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崇尚三國時期的許多謀士,他們有軍事才能,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也能準確揣摩主公心理,在主公需要某一方面的人才時,也能準確知道某某地方某某人善於某某,也能夠管理國家內政等等,我想到如果三國還未開始時,沒有各諸侯打來打去,其實大家都忠心漢室,根本沒有三國,那麼歷史上的鬼才毒士卧龍鳳雛等有智慧有計謀的人是不是很大可能就想普通人過完一生,歷史上根本不會有人知道他們?而且他們總不能是提前就知道到時候會有各路諸侯分立的局面就提前學習這些計謀的吧,那麼是不是歷史上每個時期和朝代都有這樣的謀士,計謀等不下於卧龍鳳雛,只是他們所在的時期不是亂世,所以就像普通人過完了一生,沒在歷史上留下什麼痕迹?


你想效忠漢室,漢室肯讓你效忠才行,要不你別幹了,全家去越南定居。

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標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顧」,次曰「八及」,次曰「八廚」,猶古之「八元」、「八凱」也。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勛、蔡衍、羊陟為「八顧」。顧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為「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為「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

又張儉鄉人朱?,承望中常侍侯覽意旨,上書告儉與同鄉二十四人別相署號,共為部黨,圖危社稷。以儉及檀彬、褚鳳、張肅、薛蘭、馮禧、魏玄、徐乾為「八俊」田林、張隱、劉表、薛郁、王訪、劉詆、宣靖、公緒恭為「八顧」,朱楷、田盤、?耽、薛敦、宋布、唐龍、嬴咨、宣褒為「八及」,刻石立墠,共為部黨,而儉為之魁。靈帝詔刊章捕儉等。大長秋曹節因此諷有司奏捕前黨故司空虞放、太僕杜密、長樂少府李膺、司隸校尉朱?、潁川太守巴肅、沛相荀翌、河內太守魏朗、山陽太守翟超、任城相劉儒、太尉掾范滂等百餘人,皆死獄中。余或先歿不及,或亡命獲免。自此諸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眥之忿,濫入黨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嘗交關,亦離禍毒。其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


把多有史書都看完你會發現有很多更厲害的人


郭嘉賈詡這種貨色隨便找個亂世比他們強的有特么一籮筐。。。。

諸葛亮這種可遇不可求,但是像苻堅的王猛,趙匡胤的趙普都是非常接近諸葛亮水平的人臣了(不過還是要說一句,這種級別的已經不是簡單的謀士或者文臣了)


宋朝少一點,五代文化斷代了。宋朝的制度設計權力結構制衡關係等,顯著地倒退了。


因為三國演義,所以我們更關注三國。其實,每一時代都有傑出的謀士,絲毫不弱。


①任何時代都不缺乏聰明人,如果非要在世界智力做個排行榜,中國人(漢族)應該是位於前三名的。

②忠肝義膽、義薄雲天之輩,任何時代也都不缺乏,只是這樣的人不能為生民福祉,為萬世開太平。186在重慶談判時對記者童欣說「要學會講究鬥爭策略,要善於保護自己,才是真正的勇士。不要一上陣就中彈,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沒用哦」。電視劇《軍師聯盟》里,徐元直有句話「生逢亂世,我們這些讀書人要麼讓自己變得有用,要麼為這些百姓謀一點希望」。謀士存在的意義,比陷陣勇士和威武將軍有用有效的多。

③能夠成為謀士的人,要求智商過人,不太要求情商,甚至越「自私」的人越好。因為目的性強,才不至於忘記初衷,才有前行的動力,也能夠忍受屈辱(例如孫臏)。所以,我更喜歡管仲、鄧希賢。

④綜上,先謀己,保全性命。再謀人,心思縝密,工於心計的人才能知人,而情商太高太低的人往往忽略了這一條。知識儲備豐富,實踐性強,才敢謀兵,這是腦袋決定屁股,不然就成了割鼻子的尊盧沙。據傳鬼谷子說「小人謀身、君子謀國、大丈夫謀天下」,志向遠大、處處考慮國家利益、不徇私情的大格局,具備常人沒有的遠大眼光和驚人的洞察力。前有「治大國若烹小鮮,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的陳平,後有「天使與惡魔兩面」的首輔張居正。

在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禮樂征伐不再是天子專利,可以是家臣、百姓、甚至奴隸(百里奚就是戰俘,後來是晉獻公女兒伯姬嫁給秦穆公的媵人)。讓普通人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即使到了科舉時代,依然有大量才子謀士蓬勃而出,延續和傳承中華文明(歷史局限性這裡不談,篇幅不夠,特不贅述)。太平時日,這些人都忙著搬磚,混跡於各類「鍵盤俠」當中,自然不明顯、不露臉。一旦亂世,就給了無數躍躍欲試的人以機會,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怎樣可能呢!大一統時期就不允許出謀劃策的人才可以自由擇主、自由組團,都給我考科舉去為皇家效忠去。

而且不要因果倒置了,時勢決定了謀士投靠諸侯,而不是說單憑謀士們愛漢室就能力挽狂瀾的。謀士們是漢室自己靠不住了、天下動亂,連統一的察舉制都做不到,分分鐘被黃巾、諸侯的打仗殃及池魚、危及性命的時候,還不趕緊投靠個主公,起碼躲在後方有穩定的糧食和安全的環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