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學習過流行唱法,有一定的聲樂基礎,胸聲比例足,但頭聲區聲帶閉合能力不夠好,現在換聲痕跡仍然比較重,想要訓練混聲,最高效的情況下練多久能掌握具有一定質量的混聲?


找到原因解決問題,不是問多久,這樣問有點自欺欺人了…

1 支撐力量的合適要注意,在轉換主要聲區時候要柔和過度,避免突然大力收縮。

2 胸聲飽滿,不能在局部過分用力,讓聲音通暢一些。不要逼著聲音厚,響。

3 必要的咽音,在相對高的地方有些音不要過分張大嘴,細管子更容易高,更容易引起高位置共鳴,集中感被動有了。

4 拋棄想當然的混,保留過多厚度與力量,不敢讓聲音自然轉換,這樣去做就是強制用力,聲帶等就不自如。先哼上去再穩定追求力量和厚度。

5 發聲要感覺舒服,不要強制用力


胸聲閉合太足,就是你換聲痕跡大的主要原因。


1先練邊緣化找到聲芯,找到咽壁軌跡,無痕對接閉合集中和哼鳴集中,做拉警報練習。練到幾乎無斷層,從真滑到假,從假滑到真,要求,聲芯明顯,軌跡流暢,無聽感斷層,體感斷層位乎甚微。

2明確,胸聲是什麼,怎麼定義。如果定義成胸腔共鳴,與胸腔打開動作,和低位置進氣是密不可分的。而不是單純真聲M1多或者M2閉合很緊,才會有胸聲。一定是共鳴的低位置空間反饋。聽感上做到區分原唱的真聲和關閉和假聲硬化。

3薄著,帶芯,做假聲硬化,真聲軟化,關閉音的訓練。先連起來。然後通過,鑲嵌這字頭、假字尾,弱唱,加嘆氣,加壓縮,加閉合減閉合,來彌補質量。

4換聲區的不懈練習,肯定會有瓶頸,掌握不同字眼的歸韻,掩蓋。找到合適的歌曲格局,不要執著高音嗓格局的歌曲。同樣都有A4這個音,中音嗓的歌曲結構,也不會很複雜。


比較便捷的方法是從頭聲區練一段時間閉口音練到胸聲區就好了。

就是從高練到低。

因為按照你的描述,你胸聲好的話,就證明閉合也是好,存在斷層的問題,只是你換聲前和換聲後的頭胸聲比例差異過大。

比如是從70%的胸聲忽然到30%的胸聲,發聲模式變化太大,自然斷層就出來了。

而且我看過很多人的觀點,就是和你一樣認為閉合不夠,就去加閉合,結果就造成胸聲比例下不去,結果就反而把聲音卡住了,換聲問題就解決不了。

所以方向有兩個,一個是繼續保持換聲前的胸聲比例,然後增加換聲後的胸聲比例,這個需要比較好的氣息控制能力,同時你發聲包括軟齶位置口腔打開之類的傳聲動作變化也需要保持住,可以在多做換聲之後的開口音練習。

二個就是上邊說的,減少換聲前的胸聲比例,減少多少需要看你換聲後的情況,所以最好是從換聲後用閉口音練到換聲,先把換聲前後的比例調整到平衡。


正常說話就是混聲,天生自帶,為何要練?

聲樂不過是讓唱歌的時候保持說話的狀態罷了。

所以SLS才叫做Speech Level singing

可以翻譯成用說話的方式來唱歌。

你天生就有混聲,不用把混聲太過神化,一種發聲方式而已


加一點:看到其他答主有人說不要自學混聲,我十分認同!

切記,不要聽網上所謂教程學混聲,那會把自己練廢!跟老師來。

可能有人說我自相矛盾了,為什麼一面說大家都有,一面又要學?

這個「學」呢,不是去學怎麼發出混聲,而是去學怎麼把混聲帶進唱歌裏!你天生會混聲,到因為唱歌的時候各種肌肉的參與,把你的混聲擠沒了。

說話的時候,說一個小時也不會累,但唱歌半小時就會累,就是這個道理

把混聲帶到唱歌裏,是做減法,不是做加法,減掉多餘的力量,就是混聲!

(小孩子能動不動發出尖叫而不傷嗓子,純就是因為他們還不會控制脖子肌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