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克氏原螯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龙虾,养殖一度火热,价格一度攀升,刺激了大量的养殖户对其进行的养殖。精养、虾蟹混养、稻田养虾各种养殖模式也应用其中。

可盛极必衰,就在2019年,小龙虾终于因为养殖量过大导致价格极速下跌。很多刚开始养殖/转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户血本无归。

以往因为小龙虾利润可观,并没有考虑养殖成本的问题,36甚至40蛋白的饲料都可以用来投喂。现在小龙虾利润空间变小,许多人的沉没成本也很大,显然如何降低饲养成本成了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表哥得知我是水产相关专业的人以后,询问我自己做饲料的可能性。

大学里虽然觉得营养与饲料方面有些枯燥,却也在老师的督促下认真的学习了理论知识(忘了许多),还进行了实践(实验室做饲料)。觉得有机器和配方基本上这事就算成了,机器很好买,对于饲料配方这一点我有些疑惑。

我在淘宝上询问饲料机器的价格与效率时,店家就给我了饲料配方。

百度一下也可以出现不少饲料配方。

百度学术的文献里(没去谷歌学术查。)也有不少科研前辈给出的配方。

表哥也给我算了笔账,自己做饲料确实可以省下不少钱。

我很疑惑,配方与机器都如此容易得到,为什么许多机智的养殖户不自己做饲料呢?(我实习的地方养殖业很发达,但是还是没发现有自己做饲料的养殖户。)

难道自己做出的饲料真的与饲料公司卖的饲料有很大差距吗?(表哥和我说当地也有一个人开始自己做饲料了,自己瞎弄的,效果似乎还不错?)

诚心提问

请各位相关行业的前辈为我解惑,不胜感激!


11个评论,我逐行逐字阅读,发现,只有一个贵州养猪的说的比较靠谱,但也不绝对。作为从业八年的养殖户,我详细分析下其中利弊。

第一条:自配料的目的之一→生态养殖(无抗饲料)。

千万不要说,市面上的商品饲料都是安全的,无抗的,生态的,环保的。如果是,那么为啥国家会出台红头文件要求2020年7月1日后,市面饲料必须达到无抗标准。而,这仅仅是对抗生素的要求,那么激素呢?化工合成的制剂呢(俗称添加剂)?色素呢?等等等等。

第二条:自配料的目的之二→降成本。

以肉食鸡成鸡商品饲料市价大约在1.25-1.65元/斤之间(厂商品牌价差)。自配料的成本在1.05-1.35元/斤之间(公母鸡分料,各成长阶段配方不同)。

第三条:自配料目的之三→规模小易变动和调整。

大规模养殖,不建议自配料,直接商品料就好。小规模,附近粮食资源丰富,牧草资源丰富,可根据养殖期的不同适当调整配方,以此降低不必要的浪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散养公鸡,最重要的三个养殖阶段——育雏阶段(1-35天)、撑骨架阶段(50-80天)、长肉阶段(90-120天)。

育雏阶段,主要是预防各种疾病,做好各种防疫,尤其是呼吸道,肠道疾病,一定要预防到位,否则直接影响后期的发育成长(为啥大群鸡群里会有个头特别小的)。

撑骨架阶段,这个阶段对于人来说就是长个子的时期,这个时候喂料配方,一定要配比足够的钙粉和维生素,其他配料可以相应比例降低。

长肉阶段,这个阶段已经不需要太多的钙粉(喂再多也不长个了),而是需要配比足够的蛋白质(植物蛋白,动物蛋白)。

我的养殖场日常劳作看图:

牧草打碎

要么晒干,打成粉末储备

要么跟玉米用搅拌机充分混合均匀

再用颗粒机压制成颗粒储备

下图是压制好的颗粒,晶莹剔透,色泽诱鸡。

这种牧草,我这养殖场四周全是,非常多,一个人半个小时可以采集一百多斤,基本属于无成本的。再加上颗粒机属于研磨压制型的,所以,处于运行箱中处于高温状态使,粮食经过半熟化,家禽能够更好的消化吸收,提高利用率。

唯一的弊端就是,养殖量大了制作量跟不上(机器属于中小型,适合小规模养殖户采用)。


除了玉米主产区的养殖户,其他地区的小规模养殖者自己生产饲料不划算,成本和品质很难保持稳定。

而且玉米主产区的养殖户,除了玉米,浓缩料或者核心料也是外购的,自己买所有的原料生产饲料实际上甚至是价格更高的。

自己购买原料,自己生产饲料对于大型养殖企业是必然的选择。因为饲料成本占据养殖成本的65%以上,大企业用量很大,自己生产饲料,能省一点是一点,大企业也有动力和实力去建设自己的饲料厂。

饲料生产是技术和资本很密集的行业,大企业可以通过大宗采购和期货手段压缩成本,规模够大的话也可以利用起来很多其他原料,这些也是小养殖企业不具备的。

总之,自配料对大企业是必然的,规模不够大就不要去做了。


本人畜牧兽医专业对水产不是很了解,说的不对题主见谅。

主要以养猪来说,希望题主能够由此及彼。先说自己的观点

自己配的肯定没有饲料公司卖的饲料好,但是这是一个双选题,你选择成本还是质量。我个人观点是自己配的在天时(行情,猪价高时饲料成本也会上升)地利(周围种植饲料主要成分比较多的情况下)合适情况下性价比是比买饲料高的。

下面回答题主问题

1.室友家养殖场年出栏500头育肥猪,地址在贵州农村,贵州农村种植玉米比较多,饲料就是自己配的,确实没有饲料公司的好,但据说成本比买的话可以节省30%左右,今年可能更高。而且配方可以边养边改善。

2.为什么没多少人自己配?

我个人观察加上周围从事养殖行业的同学朋友来说

只要自己懂这方面的知识,养殖规模合适的都会自己配。

而题主所说的没多少人自己配的原因我个人观察及了解来说主要原因是:很多养殖户都不懂这方面知识,他们大多都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以前做房地产的,做其他生意的小老板),我身边有很多这种例子,总觉得养猪很简单,看著国家政策好或本身做的行业处于夕阳状态不好做的原因,拿著钱就来了,然后大多都以失败退场。熬过了的,了解了后,规模合适的也有很多人会开始自己配饲料来用,总得来说,在我看来,从事这个行业的有很多人文化可能不高,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正确的资料搜索和获取能力。这些老板大都在30多岁以上,文化可能不高。这就造成了题主所说的没多少养殖场自己配饲料。

而缺点大概有以下4点

1.不稳定,采购成本受影响因素很多。采购渠道需要劳心费神去经营。

2.品控,可能存在霉变,采购原材料质量也不稳定。

3.资金一次投入较大,硬体软体设施投入,资金周转麻烦。

4.生物安全可能有影响。

5.增加工作人员工作劳动内容。所以规模不大,饲料成本不高不建议。

以上观点是只是大概,建立在贵州,养猪行业来说,很多繁琐的没仔细查资料,水平有限请见谅。


就跟可乐一样,促销价:2.5升可乐卖6.5一瓶。换算一下就是2600元/吨。还没有加上包装、运输、各级渠道分成。自制的成本比这个贵多了。

自制饲料性价比很低、很低。

你只看到了配方成本。却没看到生产成本、机器维护、电费成本、采购成本、采购优势、仓储成本、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配方替代技术、原料质量监控、成品质量管控。

一旦形成规模,所有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如果考虑效率了,都是问题。

以上所有的专业的事情都可以全部交给最专业的企业去做,这是最合理也合算的交易。

如果你需求量一年超过1万吨,那可以自己雇人去生产。但是如果如此,这岂不是又是一家饲料公司?

我这样来说吧,如果你家闲人很多,原料采购很方便,原料质量一直保持稳定,天气稳定、原料不发霉、批次没有差异、价格也很便宜、你有空余的厂房放机械、机器不会坏、坏了也有人修,修了还必须马上有零件、有零件马上可以修好、三相电也接到家里了、村里没有投诉气味等等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就可以生产啦。

对了,你的生产能力跟使用量要匹配,使用量太低了,所有的成本都会增加。以上所有的操作你要考虑人工成本。

考虑到你是专业毕业的,配方问题应该不是压力。生产问题是大问题。你可以做100斤饲料,随便混合,但是如何保证1吨原料下,预混料还能混合均匀?要不要额外再去买搅拌机?如果配方上再加上豆油、鱿鱼膏之类的原料,混合会更麻烦了。诸如此类的问题用excel解决很简单,但是都是生产实际中都是很专业、也很头疼的问题。


自己做太费劲,各种玉米豆粕混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