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阿保機」中的「阿保」是尊稱(沒有含義),「基」纔是名!而「基」在契丹語裏有「億」的意思。

所以也叫「耶律億」,至於他有沒有改姓劉變成「劉億」野史說有,正史說他「兼姓劉」……但個人不很相信(至少做戲做的沒有劉淵、劉知遠全套)。只能說耶律億十分仰慕漢朝草創-劉邦,並且十分渴望有蕭何一樣的牛人輔佐自己(然而世代擔當「夷離堇」即:部落軍事首長的耶律族人顯然不是啥「草創」)。於是他的的確確給股肱之臣賜「蕭」姓,但自己給自己賜「劉」姓……個人認為不太可能的~也就是平時自比劉邦,或者為了標榜華夏正統而對外宣稱自己是劉邦的後人……


謝邀,有一點需要先指出的:題主圖一中文章在引用材料上有硬傷,《遼史》不存在《太祖傳》,自然更沒有《遼史·太祖傳·序》這樣的東西。《遼史》中只有《太祖本紀》,這是紀傳體史書的慣例。圖一文章作者連古代史書的基本體例都不知道,還連篇累牘寫文章,眼下也是見怪不怪了。

「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這句話,出自《遼史·后妃傳序》。後面還有一句:「以乙室、拔裏比蕭相國,遂為蕭氏。」直接說就是因為遼太祖崇拜劉邦,所以將「耶律」取了個諧音的「劉」姓。其實哪怕「劉」跟「耶律」音不近,恐怕他也會取劉姓的,乙室、拔裏的姓未必和「蕭」音近,不也給cos成蕭氏了嗎?

阿保機有漢名「劉億」,像現在人出國或預備出國或純為「洋氣」取個英文名一樣不足為奇。楊穎覺得叫Angelababy高大上,阿保機覺得叫劉億高大上,時代有變,內涵則有相通處,不過阿保機取的這個漢名,比楊穎的那個英文名更有挖掘的空間。

為什麼是「劉」?其實分析起來,很有意思。

1.史書說是因為仰慕漢高祖劉邦。其實與其說是崇拜劉邦這個人,不如說是崇拜漢朝,漢朝國祚四百餘年,歷時最久,(不包括夏商周這種史前怪獸),而且漢的武功、開疆事業,在北方民族中餘響久遠。除漢之外,也就唐可以一比,但別忘記:契丹與後唐李存勖連年交戰,阿保機取漢姓時,不可能改姓「李」的。高祖為漢朝開國之君,阿保機為契丹開國之君,所以君王重臣分別取漢姓劉、蕭,模擬當時蕭何輔佐劉邦,開漢朝四百年基業的景況,某種層面上算是一種對國運的祈福,並非「個人崇拜」、「腦殘粉」那麼簡單。

2.從十六國時代開始,凡是有雄心的少數民族政權君主,想要入主中原,一般都會努力瞭解中原王朝歷史。他們最常利用的材料就是《漢書》,(《史記》當時尚不及《漢書》受重視),即使不通漢文的,也會通過聽人串講的方式去了解。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後趙開國雄主石勒。這種情況下,位居漢書本紀之首的劉邦被廣泛崇拜,是理所當然。如果那時《史記》更受推崇,或許崇拜秦始皇的會更多些,也未可知。

3.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個王朝,是匈奴劉淵的漢趙(前趙)。而劉淵一族之所以改姓劉,是因為漢時曾與匈奴和親,他們認為身上有漢朝公主們的血脈,決定改隨曾曾曾……外祖父的姓。而阿保機取漢姓為劉時,不知有沒有點效法此事的意味,這裡姑此一猜。

為什麼是「億」?這點下次再更新。


圖裡都說了吧?耶律阿保機是劉邦腦殘粉

至於這個「億」應該就是契丹文相關了


叫劉鐵柱,劉富貴,劉拴柱其實也行……


如果真是這個面相,那應該叫劉能


除了金國和西域國家,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基本都有一個三皇五帝或者是蚩尤的祖宗,因為古代沒有基因學,咱也不知道三皇五帝真的是不是他們的祖宗。但是有一點中國文化深深影響了他們,導致他們在追溯自己來源的時候,習慣套用中原王朝的歷史。遼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還有,知道為什麼劉姓作為大姓卻在宋朝百家姓排那麼靠後了吧。


感謝 @蔣澈 在 契丹語音譯「阿保機」(現代漢語讀音)和韓語的「???」(爸爸)讀音相同僅僅是巧合嗎? - 知乎 契丹語音譯「阿保機」(現代漢語讀音)和韓語的「???」(爸爸)讀音相同僅僅是巧合嗎? 中的答案(見下圖)給了我關於這個問題的靈感。

如圖所示,《遼史》認為耶律阿保機的「阿保機」是他的字,而其本名應該是耶律億。中國古人的名和字是代表兩種不同的含義。通常來說,古人的字是從名上派生出來的,它對名有表述、闡明的作用,所以又叫「表字」。字所解釋的是名的性質和含義,所以也叫「表德」。也就是說古人是先有名而後纔有的字。也就是說耶律阿保機應該是先有的「億」這個名,而後纔有的「阿保機」這個解釋其「名」含義的「字」。「阿保機」在漢語中意思為「大」,恰好能夠與「億」字的漢語含義相對應。

至於耶律阿保機為何要姓「劉」,360百科中介紹其先祖為「商代劉姓豕韋氏」,但我不知道百科這樣寫的依據何在。以此而論,耶律阿保機姓劉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金史·國語解》記載:「移喇曰劉,石抹曰蕭」。

耶律 對應劉姓是強制規定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