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轉化為對標準計量單位與對應比例求解,如「陳維崧多有才」、「納蘭性德的才華是陳維崧的三分之一還是四分之一」,或「朱彝尊多有才」、「納蘭性德的才華是朱彝尊的一半還是五分之二」,會相對比較容易。


納蘭的才力是充沛的,小令寫的清新可愛。這裡有人說他是天分型選手,這個論斷沒問題。但是年少恃才,總歸是一種病症,其詞才子氣難避,亦蹈襲人語,力能不深,筆不能邃。

納蘭詞的佳處在才,壞處也在才。


只以「才」這個概念來評價作者,很容易顯得捉襟見肘。葉燮在論作者心性時提了「才、膽、識、力」四個概念,立足這四個端點來給古今的作者們畫能力圖,相對會更全面。

蘭公子的詞讀的少,不敢做總體的評價,等等看別人的回答吧。祇從有限的印象回想,覺得他是屬於天分型的作手。起點很高,能夠快速地達到一個高度,在這個高度上也能有自己的建樹。但論到在語境的開拓上左穿右穴、別開生面,則會是其弱項。才人、學人、詩人這三者裡,他可能是偏詩人型的吧,所謂天生得風人義者。


納蘭容若貴公子,所以世人看他就有了一層光環。

看看錢鍾書先生如何評價:

納蘭容若《飲水詩集》二卷。十年前讀此,頗賞其吐屬高華。今復披尋,乃知徒矜亮節,實尟切響,不耐吟諷。七絕較工,亦不過二、三首耳。七律板滯,最為鈍拙。【數出塞而無邊塞雄傑之詩。】

屬詞使事,時有疵累,如卷上《新晴》之「誰家少婦最高梯」(按周美成《浣溪紗》云:「勸君莫上最高梯」,蓋詞中趁韻語也。「梯」字乃紀文達所謂「懸腳」,見《試律叢話》卷二:「押韻不穩,如人立於亂石碎磚之上,雖不顛仆,卻搖搖然。」李白《菩薩蠻》曰:「玉梯空佇立。」)、卷上《題蘇文忠黃州寒食詩卷》之「黃州見逐臣」,皆不成語。

余嘗見容若《淥水亭雜識》中考證,如高允《徵士頌》、「谷量牛馬」、「白面書生」諸則,皆與姜西溟《湛園札記》隻字無異。容若悟識卓朗,記誦非其擅場,必非西溟襲容若也。其詩亦模擬之跡宛然,有若皎然《詩式》所謂「偷勢」、「偷意」,以至於「偷語」者,如卷上(《通志堂集》卷三)《擬古》第三十九首:「吾憐趙松雪,身是帝王裔。少年疏達臣,侃侃持正議。書畫掩文章,文章掩經濟。」此本楊眉菴議論也。


論騷氣,除了倉央嘉措能與之一戰,其他人都不太行


納蘭容若本命納蘭性德,這個名字呀!在我心裡勾畫過無數遍,有過無數幻想,翩翩公子 清風霽月 溫潤如玉,多情而不風流。所有我認知里的詞語都無法形容,若僅僅是論才,實在辱屈了這位性情品德風度皆為上乘的才子。

他的生平往事終成一段佳話流傳,17歲進國子監,22歲進士出身而後御前侍衛,文武兼修。《納蘭詞》含括其三百多首詩詞,在出口成章的清代,乃至中國文學史上也立得住腳。

讓我對這個素未貌面只在歷史隻言片語記載中了解的貴胄男子泥足深陷一度不能自拔的原因卻不是他才華橫溢,而是「情」,眾所周知納蘭容若不止一個女人,他是才子更是「情種」,滿腹才氣生而多情,每一段都用情至深。用現代文明形容,「出身豪門 好看多金 溫柔體貼 有修養有素質 能力不凡 還特別愛你」這種男人給你要不要?我能馬上撲倒啊哈哈哈…

言歸正傳…嚴肅臉臉( ???? ? ???? ),好了,認真,收。

納蘭容若出身納蘭氏,滿洲八大姓氏之一,父親是康熙朝位高權重的權相納蘭明珠,黨羽遍布朝野。按理說這樣的富家公子衣食無憂,前程似錦沒啥可憂傷才對,可他偏和提籠架鳥,尋花問柳的紈絝公子哥不一樣。說了嘛他生來多情內心充滿憂傷,20出頭的年紀我愁著下課晚了食堂沒有紅燒肉,人家已經是御前侍衛,但他心思細膩敏感,侍衛是武官,與自身的詩書才情格格不入,在大清帝國名利場中已然另類,「孤芳自潔,昏波不染」在他父親與政敵之間夾縫求存,被毫不喜歡的職務禁錮,「予生未三十,憂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風吹已斷」字裡行間難以掩飾的憂傷汩汩流淌。這些背景鑄就了隱忍壓抑又悲傷的性格。

再說說我鍾於他的「情」,野史記載納蘭容若的初戀,真真是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一起長大至情竇初開暗生情愫且互有婚約,可惜好景不長,沒多久初戀被送進皇宮成了康熙的後宮。至於這個女子是誰?有人說是他的表妹,而文人記載只撲朔迷離地存在著,正史幾乎乾乾淨淨。初嘗相思之苦,憂愁鬱結。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減字木蘭花》是寫給初戀的詩。

第二段正妻盧氏,屬於現在言情小說里的先婚後愛,19歲帶失去初戀的悲傷娶了政治聯姻的盧氏,上天眷顧這位多情才子,婚後盧氏成了他的紅顏知己,可惜只維繫四年,盧氏病逝。(必須說說當時的醫療實在不行,感冒風寒都能要了命)納蘭容若生平愛情詩詞里最多的就是盧氏,鮮為人知的「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便是惦念盧氏。

第三段繼弦官氏,尚未走出紅顏辭世又迎來第二段聯姻,這次並沒有與盧氏一樣的情投意合,歷史記載是相敬如賓,但在他悼念盧氏的一首悼亡詞中說,「鸞膠縱序琵琶,問可及,當年萼綠華」。可見感情一般。

第四段小妾沈宛,漢族江南人,與納蘭容若是同類人,滿腹才情,氣質相似。清朝滿漢不通婚,註定不能名正言順地在一起,無奈之下, 沈宛帶孕返回故鄉。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夢江南》到底是庄生夢蝶,還是蝶夢庄生?終是悲劇收場。

對每一段感情都用情至深,但皆不得善終,所謂「情深不壽」,已耗盡有限的情感,生命永遠終結在30歲。

怎麼都覺得他是經受不住情傷鬱鬱而終,所以我想啊!但凡早生百年在那個朝代,能不能目睹一眼這位溫潤如玉的公子清風霽月,或者再有幸與之共度半生(?ω?)hiahiahia…


這個問題問得好,納蘭容若有多有才,我給你介紹一下。納蘭性德,清朝滿族的第一個大才子。他的人生經歷有多複雜?根據現在的話說,他是家中的第二代官員,他的家庭也是一個學術家庭,他也可以稱得上仍然是家裡的第二代軍人。

在納蘭性德進入國子監幾個月後,舜天府的鄉鎮考試開始了。在徐祭酒和他父親的支持下,納蘭性德成功地參加了考試,這就是他的重要生活經歷。直到他真正面對以前一直牽掛著的科舉考試,納蘭性德的思緒並不緊張,同時他又在心裡暗自告訴自己必須有信心。根據當時的科舉制度,鄉鎮考試分為兩個階段:武術考試和文試。武術測試主要考察候選人的騎馬和射箭等軍事技能。這對八旗的子弟納蘭容若來說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他每天都沒有停止這些訓練。所以考試並沒有出現什麼太大的問題,後來他也確實成功通過了武術測試的所有科目;在文試的第二階段,由於納蘭性德在各種儒家的經典作品上努力學習研究,他對孔孟和朱熹等人的作品非常熟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勤奮實踐,仔細鑽研,他已經可以將書中所講解的理論和其中的實際意義,各種詩歌和詩歌內涵結合起來,並且具有極好的寫作能力。因此,在考試的文本考試中,他表現得更加精彩,和在武術考試中沒有受到阻礙一樣。最終他成功通過了三門考試。納蘭興德贏得了冠軍,這對滿族和他的家庭來說,都具有特殊意義。

就環境而言,由於滿族是少數民族,他們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他們佔領中原並成為中原的統治者之後,他們一方面聲稱支持儒家漢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另一方面,在他自己民族的內部,他採取各種手段來壓制儒家漢文化的影響,並希望通過強制手段保持其民族文化的純潔性。因此,當時很少有滿族人會對漢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納蘭興德是其中的異類。他不僅對漢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在此期間也熟悉漢文化的代表作品,並積累了許多文學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納蘭性成為一個舉人真的很有意義。

納蘭的話語是多愁善感和深情的,而納蘭的言語也說明他是一個充滿激情和痴情的人。當納蘭興德17歲時,他娶了當時地位相當於現在廣東省省長盧興祖的女兒,盧氏。這兩個人非常情投意合,也很感性。納蘭性德和自己的妻子在日常的相處中已經是朋友了。這兩個人具有相同的氣質,相同的興趣,詩歌,還會一起約期下象棋,可以說是彼此的紅顏和藍顏知己。新婚生活也同樣激發了納蘭的詩歌創作。納蘭是康熙的私人保鏢,經常與皇帝一起巡邏,每次夫妻分手都非常捨不得。然而,他們夫妻美好的時光不長,盧氏在結婚三年後就因病去世了。之前因為長期的分別,這對恩愛的夫妻總是悲傷,而在失去自己的妻子後,納蘭則更加變得不高興。盧氏的棺材停在一座古老的寺院,第二年被埋葬。沉重的喪妻衝擊使得納蘭在詩歌的死亡的話語中反覆揭示哀悼和無法得到回應的愛情的悲傷的懷舊情緒。有一次,納蘭容若在晚上又想起自己死去的妻子,他突然想到一句詩,詩中充滿了他對死去妻子的思念,以及兩人當年快樂時光的留念,還有對現在物是人非的無奈與感傷。有一天,納蘭夢見了他妻子的身影,他用手撫摸了一下妻子的臉龐,結果發現那只是夢一場。

納蘭性德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心臟的詞人,但因為有著一個虛弱的的身體,他只活到了三十一歲。在他去世之前,他仍然在十分地想念自己的好妻子盧氏。


什麼才不才的,環境好但家門不幸。


有才的男人歷史上多的是,像他那麼深情的確不多,司馬相如有才嗎?有才!但是也改變不了他渣男的事實。在那個男女不平等的時代,他那樣的身份背景,他的深情比才華更加可貴


大概有才到在知乎擁有話題「納蘭容若到底多有才」?


可以說是文武雙全,文是滿清第一詞人,武更是皇帝身前的御前侍衛,更多次深入敵國刺探軍情。另外他對佛經也很了解,所以給自己起來個號,叫「楞伽山人」,據說他八歲變寫了第一首詞,不過這個有些爭議。二十多歲創辦《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他正妻去世後,他為妻子寫的悼亡詞也特別好。王國維也說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