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

民國35年,也就是1947年,此時國軍的軍銜標識已經參照美軍,重新設置了,具體共設置: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肩章樣式:將官 特級上將 5顆星

一級上將 4顆星

二級上將 3顆星

中將 2顆星

少將 1顆星

校官 上校 3顆梅花

中校 2顆梅花

少校 1顆梅花

尉官 上尉 3直杠

中尉 2直杠

少尉 1直杠

還是直接放圖吧!

中華民國歷史上只有蔣中正受命為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五星上將)。

其實,雖然國軍從1946年3月起,軍服重新設計、逐漸實現統一製作,並逐步換裝,但其著裝混亂的情況並沒有改變。 起初,軍官著新式軍服,但仍佩戴老式軍銜領章。至1948年,軍官的軍銜標誌基本改為美式肩章。 士兵的軍銜標誌取消了老式領章,但保留了老式布質胸章,至國民黨軍隊被趕出中國大陸,其士兵從沒有佩戴過美式軍銜標誌。在解放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布質胸章是國民黨軍隊士兵乃至部分軍官的主要軍銜標誌。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胸章。

陸軍官兵的胸章是用布印製的方形塊,通常由各師文書照規定列印自製,故略有不同。釘縫於胸前左上口袋蓋上。長約9厘米,寬約7厘米,周圍鑲有0.5厘米寬的色邊,並在中間蓋上單位官章。將官胸章為紅邊,校官為黃邊,尉官為藍邊,士兵為白邊,軍校學生則為黑邊。胸章左欄是官階三角星,多為黑色,數目與領章相同,垂直排列。士官在三角星後有一黑直線,貫穿三角星。軍人的兵種、官階、姓名、職務、佩發年份,從胸章的顏色、內容一看便知,官兵通常遠遠的就能由某人胸章上的色邊判斷是否應該向其敬禮。

如圖,黃邊,說明是校官,兩顆星,對應是中校。


由胸標最左列兩顆三角星可以看出,是炮兵中校。


應該是中校吧。


營長不是個軍銜,是一個職務。類比政府的局長和正科的區別。

軍銜:

少尉,中尉,上尉

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少將,中將,上將,大將

軍內職務:

正排,副連,正連,副營,正營,副團,正團,副師,正師,副軍,正軍,再高我就不知道了。

營長一般是正營級,少校或者中校軍銜。

具體管多少人,多少裝備就是機密了,自己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軍事論壇,中央七套,多少會透漏一點。


營長在任何一支軍隊里都屬於剛攀上中級指揮員職務的台階。對應的基準軍銜應該是少校,也有被授予中校軍銜的。一般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銜,營長對應的是少校——中校軍銜。以蘇聯為首的東方軍銜,營長對應的是大尉軍銜。如抗聯部隊余部1940年後撤到蘇聯境內修整,對外稱88旅,旅長周保中最初是中校軍銜,金日成是其手下的一個營長,當時的軍銜就是大尉。

看題主提供的圖片,這位營長應該是炮兵中校。


以團為例子

某某後勤團

裡面有各個處,例如油料,伙食,保衛,運輸,通信。各個處的處長就是營長。下面例如運輸處又有一兩個科長,一個管理貨車,一個管理司機,就是連長。

營長大概管3,5十個人,連長大概一個人管十來個。有些地方還是以老陸軍的3為單位,三個班為排,三個排為連。但是現在部隊越來越精簡,也越來越現代化機械化,沒那麼多人了,所以各個地方人數都挺不一樣。

胸口資歷牌中間是深藍色,連長是淺藍。

軍銜一般為少校中校。

正營轉業去好地方一般是科長,差地方一般是副處。


校官黃色邊框,兩個三角符號,藍色炮兵兵種色,陸軍七十三軍炮兵營長


一般為少校軍銜,也有上尉軍銜的


嗅覺遲鈍,不合格。第八條 乙肝病原攜帶者,特警職位,不合格。第九條 中國民航空中警察職位,身高170-185厘米,且符合《中國民用航空人員醫學標準和體檢合格證管理規則》IVb級體檢合格證(67.415﹙c﹚項除外)的醫學標準,合格。我看也就是 一個 班長了, !!


黃邊,校官,兩個△,中校,炮兵營長符合中校的身份,結論:陸軍中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