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群 去年举办了「知群X知乎 中国产品设计大赛」,为了帮入围参赛者做更好的曝光, @马力 老师将会带一些行业内的资深老师观看作品。在下面是大赛项目需求的简介,后续入围参赛者会将作品分享在后。

知乎团队寄语:

「我们始终相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用问答的形式鼓励知友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当一个问题被提出后,会有人陆续回答、加入讨论,彼此完善补充信息,让认识世界的脉络更加完整清晰。

现在,我们尝试引入新的产品机制——知乎直播。创作者可以围绕特定主题随时随地进行直播,分享那些只有你最懂的信息,收获到最令你满足和愉悦的认同,与直播间遇到的人产生有价值的交流、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辩论。我们希望通过知乎的直播功能,给大家带来更加真实、具体、更加生活化的实时互动内容,让沉淀出的宝贵信息更快速传播,帮助他人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大赛课题

秉持著分享有价值信息的原则,「知乎直播」会围绕一个特定的直播间主题,由主播分享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并与进入直播间的用户进行讨论和互动。

对于消费侧的用户而言,「知乎直播」提供了一种区别于文字问答的内容消费场景:加入一个有共同兴趣的主题社群,通过「视频/语音对谈」、「提问」等方式,进行线上的「面对面」交流。促进人与人、内容与人的连接。

大赛题目

《知乎直播互动升级》

设计方向和思路参考:希望参赛团队能够深入一个问题,从用户视角出发,清楚地了解用户的行为和动机,弄清楚如何解决它。最终清晰、完整地呈现设计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定义设计目标、用户研究、设计探索以及最终方案的选择和预期结果

说明:方向仅供参考,也可自由发散

  1. 设计符合知乎特色的直播 Feed 形态,突出直播频道的沉浸感,提升直播广场的转化
  2. 寻找用户在使用知乎直播产品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问题或痛点,设计完整且具备可行性的方案,提升直播产品的易用性
  3. 探索新的直播间互动玩法:不局限于「PK」、「投票/竞猜」、「红包」、「转盘」等时下直播间普遍互动玩法,紧扣「内容讨论直播」场景,定义新的游戏方式或互动场景,大幅提升直播间观众的参与感,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从而提升直播间互动率


男神 @马力 老师、各位前辈,大家好!我是一名研二学生,也是一名渴望进入产品行业的新人。

去年,我报名参加了知群产品经理TOP班的课程,也参加了本次「知群X知乎 中国产品设计大赛」。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品项目作品,因经验不足还有很多缺陷。把它分享在这里,一方面是对自己完成比赛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也是抛砖引玉,期待更多选手的精彩作品呈现~

还请马力老师,以及各位前辈、大咖多多批评指教!万分感谢~(抱拳)


先附上一个精简版的展示:

本此大赛的主题是:《知乎直播互动升级》。

根据市场调研、竞品分析、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前期工作,我将知乎直播的产品优势主要锁定在了「知识分享」这一点

而对于知识分享型直播,我又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提问」这种「双向内容输出」的互动形式,非常有助于主播与观众之间信息的高效传递,也深受直播用户的期待与喜爱

因此,我将产品设计的重点,集中在「提升知乎直播与观众间的提问互动体验」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3个主要功能创新点:

1. 主播打赏优质问题贡献者

主要功能创新点1: 主播打赏优质问题贡献者

作为一个从高中时就把知乎当朋友圈刷的老(潜水)知乎er,深谙知乎社区始终倡导「好的问题和优质回答一样重要」。在知乎帖子中如此,在知乎直播中亦然。

为此,我设计了「主播可以打赏优质问题贡献者」这一功能。

  • 一方面,主播可以通过一定的金钱奖励,给贡献出好问题的观众以正向反馈,鼓励大家多提问题、提好问题。
  • 另一方面,主播通过对优质问题贡献者的打赏,也能起到引导直播话题走向的作用。对好问题的打赏,就好比一种公开的「表彰」,让其他直播观众都能了解到:「原来这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原来主播擅长回答这个方向的问题!」,这样,可以刺激更多的观众不断贡献出其他优质问题,进而增加直播过程中的互动频率。

2. 辅助观众提问

主要功能创新点2.1: 热门问题TOP榜

主要功能创新点2.2: 关键词联想辅助提问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直播观众在向主播提问时的3个主要痛点

(1)观众有向主播提问的意愿,但一时想不出合适的提问角度,不知道应该提出怎样的具体问题;

(2)观众心中有具体问题希望询问主播,但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文字把心中的疑惑描述出来;

(3)观众在观看直播的同时,打字输入问题,可能会因为分心导致问题表述不清,也可能因为打字过于专注而错过了大段的直播内容。

针对以上3个主要痛点,我设计了「辅助观众提问」这一产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 一方面,观众在进入「问题列表」、点击「我要提问」,弹出输入框的同时,也会在输入框上方显示出,当前直播所属类别的热门问题Top榜单。

比如,我在观看一个互联网求职方向的直播,那么热门问题榜可能会显示诸如:「2020年互联网行业的就业压力会因为疫情大幅上升吗?」「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水平波动如何?」等等类似的热门问题。

通过这样的热门问题Top榜单,可以让观众了解到「大家都在关心哪些问题?」,进而启发观众的思路。
  • 另一方面,观众在输入框中输入文字内容后,系统会根据关键词联想功能,显示出相应的问题列表,供观众参考/选择。

这个功能的灵感来源于淘宝客服。通过关键词联想,可以尽可能地保障观众提问的语句通顺,同时,也能极大地缩短观众打字所消耗的时间,让观众尽快完成提问、回到直播中来。

3. 问题录播(主播)与回看(观众)

主要功能创新点3.1: 主播回答问题时进行录播

主要功能创新点3.2: 观众回看主播的问题录播内容

知识分享型的直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形式更轻松、互动更频繁」的在线课程(当然,和在线课程的区别也还是挺大的),在分享知识的同时,直播内容必然会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但直播这样的媒介形式,又几乎注定了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观众,无法像「上网课」一样,准时守在app前等待主播开播。

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以下这种不太好的情况:很多观众中途加入直播,结果发现热门问题已经被主播回答完毕,自己错过了一部分重要的直播内容;同时,因为错过了前面的内容,导致自己也无法顺利跟进当前的直播进度,最终不得不悻悻退出直播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主播端的「问题录播功能」,以及观众端的「录播回放功能」。

这样,即使是中途加入直播间的观众,也可以回看之前主播对热门问题的回答,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中途加入直播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顺便再多说一些,前几天暑期实习面试,谈到「问题录播」这个功能。面试官小姐姐问我:「为什么要把产品功能设计成:主播每次问题录播时都要点击相应的快捷键进行操纵?而不是主播回答所有问题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动录播?你这样的设计,会不会导致主播的操作过于繁琐?」

当时被面试官小姐姐问的有点慌...而且我其实感觉她说的...挺有道理的哈哈。不过,在当时设计功能的时候,我也想到过这个问题。最终决定设计成「主播每录播一个问题,都需要单独操作」,是基于以下3点原因:(我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完全有道理的,还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1. 首先,从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方面考虑。直播和网课不同,直播的形式相对比较自由,没有固定回答问题的时间,主播对观众提问的回答,可能出现在直播中的任何时间段。这样的话,系统就很难检测出主播是在回答问题、还是在正常直播,也很难把主播对不同问题回答的录像进行切割。所以「自动录播主播回答的所有问题」这一功能,在技术上可能难以实现。2. 有些问题的回答,主播自己不一定希望被录播。

比如,涉及到隐私和行业机密的问题,可能仅限于直播中的分享,但主播并不希望这些内容被广泛传播。

还有一种情况,主播肯定还是希望自己的直播间拥有更高的流量。因此,比起让观众回看录播,主播还是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通过「关注自己-看到自己的直播动态和预告-准时参与到直播中」,因此,有些问题的回答,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准时观看直播的福利」给直播间中的观众。3. 主播应该拥有录播内容的「撤回权」。如果提前设置好「所有问题都被自动录播并上传」,那么如果出现:「主播说错话、感觉自己回答得不好,甚至不小心口误说出不合适的内容」以上这些情况,主播将无法挽回损失。所以,设置「每次回答,主播需要单独设置录播及归属」,虽然操作流程略有增加,但也赋予了主播「撤回权」,让主播可以安心开播,而不用担心自己的意外失误会变成「不良证据」。

除了上述3个主要功能创新点,我还设计了一些其他的功能创新点:

1. 观众端:直播广场-直播分类

针对当前知乎直播广场无分类导航的现状,增设分类导航栏和搜索栏

2. 观众端:直播间-购物界面

直播间初始界面

在购物类直播中,众在直播间初始界面右划,可进入宝贝列表界面

观众可以直接在宝贝列表界面,下单购买商品

3. 主播端:开播前预设置

开播前预设置(初始):设置直播间的必要信息

开播前预设置(高级):进行更多复杂功能的设置

4. 主播端:问题筛选功能

主播可以筛选决定,哪些观众问题会被公开/屏蔽,从而拒绝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

5. 主播端:美颜特效功能

主播可以在直播前预设置界面调整美颜效果

下面,是参赛作品的完整展示,欢迎各位批评指点!

https://shimo.im/forms/J6DT8YXTJgkQqX8W/fill

感谢您的浏览~敬请批评指点,谢谢!


一、作品名称:「知群X知乎 中国产品设计大赛」知乎直播设计方案

二、小组名称:one-day-day

三、小组成员与分工:

小组成员:珊|子塘|豆子|咕

分工:

珊:负责组织整体项目各环节的开展,参与市场调研、需求梳理、功能规划及功能细化执行与分析,及整个项目的内容输出、优化排版。

子塘:参与项目各环节讨论沟通,参与用户调研、问卷调查、用户画像、商业画布的执行及前期整理工作。

豆子:参与项目各环节讨论沟通,参与用户调研、问卷调查的执行工作。

咕:参与项目各环节讨论沟通,参与用户调研、问卷调查的执行工作。

四、产品亮点:

1、主播和观众的沟通效率最大化-直播提纲、查看提纲

在直播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知识分享类型的主播没有运营团队,或者运营团队在直播过程中,必须定时在左下方弹幕区发送当前正在分享哪些问题。这样给运营团队和主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而观众刚刚进入直播间时,往往不能快速的跟上主播的进度,甚至听了好长时间才知道主播在说什么问题。

所以在设计中,我们提供了主播端的直播提纲、帮助主播高效管理直播内容,控制直播进度;观众端提供查看提纲功能,对于新进的观众可以第一时间可以看到主播在讲什么,同时还可以隐藏提纲内容,不影响观众看主播。

2、内容传播效率最大化-分段录像功能、回看功能

在直播过程中,值得记录下来的内容,应该是经过充分准备的。经过调研发现主播给出的阶段性主题,更容易在直播过程中遵循,并且进行详细讲解,所以这部分的价值更大。

于是我们在设计中对提纲主题以每个主题为单位进行录制,由主播自己控制,这样能保证内容的高质量输出和保存,时间短、内容轻量化。而观众也能看到更有价值的问题。甚至后期可以加入付费回看功能,增加主播的经济收入,也能产出浓度更高的问题。

3、高质量内容的保存,反哺知乎问答功能

直播过程中,录制的内容如果太长,则不容易分享,并且观看者可能没有耐心看完,所以我们以单个主题为单位进行录制,尽量做到短小和轻量化。

以主题为单位的录制,使高质量内容得以保存,并且可以分享更多的用户,不仅为知乎网站提供新的观看和分享方式,更能作为未来的收费盈利点,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4、提升用户提问功能有效使用,促使主播内容的高质量输出

知乎直播与其他直播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具有自己的用户提问功能,而调研了大量直播间后,很多主播将用户提问功能用于本次主播提纲的显示;同时观众提的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比较少,过滤代价太大,不容易推广,没有使用户提问功能发浑本身的作用。本次互动优化提供的直播提纲,可以让观众查看直播提纲列表,给观众充分的思考时间,激发观众对主题的提问,让用户提问功能更有价值,产出好问题,同时也能促使主播内容的高质量输出。

五、设计图、部分展示

主播端:自由选择直播主题功能、直播主题分段录制功能

观众端:查看直播提纲功能,当前主题隐藏功能

观众端:查看直播提纲列表

六、完整方案设计(设计过程未展示)

以上的方案展示为部分展示。


一、作品名称:「知群X知乎 中国产品设计大赛」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小组名称:「拉拉手小分队」

三、小组成员与分工:

产品 悦己

UX+U I BridgeQ

视觉 木甜

UI ZIMO丶子陌、 安蓝、 _Prasadini_L

四、作品亮点:

1、知乎直播互动升级版产品介绍

知乎直播是知乎平台的重要组成板块,

为了 【高质量的80后/90后/00后的创作者和用户】

他们的 【分享个人观点并收获满足和认同】【提升自我思辨能力】【快速寻找目标内容】【追求高质量、原创优质的直播内容】需求

我们的 【知乎直播互动升级版】

是一个 【开放、有趣,追求原创的互动直播平台】

它可以 【「开擂」直播】【在直播间参与互动后获得反馈】【直播首页详细分区】【直播内容推荐分值】

而不像 【千聊】【得到】它可以【双方「探讨」替换单一「讲、听」】【分享个人观点并收获满足和认同】【快速找到目标直播】。

由于没有找到知乎创作者的样本,本次的重点放在了用户部分。

2、知乎直播互动升级版亮点功能

01、开擂直播亮点

(1)话题灵活性

就知乎页面灵活选取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提升用户思辨能力;同时改变「主讲者」和听众的「传播与接受」的单一关系,双向性沟通,提升交流热度,促进思维活跃。

(2)问题的针对性与普遍性

在获得「注力」和「主播同意」后展开直播,保证直播内容和观点能够代表一众用户的想法,减少个人观点的片面性和恶意反对的可能性;

02、直播首页详细分区

(1)内容直观性

直播首页进行分类细化,方便用户迅速的寻找所需直播,既保证重要内容优先展示又不影响用户观看体验,节省了用户时间成本,减少用户焦虑感,增强用户好感。

(2)增强信赖感

对主播进行等级评分,优秀直播内容优秀展示,满足用户对于高质量直播的追求。

03、直播间参与互动后获得反馈

直播间用户可留言、点赞、对麦、分享等方式与主播进行互动后收获礼物,获得顶部展示的机会,激发用户参与感。刘看山表情以弹幕的方式直接显示在屏幕中。

04、通过直播间的课程卡片,点击后即跳转课程详情页,有见解、课表、评价和常见问题,可以直接报名。报名后收到开课提醒可直接进入直播间学习。

05、重要重要提醒

消息页面显示:预约的开擂直播预告和开播提醒、积分兑换刘看山盲盒礼物、点赞与收藏、评论和@、新增关注通知,不错过每一个重要提醒。

06、直播后可在直播个人主页观看历史直播记录,也可以查看下次开擂直播预告,方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快速了解主播资讯。

五、作品展


@马力 前辈您好,我是一名在职产品经理,同时也是个资深知乎用户,这是我和团队对知乎直播产品的产品设计和战略导向分析,希望能对您的知乎直播产品构建有些许帮助。

作品名称:知乎直播——下沉市场的向上转化之路

小组名称:剧本8组

小组成员与分工:

产品:library(本账号)(直播产品进度把控,引导,及BRD/PRD文档攥写)

麦兜(协助进行用户调研)

UI:晓宇(直播页面整体把控及进度校队,协助进行用户调研)

天宏(直播页面原型图及产品使用逻辑页面产出,直播展示攥写,协助进行用户调研)

晓君(直播页面主播部分高保真页面输出,协助产品进行prd文档攥写)

如诗(直播页面热议部分高保真页面输出,协助产品进行prd文档攥写)

小旭(直播页面分类展示部分高保真页面输出,协助产品进行prd文档攥写)

作品亮点:(来自BRD的节选)

市场定位

(1)知识+直播=知识的「集市」

知乎直播是一个梯子,一艘船,可以帮助大众用户翻过城墙,链接孤岛。

市场的高价值在于我们对用户所提供的资源,而知乎的资源便是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技能,而这些知识,技能的提供者便是来自知乎本身的用户,将市场变成桥梁,我们只需要搭建一个平台。

淘宝搭建了商品出售的平台,他收取的是「摊位费」,知乎搭建的是知识对接的平台,他也可以收取「摊位费」。

知识型直播,通过直播的「摊位」来提供高知与群众的桥梁,让群众看到高知的生活,体会高知的思维。这样便会促进大众的「思维升级」,当大众意识到思维缺口后,并且给他们提供改变的渠道(知乎live),接下来便是直播引导的知识付费行为。

而这,也是知乎商业市场化的关键,知乎的下一步不应该成为一个社区,而是应该成为一个「自由市场」,一个知识的「集市」。

集市的摊位

(2)热点+直播=热点的「酒馆」

热点如同酒馆中的消息一般,具有时效性和讨论性,而知乎作为原本的知识分享文字类社区,则具有很好的天然优势——信息聚集。

将聚集的消息分成单独的每一条消息,并将对这一条消息有发言权的用户作为kol主播进行直播解读,并通过推荐演算法推荐至对该消息感兴趣的用户,形成类似酒馆「评书」的直播模式。

某个「酒馆」的热点评书

这类直播时长短,时效性高,并且通过直播回放功能,错过直播的用户可以通过直播回访进行观看,并且能够通过热议直播来进行不同观点的讨论。

该种模式可以增加知乎的活跃度,并且解决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增加沟通了解的桥梁,很容易便可以实现熟人社区的构建,而随著用户之间的熟悉程度加深,便会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内容。

目前的知乎社区市场化偏向了下沉板块,更多追求的是娱乐热点和「抖机灵」回答模式,通过加强优质问答及「评书」主播的模式,可以让这些用户对时事,热点新闻有更深的认知,以此产出更多的优质答案。

某个「酒馆」模块

(3)实用分享+直播=工匠的「课堂」

实用分享是另一个区分市面上大多的娱乐、游戏类主播的直播形式,也是新的直播市场形态。

通过「匠人」对于自己日常技能的分享,获取直播观众的关注,对于目前直播市场偏向男性化来说,技能+使用分享+直播的模式,将会成为突破女性观众市场的一大突破口。

工匠的「课堂」

目前的各大直播平台上,对于技能的直播大多都是以娱乐为主,很少有实用性的分享,如直播做饭,但是观众用户大多以不做饭的人宅男人群为主,直播的功效性只剩下了讨好用户,做一个「戏子」。

直播的实用性必将成为在5g浪潮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木匠对生活中实用窍门的分享,厨师对厨艺的展示,每天固定时间手把手的教家庭主妇做饭,并且通过热议直播迅速的解决用户出现的各种问题。

5g的直播带来的影响,甚至可以通过vr的方式在线实地投影,居家「新东方厨师」,居家「织毛衣教学」直播将会成为5g带来直播行业更多的变化,实用分享将会让用户们远程实景的体验更多的有用有意义的直播,从这里打开市场将会彻底的将直播从消遣时间,变为一个生活陪伴的产物。

从织毛衣,做饭,到修车,修家电,只要有技能,够实用,分享带来的用户涌入将会让知乎的壁垒更加的深厚!

百度的搜索引擎带来的是文字式的解决问题,而知乎的视频直播则向用户直接展示手把手的解决问题办法。这也必将是未来5g下的生活趋势。

推广战略

(1)高级知识分子的回归

目前知乎的高知分子流失比较严重,由于知乎的战略导向为下沉市场的开拓,不可避免地就会对高知分子产生不友好的行为,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

既然无法避免的向下沉市场开拓,那便可以尝试将下沉市场的用户上层化,高知化,让下沉市场的用户的思维模式向上层用户进行靠拢。

在经过这次疫情的居家隔离后,整个社会的风向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很多用户逐渐对无聊,重复,乏味,夺人眼球,千篇一律的直播内容和视频产生了厌烦心理。尤其是对于以大学生为基础的闲暇人群,更加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给予他们娱乐的同时,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并且在疫情期间大量的谣言和虚假消息,让整个国名的思辨能力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此类情势,恰恰是知乎将下沉用户上层化最好的一步棋。

知识+娱乐打开熟人社交的窗口

通过知乎直播,将知识与娱乐挂钩,并通过热议直播,构建陌生用户的信任,以此打开熟人社交的大门,并且通过热议直播的多人讨论模式,可以更加有效的增加下沉市场人群的思辨能力。而在思辨能力得到提升后,便会迅速反馈到知乎问答板块中,进行更优质的答案产出。

陌生人间的信任构建完毕后,便可以通过知乎的「圈子」模块迅速搭建相同观点的熟人社区,促进整个知乎体系的完善,形成一个集视频+问答+社交的社区闭环。

(2)用户思辨精神的培养

思辨精神是区分知乎用户和微博等其他社区类用户最核心的点。

拥有思辨精神的知乎用户不会一股脑的进行信息和知识的摄取,而是会进行思考,分析其他用户的回答,并选择正确的更加符合事实的内容进行知识摄取。

如何保证在高端用户存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扩展下沉用户呢?像微博靠拢无疑是自会城墙,而类似Quaro社区基本直接放弃下沉用户的行为也不可取。那么提升用户思辨能力就显得尤为急迫。

热议直播的产品设计则为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介面。当用户对于回答的问题保有疑惑和不信任时,通过该回答问题的用户的直播界面,便可以看到该用户进行历史直播的记录,通过这些历史直播的记录,用户便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该回答问题用户的知识水平,可信程度,并且当该主播用户的观点和查看观点的用户基本一致时,就会产生对该用户的好奇,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后便会在下次该主播的直播时进入其中进行观看,并会尝试开始互动。

热议直播对于熟人社区的打造

当互动效果较好,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用户便会与该主播产生熟悉感,促进用户加入主播的热议讨论直播当中,完成从观众到主播的转化。而这个过程也是不断培养用户思辨能力的过程,并完善其与该主播的知识印证。

对于下沉市场来说,只要其对某一个主播产生了好奇与共鸣,他的思辨之路便会逐步开启,渐渐与该主播同质化,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以思想为纽带的熟人社区。

(3)占据用户的碎片化+整段时间

碎片化的时间和整段的用户时间并不是互相竞争,而是互相补充的。

如快手抖音,将短视频作为碎片化时间的主打牌,而将直播视频作为整段时间的主打牌,试图同时从两个方向进行用户时间的占据。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好的战略,但是由于视频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当用户在信号较差的封闭区域时(地铁)非常不便于进行使用。

而知乎的战略布局则会更好的解决该问题,当用户拥有碎片化时间时,将用户引导至问答的翻阅与回答中,并且通过「圈子」进行社区化互动。

另一方面,当用户拥有整段时间时,则可以通过直播进行整段时间的消磨,而且基于文字的特性,当用户在信号较差的封闭空间时,文字的载入要比短视频更加的快速,能大大减少用户的流失,且当用户走出信号较差的密闭空间后,便能进行直播的观看,直接占据用户的所有时间。

回放功能让用户可以不用即时观看

并且在获取知识信息之余,用户还可以通过圈子功能,进行同质化社区的社交,并且以相同观点为基础的社交,可以大大的增强知乎的社交属性,令用户更容易从浅度用户转变为深度用户。

产品创意形态

(1)基于娱乐性

从娱乐的角度出发,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寓教于乐的娱乐型直播,要求主播具有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并且具有行业内部的话语权。

该主播以PUCG模式为主,提供直播风格培养+直播内容教学,让该类主播一改刻板的形象,将娱乐融入行业,融入科普,融入知识。如张雪峰类娱乐型行业kol,该类型的主播将会成为未来大众喜闻乐见的主流主播类型。

娱乐+技能的模式,即直播吉他教学,直播做手工等都可以让用户愿意沉浸其中,比普通的唱跳类直播更容易让用户为其花费时间进行整段的时间花费。

并且娱乐+技能的模式能让用户产生「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在做有意义的事」的心理,此类心理的产生能让用户更加的投入,并且快速与主播构成互动的圈子,并扩展到问答中的互动,且有利于知乎付费咨询功能的利用率提升。

(2)基于互动性

从互动性的角度出发,即构建热议直播间,将1对N的直播形式转化为多对N的形式。通过多人讨论的形式,增加整个直播的互动性,可以有效避免新人主播由于直播间的冷清而造成的恶性循环。

并且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知乎持有相同或不同观点陌生人迅速成为熟人,并且随著时间的增加,互相讨论的次数增加,不仅能够有效的活跃知乎问答社区,也能够带领更多相同思维的陌生人加入到这个圈子中进行互动。

多对n的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冷场

并且由于知乎本身的问答属性,可以通过直播更加加深陌生人的了解,有利于知乎构建「圈子」体系的成熟完善。并且促进优质答案的产出,恢复知乎曾经高知社区的体系。

(3)基于知识性

从知识性的角度出发,即以技能,如前端,ps,考研等知识类直播,该直播多存在与B站(bilibili)等中长视频应用中,但是知乎的直播可以利用文字+知识+直播互动的形式,将无法进行互动沟通的学习形式,变为视频+直播问答+文字问答的形式

该种形式对于热衷于互联网学习的用户来说非常的具有吸引力,并且愿意长期进行定期的学习观看,当用户认可该主播的教学传授知识的方式及其风格后,便会迅速进入与该主播的舒适圈,并且愿意将该主播对熟人进行推荐。

知识性的直播形式对于目前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入场机会,尤其是经过了疫情隔离后,用户对于谣言的思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杠精」「公知」被更多人所熟知且不喜,更多人偏好于有理有据的知识性回答,优质直播和优质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此时推出kol(行业权威人士)+讨论的直播模式,可以很快的进行该部分人群的市场占据,迅速培养出一批知识偏好的用户人群,且有利于知乎的熟人社区转化及「圈子」的完善。

(4)熟人社区构建

熟人社区的构建需要满足基本点就是用户间足够的了解,而知乎一直以来无法从陌生人社区转换为熟人社区的关键点就是用户之间的沟通壁垒。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互联网的存在让沟通变得简单,但同时也让信任变得薄弱。而热议直播产品的出现,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可以迅速的搭建出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桥梁,从此增加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与沟通频率。

通过用户展示的介面形成问答+直播的生态圈

在热议直播间的沟通过程中,不仅参与直播的用户可以进行发言,观看的用户也可以参与文字类的讨论并且随著讨论频率的增加,会有更多的普通用户加入讨论中,形成范围更大的持有相同观点的用户社区。

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用户会更注重个人言论的发声,对于下沉市场的用户来说,会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将下沉用户逐渐上层化,而不是一味的迎合下沉市场用户的喜好。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的社区内容注定是越来越有意义的,无效言论和「键盘侠」将会越来越被大众用户所鄙夷,并且随著政策的逐渐完善,互联网实名制有望实现,而对于热议直播的主题讨论来说,是非常的友好且有助的!

(5)清晰的上升渠道

构建足够清晰的上升渠道,即通过问答的优质数量、互动频率以及礼物数量来提升主播的直播权重,并对于不同质量的主播进行更多偏好用户的引导。

即,当主播的问答互动权重较低时,仅对该主播进行直播相对应话题的用户引流,而当主播的问答互动权重较高,则对主播进行全知乎的推荐。保证小主播可以通过优质的直播进行上升,而大主播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直播优质程度。

除此之外,提供企业合作,机构合作,行业合作,对于已经得到认证的行业kol,匠人等进行权重的加持,使其快速晋升为大主播,由于行业的「背书」可以让用户对其的内容更加热衷与信任。

认证主播的评价让更多用户有心理预期

(6)与知乎属性的契合

知乎的属性偏于高知分子的高端回答,更加注重事件的真实度,数据的清晰度,并对大多数问题有认真且有效的回答,能够为用户带来足够的知识储备,这也是初期用户愿意进入并成为知乎的资深用户最关键的点。

目前知乎的问题在于对回答问题用户的信任度问题,随著互联网的普及和知乎的扩展,「抖机灵」的答案越来越多,掩盖了很多想真心实意答题的用户,而热议直播的出现,则能从该层面解决问题,提升陌生用户之间的信任度,并且提高用户的回答兴致与频率。

当用户的回答得到了公认的优质后,会促进该用户产生更多的回答热情,从而提升知乎得整体活跃度,而信任度最快的构建方式,无疑是面对面的了解,知乎直播则是一个非常好的介面,迅速的增加陌生用户的信任,通过直播快速搭建桥梁。

将行业kol的问答属性发挥在直播中,并通过直播反哺与知乎本身。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知乎的直播都是些类似虎牙,斗鱼之流,那必然会影响到知乎在用户心中的心理定位,从而造成更多的用户流失,变成一个信息荒漠(类似百度知道)。

------------分割线---------

以上是对于知乎直播基于产品层面的分析及战略导向。

下面是用户调研过程及美观层面的直播产品介绍

------------分割线---------

以上为用户调研及美观层面的直播产品介绍,更多详细介绍请看详细文档,谢谢~

附件:

1.《知乎x知群直播产品需求文档(PRD)-v1.0-20200218》

https://shimo.im/docs/3a4ceb4dd14748ab/

2.《知乎x知群直播产品商业需求文档(BRD)-v1.1-20200320》

https://shimo.im/docs/f09e7d7656004529/

3.知乎热门话题问答排行

https://zhuanlan.zhihu.com/

4.更多原型图请看链接:

https://free.modao.cc/app/7658acebd3c159d97899569a3244515542400b42?simulator_type=devicesticky


作为知群学员参加了此次设计大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基本每天都会打开知乎的老用户,在 19 年年底接触赛题之前,我竟然完全不知道知乎直播功能是一个已经上线的功能。后面打开体验之后,其实强烈的感觉是:这是半成品吧...... 我当时个人的理解是知乎希望在上线之后得到反馈,再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来不断优化产品。后面在做题的过程中,确实也发现来知乎直播的功能和交互在不断的完善,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就是我和一些其他同学提出的直播辩论功能,在大赛截止前的一两天便已经上线了。


进入正题,这次赛题的重点在直播中的互动升级。目前知乎直播的互动功能主要有:连麦、提问、投票等。在做完竞品分析后发现这几个互动功能在直播产品中还是具有知乎作为问答社区特色的,也和知乎提出的「用轻松有趣的形式传递和交流价值信息」契合,但却不是特别的吸引人,不够slogan 中提到的「有趣」。

所以围绕著 「在保持内容价值的前提下,提升直播间的互动率」 这个目标,经过用户调研、需求与竞品分析、头脑风暴后,我主要提出了下面两个创意点:

1. 问答功能升级:连麦与提问结合 + 查看主播回答

作为问答社区,问答功能也在知乎直播产品中得到了延续。但在我个人使用以及一些用户访谈中,存在著下面这两点疑惑:

  • 提问列表有很大一长串问题,我想提的问题主播已经回答过了,我是不是不该再提了?可是主播怎么回答的我也不能后退再看到,过了就是过了。
  • 我想跟主播直接通过对话形式交流我的问题,好像是申请连麦更加直接?但是主播怎么知道我连麦的意图?是不是知道我想提的问题之后,他愿意与我连麦的可能性更大?

这两点疑惑其实拆解来看是:直播观众同时存在著解答疑问的需求与互动欲望,分别通过提问和连麦解决主播也同时存在维持直播间活跃度和价值内容输出的需求,分别通过连麦和提问来解决。既然这些动机和需求都是同时存在的,为什么不能通过将两个功能结合来一起解决呢?而且连麦这个互动功能的使用率,或许也能在目的性明确之后得到提升。

下面这张图片是我在作业导出时,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对这个创意的阐释。

创意原型一:连麦与提问结合

最后视觉导出的结果如下:

连麦问答 - 观众端

连麦问答 - 主播端

用户在提问时,便可以选择是直接提问还是申请和主播进行连麦问答,而主播在回答问题时,也可以录制自己认为回答的关键段落,完成自己输出的价值内容的沉淀。

查看主播回答

在主播录制好回答之后,用户便可以在问题列表收听、点赞或者收藏主播的回答。在这里我对问题列表做了分栏,一是为了提升已回答问题的权重,而是避免问题一多,问题列表显得过于漫长。

查看回答的许可权设置、对主播的回答打赏、主播连麦优先顺序的确定,都可以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这次由于时间与精力的缘故暂时没有更深的延伸了。

2. 直播辩论 + 评论弹幕

PK 是直播产品中一个较为新颖与热度较高的一个功能。在我最初接触到知乎直播时,知乎直播的主播间交流是一个对谈的形式,对谈是一个较为温和的主播间互动行为,但我认为在温和的交流之外,观点的碰撞也能带来知识的火花。

知乎直播的一个特点是主播在开始直播前都要确定一个自己直播的主题,这种明确的主题性让我想到了知乎的另外一个场景:知乎圆桌,以为另外一个以主题辩论为形式的综艺:奇葩说。所以知乎直播可以通过主题辩论的形式引入 PK 功能。

直播辩论的创意原型

在观看辩论时,我与朋友们一个普遍经验是:出了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外,我行我上的跃跃欲试心态也十分强烈。

所以在直播辩论这一场景下,我得到的另外一个创意是评论弹幕:鼓励用户在投票的同时发表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或者支持正反方的理由,提升用户对直播的参与度。

在传统的直播中,评论按先后顺序快速地竖向流动,很快被新的评论所替代。而弹幕则可以做到多行横向流动,让用户的观点更多的被注意到。所以在进行直播辩论时,评论将会自动的转换为弹幕形式。

评论弹幕的创意原型

最终视觉导出成果如下:

直播辩论界面设计

以上便是我这次知乎直播设计大赛的两个主要创意成果的阐述。完整的设计报告可以移步至站酷查看,觉得我做得还 OK 的话,欢迎大家去站酷给我点赞~

知群X知乎直播设计大赛 - 知乎直播互动升级?

www.zcool.com.cn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