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安全药物研发滞后 不可治愈的淋病病例在国内呈上升趋势


我看到评论有说抗生素滥用的,有说药企/高校不重视新药研发的。我觉得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先来反驳一下这两个观点吧。

1、抗生素滥用在中国是个很糟糕的事儿,很多感染的治疗都存在抗生素滥用,可在淋病的治疗上,还真不存在抗生素滥用。指南给的治疗方案就是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按指南用药是再对不过的了。

2、药企/高校不重视新药研发,抗生素的研发速度是比抗肿瘤药物或者其他药物慢的,这个历来如此。头孢这么多年了,也没见到新的出现,喹诺酮最新的药也就是加替沙星了,其实也算好几年了。新的抗生素出现慢,这个真不是药企/高校不重视的原因。

以下是正文: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来源百度百科)。淋病的控制要从传播出发,不是治疗出发,这个在传染病上是通的。只是因为这个病不像艾滋病那样恐怖,很多人就不重视。

而对淋病特效的抗生素就是头孢曲松钠,目前只有这个。如果发生抗生素耐药,就只能自求多福,希望抵抗力强了。等新的抗生素的研发不太靠谱。

抗生素的研发难度大,周期长,一般的研发机构根本不具备抗生素研发的基本条件,简单来说只有大公司才可能研发抗生素。而抗生素的利润远不如抗肿瘤药物和单抗药物。没有利润驱使,就不会有人投入研发。

另外,问了医院的朋友,据说还是存在一些医生不按指南瞎用药的,给病人用碳青霉烯类。对于这种现象,我实在不知道说啥,生气!这种医生不是蠢而是坏!


谢邀。本人做的是研发最基础的分离纯化工作,主要作用是为新药研发与全合成等提供一些骨架参考。药物研发滞后跟很多因素相关,其实国家对于药物研发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可是效果还是没有太大。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可能需要三五十年的时间,困难重重,从开始对药物的合成,药理筛选,毒理测试,剂型选择等,到成型后临床一试,二试。。。这中间每一步的稍有差池都可以造成上市的失败。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耗时长,回报慢的工作。个人理解。

我在国内top1学习,也在上海药物所做过一段时间研究,目前国内高校除了药学顶尖的那几所,其他的几乎是没有能力从事真正的新药开发的,以后的新药开发肯定是以企业为主导的,高校以发文章为导向的机制无法完成新药开发这个漫长的过程。而国内企业又是以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研发投入是很少的,能够达到10%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了。大部分药企还是以销售为导向的机制,少数重视研发的国内企业也有成功的比如恒瑞,但是经过了至少10年以上的转型阵痛。


谢邀。我也曾经在国内知名药企干过研发,保证是全国前三十名的企业,具体名字就不说了,我的感觉就是国内根本不重视研发这个版块,原因我觉得有二,一是研发投入太庞大,一直有句话叫做十亿美元十年换一个新药,实际上即使是这么投入了也不一定能上市,临床实验三期中间哪步出现问题都白瞎了,还不如搞仿制,国内很少有药厂敢于这么冒风险;二是药品出厂后到消费者手上中间环节太高,你不要看消费者买的药价格都不低,实际上药厂直接得到的利润非常有限,我举个例子,某种抗肿瘤药,到消费者手上是220,从我们厂出去的呢是23,这几乎十倍的空间,跑哪去了,就不详细说了,太敏感


安全药和&有效药还是有区别的吧,任何药物尤其西药都是一把双刃剑,没有绝对安全药物,现在新药研发在我国人体试验阶段还有很多法规&阻碍,所以就形成了地下交易,国外比较放开政策,cfda也有很多严格的控制,翻开很多西药说明书那些看似我们常吃的普通西药都很多注意事项和禁忌,。

加上个体差异,基本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

再说下,很多发达国家研发出来的新药本国无法上市,都跑去印度上市了,或者说,未来印度会成为世界新药和仿制药生产大国,这是国家政策放开的原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