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問政治正確不正確不太合適,但是在知乎問這個不是很有趣嗎?

這裡的指的是不逃亡就全死掉,逃亡的話政府組織的讓少部分人逃離得以生存,而多數犧牲,無論怎樣挑選都在討論範圍之內。


瀉藥所有的正確與否的界定,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下——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目的是人類的生存和延續,那麼逃亡主義算是其中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羅輯的威懾戰略還沒有出現之前,逃亡是當時所有的辦法裏最現實的一個,只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而已。只有最徹底的現實主義者,對自己的目標認識清楚且不帶一絲多餘的幻想,對過去毫不留戀在必需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放棄的人,才能做到。很明顯,章北海就是這樣一個人。

遺憾的是,當時地球上大部分人對於現實認識的並不清楚,或者說,長久安逸的生活已經使他們難以去面對「必須拋棄所有以往的東西」這一殘酷的現實,所以才會有「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這樣的說法。這話不過說得裝逼一點而已,翻譯成大白話不就是「只要我現在過得爽,哪怕死後洪水滔天」嘛。

逃亡主義最大的問題是「平等」,但是假如人們對於種族的延續有一點點的想法,就必然會明白,與其一起死,不如活下來幾個留待以後報仇這麼淺顯的道理。回到這個問題上,假如目的是「平等」,那逃亡主義就是最爛的選擇;假如目的是「生存」,那逃亡主義算是最務實準確的一個選擇。稍微延伸一點,我倒是覺得大劉的社會模型構架有問題,在那種巨大的種族壓力之下,民主體制是不可能會延續下去的。你要知道人與人的想法和能力有巨大差別,那種程度的生存壓力,會使得人類中有野心有手腕的人迅速組織起來,通過血腥殘酷的手法,建立起一個有利於自己的獨裁體制,全力開動,去解決這種生存問題的。獨裁和民主並無絕對的好壞,只有應用的場合是否適合。獨裁這種模式本身就是為了應對巨大的生存壓力的,民主則是在壓力變小之後顯現的。由於平板答題太麻煩,具體論述就了不再展開,可以拿歷史來自己套一下看看。

大劉對於逃亡主義的否定太過機械。

其實想要實現逃亡主義並非難事。在最初的面壁計劃裏,利用面壁者來實現逃亡計劃就是可行的。

最後面壁者比爾.希恩斯也確實利用思想鋼印成功的保留了人類火種。

當面壁人羅輯成為救世主(威懾紀元的開始時),人類社會如果開啟第二輪面壁計劃,很可能就會有機會製造一次更為成功的逃亡,讓更多人類倖存下來。

逃亡計劃的重點不是怎麼逃,讓哪些人逃。

而是如何讓儘可能多的人相信,這個計劃是公平的,我或我的子孫很可能因此而倖存。

如果人類能夠接受,分撥向行星後面的人工城移民,有什麼理由無法接受分撥逃亡呢?

關鍵的關鍵在於,怎麼包裝。

例如,每個行業的精英及學術領頭人有望逃亡。

例如,類似高考的方式,通過公平的考試來決出逃亡者,初期的逃亡飛船的設施和設計可能還不如後期的逃亡條件好。每個月都有考試,這次不行,下次再說,讓人類有個念想。

例如,太空軍服役期間,如果立功,有望獲得逃亡指標等等

只要讓大家都覺得有希望,有活下去的可能就行。

合理的激勵方式,還可能造成全人類的科技生產力大爆炸。

計劃初期的相關研究完全可以通過面壁計劃偷偷進行。


我只能說劉老師只是個作家吧。其對人類戰略學的認識可能連未成年都不如。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留一手,考慮最壞的情況。

這些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會想到的問題,各個方面都一樣,在戰爭更是如此。將軍們打戰的時候,要考慮到最壞的情況,如果出現了要如何應對。

可是呢?我們「三體」小說裡面的人類世界,貌似不存在謀略很高的人。在人類存亡光頭,竟然有投降派,有降臨派,有抵抗派,就是沒有逃亡派。

毛主席在小說裡面都死了多少年了?人類智商倒退了?遊擊戰爭懂不?打不過就跑!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逃亡主義還那麼落魄,竟然不是人類領導層實施的,而是靠少數精英人士忍辱負重地完成了。章北海真是好牛逼啊。我不可否認這個人物寫得非常好。不過,整篇文章卻設定在一個弱智的前提上,讓這篇文章失去了很多精彩。

我實在想不清楚,在求生慾望面前,人類為何不能選擇逃亡?

人類社會有過公平嗎?歷史上,告別原始社會以來,不都是犧牲一部分人利益來滿足另一部分的人的私慾嗎?

我不清楚,作者是如何認為,當人類優先派出少數人逃亡的時候,人類社會會崩潰?會大亂?如果要真那樣?怎麼會有改革開放?我認為劉老師的思維還停留在文革時代,還沒從那個時代醒過來。如果喫大鍋飯真的能長久,要改革開放幹嘛?

放到小說裏講,你怎麼設前提,你也不能太過於違揹人類以往的歷史吧?人類的歷史哪有這樣發展的?大難當前,人類的智商反而倒退了?給你三百年時間,還真有沒有人實施逃亡。能否教教我,什麼樣的社會可以做到這麼一致?這裡面有什麼深刻的內涵?能否告訴我,特殊和普通的關係?特殊在哪裡?三體小說裡面的那個人類社會,是如何做到的?竟然讓特殊就這樣消失了?

在三體的軍隊到來之前,在強烈的求生慾望面前,人類社會就這樣硬生生的沒人實施逃亡?這麼聽話?

這明顯就是一個戰略上的錯誤。不要說戰略上的錯誤了,就是實際上去執行也有難度啊。就是面對打戰,哪有不逃難的道理?後期,以為自己戰艦數量比人家多就以為可以打敗他?為什麼人家給你一顆水滴,整個人類社會就都認為是送禮?

你們不覺得,劉老師為了寫他的小說,不得不把小說裏的智商給他硬性降低了?

外星人來了,哪怕人家只是來一艘,你不害怕?面對未知的東西感到恐懼是一種很正常的反應啊。明知道科技被三體的智子封鎖了,還這麼自信?我真想不明白理由啊。我知道,這是劇情需要。我又有什麼好說的呢?

在人類的歷史上,不管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都存在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來實現自己一方的利益。為了人類的希望,讓一部分人逃亡,然後讓其他閉嘴,這很難做到嗎?貌似小說裏說的挺難的,可歷史上出現了實在太多了。

這種事情現在都在發生。我覺得,劉老師是還沒走出文革思維。

飛船的問題太遙遠了,太虛構了,在三體小說中舉的例子是什麼呢?還是小說。

那麼說說現代醫學吧。

隨著科學進步,現代醫學的力量越來越強了,

包括一部分絕症也在被不斷的一點點的攻克

但是,貴。

越是關於絕症的,性命攸關的,靶向藥物,器官移植之類的,

都很貴,貴到有些人真真正正

死也拿不出來,甚至接觸不到這個階段。

但是也有人拿得出來,

有些人不需要用自己的錢,

有些人能調動到錢也買不到的機會,

在這個患有同一種重病的小圈子裡,這就是「逃亡的飛船」了。

但是畢竟只是個小圈子,

談不到相互憎恨的問題。

大眾也並不很瞭解這些事。

但是隨著科技繼續發展,

這個醫療中的有些人的可以生,有些人只有死的問題

必然會越來越迫近。

想像一下,

假如有一天,終於研究出來一種很多人真的一直在研究的藥物,

能預防癌症,或者甚至能中止衰老,

但是要一億元。

想像一下,

到那時,你會如何看待達官貴人們永不衰老的容顏呢?

老人們呢?

道德又會有什麼變化呢?

特別特別陰謀論的說,

醫療市場的混亂也許不光是錢的問題。

愚昧也許是被有意安排的。

回到小說。

逃亡主義當然是正確的,

如果不用不能登船的人們的稅金就更正確了。

小說中其實有個問題就是造星際飛船的錢誰出的問題。

但即使不用登船者之外的人的錢,也不見得不會遭到抵觸,

逃亡主義是對的,反對逃亡主義是錯的又怎樣?

大批民眾耍任性起來,小說裏的政府沒轍的。


瀉藥。

首先,我認為題主的提問方式有問題。

既然已經意識到「政治正確」這個詞不合適,就別用這個詞。

引入這個很有爭議和歧義的概念詞很容易把整個問題帶歪,

除非題主本來就想娛樂一下。

事實上,你提出的選項之中,沒有所謂的「正確」或者「不正確」。

只有「可行」或「不可行」。

逃亡主義選項被關閉的核心原因是:人類社會條件不可行。

請注意,是不可行,而不是錯誤。

其中決定性的因素包括:

思想文化——對人類社會起巨大推動作用的「平等」概念深入人心,

儘管在逃亡主義中成了其障礙。

物質基礎——各國經濟和科技發展不平衡,弱國根本沒有國力選擇逃亡。

這幾點《三體》原文是明確的用了大段落作說明。

如果強行制定人類逃亡計劃,只會有一個現實後果:

在三體人還沒來之前,人類社會自行解體崩潰。

由於原文太長,而且直接對應於現實世界的人性,請題主自行體會。

我就不累述了。

我想重點說明的是:

逃亡選項被宣佈非法,以及逃亡主義的出現,都是出於極其現實的理性考慮

而不是題主想要討論的「政治正確」之類的是非選擇題。

於是,面壁者們逆天下之大不韙的行動真正負擔起了人類抗爭的使命。

而「政治正確」或者「政治不正確」,在現實面前,都是愚蠢的輿論說辭。

《三體》是一本極其深刻的,反映現實世界的作品。

有興趣的可以點我下面的文章鏈接。

歡迎關注我的系列文章

緩慢更新中:

開闢燈讀《三體》之關鍵詞:面壁者 - 開闢燈的文章 - 知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