上研究生後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不如先在嘗試的過程中鍛煉自己。

這幾段實習經歷也讓我感悟頗多,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01相信奮鬥

目前還是有很多可能性去改變自己,看你個人的方法和努力程度,你們面前有大把的例子。

02不要害怕

別人的路難以複製,但也沒什麼是難以企及的。即使成為不了那個誰,但是差距會縮小。

03堅信最重要的「道」,掌握一定的「術」

「道」:你們為什麼要考新傳的研究生?「術」:怎樣考上?

諸位還在備考的同學,要多看經典書籍,閱讀專業媒體報道,同時帶有一定關懷和理想。

畢業去向

01傳統媒體

如新華社、人民日報、南方周末、第一財經等,記者、編輯崗位。

02新媒體

可以去大的自媒體,也可以自己做自媒體。

03互聯網

如產品運營、產品經理、市場拓展、品牌公關。

04選調生(省市級、政府部門)

省市級的政府部門。

05國企、事業單位

辦公室文員,主要從事宣傳策劃類工作。

06專業性更強的

如金融機構、管培生。

總體而言,新傳專業的研究生,就業面是比較廣闊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想清楚:自己想做什麼。

個人建議

01放寬視野、信息至上

(1)安心備考的同時,大致了解到今後的路是什麼樣的。怎麼了解?看實習招聘!

(2)利用好身邊的媒體資源。如專業媒體、家鄉媒體、縣區融媒體平台。可以通過官網或信息渠道的公開信息了解,或者老師和同學的介紹。

平台大小的確重要,但是有平台能出點作品更重要,別浪費精力和時間,考完研後多嘗試實習。

(3)知乎或者微信公號中的經驗貼。如別人任何工作的經驗、爬過的坑等。

02自我學習、永遠學習

新傳人要保持對社會熱點的關注。一方面是出於新聞人的責任,另一方面是為了提高自己新聞實務的能力。

(1)你們的手機必須裝上一些新聞APP,必須關注一些媒體和泛媒體公眾號。

新聞APP:人民日報、新華社、澎湃新聞、36氪、本地媒體等(接受推送)

公眾號:

媒體類: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財經雜誌、財新、新京報 、中國新聞周刊...

拓展類:全媒派、刺蝟公社、傳媒茶話會 、 記者站、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QuestMobile 、浪潮工作室、一席...

人物報道或非虛構:GQ報道、人物、南方人物周刊、冰點周刊...

專業學習類:拖鞋哥、考新聞、新傳大詞典...

學術類:新聞記者、新聞與寫作、國際新聞界、再建巴別塔……

(2)想做新聞人,就必須接受信息、處理信息,保持新鮮和好奇。哪怕不夠專業,但什麼都知道一點也比什麼都不知道強。

03多嘗試 多總結

(1)嘗試突破自己

內向:會與人打交道、多交朋友、進入優秀的圈子。

花錢:學會怎麼賺錢、省錢、投資。

輸入:嘗試輸出、寫東西、做事情。

(2)一定要階段性總結

複習備考的時候,寫點日記,反思複習進程;

實習工作的時候,隨手記錄一些工作方法、心得、感悟,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最後,關於考研和求職就業,我想說的是:知道自己每一個選擇的必要性,可以對每一個選擇負責,在尋找和嘗試中逐漸找到自己內心。


2020屆985碩,沒錯,今年6月份畢業。秋招簽了某國字型大小壟斷性央企江蘇局,不出意外的話搞黨建,工資遠遠超出我的預期。國考也進面了,目前的打算是面試過了就去做公務員,雖然工資低了點,但是長遠看還是比較值的,沒過的話去央企也完全不虧,工資配得上我的學歷。

總之是讀研之後對媒體好感度不斷下降,中央黨報地方民生報省台大企小網站都有過實習,最終沒有選擇從事本行業,主要原因是媒體勞動量與收入不成正比。媒體並不是適合長遠呆的地方,出差加班顧不上家,對女孩子很不友好。

身邊同學的話,有幾個確實從一開始就立志進媒體,老師要是知道他還有學生滿懷新聞理想估計會很欣慰的。這麼說吧,從本科就開始學新聞的一般都對媒體看的透透的,很少會把媒體作為自己的第一意向單位。反而是那些跨專業考新聞的對媒體行業十分憧憬,他們實習經歷不多,但是總有一腔熱血。也挺好,媒體需要有這樣的人才不至於被動與冷血。祝福他們,也祝福即將踏入媒體的你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