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上去


再更新,把坑都填了!C之前的檔位,同一層次越靠前代表排名在先。

S+:虛位

畢竟詞之一體沒有出現李杜那樣的人物,就先空著了。

S:蘇軾 辛棄疾

都有拓寬天地的貢獻,不必多言。

S-:周邦彥

王國維說「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這話經常被人批判,但其實說得也沒錯,創意之才是少了一點——當然前提是只跟前兩位比。影響力則更不比前兩位差。

A+:姜夔 晏幾道 吳文英 柳永 歐陽修

柳永的開創之功本來也可以和前三位相提並論,但是他作品整體的格調太低,泥沙俱下,因此嚴重拖累了成就,往下一檔。

姜夔吳文英題材手法各自都有局限性,因此創新有限,不能和評為S的其他幾位並稱,但都在自己的風格上達到了極致。歐陽修和晏幾道是專攻小令的最高成就者,清新嫵媚兼而有之,不必多言,兩個人都是佳作迭出,不過歐陽修境界更開闊一點。

A:賀鑄 秦觀 王沂孫 張炎 李清照

秦觀和李清照類似,都有很好的作品,但作品太少,一流名家中只有這兩位和姜夔王沂孫詞作總數不過百。李清照連五十都不到,悲哉!

賀鑄風格變化多端,每種風格都有佳作。

張炎和王沂孫是宋末最高成就應該是沒有疑問的,但這兩位實在不好比較,王沂孫更精深也更狹窄,這是好呢還是不好呢?思前想後還是放在了前面。

A-:史達祖 晏殊 張孝祥 張先 陸遊 劉辰翁

晏殊和張先相當於弱化歐陽修晏幾道,作品總數略遜,同時變化沒有歐陽修多,因此成就不如。張先有點點小聰明,比晏殊氣度差了些,所以放在晏殊後面。

史達祖是弱化版姜夔吳文英,好作品不少,風格也獨特,但憑「尖新」還不夠成為經典的範式。

此外還有偏豪放的張孝祥和陸遊。陸遊稍微豐富一點,不過兩個人路子都很廣,長調小令都不錯。張孝祥的長調給人印象更深刻一點因此放在陸遊之前。

劉辰翁的存在感不是很強,不過若論國破家亡的沉痛又不至於過「隔」,詞壇中絕少不了這一位。

B+:朱敦儒 周密 劉克莊 高觀國

朱敦儒乍一看精彩至極,風格也很明顯,但問題在於有點同質化,很多小令互相類似,所以還是移到B檔。

高觀國屬於作品在百首左右不算多,風格不那麼明顯,好作品都不少,很容易把他忽略過去,但其實絕對不能小視。

劉克莊格調太低,有一半的作品都屬於看上一眼就知道比較爛的,這點限制了他的地位,但才氣挑挑揀揀畢竟還是有很多。

周密詞名雖著,卻屬於達到良好水平的非常多,達到優秀水平的很少,猶豫再三還是放進B+檔。

B:黃庭堅 蔣捷 葉夢得 范成大

黃庭堅在詞中沒有體現出太多水平,敷衍的格調低的為數不少,但是大材小用,也還能看得過眼。葉夢得是粗豪版朱敦儒,有點空洞。

——大家分割線————雖然含金量不同,在這條線上面的我覺得都還可以稱一稱大家。

B-:劉過 陳亮 張元幹 吳潛

陳亮和劉過都給人豪放詞的印象,其實他們的詞作中豪放的比例並不高。張元幹的好詞很好,名家氣度,就是數量太少,放不上太高的位置,十分可惜。

吳潛一般存在感低,但是其實頗有獨創之處,只要期望不太高,還是會比較驚喜的。

warning:C檔彼此之間的差距不甚可靠,有機會再修改,不過該有的人基本上是全了。

C+:趙長卿 陳允平 韓元吉 張輯 周紫芝 葛長庚 袁去華 仇遠

趙長卿還有C檔的蔡伸之流是純靠數量堆上來的,不過能堆上來當然也算本事。韓元吉和葛長庚風格略為特出,可能更讓人感興趣一些,不過特色也很有限。

C:蔡伸 朱淑真 陳人傑 趙彥端 程垓 趙師俠 盧祖皋 晁補之 呂渭老 汪莘 王安石

朱淑真大名鼎鼎,不用贅述了,陳人傑全是沁園春,而且浩然磅礴,非常有意思。王安石可能在這批人里最有名,本來他的手筆完全可以更靠前,誰叫他作品數量少呢,看在影響力的份上放進了C。不過還有更少的比如范仲淹,我就不會把他放進排名了。

C-:晁端禮 李彭老 毛幵 石孝友 李曾伯 舒亶 洪适 方岳 黎廷瑞 謝逸 康與之 張鎡 韓淲 戴復古 陳與義 黃機 嚴仁 万俟詠

最後的備選:

D:李之儀 趙令畤 蘇庠 毛滂 向子諲 曾覿 方千里 趙以夫 杜安世 劉一止 王之道 楊無咎 管鑒 王質 劉塤 汪元量 曹組 李彌遜 曹勛 李流謙 朱雍 李處全 張榘 李萊老 陳德武 魏夫人 向滈 劉仙倫 趙文 吳則禮 張掄 丘崈 呂勝己 楊冠卿 魏了翁 李好古 柴望 何夢桂 王奕 仲殊 黃升 王琪

如果D中還沒出現,要麼數量太少,要麼質量太差。只要是出現的,有空去看一看上面這些小家,只要心態寬容一點,一般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往公了說,辛、蘇、姜、周、柳、晏、吳、秦、歐、王。

姜三周四。先說詞史。魏武帝是曹丕生的,劉太公是劉季生的。詞中老杜也一樣,姜夔生的。兒子不稱帝,老子哪來的太祖太上皇?江山可以是老子打的,如曹操。也可以是兒子打的,如劉季。當然,還可以是一起打的,如李淵李世民。功勞几几開,各人要有掂量。周到辛,如果只說所謂正宗,更是周到姜之間,你派最長的真空期。誰在開疆拓土,誰是木頭牌位,一清二楚。再說技術。強調章法是偏癖,章法只講細密更是偏中偏、癖中癖。你周說到底,只是例題,不是範文。

讀者排詞人沒意思,詞人排詞人才有意思。


北宋詞人輩出,個個俊傑。但一位二十多歲的女詞人,卻敢立《詞論》一篇,遍評當時大拿:蘇軾,寫得不行;王安石、曾鞏,不行;秦觀柳永歐陽修,更不行……

這位膽大狂妄的女作者就是李清照,一位空前絕後的女詞人。在她之後,元明清三朝,再沒出過這樣一個女人。


01


公元 1101 年,大宋文藝界發生了三件大事。


一是張擇端五米多長的《清明上河圖》被選入皇宮。宋徽宗第一次見到如此高清無碼大圖,震驚了,蓋章點贊。


二是蘇軾老先生去世,宋詞半壁江山傾倒。他晚年最擔心後繼無人,收了四個學生,即「蘇門後四學士」,其中一位叫李格非。


三是李格非的女兒李清照,在這一年結婚。她剛過十八歲,老公是高幹子弟趙明誠。


在當時的文壇,不管豪放派還是婉約派,都沒有給女人留位子。


李清照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姑娘,愛喝酒,有個性,自帶文藝氣質,好像一出生就掛了一身詞牌。


她每次寫詞前都會思考一個問題:雄性荷爾蒙旺盛的豪邁詞,和纏綿悱惻的婉約詞之外,應該還有另一條路,它清新質樸,像一股清流。


李清照做到了。

出閣之前,她向大宋首都開封的媒體界,扔過去兩首《如夢令》。


一首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一首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尤其後者的點睛之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使得媒體界震驚如一灘鷗鷺。


趙明誠是個有夢想的官二代,事業上主攻考古,業餘做做官。


才子愛佳人,趙明誠也不例外。


李清照芳華妙齡,才情泉涌,動不動還能喝個大酒,關鍵還「人比黃花瘦」,這樣的姑娘不追,簡直不配姓趙!


02


趙明誠馬上制訂了偶遇計劃。在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上,他鼓足勇氣,對正在看燈謎的李清照說:姑娘,這道燈謎的謎底我家裡有,要不加個好友,回頭髮你。


那可是宋朝,這麼大膽的搭訕,要是一般女人估計要罵「臭流氓」了,但李清照沒有,她回復的內容更大膽: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這首《浣溪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大致是說:早晨起床,我笑著撩開芙蓉花簾幕,抱著小鴨子香爐,托著香腮。我秋波流轉,怕別人猜透心思。見你一面,就為你傾倒,忍不住給你寫信:夜晚花下,我們再約哦。


歐陽修一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不知打動過多少青春少年。李清照這句「月移花影約重來」,也有同等殺傷力。


至少,趙公子被征服了,馬上跟老爹說:「我想脫單。」


父親很高興:「兒啊,咱有房有車,還有首都戶口,誰家姑娘?爹給你找媒人。」


趙明誠說:「我在夢裡讀到一本書,上面寫著『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爺兒倆假裝研究了半天:「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芝芙草拔」是「之夫」,合起來就是「詞女之夫」。哦,懂了,這是天意呀。


還記得《紅樓夢》里薛寶釵的「金玉良緣」嗎?誰說只有我們現代人會玩套路!這一對父子,和那一對母女一樣,都是套路高手。


提親那天,他們一早就到了。


李清照剛剛盪完鞦韆,一身汗,回到屋裡,看到趙家來提親。幸福來得太突然。


她將這個尷尬又幸福的時刻,寫成一首《點絳唇》。這個詞牌很有意思,「絳」是大紅色,從字面看,就是「塗上我的口紅」。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衣服因為汗濕貼在身上,肌膚若隱若現。一股荷爾蒙氣息撲面而來,青春動人。


然後筆鋒一轉,「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以嗅青梅做掩護,又把來提親的趙明誠偷看一遍。


誰套路誰還不一定呢!


結局當然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新婚宴爾,女才郎貌。在首都開封的 CBD,在古玩市場,以及各大開封菜館裡,到處都是他們撒狗糧的身影。


03


趙明誠一心撲在考古上,青年時期就在醞釀他的大作《金石錄》。


這部巨作有多厲害呢?之前的文壇大神歐陽修寫過一本《集古錄》,是當時考古學的經典。而趙明誠的《金石錄》就是《集古錄》的 Plus 版本,收錄的金石拓本更多,考證更深。直到現在,它在考古界依然有重要價值。


除了寫寫詩詞、上上大宋媒體的頭條,李清照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於協助丈夫的文物研究工作。


如果沒有政壇變故,他們很可能在詩酒年華中走完令人羨慕的一生,成為古代中國少有的文壇伉儷。

可是別忘了,那是北宋末年,政壇雲譎波詭。


婚後沒幾年,趙家被蔡京排擠,公公很快去世,趙明誠也被調往山東萊州,李清照作為家屬,搬到青州鄉下生活。這相當於現在從北京調到地方農村。


好在,目標明確的人,內心都比較強大。


夫妻二人沒被變故打倒,反而用更多的時間去完成《金石錄》。十年間,趙明誠長年累月外出考察,搜集各種文物、題名、拓片,為《金石錄》的寫作積累材料。李清照則到處搜尋字畫、奇書,這其中,還有唐朝手抄本的李白、杜甫、韓愈和柳宗元的文集。


這是個特別燒錢的事,錢不夠,就變賣家當。有一次,李清照看到有人賣的古代字畫正是自己想找的,可身上錢不夠,也沒帶信用卡,就立馬去當鋪當掉衣服,買買買。


當然,李清照也不是單純的工作狂,生活情趣還是有的。


趙明誠熬夜加班,李清照就明目張胆地撩撥: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洗過澡、化點淡妝、穿上蕾絲,沖趙明誠勾勾手指:今夜的竹席好涼哦。


把不可描述之事,描述得這麼清新脫俗。除了她,誰還能寫?誰還敢寫?


公元 1127 年,金兵入侵中原。趙明誠被調到南京,四十四歲的李清照跟著南渡。


每到下雪,她就跑到郊外踏雪尋詩,趙明誠就推掉公務,苦哈哈陪著。顛沛流離,苦中作樂。人到中年的李阿姨,還有一顆文藝心。


千萬別覺得,才女都不食人間煙火。除了詞寫得好、酒喝得多,李清照還有一大絕技——打麻將,不僅玩,還是專家。


為了將其發揚光大,她還寫了《打馬圖經》,「打馬」就是麻將的前身。在序言里,李清照說:「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我天性喜好博戲,不能自拔,經常廢寢忘食。)文中列出多種博戲玩法,並一一評價,聲稱自己技術精湛。以我有限的知識量來看,這可能是中國古代最全的博戲記載。


這枚文藝女青年,竟然還是一位職業「賭神」。


不過,她很快就沒心情玩牌了。金兵大舉南下,大宋危在旦夕,很多城市一夜變幻大王旗。這其中,就包括南京。


04


趙明誠本該誓死抵抗的,可最令人惋惜的一幕發生了。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27 篇內容

鹽選專欄

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

少年怒馬 作者

¥48.00 會員免費


我在詩詞方面的學問,自然不如各位大佬。不過最近正好在看的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宋詞鑒賞辭典(新一版)》,號稱「在選目與賞文撰寫方面,邀請了當時國內眾多著名的詞學專家共同參與,本著普及與提高並重的宗旨遴選篇目,撰寫賞文,編訂附錄,充分反映了當時詞學研究的豐碩成果與最高水平。」於是我根據該書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

該書收北宋詞90家(含無名氏1首),作品收4首以上者,視為北宋重要詞人,共26人。前十二名(10首以上)分別是,蘇軾81首,周邦彥49首,晏幾道36首,賀鑄36首,柳永33首,李清照31首,歐陽修29首,秦觀26首,黃庭堅25首,晏殊24首,張先21首,朱敦儒20首。(數量相同者按時間排序,下同)

該書收南宋詞173家(無名氏23首暫按1家計),作品收4首以上者,視為南宋重要詞人,共34人。前十五名(10首以上)分別是:辛棄疾80首,姜夔39首,吳文英37首,陸遊26首,劉克莊22首,張炎22首,史達祖20首,劉辰翁18首,周密17首,張孝祥16首,王沂孫16首,蔣捷15首,張元干13首,陳亮13首,劉過13首。

註:五代與遼、金未計入。

如果我們認為該書收錄作品是詞學研究者眼中的重要詞作,且以重要詞作數量來進行考量的話,那麼,兩宋詞人排名前十的分別是:

蘇軾81,辛棄疾80,周邦彥49,姜夔39,吳文英37,晏幾道36,賀鑄36,柳永33,李清照31,歐陽修29。

將其他收入15首以上的詞人作為備選,他們分別是:

秦觀26,陸遊26,黃庭堅25,晏殊24,劉克莊22,張炎22,張先21,朱敦儒20,史達祖20,劉辰翁18首,周密17首,張孝祥16首,王沂孫16首,蔣捷15首。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幾位答主珠玉在前的回答。

@吳季玄

周邦彥,辛棄疾,

蘇軾,

柳永,晏幾道,姜夔,吳文英

歐陽修,秦觀,李清照

秦觀換下了賀鑄。理由:

秦觀所謂本色詞人,身世入艷情,長短兼善。跟柳永比,本不遑多讓,從口味上來說,我甚至更傾向於淮海這種文雅的艷情。但無奈柳永在詞體發展上居功至偉,既通音律,辨領字,能創調,又開賦筆入詞。

賀鑄風格跨度很廣,選調也豐富,也有名句如 梅子黃時雨。但缺乏一種穩固面目。沒有開宗能力。又不是雅詞系統的大拿,對後世流派影響很低。

@披襟少年

蘇軾 辛棄疾

周邦彥

姜夔 歐陽修 柳永 晏幾道 吳文英

秦觀 賀鑄 王沂孫 張炎 李清照(五選二)

如果五選二是賀鑄和李清照入選,那麼就跟我統計的結果一致。

@古來有之嗟我何言

辛棄疾、蘇軾、姜夔、周邦彥、柳永、晏幾道、吳文英、秦觀、歐陽修、王沂孫。

秦觀、王沂孫換下了賀鑄、李清照。

小結:

1.知乎詩詞區多數人認同的結論,與《唐宋詞鑒賞辭典(新一版)》的遴選結果,大體一致。

2.宋詞前七名地位(不含排序)比較穩固:

蘇軾,辛棄疾,周邦彥,姜夔,吳文英,晏幾道,柳永,

爭議主要在剩下三個名額上。

以上,供大家參考。

補充一:

《唐宋詞鑒賞辭典》收唐、五代詞44家,247首。作品收4首以上者,視為唐、五代重要詞人,共16人。前八名(10首以上)分別是:馮延巳28首,韋莊27首,溫庭筠23首,李煜23首,李珣14首,歐陽炯10首,孫光憲10首,張泌10首。

《元明清詞鑒賞辭典》收元詞58家,127首。作品收4首及以上者,視為元代重要詞人,共8人。前三名分別是:張翥10首,白樸8首,王惲7首

《元明清詞鑒賞辭典》收明詞77家,134首。作品收4首及以上者,視為明代重要詞人,共11人。前三名分別是:陳子龍12首,劉基5首,楊慎5首

《元明清詞鑒賞辭典》收清詞268家,582首。作品收4首以上者,視為清代重要詞人,共39人。前十二名(10首以上的)分別是:陳維崧23首,納蘭性德20首,朱彝尊18首,朱孝臧13首,張惠言12首,王鵬運11首,文廷式11首,王國維11首,厲鶚10首,蔣春霖10首,鄭文焯10首,況周頤10首。

——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宋詞是一個怎樣的高峰。在其他朝代,重要詞作收入10首以上,就是那個時代詞壇的翹楚,收入20首以上,那就是大神了。而宋代呢,沒個20、30首都不好意思跟人出來排名。

補充二:

有知友問:後主後期詞可以排進宋詞嗎?

我的回答是可以,但沒必要。之所以說可以,因為標準是人定的,你想怎麼算就怎麼算,完全按時間劃分也算是一種演算法。

但是一般大家不這麼干,而是將其算入五代詞(或唐、五代詞)。一方面,一般情況下,即便遇到作者跨兩個朝代的情況,編選作品時也不會故意切割。另一方面,簡單地想,後主詞受李璟、馮延巳影響較大,跟他們的作品歸到一起,顯得更為合理。

但這個問題其實又牽涉到一些別的東西,下面我繼續補充一些材料供大家了解。

一是鑒賞辭典的凡例。《唐宋詞鑒賞辭典》的凡例中,沒有對此情況的說明,但是同一套叢書中的《元明清詞鑒賞辭典》有對類似情況的說明。

易代之際作家的朝代歸屬,生於元末(或明末)而在明代(或清代)生活較長者,一般歸入明代(或清代)。惟南明抗清殉難者仍歸明代。

李煜生於937年,卒於978年,宋建立於960年,顯然不滿足在宋代生活較長的條件。

二是《劍橋中國文學史》。孫康宜在中文版序言中談到了他對分期的看法。

分期是必要的,但也是問題重重。······最近許多中國學者、日本學者和西方學者也已經認識到,傳統按朝代分期的做法有著根本的缺陷。······在此,《劍橋中國文學史》嘗試了一些不同的分期方法,並且以不同的方式去追蹤不同時期思想造成的結果和影響。例如,初唐在文化上是南北朝的眼神,因此《劍橋中國文學史》把初唐與唐朝其他階段分開處理。

宇文所安在上卷導言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延展。

七世紀前半期,朝廷收集、清點了那些在六世紀後半期的災劫中倖存下來的文本殘餘。文學學術在宮廷中被體制化,宮廷依然是文學生產的中心。

······她(武則天)不再從舊有的名門望族中選拔人才,在科舉考試中增設了詩歌創作一項。武后卒後,唐朝重建,但是她使文學創作延伸到了更為廣泛的精英階層,使其得以參與一個統一的文化 ······唐代文學的輝煌成就,部分便是由於文學是在廣為擴大了的社群中生產、流通的,其價值觀念與口味風尚不再唯宮廷馬首是瞻。唐代文學的風格、範圍,持續體現在十世紀之際唐王朝解體之後出現的地方政權之中,並且一直延續到宋。宋於960年建國,在隨後的幾十年中逐漸統一全國並鞏固了自己的力量。艾朗諾的敘事始於1020年代,此時文化上的深刻變化在文學中漸漸變得明朗起來。到了十一世紀末,商業印刷變得更為普及······詞、筆記、藝術鑒賞寫作等新文類風行一時。原有的唐代文類則披上了新的外衣。

唐朝建立於618年,武后690-705年在位。

柳永大約987-1053年在世,晏殊991-1055年在世,歐陽修1007-1072年在世,賀鑄1052-1125年在世。現在我們不妨回想一下之前的數據,《唐宋詞鑒賞辭典》收賀鑄詞36首,比柳永33首、晏殊24首、歐陽修29首都多,但知乎很多答主選宋詞前十名而感到名額緊張時,往往先拋棄賀鑄。原因何在?

結合他們的生卒年和個人經歷,估計一下主要創作時間,不難發現:柳永、晏殊、歐陽修對宋詞乃至整個宋代文學有開拓之功,而賀鑄優質作品雖多,但對後世影響卻沒那麼大。

現在回過頭來看一開始的問題,是不是覺得,非但不應該把後主詞排進宋詞,反倒把是宋初的一些沿襲前朝風格的作品歸到唐五代去比較合理吧?


1月24更新

一、清真、稼軒超過眾人,單列一檔。類似闡、截二教祖師。

二、蘇軾只保留文本意義,難與前二位同列,或稍屈下一檔頭名。但算上附加意義可以。姑列其次。

三、後面這檔就很擠了。北宋有歐陽修,大晏,小晏,秦觀,柳永,南宋有姜夔,吳文英。強手候補有:賀鑄,李清照,史達祖,張炎,王沂孫。

北宋歐陽修和二晏都以令詞見長,但歐、大晏詞常和馮延巳互混,其辨識度還部分籠罩於花間餘緒。小晏天才挺拔,至情至性,有句有篇,最見自我。故小組出線。

秦觀所謂本色詞人,身世入艷情,長短兼善。跟柳永比,本不遑多讓,從口味上來說,我甚至更傾向於淮海這種文雅的艷情。但無奈柳永在詞體發展上居功至偉,既通音律,辨領字,能創調,又開賦筆入詞。

好比兩個功力近似的大佬,無奈人家兵刃厲害。故柳永小組出線。

既然北宋出線兩位選手,那南宋正好也出線兩位:白石,夢窗。一疏一密,皆通音律,皆能創調,後世影響都極大,一為浙派圭臬,一為常州祖祧。簡直帝國雙璧。

北宋還要比一比,南宋出線就順利多了。

到目前為止我們選出了:周,辛,蘇,柳,晏(小),姜,吳。共七位選手。

這七位其實蠻好選的。難的是最後三席。

我們剛才選掉下的大佬有:歐陽修,晏殊,秦觀。

強力備選有:李清照,賀鑄,史達祖,王沂孫,張炎。

其他備選有:張先,陸遊,陳亮,劉過,張孝祥,周密,蔣捷,劉辰翁。(由於只選前十,明顯這個檔次的備選基本無緣入列。)

那麼就只需看:李清照,賀鑄,史達祖,王沂孫,張炎,五個人里誰有能力替換:歐陽修,晏殊,秦觀任意一人。

首先李清照很強:自成易安體;歷經南渡,風格嬗變清晰;有《詞論》一卷,批評史意義加持;知音律(理論意義大於實踐意義);最著名的女詞人。

賀鑄風格跨度很廣,選調也豐富,也有名句如 梅子黃時雨。但缺乏一種穩固面目。沒有開宗能力。又不是雅詞系統的大拿,對後世流派影響很低。

史達祖在姜吳之間倒不算弱手,甚至有一種:如果不把他跟姜吳並列,而是委於宋末四家之間,竟有降輩的感覺。但堂吏的身份不討喜,又被「知人論世」地說他好用「偷」,品格便低。音律,創調,理論,名篇名句(雙雙燕勉強算)都沒有加成。最可怕是雖跟姜吳先後手,卻在人家強烈個人風格對比下眉目模糊……

總之,史和賀算是走遠了。

王沂孫和張炎。

一個周濟欽點的宋四家,雖然是守山門的——問塗碧山。可好歹是宋四家啊——整個晚近詞壇最大的路徑就是這條叻。

一個是小白石——家白石而戶玉田。雖然我完全看不出哪點像。畢竟浙派是佔據清詞中心最久的大派,給個面子。

這倆人手筆並不比史、賀強,詞學意義稍勝。

如果拿他們去換歐陽修,晏殊,秦觀,又彷彿有點說笑了。

所以一番理論下來,貌似可以衝擊名額的,也就李清照。

如果易安晉級,優先替換順位第一肯定是大晏。

風格單一,體裁單一,無理論批評、音律創調加持,自我也不太明顯。所以李換晏是可行的。

至於歐陽修和秦觀,位置坐得還是很穩。東山,梅溪,玉田,碧山造反幾率渺茫。

所以在創作基礎上兼顧詞學意義,我心中的十大詞人是:

周邦彥、辛棄疾

蘇軾

歐陽修,柳永,晏幾道,秦觀,李清照,姜夔,吳文英。

(每檔之間無先後)

經過深思熟慮,並和女票討論了一下

當然淮海很厲害,王兆鵬那個按版本、歷代評論、論文因子的綜合排名里,秦觀是第五。

但由後世創作反視,王的導引意義還是遠大於秦。

所以最後版本是:

周邦彥、辛棄疾

蘇軾

姜夔、吳文英、柳永、晏幾道、歐陽修、李清照、王沂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