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趙世家》裏記了這句話,《淮陰侯列傳》韓信死之前,好像也說過這句話。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深刻地道理?是不是每個皇帝都這樣?為什麼會這樣?這是一種經驗還是歷史的必然?

有沒有那種,身邊的人也應驗這句話的事情呢?


皇帝和大臣那點兒事兒很遙遠,也很近。其實一個政治集團和一個公司有相通的地方。在一個公司飛速發展的時候只要大家別掉隊,好處肯定很多。普通業務員很容易就搞成區域經理。但一旦進入穩定期,再想獲得更大好處就很難了,只有向同事開刀。所以說快速發展的公司內部矛盾小得多,而那種很穩定的公司內部肯定勾心鬥角好不熱鬧。說回政治集團,在打天下的時候內部肯定團結得多,但天下打下來後就變了,一些沒喫夠的希望出事兒,那些不滿的希望砸盤子。這種力量要麼衝擊到大臣,要麼衝擊到皇帝。也就是說有些沒喫夠的人或者不滿的人可能鼓動強力人物造皇帝的反。這是普通成員導致了強力人物造反可能性增加了。再看公司高層成員,有些公司高層以前不肯單幹,追隨一個人開公司,但做大了以後他拉起隊伍單幹了。因為此時他自信心空前強大,實力也很強了,想當一把手了。眼光回到政治集團,從強力人物本身來說,以前當皇帝離他們很遙遠,打死他們他們也不會相信自己可以當皇帝。但那個有些方面還不如自己的人做了皇帝了,自己做不了麼?這個時候強力人物對自己的信心空前強大,實力也空前強大,這個時候如果他們想當皇帝了他們真的可能去造反,他們已經有資本了。人的野心和慾望是會增長的,至少多數人都這樣。所以作為皇帝肯定是會懷疑下屬的。從中國歷史的朝代更替來說,西漢被自己的大臣搞死,東漢也是,魏,東晉,宋,齊,梁,北魏,東魏,西魏,北周,隋等等好多都是被自己的大臣搞掉了,真正被外部勢力推倒的很少,所以說從歷史經驗來講,大臣是靠不住的。想讓大臣靠得住只有一個辦法:讓他沒有能力造反。手段有兩個:第一殺掉,第二廢掉他武功。漢高貶韓信為淮陰侯就是廢了韓信武功。作為淮陰侯的韓信是威脅不到劉邦的,所以只要劉邦輕易死不了,韓信就很安全。但作為淮陰侯的韓信是可以威脅呂后的,所以在劉邦還沒死時呂后就動手了,當然,韓信可能也真的謀劃造反了。待續!


不一定,六朝還有門閥共同體,唐代有關隴集團的說法,宋人也盛傳杯酒釋兵權。這種屠殺功臣集團的例子不絕對,比方說漢代殺8個異性諸侯王,但是在漢初如李開元先生說功臣集團勢力還很強大,消滅呂家迎立漢文帝就是他們的力量。

真要說的話,得和皇帝本人的政策有關,劉邦選擇了郡國雙軌制,一方面保證了國家總體上的中央集權,一方面分封諸侯國,來隴了功臣集團的慾望和支持。這樣想法很好,但是他忽略了一點,諸侯王的存在嚴重阻礙了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諸侯們也會擔心因為地位不保而準備反叛。

漢書記載劉邦在位期間共封功臣143人,劉氏宗親11人,這種濫封只是權益之計,功臣集團勢力太大,劉邦想不承認都難。劉邦是一個獨裁者,免不了對地方矯枉過正。出身大老粗的他想法很簡單,總是把諸侯王的叛亂當做個例,錯誤地認為只有高壓政策才能解決地方王國的叛亂。結果衝突愈演愈烈,最終導致這種頻繁內亂。以下是叛亂的數據


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是天道規則。你弱你就會被淘汰。成王敗寇,成王之路更是殘酷。你把自己當走狗,在王者眼裡,你卻是王位挑戰者,被烹是你註定的命運。甘心當走狗的人,沒用之後,被主人烹掉,填飽主人的肚子這不應該是走狗的榮譽嗎?權力之路,不進則死!現代社會,死有些過時了,有奢入儉難,活著也是受罪。但是我要說一句我,這些人雖敗猶榮。因為人家挑戰過……!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最美風光在險峯~些許領悟,與諸君共勉……

比如向反智主義、向資本繳械投降、洗地辯護的「知識奸」:

「我知道鑽石是智商稅——但是你為了表示愛我,為了與我的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我求你也蠢一把,不行嗎?」

「我知道這個汽車模型產品91-93年款內飾配95-96年款外飾,這在汽車歷史知識重現表達參考方面不合格——但是我就願意買,就當收型。」

這種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今天你認為你『我有接觸與瞭解知識,但面對知識VS資本,我堅決支持資本』是資本的功臣;

明天你『有接觸與瞭解知識』就是資本眼裡的『不安定因素』。」

以及性別多元這一塊,向傳統性別規範老學究勢力委曲求全的軟骨頭LGBT運動家組織:

長期以來,不少軟骨頭LGBT運動家組織,在傳統性別規範老學究那裡委曲求全:

「性別多元就是玩兒玩兒、娛樂、私人癖好,

正經嚴肅領域還是會遵從傳統性別規範的。」

殊不知,這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你曾經玩過性別多元?你都是不安定因素。」

我們就應該硬起來——性別多元不是、也不該是玩兒、娛樂、私人癖好,而是、也應該是嚴肅的、跟符合傳統性別規範者平起平坐的存在。

而包容俠們的文字遊戲:

「我們包容你的性別多元屬性;

但是在這裡,委屈你符合一下傳統性別規範/你最好還是符合傳統性別規範/要求你符合傳統性別規範你要服從管理。」

其實跟「不包容」也只有一線之隔——

你覺得仰仗著「雖然我是性別多元人士,但我在公司裏工作時會遵守【要求員工符合傳統性別規範】的管理規章制度」,你能多幸運?

接下來,「你是性別多元人士」都可以成為殺你的理由。

軟骨頭:

「性別多元就是娛樂、玩兒玩兒、私人癖好,沒打算成為擺得到陽光下檯面上的、跟傳統性別規範形象者平起平坐分庭抗禮的體面存在。

我在公司還是會遵守《員工應符合傳統性別規範》的規章制度的。」

當權的傳統性別規範老學究:

「你曾經玩兒過《性別多元》這種娛樂項目是吧?

你被炒了。」


不做無法實現的夢

必將百倍奉還 到達勝利之前,無法回頭 你的腦袋裡好像少了些什麼

不當贏家,就只有死路一條

人總得有個活著的理由 各取所需而已 正義,不過是勝利的又一個別稱 墊背的,怎麼都不嫌多隻有弱者,才會在乎恥辱知道這些經典名句出自誰口嗎?那必須是國士無雙之韓信!

個人覺得既然有這種說法,應該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是絕對的。

功成名就之後,一些帝王過河拆橋,把有功之臣撂在一邊,甚至加害於他們,是因為懷疑其功臣的野心不止於做人臣。

但這還要看具體的情況以及帝王個人的人品如何,應該也有不符合這句話的例子。

本人歷史所知有限,以上只是個人理解。


因為古代王朝權力的建立靠的是暴力革命,老百姓可以靠神話來渲染,可一同暴力革命的兄弟並沒有敬畏

謝邀,

道理就是這個道理,沒什麼深刻的皇位只有一個,容不得半點閃失失勢最好仰人鼻息,最次死路一條遠的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近的俄國大清洗都是要把政見不同,

或是構成威脅的人清除掉。

當然會有冤殺錯殺,但是

so what?只要不會搞到揭竿而起嘯聚山林為了坐的安穩榮華富貴你受委屈關我屁事

畢竟人心隔肚皮,既然難分是非

統治者又不能開金手指,上帝視角全部殺光,是很划算的

畢竟誰知道你是周公輔政還是窺伺神器

是朱溫王莽安祿山還是嶽飛趙盾

更何況你能保證

嶽飛就一定真不二心?趙盾就是天大的冤情?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大部分情況下,利益纔是真的。是決定規則規律的元規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