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重慶人當我讀一段文字的時候(默讀)用的竟然是普通話,我平時說話基本用方言


因人而異的問題。

我用粵語默讀Java編程書籍的中文部分,用英語默讀代碼是英文的部分。


我是自由切換。有時候是粵語,有時候是普通話。但廣東人寫出來的文字,我會本能切換到粵語,因為一些微小的語法和用詞會令我大腦下意識用粵語來默讀。

比如:

我好喜歡什麼什麼東西。

類似的句子,我大腦會第一反應用粵語默讀出來。因為使用「好」字來表達「很」的意思,是粵語習慣用法。

而:

也不知道那些人一天天折騰啥。這類型的句子,我大腦會第一反應用普通話默讀出來。因為「折騰」和「啥」在粵語里沒有這樣的用法,我就只會用普通話來默讀,完全不會切換到方言思維。

謝邀。

迭段文字假使是用方言白話寫箇,一般來講吾會得用方言去拿伊唸出來。

但如果這段文字是用書面語/普通話口語寫的,我會覺得用方言讀挺彆扭的。


一般情況,腦子裡是普通話。

也有特殊情況,腦子裡是:河南話,陝西關中話,東北話,廣州話等。要看文字寫的是什麼。


比如:

冬至過了那整三天,耶穌降生在駐馬店。

三仙送來一箱蘋果,還有五斤肉十斤面。小丫鬟手拿紅雞蛋,約瑟夫忙把餃皮擀。店小二送來紅糖姜水,喊一聲:瑪利亞大嫂,你喝了不怕風寒。約瑟公,你坐下,聽俺說說知心話。木匠你成親後,娶的就是瑪利亞。她沒過門就懷孕,知道你心裡有想法。孩兒他爹竟是誰?你每天每夜睡不下。

這小孩是生靈造,借著他娘胎到地下。

代世人償罪孽,就是以馬內利彌賽亞。這本是上帝的旨,你休要懷疑瑪利亞。

。。。。我讀上面的文字時,腦子裡是河南話唱戲的方言。


這個問題挺有趣的。默認題目所謂一段文字是指現代漢語白話文(北京官話白話文),而且是書面語,幾乎不包含北方口語用字,那麼只要是漢方言,應該都可以用本方言的漢字發音默讀這種文本。若想實現此操作,需要默讀者熟知至少三千常見漢字的方言發音。然後是習慣問題,一些與北京官話相去甚遠的方言的使用者,縱使掌握了常見漢字的方言發音,也不願意(習慣)用方言默讀一整段現代漢語白話文,因為過於違和,正如一位答主所言,普通話寫出來的文章當然是用普通話念更順口。而粵語使用者中則有相當一部分人能接受「方言字音讀官話白話文」這一操作,這對其餘諸南來說是難以理解的,他們會覺得這樣太過於「不倫不類」。

以上句子我就是默念粵語打出來的


主要還是要看文章本身是?啥子文法寫叻。

雖然説四川話也可以逐字音讀普通話文法叻文章,但普通話寫叻文章肯定是普通話讀起順口些噻,未必然我叻答案你都讀到起這間了都還咪有切成四川話蠻?

你要硬是能估到用普通話讀完上頭叻回答,我也算你兇。


主要還是要看文章本身用什麼文法寫的。

雖然説四川話也可以逐字音讀普通話文法的文章,但普通話寫的文章肯定是普通話讀著順口點,難道我的答案你都讀到這里了都還沒有切成四川話嗎?

你要真的能強行用普通話讀完上面的回答,我也算你厲害。


對於家鄉話和普通話差異大的人來說通常都是用普通話吧,因為用方言讀……太怪了

我通常讀文字用的是普通話,但是讀朋友們音譯出來的方言用的就是家裡話了,大概什麼概念呢

你去哪(普通話)

你要克納尼克(方言)

搞什麼啊,信不信我踢你一腳(普通話)

整西釀雞樅,給信老子爪你一jio(方言)

憤怒的小鳥(普通話)

資火尼qio(方言)

我罵死你(普通話)

我操死你(方言)

……

………然後意境就沒有了…尤其是我操你,我們雲南人是真的和平,真的,真的沒有見人就操

ps外省旁友翻我空間評論基本是看不懂的


你的問題我覺得要根據這段文字確定,這段文字是普通話,默讀或朗讀時就用普通話,這段文字是用方言寫成的自然要按方言去讀(比如老舍的一些著作就要用北京話去讀),我只說我自己是這樣。我北京人、我的方言是北京話,現在我天天在北京但北京話用的也不多,因為周圍的人用北京話的越來越少。這其實挺遺憾的,所以我提倡各地的人們還是不要放棄自己的方言,故而我寫了個音頻教材——百集音頻書學說北京話在線收聽__熱門-喜馬拉雅FM,想學北京話的朋友可以參考。網上搜索「百集音頻書學說北京話」或者「搞笑方言秀學說北京話」都能搜到我微博、博客,有文字版和音頻版的配合資料。


應該是潛意識裡選擇當前最容易理解或是最常用的


有時候普通話,有時候粵語。

由於粵語水平太菜,串不成一句完整的話,更多的時候是普通話裡面夾幾個粵語詞。

(有時候甚至會帶有東北話的詞)


我以前上小學和初中時,基本是用粵語念題目的。上高中後有時普通話,有時粵語(和同學交流題目時需要)。高三時,不知道是不是壓力太大了,我覺得我用這兩者念題時,腦子是不同的部位在運轉的,我一度認為自已是不是患上什麼精神病了hhhh。心病本應該在今日高考,卻因疫情,而要在痛苦中多掙扎一個月的高考生們。


普通話。好多詞溫州話不會說。讀不出來。溫州話不過關。平時交流沒問題。但是比較少用到的詞有時候要想很久。有些根本不會。畢竟兩者差太多了。


用普通話吧,可能受以前念課文的影響,習慣性的用普通話來讀文字


難不成我讀一段洋文的時候,腦子裡會浮現粵語?


默讀文字的時候一般都會用普通話,和別人聊天聊到一段文字的時候也會用普通話讀出來,但平時聊天就會用方言。


用四川話。正是因為用四川話,導致曾經一段時間看不懂一些普通話的同音哏。比如藥丸,諧音要完。(四川話裡面葯,要二字發音差別很大)。

可能用了大概一個月時間才反應過來藥丸是啥意思。

廣東江門人,廣州工作,平常思考和閱讀都是使用粵語,生活工作環境使用普通話


肯定是普通話


先學的普通話,後面環境是四川環境,然後在天津上的大學,所以是……一般普通話,讀到帶四川口音的文字四川話,相聲什麼的天津話……


我發現身邊人都在說普通話時我看東西也用普通話,當我剛跟家鄉人用方言說完話,我就會用方言


我一般用粵語,習慣了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