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反對。

《弟子規》從來就不是古代小朋友的行為準則!

請先看看維基百科怎麼說:

江南大學副教授黃曉丹指《弟子規》誕生於清代,而做清代文獻研究的黃接觸了大量清代的詩文集、傳記和家譜,卻從來沒看到過有提到《弟子規》。黃問及研究民國文獻的朋友、讀過大量現代學者的回憶錄和傳記的朋友,發現他們也都從未見過《弟子規》[1]。並指「《弟子規》編成後,因其通俗易懂,易於背誦,甚為普及,清代末年有的地方官府還將其定為私塾、義學的必讀教材,甚至作為『勸善』書籍,在祠堂、茶館、書館中進行宣講,使其廣為流傳。」的說法來自於文革時期的《天津師院學報》1974年01期文章《&宣揚了什麼?》[2]根據台灣師大劉雅苓與東北師大周明傑的考證,《弟子規》在鴉片戰爭之後才出現,作者過世後一百年之內並沒有廣泛出版。在《四庫大系系列資料庫》9153種書里,檢索《弟子規》,只找到兩條文獻。「廣為流傳」的說法有誇大和臆測的嫌疑。檢出的一條文獻說:「勞乃宣,字玉初,浙江桐鄉人。同治十年進士,……任吳橋,創里塾,農事畢,令民入塾,授以弟子規、小學內篇、聖諭廣訓諸書,歲盡始罷」(《清史稿·勞乃宣傳》)。說明《弟子規》最初的使用環境是祠堂、茶館、書館,使用對象是幹完農活的成年人,適用範圍是社會下層,李白杜甫沒有讀過它、清代的知識階層也不讀它。勞乃宣教授《弟子規》的本來目的是原先教育不識字的成年農民識字,並使其不違法;是用於向那些被剝奪了更高發展要求的農民勸善的行為規範。《弟子規》本來也不是專門寫給兒童的。它的流行是二十一世紀開始的[1][3]

對比《三字經》,這本書更像是古代給兒童啟蒙的百科全書

[4]《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兒童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歷久不衰。《三字經》取材典故廣范,包括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內容相當豐富。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做人做事的道理。[5]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同為中國古代私塾的初級入門課本,合稱「三百千千」[6]

可見,古代的私塾,也是不讀《弟子規》的!

最後再對比一下這幾本書的作者,高下立見。

《三字經》作者是宋代著名學者官居禮部尚書王應麟

《千字文》作者是南北朝著名的國學大家南朝大臣周興嗣《弟子規》的作者是清代秀才李毓秀,他比范進都慘,范進能中舉但是李毓秀終生只是個秀才[7]

《弟子規》這種糟粕,是早就被定性了的。

[8]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袁偉時寫文章中暗示,新中國成立以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較深研究的學者不會承認《弟子規》是經典。並指其毫無操作性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運動期間,出現多篇對《弟子規》的批判文章,稱其是一本浸透孔孟毒素的「啟蒙教科書」,用以培養地主階級的接班人,毒害廣大青少年和勞動人民[10];是毒害青少年的「黑規」「黑書[11]。作者李毓秀是一個「守師說不敢變」的腐儒[12]

《弟子規》既不被正統儒學所接受,更不符合建設美好祖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讀《弟子規》之風,可休矣。

參考

  1. ^ab弟子規被指並非古人啟蒙讀物 本世紀才走紅 https://read01.com/yyJjNB.html#.XShkJYgzbIU
  2. ^中共河西區委政工組理論小組. 《弟子規》宣揚了什麼?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JSS197401005.htm
  3. ^弟子規-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9F%E5%AD%90%E8%A7%84
  4. ^維基百科——三字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AD%97%E7%BB%8F
  5. ^.三字經 正統文化教材精解. 益群書店股份有限公司. 2009-11-20
  6. ^「三百千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7. ^如何看待那些類似傳統文化 弟子規之類的講座? - 梁興揚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603746/answer/646863405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9F%E5%AD%90%E8%A7%84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9F%E5%AD%90%E8%A7%84
  1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SF197405014.htm
  1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SD197404016.htm
  1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JSS197401005.htm


因為三字經講的是道理,而非命令與服從。三字經的開頭,先講什麼?講人為什麼要學習。說給孩子聽,也說給父母聽,共同努力,把一個人培養好。在一段理論闡釋後,它舉了兩個正面例子,實際上是對父母提出要求。做為兒童讀本,先對父母而不是兒童提要求,即使放在今時今日,仍是可寶貴的。然後,它開始從反面展開,仍然先說師長可能犯的錯誤。最後,才終於輪到小孩:子不學,非所宜,連語氣都比直言「父之過」要輕多了。之後,用比喻、比較的方法,向小孩繼續補充學習的必要性。而弟子規呢?一上來就是,弟子規,聖人訓。不需要任何理由,叫你聽,你就聽。別問,問就是聖人訓。

三字經還有一大特點,事例永遠在道理之前。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在教學實踐中,得先講黃香溫席、孔融讓梨、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然後再引申出道理來,就更容易理解和吸收了。而弟子規?通篇冰冷的道德規訓。

三字經固然在思想性上不免有幾分時代局限性,但對兒童與兒童教育是充滿熱愛的,我們頂多說這位可愛的老爺爺有點老舊保守。而弟子規在三字經的人性光輝面前,更像是殭屍。


《三字經》是傳承千年的蒙學經典教材,「三百千」之首,《三字經》簡約而不簡單。《三字經》宋朝學問大家王應麟,他編過一本有名的類書叫做《玉海》,可謂是有大才,沒有大才也編不了類書類書這種大部頭的書。《三字經》是這位大儒對中國傳統文化綱要的精鍊總結,同時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識,特別是是對文化典籍的解讀和中國歷史的概述非常好。

三字經也並非沒有更改,雖然叫做經,但是傳承中已經被修改多次了。特別是《三字經》中關於歷史的那一部分,某些朝代很在意這個,有的是進行增加,有的是進行刪除,反正都是為了論述當朝的正統地位。《三字經》是經典的蒙學教材,大家都希望在這個入口能有所作為。

下面這冊《三字經》為1068字,應該比較接近宋朝《三字經》的原貌,封面是粉色的,刻字精美,讀起來賞心悅目。

《三字經》古刻本希然的視頻 · 582 播放

錄屏:蘋果商店--古書古讀[1]

參考

  1. ^蘋果商店:古書古讀 https://apps.apple.com/cn/app/%E5%8F%A4%E4%B9%A6%E5%8F%A4%E8%AF%BB/id1453279380


因為絕大多數父母做不到弟子規的要求。

再加上中國傳統中著名的言傳身教,要子女學弟子規基本上就是當著子女打自己的臉,沒有幾個作家長的有這個勇氣。


弟子規不是糟粕,用弟子規來斂財順便方法不對教壞人的才是糟粕。


但凡能稱為經的國學典籍,基本上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經典的部分,所謂經史子集經是排在第一位的,甚至可以說是不破的真理,經得起上千年的驗證。《三字經》包含了道德人倫、自然科學、人文歷史、哲學、忠孝節義、家國情懷等非常豐富和全面的內容,引經據典有理有據,是非常好的少兒啟蒙讀本。而《弟子規》與《三字經》相比要略遜一籌,其中規誡的內容確實有些多,出現了不少勿、切、莫等近乎命令性的詞語,甚至還有一些很刻板的近乎誤導人的行為指導標準,比如「不關己,莫閑管」,如果按照這樣的價值觀去引導孩子,那麼有一天扶摔倒的老人起來會不會就成為歷史了。但《弟子規》還是有很多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說《弟子規》是文化糟粕個人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了,看待任何事物我們最好都能用辯證思維的方法去看待,避免進入非黑即白、人云亦云的坑裡。


我覺得大家應該去看看真正的大佬《千字文》。


去讀啊。弟子規看得我汗流浹背。三字經看得我神清氣爽。自己看過一遍然後本著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的原則就好了。畢竟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不用考慮別人的意見


三字經,道德經,四書五經,佛經等等。能用經後綴而且都經過了時間的考驗,當然不會是文化糟粕。弟子規也不能說是文化糟粕,相當於古代人小朋友的行為守則


弟子規不是文化糟粕

大家可以再去重新看一眼弟子規,可以讀出李先生的拳拳教誨。

覺得是文化糟粕可能是因為小時候被家長逼迫著背也不理解內容時的痛苦經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