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因為這個問題上的爭論是這樣的:

反進化者質疑A和B之間沒有中間物種。

進化論的支持者指出了,A和B之間存在中間物種C。

反進化論者指出A和C,C和B之間沒有中間物種。

如果支持者發現了A和C之間存在D,C和B之間存在E。反進化論者又會質疑A和D之間D和C之間C和E之間……

以此類推,沒個完了。


多是因為誤會,少是因為胡攪蠻纏。

大多數抱有「進化論沒有中間物種」觀點的人是被忽喲了,單純的輕信了各種不靠譜的網文。對於這些人只要列舉一些中間物種就能解開誤會,比如長羽毛的恐龍啊,Tiktaalik啊,或者直接Wiki上過渡化石列表放出來基本上就行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transitional_fossils?

en.wikipedia.org

另一些則是稍深層次的誤會,比如覺得按照進化論應該會出現這樣的中間物種:

然而進化論表示很無辜,進化論說的中間物種指的是祖先和後代之間的過渡階段,可不是隨便找倆現存生物一混就算的。

或者以人的進化史為例,過渡物種指的是黑線部分,綠線部分是不存在的:

少部分胡攪蠻纏的呢?比如科學家辛辛苦苦給找到了從短頸鹿到長頸鹿之間的過渡物種 --- 中頸鹿的化石:

為什麼現在中學所教授的進化論,無論是拉馬克的還是達爾文的,都是以短脖子的長頸鹿做開頭?真有這種動物嗎??

www.zhihu.com圖標

然後人輕飄飄的來一句:哦,那中短頸鹿和中長頸鹿呢?

只好敬而遠之。


科普讀物及教材用圖容易造成誤解的的進化論:

全世界都常見的錯誤進化圖

由於線性進化這個特徵,導致很多誤解,例如上圖中下面空白處的大量生物不見了。常見的錯誤提問:中間的人去哪兒了,為啥沒有猿頭人身的半人物種呢? 進化過程中的過渡物種都去哪兒了?

真實的經過現代基因學補充的進化論,是比較複雜的羣體進化論(下圖樹狀圖):

也就是說物種進化不是單一線性的,而是以一個羣體的方式在同一時間平行進行。變異的幾率是近似等同的,所有物種的進化方向都有可能,但不能適應環境存活下來的那部分以及中途滅絕的那部分造成了其他物種沒有中間物種過渡的假象(事實)。

就好比非洲長頸鹿,最早期的鹿羣如果產生基因變異,長頸鹿、中頸鹿、短頸鹿的進化可能性都有,但長脖子的更容易得到非洲稀樹草原上更高樹木的樹葉,因而體格和身體狀況更容易存活和尋找配偶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而中短頸鹿羣要麼會減少或滅絕,要麼就只能少量轉而進入非洲雨林地帶向另一個方向進化(如果某隻鹿能夠活著遷移到新家園)。這就會導致某個地區遺存的物種出現空白或斷檔現象。

PS:以前達爾文剛提出進化論,大家都認為沒有長頸鹿和短頸鹿之間的過渡物種,覺得有些物種是突變或者神創論啥的。最近一百年左右在剛果雨林和稀樹草原的交接地帶發現了非常少量的中頸鹿-Okapia johnstoni。失散幾百萬年的兄弟?現在還有中長頸鹿比最長長頸鹿矮一兩米左右。

包括人類也是,以前都認為猿類和人類之間的中間物種不見了,但最近的化石研究表明至少有幾千種不同類型的近猿人類存在過。不僅有半猿半人,猿頭人身,人頭猿身,長臂、中臂、短臂人,不僅有人均2米的超高類人物種(ergaster),最近2003年發現連超矮的人均1米「霍比特人」(Homo floresiensis)都有。


是這樣的的,如果非相關專業人員,非要看兩個物種間有一個中間物種本身是一種比較流氓的要求。實際上不但有中間物種,而且不斷的在發現著。但關鍵是你找到了一種外行完全可以說「我認為它們之間還有一種」

假如有一種貓它有尾巴,有一種貓沒尾巴,他們要的中間物種是要一隻短尾貓嗎?不,可能有些人中是想要一隻中長尾貓,一隻中尾貓,一隻中短尾貓。甚至在他們可能是要貓尾巴一釐米一釐米變短到無尾的過程。

但實際上突變,特化本身不是或者不一定是這樣的有序過程。

我也很不專業,實際上進化論本質也不是一個動物變成了另一個,而是所有動物都在一些情況下發生突變和特化的過程,而實際上特化和突變也不一定完全適應環境,因為環境本身也在變化,有時候大型氣候變化對某些物種來說是災難性的。

而需求和環境本身是一個過濾器,一種生物有用合適的變異變保留下來,不合適無用的很有可能就沒了。

有些生物我們現在看來就很蠢嘛,也都變成了保育動物,你都不知道沒人保育它是怎麼生存的。可能人家在之前某個環境中是王者對吧。

所以這個過程本身是在選育。因為自然選育是非常殘暴的,過程就伴隨著大量的犧牲。

你非要在兩個物種間找一個你認可的過渡物種本身就不太合適。我也不太能通過化石就想像中間發生了什麼,你想要更完善的,就像一個頭髮茂密的人是怎麼禿的一樣,看到那個變化過程。這個思維模式就有點偏。

實際上要找過渡物種每一個曾經和現在的物種理論上都是,現存的物種就有可能是下一個物種的中間物種。

大多數人表示我沒看到演化啊。我記得我在火車上還聽到過有人說「什麼人是猴子進化過來的,那現在的猴子怎麼不進化呀,它們喫的還那麼好」挺有意思的。起初我以為是個別現象,後來發現挺廣泛的。

前段時間在B站也看到有人爭論進化論對方不管說啥他就回一句「那為啥沒有中間物種,你就告訴我為啥沒有中間物種」不,其實遍地都是,它只是不一定能被選育成功。

也不知道啥時候起有人是猴子進化的這個廣為流傳的說法,確切的說人可能和猴子有共同的祖先,但人並不是從現在他們所理解的那些猴子進化過來的。

智人的上一層祖先應該也是某種亞人類(大概),比如山頂洞人,元謀人,這些都是亞人類(當然和人類之間並不是進化的關係)。在上一層祖先我就不胡亂推測了。而如今的猴子如果演化成人那也不是智人,比如獼猴如果變成人了那可以叫獼人,是亞人類對吧。它會不會有智人的特性不好說,智慧說演化的一種方向,但從基因複製的角度來說智慧未必是好現象。在生存角度人有沒有比微生物強也說不準。

而人類和猴子都處在一種沒有必要被迫選育的模式。比如說如果沒有醫學,一場瘟疫帶來的結果就是不能康復的和非自然免疫的人被淘汰。剩下的人不會再感染這種瘟疫,但顯然我們有醫學有文明並不允許這種篩選自然發生。這事微妙的變化但也是擺在眼前的變化,比如得過天花或者接種疫苗的人,和沒得過沒有接種的就分為會的天花和不會得天花的人。你看只是你不太關注這方面所以你沒有看到或者看到了也沒有意識到某些演化一直在發生。所以實際上喫好喝好環境適應那反而並不需要演化,沒有那個選育的必要,或者過於繁榮開始出現分支。

這個點變化可能還不足以讓人有感覺。那舉個看得到的例子,養爬的都知道,在人工幹預下通過不同基因的選育可以得到繁花般的色澤和花紋。這是放大或縮小某種基因的表現力度。以出現白化,缺黃,缺黑等各種效果。你覺得花紋變一下不算什麼。那還可以出現大眼,無鱗,侏儒,巨人等外形的變化。

在比如原初玉米到如今你喫到的各種玉米也是在人工選育中馴化出來的,這演化就很明顯了吧,你只要把一代代玉米放在一起就看到了一副分叉的演化圖。所以之前的玉米是中間物種,你正在喫的很可能它還會被改良成更奇特的樣子。

同理比如孔雀魚,錦鯉本身也不是現在這麼花哨,尤其是孔雀魚,原初品種也是相貌平平的小魚。

在選育過程下就有比較出名的劍尾系,古老系,白金系,馬賽克,禮服等等,那簡直變化翻天覆地啊。有沒有?那原初孔雀魚和一代種算不算中間物種。你可能會說還沒有生殖隔離。這個麼~我認為出現船新物種應該是時間問題。有人就要說了那它怎麼不上岸呢?那你怎麼不上天呢?不過真要這麼說,比如攀鱸,有魚鰭但它選擇有必要的話我也能走兩步,除此以外還有彈塗魚,肺魚更可以離開水很長時間。是不是像極了魚類對陸地的野望。飛魚甚至展現對天空的野望(並不)所以它們是不是就是很像一種將要到來的新物種的中間物種?只是不一定選育成功也不一定需要被選育。

船新物種出現時間跨度是很長的。而且實際上發現這麼多新物種裏也不排除有某種就是來源於某個原初種的亞種。

在自然條件下選育是被動發生的,也未必都是良性的。所以會伴隨大量的犧牲。

人工選育本質上是加快了這個進程。別小看這球蟒僅僅是變白了。它變白了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它不適應野外環境了,你告訴我牛不牛批?

你說我腦子進水了那叫退化?不不不,並不是這樣的,到底是進化還是退化這界限挺模糊的,我也覺得進化論這個名字並不合適,有很強的指向性。比如說我們往往會把原本有的現在不存在的器官或功能稱為退化,但這可能恰恰是為了適應當下的環境。

球蟒白化不適應野外環境,但它適應了人工環境啊,在人為干涉選育的情況下,人就像是自然一樣主觀的去加速選育的過程,並且有目標的培育出想要的物種。這時候參與的人類形式上就類似於一種「環境」。而人類情況比較特殊,我們會創造環境。不過原則上來說生物的基因發生變化也只是時間問題,但關鍵是我們正在解碼基因,因此人類接下來的演化路線很有可能我們就是我們自己的環境過濾器。而這種選育在自然條件下隨機發生最終出現一種新物種概率小,小概率事件耗時本身就很長,而演化新物種需要更久一些。可能比智人存在的跨度更久。

我這麼說你明白嗎,與其說不存在中間物種,不如說人人都是中間物種。


那麼多中間物種被吞了?

回答是,時間太長,腐化污染等等造成流失。別說血肉,骨頭都很難完整保留,連第一個人類骨頭都是不全的,別說其它物種了,人類才幾萬年呀。

所以大部分生物找不到中間物種,但不代表沒有。很多和人類長期生存的都能找到演化痕跡。例如雞,狗,豬,馬,還有著名的飛蛾等等。

還是那句話目前看來,演化論(進化論)是最接近現實的說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