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別迷戀魯迅先生的文章,有的時候就在想如果他活在現在一定是諾貝爾獎得主吧...還有路遙先生,錢鍾書先生等等


諾貝爾文學獎設立的初衷是獎勵那些長期寫作,作品中帶有理想主義,對於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有重要貢獻的作家,早期的評選也一直依據這個宗旨,現在來看明顯有些保守。舉個簡單的例子,託馬斯曼在192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是因為他的《布登勃洛克一家》而非《魔山》。這時候一些非常重要的作家,諸如卡夫卡、詹姆斯喬伊斯、普魯斯特、伍爾夫都無緣諾貝爾文學獎。而裏爾克、列夫託爾斯泰則因作品中的宗教因素而被排斥在外。所以這些作家即使一直活著,也很難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有一些作家則是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比如中國的老舍,沈從文,義大利的卡爾維諾,法國的保爾·瓦雷裏,阿根廷的博爾赫斯等。老舍死於人禍,時也命也。卡爾維諾死於1985年,剛好錯過那一年的文學獎。保爾瓦雷裏同樣因為去世,錯過了1945年的文學獎。博爾赫斯的無緣諾貝爾文學獎,和政治有很大關係,比如在軍政府供職,接受十字勳章。

想講一點關於沈從文的插曲。

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有兩大功臣,一是他作品的英譯作者美國漢學家葛浩文,另一個就是瑞典文學院院士馬悅然。馬悅然也是個漢學家,翻譯了很多中國古典經典,像《水滸傳》《西遊記》。也翻譯一部分現當代作品,其中沈從文的最多,有三部,也幾乎是他最具分量的三部作品,《邊城》、《長河》和《從文自傳》。他對沈從文的喜好可見一斑。

馬悅然出了一本散文集,叫《另一種鄉愁》,這個鄉就是中國。裡面有許多回憶和中國作家往來的文章,關於老舍,關於沈從文等,不保留讚賞,也不掩藏唏噓,尤其是沈從文。

沈從文的逝世他是從龍應臺口中得知的,知悉後立即致電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可是對方並不知道沈從文是誰,那是1988年,這件事讓他很是懊喪。他後來不只一次的說過,要是沈從文還活著,他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給誰呢?

其實現在看來,很多作家沒有得獎,用木心的話說,那不是那些作家的損失,而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損失,就像列舉的那些外國作家一樣,他們已經順利地實現了世界化。可是對於中國和中國文學卻不是如此,老舍和沈從文都還沒有成為世界性的作家。莫言得獎以後,德國漢學家顧彬對他仍是看不上,後來才慢慢緩和了態度。這說明中國的文學走向世界路還是很長的。所以要是中國早一些有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文學在世界的接受會比現在好許多。

PS:1913年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對手是中國的辜鴻銘,由於作品中哲學因素太多,沒有獲獎。(應屬謠傳)英國作家毛姆寫有《在中國的屏風上》,其中有一篇《哲學家》,寫的是他在中國拜訪辜鴻銘的舊事,言語中飽含欽慕之情,他的分量也就可見一二。

諾貝爾文學獎一直以來只頒發給在世的作家,只有一個例外,1931年頒給了去世半年多的瑞典作家卡爾費爾德。(私心還是有的)

還有一些關於魯迅的,胡適,林語堂的,就不贅述了。不過有一點,雖然我一直在成長,魯迅卻始終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中國新文學作家。


魯迅,老舍,沈從文,路遙,甚至相對小眾的,例如鬱達夫,陳忠實等。放到現在,都有機會入圍諾貝爾。

因為現在文學界沒人,實在沒人。

例如,16年獎頒給了誰?鮑勃迪倫。一個民謠歌手。

不是說鮑勃迪倫寫的歌詞詩不好,但是但凡有個更好的選擇,我覺得都不會這樣做。

好比矛盾文學獎,你把獎頒給了羅大佑。這種跨界,彷彿在對那些二十年三十年寫作的人說:對不起,各位實在都不行。

再往前,13年門羅,14年莫迪亞諾,15年阿列克謝耶維奇,17黑石一雄。

門羅是寫女性小說的,安安靜靜的小鎮生活,但實在看不出特別好的地方,適合登在雜誌上,臨睡前看看。

阿列克是寫戰爭紀實的,近代蘇俄入侵,或是切爾諾貝利之類的。作為紀實很好,作為文學,emmm。還是感覺諾獎給人一種「我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另外,今年乾脆因為緋聞不頒了。諾貝爾文學獎讓人感覺越來越柴了


謝邀。

應該是沈從文。

原來看到過關於他的紀錄片裏曾提到,1988年的諾獎本要頒給他,可惜的是沈老在頒獎幾個月前去世了。

如果不追溯創立之前歷史,託爾斯泰、左拉、馬爾羅挺該會很快拿到本屬於他們的獎金


太多了,中國有李白,英國有莎士比亞,德國有歌德,法國的福樓拜……最後瑞典文學院的老頭商量要頒給龔古爾兄弟一次,龔古爾兄弟的棺材板壓不住了:「諾貝爾這小子設的文學獎算個球,老子搞的文學獎才叫牛×!」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唐宋八大家」的稱謂最早出現於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六先生文集》,因並三蘇為一家,所以實際是「八先生文集」。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開來。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之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  韓愈、柳宗元共同倡導了「古文運動」,故合稱「韓赫洋柳岸」。韓愈、柳宗元在唐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時期崛起,掀起古文運動,使得唐代的散文發展到極盛,一時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辭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勢。  蘇軾、蘇洵、蘇轍三人合稱為三蘇,蘇洵是蘇軾和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歐陽修是蘇軾的老師,王安石、曾鞏也都曾拜歐陽修為師。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為唐二家(韓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曾鞏、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以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