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氣時是需要主動壓縮腹部嗎?


不需要!請用活著的本能正常吐氣!腹式呼吸的難點在於吸進去的深度和鬆弛度,而不在於吐氣。

如果是歌唱的腹式呼吸,同樣吸入是重點,氣息的深度和鬆弛度,而放氣是在歌唱中伴隨聲帶振動,歌唱聲音流動氣就出去了,所以經常會聽到聲樂老師說:「歌唱流動起來,聲音別滯住」,這時很多學生會誤以為流動就是推喉頭推聲音,其實所謂歌唱流動就是呼出氣體伴隨聲帶振動,給人一種行雲流水的歌唱聽覺,不與呼吸銜接起來的聲音自然不流動。所以不要過多專註於某一個點來學習聲樂,那隻會令自己陷入混亂的誤區。

P.S. 為什麼我會強調腹式呼吸只需要注意深度和鬆弛度就足夠,因為我發現很多知友是點狀思維,只會從一段話裏斷章取義某一個知識點,並在那個知識點裡不撞南牆不回頭,比如我見過把腹式呼吸理解為橫膈膜發力的,進而練到自己呼吸困難;還有過分關注擴張而導致身體僵硬緊繃無法歌唱的;當然還有題主這樣把關注點放在吐氣上的童鞋。因此我講技術會結合大家的思維方式換一個簡單的方法講,比如腹式呼吸的支持和擴張,如果有了放鬆必然就吸的很深,而很深的呼吸必然伴隨支持和擴張,所以無論是不是點狀思維的知友都可以從最簡單直接的方式體會腹式呼吸,只要把關注點放在先鬆弛、再深吸這兩個動作上,然後無縫連接去歌唱!切記不要想的過於複雜,唱歌來自於人類本能,任何反生存本能的阻斷呼吸的方式都是遁入魔道。


關於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胸腹聯合式呼吸,可以參看我主頁的原創教程第八課。裡面幾乎涵蓋了所有關於呼吸的一切,個人認為是目前市面上最細的講解。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7660054?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不是的。

完全放鬆吐氣的時候,整個腹部包括上腹和下腹同樣是回縮的,吐氣時聲帶沒有阻力,橫膈膜就鬆了,慢慢回收,腹部也跟著回收。

可以試一下:先吸氣上腹下腹膨脹,然後大拇指按住兩肋「人字形」之間(橫膈膜)的點,保持一定憋氣的狀態發「SI」音,也就是弱延音,在過程中你會發現,上腹是保持支撐的(相對較硬)的狀態,下腹是慢慢回收的。


朋友不要把唱歌當成研究,不用那樣,只需要正常吐氣即可。但是我們在腹式呼吸的時候,需要將存氣吐出纔行,均勻為主。


能根據下一句歌詞的氣息消耗量,吸入相差不等氣息,小腹稍微鼓起。

然後平均的輸出氣息來演唱,小腹自然的隨氣息的輸出慢慢收縮,不要主動意識去收腹。

氣息輸出也就是吐氣的時候保持聲帶閉合,協調橫膈膜來控制氣息的輸出。

同時需要保持節奏,不能因為節奏來擾亂呼吸。


這裡我推薦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借鑒

腹式呼吸法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科學的歌唱呼吸法,但仍有許多同學在苦悶呼吸訓練中做得很好,發聲時的氣息不夠。

常常同學們會有誤區,主要是這二種情況:首先是吸氣時氣息到達的深度不夠,即沒能吸到技術所要求的到達「肺的底部」。引起氣息淺的原因和本能呼吸習慣有關——擴張只集中在肺的上半位置,這和演唱所要求的「吸到肺的底部」顯然是大有區別的,也就是說,腰腹肌的能力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當遇到較長的八拍須要氣息量加大時,肺葉的下半位置氣息得不到有效輸送,而覺得氣息不夠用。

二是氣息與聲音缺少有效配合,致使聲音「搭不上氣」。我們在平時練習發聲時記住一句話,先走氣,再走聲,先讓氣息出來,再發聲,這樣就可以做到讓聲音搭上氣。唱歌時除了這個方法之外,我們還要找到腰腹部發力的感覺,去找唱歌發聲的支撐點,去支撐你的氣跟聲音,兩者配合,就可以讓你的聲音搭上氣,不扯嗓子。

故而大家主張呼吸和發聲訓練結合一起練習比較好,因為氣息和聲音是揉為一體的,呼吸訓練沒法脫離演唱實踐而單獨存在。我們要建立這樣的演唱意識:唯有氣息支持的聲音纔是有效的聲音,唯有正確作用於聲帶的氣息纔是有效的氣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試試才知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