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我的回答是不能,無論是從可行性,還是從帶來的後果來看。

其他人說的影響碳循環,也挺有道理的。

以下是原答案。


你這個想法挺有意思的,不過你首先要弄懂「大氣層至宇宙空間」的含義。

大氣層按照熱力結構可以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散逸層。我們生活的對流層高度在10 km 左右,而散逸層是大氣層的最外層,是大氣層與宇宙空間的過渡層,其下界離地表有800 km,上界可達3000 km,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散逸層最遠可延伸到630000 km,甚至月球都還在大氣層內[1]。

大氣分層圖(截取自華萊士的《大氣科學》[2])

那麼在不考慮可行性的情況下,把二氧化碳排放到哪一層更合理呢?產生溫室效應的主要是平流層的溫室氣體,排放[公式]只會增強溫室效應;排放到中間層和熱層也會增加對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也不合理。為了儘可能減少[公式]的溫室效應,我認為排放到散逸層或者散逸層之外最好。

接下來我們再來討論可行性的問題。為了把[公式]氣體排放到距離地表至少800 km 的高度,我們以下幾個備選方案:(1)定期用火箭運輸壓縮的[公式]運送到散逸層;(2)在陸地上儘可能均勻地建造行星排氣管。

方案(1)多虧了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為我們的工程減少了大量成本( ̄▽ ̄)」 ,然而即使是「重型獵鷹」,其近地軌道(距離地表2000 km 以下)的運載能力也只有63.8 噸,而國際能源署發布的《來自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排放2018:回顧》報告顯示,僅2016年,全球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23.1億噸,也就是說我們一年要至少發射5 億次「重型獵鷹」(平均每秒發射16 次),才能抵消一年的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希望馬斯克同志看到以後,多多支持我們的計劃,加油生產獵鷹。

(??ω??)

馬斯克同志拒絕了我的計劃並且點了個踩,好吧,我們看看方案(2):在地表建造12000 台座行星發動……啊不……行星排氣管。12000 座太多了?好吧,2000座吧。2035年,地球聯合政府建成了第一座行星排氣管。而後,在全球各地都建起了行星排氣管。在每一座行星排氣管管轄範圍內的工廠、火電站都會定期把最近排放的二氧化碳(嘛,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一氧化碳、顆粒物、臭氧什麼的也一起送去得了,還可以緩解大氣污染問題)封裝好,並送到指定的行星排氣管。每一位擁有私家車的市民也要把一周內的汽車尾氣送到轄區內的碳委會。二氧化碳們就這樣一皮卡一皮卡地被源源不斷地送到行星排氣管。而由於二氧化碳和大部分的大氣污染物比空氣要重,我們必須使用動力把他們推上去。為了解決此問題,2019年中國的一位網友在社交網站——某乎上提出了以石頭為燃料,利用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把污染物沿著 800 km 的排氣管送入逸散層的天才想法。正是由於這位網友的大膽構想,人類才緩解了困擾了一個世紀的全球變暖問題。但是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未來有更大的災難在等待著他們……800 km 高的行星排氣管被颱風、地震,甚至中尺度的強對流系統輕易摧毀,2000 座倒塌的排氣管摧毀了大部分城市,揚起的灰塵被垂直輸送到了平流層,像一層厚厚的「黑布」遮蓋在地球表面,太陽輻射無法達到地表,地球又迎來了一次大冰期,僅存的人類不得不搬入地下城生活……

糟了,好像寫成小說了……嗯,總而言之,要想將二氧化碳排到宇宙空間最好的方法還是蟲洞吧,在 M87*的事件視界上開個蟲洞,完美!

[1]Baliukin I I, Bertaux J L, Quémerais E, et al. SWAN/SOHO Lyman‐αmapping: the Hydrogen Geocorona Extends Well Beyond The Moon[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2019.

[2]Carey R. Atmospheric Science: An Introductory Survey[J]. Physics Bulletin, 1978, 29(6): 273-274.


都能把二氧化碳送出去,為什麼不把二氧化碳固定下來


不存在的,你會被冷死,溫室氣體是保溫的,不能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溫室效應


我認為可以這樣,用菜牆立體疊加種菜,每畝可增加100倍的蔬菜產量,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樓頂種花種草既可以隔熱隔音降溫又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後多開木製傢具廠,鼓勵市民多買木製傢具,多種樹,多砍樹,把砍下來的樹用來做傢具,這樣這些傢具的重量就相當於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此循環,砍了又種,種了又砍,另外發展新能源,太陽能 核能 新能源汽車 太陽灶炒菜煮飯,減少燃燒排除的二氧化碳。再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了


可是可以但是對生態的元素守恆不利

這樣的話地球生態系統里的碳元素會越來越少,儘管這可以暫時解決溫室的問題,但是久而久之植物光合作用可生成的有機物也會變少,導致我們這些碳基生物生存不利。

所以說這並不能成為一個長久的方案

不能,地球的構成和生命形態是碳基,碳循環是生態圈存在的根本,把地球上的碳基,轉化成二氧化碳,又將二氧化碳排出地外,而不是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生物化碳,等於是抽干生態圈,摧毀地球的所有的碳基生物。


可以,但是以現有的科技水平成本太高了。


地球大氣實際上不停向太空逸散的,就如你說的那樣,不過量是微不足道的,完全可以忽略。關於溫室氣體,一個典型誤區是二氧化碳濃度太高了,事實上地球CO2的濃度億萬年來一直在下降,並且還將一直下降,其實二氧化碳高了反而有利於植物生長。事實上,環保注重點應該在「溫」上,工業生產產生的熱以及廢氣導致的大氣循環熱循環失衡,CO2惰性及無害但導致了散熱困難,可是地球以前濃度比現在還高呢,還有其他廢氣導致熱效應增加,所以要想辦法散熱才是正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