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上去


再更新,把坑都填了!C之前的档位,同一层次越靠前代表排名在先。

S+:虚位

毕竟词之一体没有出现李杜那样的人物,就先空著了。

S:苏轼 辛弃疾

都有拓宽天地的贡献,不必多言。

S-:周邦彦

王国维说「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这话经常被人批判,但其实说得也没错,创意之才是少了一点——当然前提是只跟前两位比。影响力则更不比前两位差。

A+:姜夔 晏几道 吴文英 柳永 欧阳修

柳永的开创之功本来也可以和前三位相提并论,但是他作品整体的格调太低,泥沙俱下,因此严重拖累了成就,往下一档。

姜夔吴文英题材手法各自都有局限性,因此创新有限,不能和评为S的其他几位并称,但都在自己的风格上达到了极致。欧阳修和晏几道是专攻小令的最高成就者,清新妩媚兼而有之,不必多言,两个人都是佳作迭出,不过欧阳修境界更开阔一点。

A:贺铸 秦观 王沂孙 张炎 李清照

秦观和李清照类似,都有很好的作品,但作品太少,一流名家中只有这两位和姜夔王沂孙词作总数不过百。李清照连五十都不到,悲哉!

贺铸风格变化多端,每种风格都有佳作。

张炎和王沂孙是宋末最高成就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但这两位实在不好比较,王沂孙更精深也更狭窄,这是好呢还是不好呢?思前想后还是放在了前面。

A-:史达祖 晏殊 张孝祥 张先 陆游 刘辰翁

晏殊和张先相当于弱化欧阳修晏几道,作品总数略逊,同时变化没有欧阳修多,因此成就不如。张先有点点小聪明,比晏殊气度差了些,所以放在晏殊后面。

史达祖是弱化版姜夔吴文英,好作品不少,风格也独特,但凭「尖新」还不够成为经典的范式。

此外还有偏豪放的张孝祥和陆游。陆游稍微丰富一点,不过两个人路子都很广,长调小令都不错。张孝祥的长调给人印象更深刻一点因此放在陆游之前。

刘辰翁的存在感不是很强,不过若论国破家亡的沉痛又不至于过「隔」,词坛中绝少不了这一位。

B+:朱敦儒 周密 刘克庄 高观国

朱敦儒乍一看精彩至极,风格也很明显,但问题在于有点同质化,很多小令互相类似,所以还是移到B档。

高观国属于作品在百首左右不算多,风格不那么明显,好作品都不少,很容易把他忽略过去,但其实绝对不能小视。

刘克庄格调太低,有一半的作品都属于看上一眼就知道比较烂的,这点限制了他的地位,但才气挑挑拣拣毕竟还是有很多。

周密词名虽著,却属于达到良好水平的非常多,达到优秀水平的很少,犹豫再三还是放进B+档。

B:黄庭坚 蒋捷 叶梦得 范成大

黄庭坚在词中没有体现出太多水平,敷衍的格调低的为数不少,但是大材小用,也还能看得过眼。叶梦得是粗豪版朱敦儒,有点空洞。

——大家分割线————虽然含金量不同,在这条线上面的我觉得都还可以称一称大家。

B-:刘过 陈亮 张元干 吴潜

陈亮和刘过都给人豪放词的印象,其实他们的词作中豪放的比例并不高。张元干的好词很好,名家气度,就是数量太少,放不上太高的位置,十分可惜。

吴潜一般存在感低,但是其实颇有独创之处,只要期望不太高,还是会比较惊喜的。

warning:C档彼此之间的差距不甚可靠,有机会再修改,不过该有的人基本上是全了。

C+:赵长卿 陈允平 韩元吉 张辑 周紫芝 葛长庚 袁去华 仇远

赵长卿还有C档的蔡伸之流是纯靠数量堆上来的,不过能堆上来当然也算本事。韩元吉和葛长庚风格略为特出,可能更让人感兴趣一些,不过特色也很有限。

C:蔡伸 朱淑真 陈人杰 赵彦端 程垓 赵师侠 卢祖皋 晁补之 吕渭老 汪莘 王安石

朱淑真大名鼎鼎,不用赘述了,陈人杰全是沁园春,而且浩然磅礴,非常有意思。王安石可能在这批人里最有名,本来他的手笔完全可以更靠前,谁叫他作品数量少呢,看在影响力的份上放进了C。不过还有更少的比如范仲淹,我就不会把他放进排名了。

C-:晁端礼 李彭老 毛幵 石孝友 李曾伯 舒亶 洪适 方岳 黎廷瑞 谢逸 康与之 张镃 韩淲 戴复古 陈与义 黄机 严仁 万俟咏

最后的备选:

D:李之仪 赵令畤 苏庠 毛滂 向子𬤇 曾觌 方千里 赵以夫 杜安世 刘一止 王之道 杨无咎 管鉴 王质 刘埙 汪元量 曹组 李弥逊 曹勋 李流谦 朱雍 李处全 张矩 李莱老 陈德武 魏夫人 向滈 刘仙伦 赵文 吴则礼 张抡 丘崈 吕胜己 杨冠卿 魏了翁 李好古 柴望 何梦桂 王奕 仲殊 黄升 王琪

如果D中还没出现,要么数量太少,要么质量太差。只要是出现的,有空去看一看上面这些小家,只要心态宽容一点,一般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往公了说,辛、苏、姜、周、柳、晏、吴、秦、欧、王。

姜三周四。先说词史。魏武帝是曹丕生的,刘太公是刘季生的。词中老杜也一样,姜夔生的。儿子不称帝,老子哪来的太祖太上皇?江山可以是老子打的,如曹操。也可以是儿子打的,如刘季。当然,还可以是一起打的,如李渊李世民。功劳几几开,各人要有掂量。周到辛,如果只说所谓正宗,更是周到姜之间,你派最长的真空期。谁在开疆拓土,谁是木头牌位,一清二楚。再说技术。强调章法是偏癖,章法只讲细密更是偏中偏、癖中癖。你周说到底,只是例题,不是范文。

读者排词人没意思,词人排词人才有意思。


北宋词人辈出,个个俊杰。但一位二十多岁的女词人,却敢立《词论》一篇,遍评当时大拿:苏轼,写得不行;王安石、曾巩,不行;秦观柳永欧阳修,更不行……

这位胆大狂妄的女作者就是李清照,一位空前绝后的女词人。在她之后,元明清三朝,再没出过这样一个女人。


01


公元 1101 年,大宋文艺界发生了三件大事。


一是张择端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被选入皇宫。宋徽宗第一次见到如此高清无码大图,震惊了,盖章点赞。


二是苏轼老先生去世,宋词半壁江山倾倒。他晚年最担心后继无人,收了四个学生,即「苏门后四学士」,其中一位叫李格非。


三是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在这一年结婚。她刚过十八岁,老公是高干子弟赵明诚。


在当时的文坛,不管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没有给女人留位子。


李清照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姑娘,爱喝酒,有个性,自带文艺气质,好像一出生就挂了一身词牌。


她每次写词前都会思考一个问题:雄性荷尔蒙旺盛的豪迈词,和缠绵悱恻的婉约词之外,应该还有另一条路,它清新质朴,像一股清流。


李清照做到了。

出阁之前,她向大宋首都开封的媒体界,扔过去两首《如梦令》。


一首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一首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尤其后者的点睛之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使得媒体界震惊如一滩鸥鹭。


赵明诚是个有梦想的官二代,事业上主攻考古,业余做做官。


才子爱佳人,赵明诚也不例外。


李清照芳华妙龄,才情泉涌,动不动还能喝个大酒,关键还「人比黄花瘦」,这样的姑娘不追,简直不配姓赵!


02


赵明诚马上制订了偶遇计划。在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上,他鼓足勇气,对正在看灯谜的李清照说:姑娘,这道灯谜的谜底我家里有,要不加个好友,回头发你。


那可是宋朝,这么大胆的搭讪,要是一般女人估计要骂「臭流氓」了,但李清照没有,她回复的内容更大胆: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浣溪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大致是说:早晨起床,我笑著撩开芙蓉花帘幕,抱著小鸭子香炉,托著香腮。我秋波流转,怕别人猜透心思。见你一面,就为你倾倒,忍不住给你写信:夜晚花下,我们再约哦。


欧阳修一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不知打动过多少青春少年。李清照这句「月移花影约重来」,也有同等杀伤力。


至少,赵公子被征服了,马上跟老爹说:「我想脱单。」


父亲很高兴:「儿啊,咱有房有车,还有首都户口,谁家姑娘?爹给你找媒人。」


赵明诚说:「我在梦里读到一本书,上面写著『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爷儿俩假装研究了半天:「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芝芙草拔」是「之夫」,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哦,懂了,这是天意呀。


还记得《红楼梦》里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吗?谁说只有我们现代人会玩套路!这一对父子,和那一对母女一样,都是套路高手。


提亲那天,他们一早就到了。


李清照刚刚荡完秋千,一身汗,回到屋里,看到赵家来提亲。幸福来得太突然。


她将这个尴尬又幸福的时刻,写成一首《点绛唇》。这个词牌很有意思,「绛」是大红色,从字面看,就是「涂上我的口红」。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衣服因为汗湿贴在身上,肌肤若隐若现。一股荷尔蒙气息扑面而来,青春动人。


然后笔锋一转,「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以嗅青梅做掩护,又把来提亲的赵明诚偷看一遍。


谁套路谁还不一定呢!


结局当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新婚宴尔,女才郎貌。在首都开封的 CBD,在古玩市场,以及各大开封菜馆里,到处都是他们撒狗粮的身影。


03


赵明诚一心扑在考古上,青年时期就在酝酿他的大作《金石录》。


这部巨作有多厉害呢?之前的文坛大神欧阳修写过一本《集古录》,是当时考古学的经典。而赵明诚的《金石录》就是《集古录》的 Plus 版本,收录的金石拓本更多,考证更深。直到现在,它在考古界依然有重要价值。


除了写写诗词、上上大宋媒体的头条,李清照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协助丈夫的文物研究工作。


如果没有政坛变故,他们很可能在诗酒年华中走完令人羡慕的一生,成为古代中国少有的文坛伉俪。

可是别忘了,那是北宋末年,政坛云谲波诡。


婚后没几年,赵家被蔡京排挤,公公很快去世,赵明诚也被调往山东莱州,李清照作为家属,搬到青州乡下生活。这相当于现在从北京调到地方农村。


好在,目标明确的人,内心都比较强大。


夫妻二人没被变故打倒,反而用更多的时间去完成《金石录》。十年间,赵明诚长年累月外出考察,搜集各种文物、题名、拓片,为《金石录》的写作积累材料。李清照则到处搜寻字画、奇书,这其中,还有唐朝手抄本的李白、杜甫、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集。


这是个特别烧钱的事,钱不够,就变卖家当。有一次,李清照看到有人卖的古代字画正是自己想找的,可身上钱不够,也没带信用卡,就立马去当铺当掉衣服,买买买。


当然,李清照也不是单纯的工作狂,生活情趣还是有的。


赵明诚熬夜加班,李清照就明目张胆地撩拨: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洗过澡、化点淡妆、穿上蕾丝,冲赵明诚勾勾手指:今夜的竹席好凉哦。


把不可描述之事,描述得这么清新脱俗。除了她,谁还能写?谁还敢写?


公元 1127 年,金兵入侵中原。赵明诚被调到南京,四十四岁的李清照跟著南渡。


每到下雪,她就跑到郊外踏雪寻诗,赵明诚就推掉公务,苦哈哈陪著。颠沛流离,苦中作乐。人到中年的李阿姨,还有一颗文艺心。


千万别觉得,才女都不食人间烟火。除了词写得好、酒喝得多,李清照还有一大绝技——打麻将,不仅玩,还是专家。


为了将其发扬光大,她还写了《打马图经》,「打马」就是麻将的前身。在序言里,李清照说:「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我天性喜好博戏,不能自拔,经常废寝忘食。)文中列出多种博戏玩法,并一一评价,声称自己技术精湛。以我有限的知识量来看,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最全的博戏记载。


这枚文艺女青年,竟然还是一位职业「赌神」。


不过,她很快就没心情玩牌了。金兵大举南下,大宋危在旦夕,很多城市一夜变幻大王旗。这其中,就包括南京。


04


赵明诚本该誓死抵抗的,可最令人惋惜的一幕发生了。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27 篇内容

盐选专栏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

少年怒马 作者

¥48.00 会员免费


我在诗词方面的学问,自然不如各位大佬。不过最近正好在看的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号称「在选目与赏文撰写方面,邀请了当时国内众多著名的词学专家共同参与,本著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宗旨遴选篇目,撰写赏文,编订附录,充分反映了当时词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与最高水平。」于是我根据该书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该书收北宋词90家(含无名氏1首),作品收4首以上者,视为北宋重要词人,共26人。前十二名(10首以上)分别是,苏轼81首,周邦彦49首,晏几道36首,贺铸36首,柳永33首,李清照31首,欧阳修29首,秦观26首,黄庭坚25首,晏殊24首,张先21首,朱敦儒20首。(数量相同者按时间排序,下同)

该书收南宋词173家(无名氏23首暂按1家计),作品收4首以上者,视为南宋重要词人,共34人。前十五名(10首以上)分别是:辛弃疾80首,姜夔39首,吴文英37首,陆游26首,刘克庄22首,张炎22首,史达祖20首,刘辰翁18首,周密17首,张孝祥16首,王沂孙16首,蒋捷15首,张元干13首,陈亮13首,刘过13首。

注:五代与辽、金未计入。

如果我们认为该书收录作品是词学研究者眼中的重要词作,且以重要词作数量来进行考量的话,那么,两宋词人排名前十的分别是:

苏轼81,辛弃疾80,周邦彦49,姜夔39,吴文英37,晏几道36,贺铸36,柳永33,李清照31,欧阳修29。

将其他收入15首以上的词人作为备选,他们分别是:

秦观26,陆游26,黄庭坚25,晏殊24,刘克庄22,张炎22,张先21,朱敦儒20,史达祖20,刘辰翁18首,周密17首,张孝祥16首,王沂孙16首,蒋捷15首。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几位答主珠玉在前的回答。

@吴季玄

周邦彦,辛弃疾,

苏轼,

柳永,晏几道,姜夔,吴文英

欧阳修,秦观,李清照

秦观换下了贺铸。理由:

秦观所谓本色词人,身世入艳情,长短兼善。跟柳永比,本不遑多让,从口味上来说,我甚至更倾向于淮海这种文雅的艳情。但无奈柳永在词体发展上居功至伟,既通音律,辨领字,能创调,又开赋笔入词。

贺铸风格跨度很广,选调也丰富,也有名句如 梅子黄时雨。但缺乏一种稳固面目。没有开宗能力。又不是雅词系统的大拿,对后世流派影响很低。

@披襟少年

苏轼 辛弃疾

周邦彦

姜夔 欧阳修 柳永 晏几道 吴文英

秦观 贺铸 王沂孙 张炎 李清照(五选二)

如果五选二是贺铸和李清照入选,那么就跟我统计的结果一致。

@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辛弃疾、苏轼、姜夔、周邦彦、柳永、晏几道、吴文英、秦观、欧阳修、王沂孙。

秦观、王沂孙换下了贺铸、李清照。

小结:

1.知乎诗词区多数人认同的结论,与《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的遴选结果,大体一致。

2.宋词前七名地位(不含排序)比较稳固:

苏轼,辛弃疾,周邦彦,姜夔,吴文英,晏几道,柳永,

争议主要在剩下三个名额上。

以上,供大家参考。

补充一:

《唐宋词鉴赏辞典》收唐、五代词44家,247首。作品收4首以上者,视为唐、五代重要词人,共16人。前八名(10首以上)分别是:冯延巳28首,韦庄27首,温庭筠23首,李煜23首,李珣14首,欧阳炯10首,孙光宪10首,张泌10首。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收元词58家,127首。作品收4首及以上者,视为元代重要词人,共8人。前三名分别是:张翥10首,白朴8首,王恽7首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收明词77家,134首。作品收4首及以上者,视为明代重要词人,共11人。前三名分别是:陈子龙12首,刘基5首,杨慎5首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收清词268家,582首。作品收4首以上者,视为清代重要词人,共39人。前十二名(10首以上的)分别是:陈维崧23首,纳兰性德20首,朱彝尊18首,朱孝臧13首,张惠言12首,王鹏运11首,文廷式11首,王国维11首,厉鹗10首,蒋春霖10首,郑文焯10首,况周颐10首。

——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宋词是一个怎样的高峰。在其他朝代,重要词作收入10首以上,就是那个时代词坛的翘楚,收入20首以上,那就是大神了。而宋代呢,没个20、30首都不好意思跟人出来排名。

补充二:

有知友问:后主后期词可以排进宋词吗?

我的回答是可以,但没必要。之所以说可以,因为标准是人定的,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完全按时间划分也算是一种演算法。

但是一般大家不这么干,而是将其算入五代词(或唐、五代词)。一方面,一般情况下,即便遇到作者跨两个朝代的情况,编选作品时也不会故意切割。另一方面,简单地想,后主词受李璟、冯延巳影响较大,跟他们的作品归到一起,显得更为合理。

但这个问题其实又牵涉到一些别的东西,下面我继续补充一些材料供大家了解。

一是鉴赏辞典的凡例。《唐宋词鉴赏辞典》的凡例中,没有对此情况的说明,但是同一套丛书中的《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有对类似情况的说明。

易代之际作家的朝代归属,生于元末(或明末)而在明代(或清代)生活较长者,一般归入明代(或清代)。惟南明抗清殉难者仍归明代。

李煜生于937年,卒于978年,宋建立于960年,显然不满足在宋代生活较长的条件。

二是《剑桥中国文学史》。孙康宜在中文版序言中谈到了他对分期的看法。

分期是必要的,但也是问题重重。······最近许多中国学者、日本学者和西方学者也已经认识到,传统按朝代分期的做法有著根本的缺陷。······在此,《剑桥中国文学史》尝试了一些不同的分期方法,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去追踪不同时期思想造成的结果和影响。例如,初唐在文化上是南北朝的眼神,因此《剑桥中国文学史》把初唐与唐朝其他阶段分开处理。

宇文所安在上卷导言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延展。

七世纪前半期,朝廷收集、清点了那些在六世纪后半期的灾劫中幸存下来的文本残余。文学学术在宫廷中被体制化,宫廷依然是文学生产的中心。

······她(武则天)不再从旧有的名门望族中选拔人才,在科举考试中增设了诗歌创作一项。武后卒后,唐朝重建,但是她使文学创作延伸到了更为广泛的精英阶层,使其得以参与一个统一的文化 ······唐代文学的辉煌成就,部分便是由于文学是在广为扩大了的社群中生产、流通的,其价值观念与口味风尚不再唯宫廷马首是瞻。唐代文学的风格、范围,持续体现在十世纪之际唐王朝解体之后出现的地方政权之中,并且一直延续到宋。宋于960年建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逐渐统一全国并巩固了自己的力量。艾朗诺的叙事始于1020年代,此时文化上的深刻变化在文学中渐渐变得明朗起来。到了十一世纪末,商业印刷变得更为普及······词、笔记、艺术鉴赏写作等新文类风行一时。原有的唐代文类则披上了新的外衣。

唐朝建立于618年,武后690-705年在位。

柳永大约987-1053年在世,晏殊991-1055年在世,欧阳修1007-1072年在世,贺铸1052-1125年在世。现在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之前的数据,《唐宋词鉴赏辞典》收贺铸词36首,比柳永33首、晏殊24首、欧阳修29首都多,但知乎很多答主选宋词前十名而感到名额紧张时,往往先抛弃贺铸。原因何在?

结合他们的生卒年和个人经历,估计一下主要创作时间,不难发现:柳永、晏殊、欧阳修对宋词乃至整个宋代文学有开拓之功,而贺铸优质作品虽多,但对后世影响却没那么大。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开始的问题,是不是觉得,非但不应该把后主词排进宋词,反倒把是宋初的一些沿袭前朝风格的作品归到唐五代去比较合理吧?


1月24更新

一、清真、稼轩超过众人,单列一档。类似阐、截二教祖师。

二、苏轼只保留文本意义,难与前二位同列,或稍屈下一档头名。但算上附加意义可以。姑列其次。

三、后面这档就很挤了。北宋有欧阳修,大晏,小晏,秦观,柳永,南宋有姜夔,吴文英。强手候补有:贺铸,李清照,史达祖,张炎,王沂孙。

北宋欧阳修和二晏都以令词见长,但欧、大晏词常和冯延巳互混,其辨识度还部分笼罩于花间余绪。小晏天才挺拔,至情至性,有句有篇,最见自我。故小组出线。

秦观所谓本色词人,身世入艳情,长短兼善。跟柳永比,本不遑多让,从口味上来说,我甚至更倾向于淮海这种文雅的艳情。但无奈柳永在词体发展上居功至伟,既通音律,辨领字,能创调,又开赋笔入词。

好比两个功力近似的大佬,无奈人家兵刃厉害。故柳永小组出线。

既然北宋出线两位选手,那南宋正好也出线两位:白石,梦窗。一疏一密,皆通音律,皆能创调,后世影响都极大,一为浙派圭臬,一为常州祖祧。简直帝国双璧。

北宋还要比一比,南宋出线就顺利多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选出了:周,辛,苏,柳,晏(小),姜,吴。共七位选手。

这七位其实蛮好选的。难的是最后三席。

我们刚才选掉下的大佬有:欧阳修,晏殊,秦观。

强力备选有:李清照,贺铸,史达祖,王沂孙,张炎。

其他备选有:张先,陆游,陈亮,刘过,张孝祥,周密,蒋捷,刘辰翁。(由于只选前十,明显这个档次的备选基本无缘入列。)

那么就只需看:李清照,贺铸,史达祖,王沂孙,张炎,五个人里谁有能力替换:欧阳修,晏殊,秦观任意一人。

首先李清照很强:自成易安体;历经南渡,风格嬗变清晰;有《词论》一卷,批评史意义加持;知音律(理论意义大于实践意义);最著名的女词人。

贺铸风格跨度很广,选调也丰富,也有名句如 梅子黄时雨。但缺乏一种稳固面目。没有开宗能力。又不是雅词系统的大拿,对后世流派影响很低。

史达祖在姜吴之间倒不算弱手,甚至有一种:如果不把他跟姜吴并列,而是委于宋末四家之间,竟有降辈的感觉。但堂吏的身份不讨喜,又被「知人论世」地说他好用「偷」,品格便低。音律,创调,理论,名篇名句(双双燕勉强算)都没有加成。最可怕是虽跟姜吴先后手,却在人家强烈个人风格对比下眉目模糊……

总之,史和贺算是走远了。

王沂孙和张炎。

一个周济钦点的宋四家,虽然是守山门的——问涂碧山。可好歹是宋四家啊——整个晚近词坛最大的路径就是这条叻。

一个是小白石——家白石而户玉田。虽然我完全看不出哪点像。毕竟浙派是占据清词中心最久的大派,给个面子。

这俩人手笔并不比史、贺强,词学意义稍胜。

如果拿他们去换欧阳修,晏殊,秦观,又仿佛有点说笑了。

所以一番理论下来,貌似可以冲击名额的,也就李清照。

如果易安晋级,优先替换顺位第一肯定是大晏。

风格单一,体裁单一,无理论批评、音律创调加持,自我也不太明显。所以李换晏是可行的。

至于欧阳修和秦观,位置坐得还是很稳。东山,梅溪,玉田,碧山造反几率渺茫。

所以在创作基础上兼顾词学意义,我心中的十大词人是:

周邦彦、辛弃疾

苏轼

欧阳修,柳永,晏几道,秦观,李清照,姜夔,吴文英。

(每档之间无先后)

经过深思熟虑,并和女票讨论了一下

当然淮海很厉害,王兆鹏那个按版本、历代评论、论文因子的综合排名里,秦观是第五。

但由后世创作反视,王的导引意义还是远大于秦。

所以最后版本是:

周邦彦、辛弃疾

苏轼

姜夔、吴文英、柳永、晏几道、欧阳修、李清照、王沂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