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取钱时,边取边思考这个问题:你看,先吐卡后吐钱很好的解决了国内好多人把卡忘了的问题。然后,我拔了卡转身就走了。。。100欧啊!我这得消多少灾!/::&<


1,这个事情在设计上有一个本来应该解决的缺陷。就是吐卡口和图钱口要上下紧挨。(实际上国内大部分机器没有做到这个动作),而且吐卡口要在上方,吐钱口下方。

2,吐出来时候,卡先吐。(这时候你人的视线是集中在吐钱口,但因为吐卡口就在吐钱口上方,绝大部分客户都能看到卡慢慢吐出来这个动作,这时候,自然会取卡。)拔出卡后,钱继续吐出来。

这种模式,可以基本接近问题。

逻辑:1、两个东西要在同一个视线范围内。2、小面积(卡)在大面积(钱)在上方。3、小面积卡先出来。客户因为视线集中在一个地方,能看到卡自然能拔卡。然后出钱。

现在卡一般在右侧,钱在左侧。这种放在两个不同方向视线的,就是只管机械设计不管客户体验的做法。
在目前ATM取现金额受限,每次取现金额有限的客观事实下,很多人在ATM不是拿一笔5000元钱就算了,还要拿几次 存几次 查询几次。

如果全部是先吐卡才出钞,你想一下这些人到了柜员机会是什么结果,客户在ATM耗费的时间多了很多,这个也是一种浪费吧?


国外很多地方都是先吐卡后吐钱,其实这个体验更好更安全。不太理解国内为什么不设计成这样的流程。
以前好多银行流程都是先吐卡后吐钱,现在国内银行大多数都改成了先吐钱后吐卡,先吐卡的只遇到过光大的
光大银行是先吐卡再取钱吧,觉得这个设计的很好~我自己就曾经在取现之后忘记取卡,还要特意感谢一下建设银行员工,给我打电话将卡送还。先吐卡再取钱还是比较稳妥。


台湾是先吐卡再吐钱的。大陆是先吐钱再吐卡。各有利弊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